资源简介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唯物史观】理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尝试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时空观念】,了解西方列强对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殖民扩张的过程和特点,强化时序与空间观念。【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和历史图片等,把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历史解释】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含义;理解“有效占领”原则的内容。【家国情怀】了解西方列强野蛮的侵略行为,加深学生的切身感受。抵制任何形式的殖民扩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了解西方列强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2.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2、直接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后,尤其是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更大规模的瓜分世界。【自主学习】1、找出主要殖民国家以及其占领的殖民地?2、列强在亚非拉的殖民掠夺方式和特点?3、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时间、产生了什么影响?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概念:1.殖民地:原指一个国家在国外侵占并大批移民居住的地区。在资本主义时期,指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它管辖的地区或国家。殖民地在更广的意义上,还包括保护国、附庸国等。2.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拉丁语族。1、建立①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②西班牙在殖民地建立总督辖区③葡萄牙建立巴西殖民地④18世纪晚期英荷法在中美洲零散地区、南美洲东北角建立殖民地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2、殖民统治(1)政治上:专制统治设立总督制度,代表国王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实行专制统治。(2)经济上: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②黑奴贸易: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使非洲丧失上亿的劳动力。③垄断贸易,限制阻碍殖民地经济发展。④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⑤奴役屠杀:奴役屠杀印第安人思考:拉美殖民化特点:掠夺式、移植式的侵略①直接掠夺金银体现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特征;②移植宗主国落后政治体制与生产方式。③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保证宗主国利益。3、影响材料一 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教材的“学思之窗”材料二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对拉丁美洲实行的数百年殖民统治中所建立的殖民制度, 包括重商主义制度、大庄园和种植园奴隶制、社会等级制度和种族制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宗教制度等, 对拉丁美洲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这一制度的负面影响并未根除,它是拉丁美洲各国相对不发达的根源和实现现代化的障碍之一 。 ——韩琦《论拉丁美洲殖民制度的遗产》材料三 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的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他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近代史编》对欧洲:①引发了价格革命,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②加速欧洲封建制度解体,推动社会转型;③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对美洲:积极:客观上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冲击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了美洲的开发与近代化。消极:给美洲带来了灾难,加剧了美洲的贫困与落后。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一)概念: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控制的国家或地区。国家处于卖国政府统治下任由外寇掠夺本国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状态。如中国。(二)表现1、15、16世纪西、葡在亚洲的早期殖民活动2、南亚:英国对印度的征服与掠夺英国在印度的特许公司,实际上是一个政权机构,直接管理殖民地。3、 东南亚:荷、英、法、美汇聚东南亚4、 西亚:英、法、俄在西亚扩张5、 东亚:中、朝两国遭受侵略思考:以亚洲为例,从17、18世纪到18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方式:材料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17、18世纪:以暴力剥削掠夺、东印度公司垄断掠夺为主;(直接掠夺财富)材料二:……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工业革命:以商品输出、不平等的自由贸易;(商品输出为主)材料三: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庚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教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为主,寻找海外投资场所,瓜分世界。(资本输出为主)2.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1)17、18世纪时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实行重商主义,西方列强实力有限,主要完成资本积累。。(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自由主义盛行,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为主。(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一)概况:(二)柏林会议1.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2.目的: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3.召开: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4.内容:(1)“有效占领”: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2)“地图上作业”:各国可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5.影响: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非洲各国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的问题及带来的影响?特点:分界线大多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出,自然边界线占比不高。问题:列强在瓜分非洲时不顾非洲传统,无视非洲国家主权,在地图上人为划界。影响: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概念:1.含义:主要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中心舞台,通过制度、文化输出,进行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包括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2.内容:(1)政治体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英、法、美、德、意、俄、日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2)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新航路开辟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使亚非拉美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3)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新航路开辟推动殖民体系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殖民体系也相应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殖民体系也相应最终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1)亚洲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3)拉丁美洲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投资场所。影响(1)对世界:随着殖民扩张急剧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三次科技革命》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2)对资本主义国家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帝国主义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最终导致世界大战。材料: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财富。通过掠夺性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吧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轨道。——摘编自李其荣《世界通史·近代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列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原料产地 和投资场所,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列强经济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统治。(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破坏性: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建设性:传播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反思:对于亚非拉广大国家,出路在何方?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从整体上来讲,时间比较紧张,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