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学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对于人文主义精神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初中教材对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基本没有涉及或者涉及非常少,而且学生对于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认知还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还不能完全理解复杂问题,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分析历史问题的高度和深度还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和史料、图片的呈现,认识本课各个事件之间的关联,以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利用时间轴和表格梳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启蒙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内容,强化“时空观念”,识记史实,掌握基础知识。
2、通过史料和图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多角度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启蒙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及深远影响,理解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性。
2、难点: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性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时空定位】
这些运动旨在抨击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正如陈乐民先生在《欧洲的文明进程》中所说一样: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相关史实的学习。
新课:
文艺复兴——追求现实幸福(彰显人性的光辉)
概念: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运动。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PPT展示材料】
材料一 十四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
——《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 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坚尼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材料四 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 1/3—1/2,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 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 9. 5万人暴跌到 1340年的 3万人。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考察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归纳概括)
[总结]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原因:
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②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③人才因素: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④黑死病的影响,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与怀疑
⑤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教会神学禁锢人们思想
最终得出结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是合力的产物。
1、实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2、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3、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人文主义的体现)
(1)初期: 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展示图片】
特点: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2)全盛: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赏析,得出结论:中世纪绘画呆板僵硬的风格;文艺复兴秒回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点: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扩展: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
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特点: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展示其作品选段: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通过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节选,可以看出莎士比亚他在不断赞美人的价值,凸显人的地位。
4、文艺复兴的影响
【展示材料】
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界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在复古与创新的大潮中,艺术与科学在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界的热爱。近代科学一定程度上正是在这种复兴古代和热爱自然的双重作用下发现了世界与人。
——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文艺复兴把人们的注意力由对神的崇拜转移到对人的认识上来,开始把人与神提到了并重的地位。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P46页,分析文艺复兴有哪些影响?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归纳概括)
[总结]
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被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西欧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史的开端之一。
——找到了精神生活中的自我(“人性解放”)
宗教改革——追求信仰自由(打破神学枷锁)(16世纪,以德意志为中心)
概念:宗教改革是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也是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 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会十分猖獗,它一方面阻挠统一,一方面把德意志作为重要的搜括对象。流入罗马教廷的财富每年达30万金币,人们称德意志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归纳概括)
[总结]
背景:
(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堕落和贪婪严重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2)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推动;
(3)导火线: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
开端: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展示材料】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基督教的正道”。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买赎罪券,也同样可得以赎罪或全部免罪”。
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
罗马教廷只管信仰上的事,至于财产、金钱、生命等事务应由政府处理,皇权应该名副其实。
——马丁·路德
通过分析材料信息,引导学生认识路德的重要思想主张。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归纳概括)
[总结]
思想主张:①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③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④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结果:德国宗教改革确定了“教随国定”原则;形成了路德派新教,并在德国取得合法地位。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
扩展:新教势力不断壮大,路德派,加尔文派(瑞士)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通过欧洲地图明确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让学生结合历史地图进行查找。巩固时空定位)
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发展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推动文化教育事业;
(3)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三、科学革命--追求科学理性(促进思想解放)
科学革命:16—17 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
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成就: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归纳概括)
[总结]
天文学: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的“地心说”。
实验科学:伽利略把实验引进力学,证明哥白尼日心说。
力学: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经典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教师设问:科学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
[总结]
3、影响:
①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②科学革命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启蒙运动--追求政治自由(捍卫理性自由)
概念: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展示材料】
材料一 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
材料二 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
材料三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被经院哲学所束缚,他们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启蒙运动。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归纳概括)
[总结]
背景:
经济基础:17、18世纪资本经济不断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科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自主学习】你能准确表述下列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思想主张吗?精神核心?
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伏尔泰: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监督与制衡
卢梭: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民主共和
亚当 斯密:自由主义
康德: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自由平等
精神内核:理性主义(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
——找到了政治生活中的自我(“人身解放”)
政治主张: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
历史意义:
(1)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思想解放)
(2)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社会转型)
(3)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精神财富)
【本课小结】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启蒙运动的到来。启蒙运动在冲击封建统治的同时,又构想了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也以此为思想武器,发动资产阶级革命,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经过了充分准备的,本想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无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个目的太大了,于是我进行了修正,基于课程基本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课堂教学以及同科组老师进行评课后,我也有一些感悟。
于新教材,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对于在规定学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老师来说非常重要。根据课标,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课程有衔接,但避免简单重复,强调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和内容选择上的基础性、时代性。无视于此,想在新教材中融入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势必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还会违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再加上新教材容量大,知识点纷繁复杂。因此根据本课的课标和学情,制定了教学目标。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注重多种史料的运用,强化学生合作探究为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
一堂理想的课堂一定是既有思想高度,又有完美的细节呈现,同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说比较好的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够面面俱到,只能围绕主题突出重难点和高考的考向为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