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课时 2课时(90min)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账务处理 素质目标: 通过成本核算的学习,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教学难点: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 min)→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18 min)→课堂讨论(20 min) 第2节课:传授新知(15 min)→课堂实训(20 min)→课堂小结(8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 (2 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 (5 min) 【教师】提出问题:“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有哪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 (18 min) 任务三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 【教师】讲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是指根据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对生产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及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是生产费用的承担者,即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对象,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确定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是指生产费用要素按照经济用途划分成的若干项目,可以反映成本的经济构成及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资金耗用情况。 确定成本计算期 成本计算期是指成本计算的间隔期,即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产品成本计算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组织的特点。 审核生产费用 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确定其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多少。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就是如何正确地将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归集和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去。这是成本计算的关键,关系到成本信息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应将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这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纵向分配和归集。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知识课堂讨论 (20 min)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中哪些步骤最重要?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第二节课传授新知 (15 min) 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归集和分配,并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设置成本核算账户 为了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或劳务成本,企业需要设置有关成本费用类账户,组织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根据本行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名称和核算内容。 “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教师】用PPT展示表格“产品成本明细账”(详见教材),让学生讨论产品成本有哪些?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 “自制半成品”账户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 对各要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企业当期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应根据费用的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和经济用途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如材料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和制造费用分配表等。 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月末将归集的“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上的费用,按其受益对象和提供的产品及劳务量,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 分配制造费用 月末将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的费用,按其受益产品和分配标准,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账户。 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按产品成本计算期定期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并将完工产品成本从“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 各项期间费用的结转 月末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账户上归集的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详见教材) 【教师】用PPT展示图片“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详见教材),让学生讨论成本核算的账务如何处理?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记忆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通过表格、图片、老师讲解,使学生了解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知识课堂实训 (20 min) 【教师】提供某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要求学生设置成本核算账户,并对各要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学生】聆听、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教师】公布正确结果,并进行讲解 【学生】对比结果、聆听、理解 通过课堂实训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课堂小结 (8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指标。为了保证该指标的数据质量,产品成本核算时应遵循合法性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成本分期核算原则、一致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产品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成本核算除应遵循六个原则外,还应达到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即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等各种支出的界限,正确划分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各期成本界限,正确划分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正确划分期末在产品和本期产成品的界限;二是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即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并建立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建立消耗定额制度、加强标准化管理,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订和修订工作,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三是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费用按经济内容或经济性质分为九个费用要素,即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用、修理费用、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按经济用途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三个成本项目和不计入产品成本中的期间费用。 根据成本核算的要求,明确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如下: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审核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核算是通过设置和运用账户来进行核算的。企业一般应设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如有必要,还需要设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自制半成品”“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账户,这些账户的综合运用构成了产品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概述的印象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1.产品成本核算应设置哪些主要账户?它们各反映什么内容? 2.制造企业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环节完整,但学生主动性不高。教学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还是那样刻板,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让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教师应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