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饰作文凤头-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素材运用(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雕饰作文凤头-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素材运用(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2024年高考作文快速提分技巧01
雕饰作文凤头——来一个漂亮的开篇
【学情分析】
高考作文模式相对稳定,在“正能量、主旋律”的基调下,考生在立意上难有惊人之作,作文分数的差距主要看内容是否充实及语言上文采的高低。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可见文章的开篇是相当的重要,特别是考场作文更是如此。
可是普遍学生在开头写作中存在以下不足:
1、故弄玄虚,转弯抹角,入题太慢;
2、机械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
【凤头要求】
而高考作文漂亮开头的要求是什么呢?
第一,要明。
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太多地引述原材料。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写好一个漂亮的开头呢?
下面结合高分作文中的精彩开篇,给同学们介绍四种容易掌握的开篇技巧。
【雕饰技巧】
由睿智深刻的设问入题,发人深省
因为人的大脑在潜意识中有读到问句就要自然而然地去思考的习惯。所以,一个高质量的、直击作文题内核的问句不仅可以显示考生的睿智,还可以引导阅卷老师顺着考生的思路走下去。
文章一开篇便提出疑问或设置悬念,点燃读者的阅读热情,造成一种新奇感,一步步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思考,给人一种欲罢不能之感。
例1 古人多以“三”为大,大在何处?大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大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更重要的则是大在“三省吾身”的谦虚和谨慎,古人如此,今人何尝不是如此?到了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
——(2023年全国甲卷高分作文《三省吾身,奋然前行》)
分析:
文章开头巧妙地运用了两个设问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引出了“三省吾身”的话题,既开拓了思路,又吸引了读者。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例2 当你静坐窗前,奋笔疾书、奋战高考时,你是否想过这张安静的书桌来之不易?是否想过高考之后你的人生将奔向何方?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高分作文《大有可为新征程》)
分析: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试题的主题是“可为与有为”,材料丰富,立意简单。但本文考生却能在开头掀起小小的波澜,用两个问句将读者的思维带到“自我反省”与“着眼长远”的高度。“安静的书桌是否来之不易?”说实话,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话题呢?显然该考生能关注到大众所忽略的话题,其思想与眼界已经过人一肩。
例3 "国之重器"是什么?
支撑一个国家存在或变强的人或物,就是"国之重器"。前两天在报纸上读到题为"国之重器,人才为要"的新闻,不由沉思:看我泱泱中华,可称"国之重器"者谁?想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例4 人生匆匆,我们到底要不要去争?值不值得去争?该不该倾注年华去争?又能不能、可不可以去与命运争?
我的答案是——争,一定要争。
二、由气贯长虹的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排比句在推进文意,营造氛围方面的功能是其他修辞手法无法比拟的。文章开篇就用排比,可以瞬时蓄积强大的情感力量,激起读者的共鸣。
例1 在子弹射入梵高头颅的许多年后,他的《向日葵》才被以高价卖出;布鲁诺因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被燃为灰烬,几百年后才得以平反;马克思逝世34年后,他的理论才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得到实践。《向日葵》、“日心说”、马克思理论的价值本身并没有随着时间改变,但人们对其价值的认知却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2023年高考上海卷高分作文《时间淬炼价值》)
分析:
上海卷作文题谈论事物的价值与时间的关系,其审题立意看似二维实则唯一。如何在千篇一律的立意中脱颖而出,方法就是凤头摇曳、奇句夺目。本文开篇的这一组排比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是遣词造句都经得起推敲,强势展现了考生的文采,取得高分实至名归。
例2时间是河,纪念日是河岸上的塔;时间是路,纪念日是路上的碑。于人生之路上行走,我回首,望见那些日子在往昔熠熠生辉;我驻足,将历史融化在灵魂里;我抬头,望见那些日子在未来发出耀眼光芒;我前行,将初心镌刻于心房之上。纪念日,是纪历史峥嵘,念初心岁月,而后奔向远方。
——(2023年高考天津卷高分作文《纪历史峥嵘,念初心岁月》)
分析:天津卷作文题谈论“纪念日”的价值,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之间拼的就是文采。“时间是河、时间是路”比喻精准,“我回首、我驻足、我抬头、我前行”的排比动作感、现场感强烈。
例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诵读这流传千古的名句,谁不为背井离乡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所感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浪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健儿们的思乡之情所感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读着这凄婉的诗句,谁不理解浪迹天涯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来临,读着这千古名句,那些身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们,谁不想念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着这伤感的诗句,哪个游子不会涌起乡愁?
三、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在文章中引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增添文学美,彰显知识底蕴,还能够增加文章说服力。因此,合理引用名言警句,在写作时至关重要。
例1 法国作家雨果曾写道:"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承接】的确,事物因对立而存在,而被感知。【显意】我们应辩证看待这世界,感受外表下掩藏的真挚的灵魂。
例2 周国平先生曾说:"在精神领城,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每个人独自担当拯救自己的灵魂的责任,这将是许多代人的命运。"【承接】是的,在精神方面,人们只能自救。【显意】通过精神自救来提高素质和升华思想,这是当代人们的正确选择。
例3 克拉考夫斯基曾经说过:"把出名当作成就,注定要付出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代价。"【承接】人们总是希望出名,认为出名便可尽享荣华富贵,于是他们耗费毕生精力去追寻,最终碌碌无为。【显意】名利双收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们不能因盲目追求名利,而付出一生的代价。
例4 晚清名臣曾国藩有言:“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信息冗杂、思维碰撞的当下,最公平严苛的筛子便是时间。只有经过时间的发酵与沉淀,人们方知酒香醇厚悠长。
——(2023年高考上海卷高分作文《时间酿酒,余味成花》)
分析:
曾国藩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在个人修养与社会价值上,他的很多事迹、很多名言受到后人的点赞。本文考生所引用的这句话并不常见,但用在此处颇为新颖、颇为恰当。爱屋及乌、由点及面,阅卷老师对该考生的整篇作文必然刮目相看。
例5 儒家认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即只要符合仁义,处事不妨灵活机变一些,不可墨守成规。为了仁义,孔子恭敬谨慎,“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因为他敬畏的是国家的礼法;为了仁义,孟子威武不屈,“虽千万人吾往矣”,因为他维护的是正义和真理。故曰:君子也,无畏,无不畏。
——《有所畏,有所不畏》
分析:文章开篇先引入儒家名言,表明只要符合仁义,处事不妨灵活机变。即表明有些情况下要“有所畏”,有些情况下要“有所不畏”。然后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在礼法面前要“畏”。最后引用孟子名言表明“不畏”。显示了该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
四、用叙述故事的方式入题,设置悬念
故事总是吸引人的。与成千上万份的议论文相比,记叙文显然更加耐读。用倒叙的方式开篇则更能调起阅卷老师的胃口,使他们产生一种迫切的阅读欲望。
例1 我的习惯是“吹牛”。在班里,我是有名的“吹牛大王”,我常常说一些离奇的话,做一些离谱的事,因而,人们都认为我一事无成,空话连篇,所以是“不成熟的楷模”。
——(2023年高考北京卷高分作文《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分析:“欲扬先抑,前后对比”是记叙文绝佳、快速的构思路径。本文考生深谙此道,他开篇先把自己描述成“不成熟的楷模”,然后层层剥离,一步步转变自己的形象——成熟的楷模。如此开头悬念十足。
例2 幸福如一抹浅浅的雾,淡淡的飘在天涯,飘在村东的路口,与那个破旧屋里的大米饭的香味融合,弥漫在我的心窝。为了它,我曾等了一个夏天,等了一个童年。而此刻,它竟像一笛箫音,轻轻回响在我心灵的深处……
——(高分作文《一碗大米饭》)
分析: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散文。开篇“凤头”,连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朦胧悠扬中进入回忆,引领下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考场作文的语言难求通篇皆妙,但时有风骚还是可以刻意为之的。上面介绍的四种开头技法只要同学们用心记住,并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坚持实践,就一定能帮助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夺得较高的分数。
小试牛刀
1.以“宽容”为主题写一段精彩的开头。
2.以“人生”为主题写一段精彩的开头。
精彩片段
1.宽容是什么?老师说,宽容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学生说,宽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磨难;李白说,宽容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情谊……
(设问+排比+名言警句)
2.人生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各色画笔的画师;人生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自己人生道路的远足者;人生也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排比+比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