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6课 认识会计记账方法课时 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复式记账法的概念与种类、会计分录的分类 (2)熟悉借贷记账法的原理 (3)掌握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试算平衡 (4)能够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并进行试算平衡 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借贷记账法,树立“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工作作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式记账法的概念与种类、会计分录的分类、借贷记账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试算平衡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文旌课堂APP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 min)→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8 min)→课堂讨论(10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3 min)→传授新知(25 min)→课堂实训(12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 (2 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 (5 min) 【教师】提出问题 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有记账的习惯吗?你们都是采用哪种方式记账的?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记账的方法,从而引入新的知识传授新知 (28 min)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入新知,讲解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的相关知识 记账方法是指会计主体采用特定的记账符号,并运用一定的记账原理和规则,在账簿中记录经济业务的专门方法。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的记账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 “用银行存款1 500元购买原材料”这项经济业务,若采用单式记账法进行记账,应该如何记录?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采用单式记账法,则只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 500元,而不同时在“原材料”账户中记录原材料增加1 500元。 二、复式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 “用银行存款1 500元购买原材料”这项经济业务,若采用复式记账法进行记账,又该如何记录?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采用复式记账法,则不仅要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 500元,而且要同时在“原材料”账户中记录原材料增加1 500元。 【教师】提出问题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具有哪些优点?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优点。 (1)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 ……(具体内容详见教材) (二)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复式记账法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教师】讲解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教师】提出问题 “借”和“贷”各有哪些含义?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播放视频“‘借’和‘贷’所表示增减的含义”(详见教材),并讲解具体内容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至于“借”表示增加(或减少),还是“贷”表示增加(或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小提示】 “借”“贷”作为一种记账符号,代表的是“增加”和“减少”之意。但“借”“贷”依据账户性质不同,有时代表增加,有时代表减少。 通常情况下,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备抵账户的结构与所调整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 (一)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教师】多媒体展示“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的结构“图片(详见教材),并讲解新知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二)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教师】多媒体展示“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图片(详见教材),并讲解新知 在借贷记账法下,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教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哪些账户是损益类账户?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按其反映具体内容的不同,损益类账户可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 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教师】多媒体展示“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图片(详见教材),并讲解新知 在借贷记账法下,收入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本期收入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一般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教师】多媒体展示“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图片(详见教材),并讲解新知 在借贷记账法下,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本期费用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一般无余额。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采用某种记账方法登记具体经济业务时应遵循的规律。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教师】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理解“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句话的?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同时登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一方(或几方)记入借方,另一方(或几方)必须记入贷方,且记入借方的金额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如果涉及多个账户,记入借方账户金额的合计数等于记入贷方账户金额的合计数。 无论企业经济业务怎样复杂,均可概况为以下四种类型:① 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② 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总额减少;③ 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④ 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德育长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金运动与记账规则的对应关系”的图片(详见教材),并讲解德育知识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核算企业经济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记账规则,任何一项破坏该记账规则的账务处理都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树立“规则意识”,按规则办事,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树立和谐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 【教师】让学生思考“经典例题【例4-1】” 12月10日,甲公司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30 000元,款项存入银行。利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记账。 【学生】聆听、理解、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并利用多媒体展示“资产和权益要素同时增加的登记结果”图片(详见教材) 这项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两个账户。“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类账户,账户金额增加30 000元,应记入借方;“实收资本”属于权益类账户,账户金额增加30 000元,应记入贷方。 【例4-2】、【例4-3】和【例4-4】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分析例题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借贷记账法的概念、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等相关内容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多媒体播放视频“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详见教材),将学生分组,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在借贷记账法下,会计的六种要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聆听、结组、思考、讨论、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前述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相结合的会计等式移项后可得: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在借贷记账法下,六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可以借助上述等式这样来记忆: 会计等式左边的账户“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右边的账户“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由于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类似,因此,可以进一步简记为“资、成、费”借增贷减,“负、所、收”贷增借减。 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借贷记账法的理解第二节课问题导入 (3 min) 【教师】提出问题 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 (25 min)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入新知,讲解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等相关内容 四、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一)账户对应关系 账户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教师】提出问题 从银行提取现金1 000元,这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应该怎样记账?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应记入“库存现金”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这样在“库存现金”账户与“银行存款”账户之间就形成了应借、应贷的关系,即账户的对应关系。这一对应关系说明银行存款的减少是由提取现金引起的,而现金的增加则是由银行存款转化而来的。 (二)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概念 【教师】多媒体播放视频“会计分录”(详见教材),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会计分录? 【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科目)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由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大要素构成。在我国,会计分录记载于记账凭证中。 【教师】让学生思考“经典例题【例4-1】” 12月10日,甲公司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30 000元,款项存入银行。这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何编制。 【学生】聆听、理解、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实收资本 30 000 2.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种。 (1)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如【例4-1】至【例4-4】中的会计分录。 (2)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教师】让学生思考“经典例题【例4-5】” 乙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货款共计4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30 000元,余款暂欠(不考虑增值税)。请编制这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学生】聆听、理解、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 借:原材料 4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应付账款 10 000 上述的会计分录属于“一借多贷”的复合会计分录,实际上它是由下列两个简单会计分录组成的。即: 借:原材料 3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借:原材料 10 000 贷:应付账款 10 000 【小提示】 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清晰,一般不应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否则会无法反映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能明确表达经济业务的实际内容。 3.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编制会计分录时,格式上采用先借后贷、上借下贷、每一个会计科目占一行;借方与贷方应错位表示,金额也要错开写,以便醒目、清晰。 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发生变化。 (2)分析所涉及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 (3)分析确定所涉及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者减少的金额是多少。 (4)根据账户的性质,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 (5)按正确的格式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 【教师】让学生思考“经典例题【例4-6】” 乙公司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30 000元,直接用于偿还供货商的购料款。请编制这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学生】聆听、理解、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 这项经济业务涉及“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账户。“短期借款”属于负债类账户,金额增加30 000元,应记入贷方;“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金额减少30 000元,应记入借方。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30 000 贷:短期借款 30 000 五、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一)试算平衡的概念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资产与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与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二)试算平衡的分类 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 1.发生额试算平衡 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保持平衡,即: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由于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进行核算的,因此,把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作一个合计,把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作一个合计,这两个合计数一定相等。 2.余额试算平衡 余额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等式推导出来的。因为资产类账户的余额在借方,而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余额在贷方,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以得出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公式为: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 (三)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教师】多媒体播放视频“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详见教材),并讲解详细内容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试算平衡表通常是在期末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后编制的,表中一般应设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三大栏目,其下分设“借方”和“贷方”两个小栏,其格式如下文表4-2-2所示。 试算平衡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 (2)试算不平衡,表明记账一定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3)试算平衡时,不能表明记账一定正确(因为可能存在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关系的错误)。 ……(其他内容详见教材) 【教师】让学生思考“经典例题【例4-7】” 承【例4-1】至【例4-4】12月初,甲公司各账户的余额,如表4-2-1所示。 表4-2-1 期初余额表 ××年12月1日 单位:元 账户名称期初借方余额账户名称期初贷方余额库存现金1 000短期借款10 000银行存款70 000应付票据5 000库存商品34 000应付账款60 000固定资产50 000实收资本80 000合计155 000合计155 00012月份,甲公司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如【例4-1】至【例4-4】所示(详见教材)。 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相关分录登记总分类账户,期末在各总分类账户中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如图4-2-10至图4-2-14所示(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理解、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 根据各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进行试算平衡,如表4-2-2所示。 ……(具体内容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录 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分析例题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以及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的相关内容课堂实训 (12 min) 【教师】讲解实训资料和要求,让学生分组完成实训活动 实训资料和要求: 甲公司2021年7月31日有关账户的期初余额如表4-2-3所示。 表4-2-3 期初余额表 2021年7月31日 单位:元 账户名称期初借方余额账户名称期初贷方余额库存现金500短期借款50 000银行存款80 500应付票据0应收账款35 000应付账款31 000原材料10 000应付职工薪酬15 000固定资产50 000实收资本80 000合计176 000合计176 000要求: 1.甲公司7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如表4-2-4(详见教材)所示,请据此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相关会计分录(不考虑相关税费)。 2.根据表4-2-3所列的期初余额与表4-2-4(详见教材)中的会计分录,开设并登记有关“T”型账户,结出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 3.根据所登记的“T”型账户的有关记录,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填入表4-2-5中)。 ……(表格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结组、思考、讨论、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考核 通过课堂实训,让学生能够根据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正确编制会计分录、登记“T”型账户及编制试算平衡表,进一步掌握借贷记账法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复式记账法的概念与种类、会计分录的分类、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以及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试算平衡等内容,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能够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并进行试算平衡。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任务一和任务二的“过关检测”的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在我们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思考:“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等。要在备课时,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