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及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课时 2课时(90min)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分类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和计算程序 掌握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 掌握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掌握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类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和计算程序,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 教学难点:副产品的成本计算,联产品的成本计算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 min)→案例导入(10 min)→传授新知(25 min)→课堂互动(8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5 min)→课堂讨论(10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导入(10 min) 【教师】展示“玉石市场情况”表,并提出问题 还记得电视剧《红楼梦》片头的那一块大石头吗?还有贾宝玉挂在脖子上的命根子—宝石吗?自古以来,玉石都是名贵和身份的象征,玉商和玉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提问:“如果你是玉商会如何进货?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成本计算呢?”,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和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通过案例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25 min) 【教师】讲解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任务一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如果按照前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的计算工作就极为繁重。因此,为了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可以将运用同样工艺、使用同样材料生产的不同规格的产品合并为一类产品进行成本计算,即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分类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分类法”(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分类法的概念。 【学生】扫码、观看、思考、理解 分类法是指企业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总成本,然后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分类法的特点 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首先应根据产品结构、所耗原材料、生产工艺技术过程等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类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成本 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成本分配 采用分类法计算出各类产品成本后,还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的成本 分类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由于在分类过程中,产品的分类和类内各种品种、规格产品的成本划分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因此,相关划分及分配标准的选择是否恰当,是确保分类法计算结果相对正确的关键 分类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根据产品结构、所耗原材料、生产工艺技术过程等的不同,对产品进行分类,按照产品的类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 (2)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归集各类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 (3)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成本在类内的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每类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教师】展示“分类法的计算程序”(详见教材),并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理解 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 按类别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后,如何将各类产品的总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各种完工产品的成本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分类法下,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成本的分配标准一般有如下几种: (1)与产品技术特征有关的标准。 (2)与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有关的标准。 (3)与产品经济价值有关的标准。 分配标准选定之后,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具体方法有系数法和定额比例法。定额比例法前面已经讲到,这里就不再重复。系数法是将分配标准折算成相对固定的系数,按照系数将各项耗费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公式,使学生了解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计算步骤 【学生】聆听、观看、思考、理解、记录 【教师】通过讲解“例7-1”(详见教材),加深学生对类内各种产品成本分配的理解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录 【学生】观看、聆听、理解、记忆 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表、分析例题,以及老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分类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成本计算程序和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课堂互动(8 min) 【教师】随机挑选学生简述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学生】聆听、简述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 经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分类法的计算程序的掌握和理解第二节课问题导入 (5 min) 【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副产品和联产品是什么吗?” 【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入课题: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25 min) 【教师】讲解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许多企业往往使用同一种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或者由于生产条件所限或加工操作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了不同等级的同一产品。根据不同情况,这些产品可分为副产品和联产品 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一)副产品的概念 副产品是指企业在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或利用生产中的废料等加工而成的产品。副产品是与主要产品经过同一生产过程、使用相同原材料而产生出来的产品 (二)副产品成本计算的特点 由于副产品和主要产品是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很难在它们之间划分 (三)副产品成本计价的方法 副产品的成本计价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对分离后不再加工的副产品,若价值不大(与主要产品相比),可不负担分离前的联合成本,或以定额单位成本计算其成本。 (2)对分离后不再加工但价值较高的副产品,往往以其销售价格作为计算的依据,按销售价格扣除销售税金、销售费用和一定的利润后即为副产品成本。 (3)对于分离后仍需进一步加工才能出售的副产品,如价值较低,可只计算归属于本产品的成本;如价值较高,则需同时负担可归属成本和分离前联合成本,以保证主要产品成本计算的合理性。 【教师】讲解“例7-2”(详见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副产品成本计价的方法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理解 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一)联产品的概念 【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联产品”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联产品 联产品是指企业使用同一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不同使用价值,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主要产品 (二)联产品成本计算的特点 联产品的成本计算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各种联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经过的加工过程是相同的,均是企业的主要产品,但是其产品性质和用途却有所不同甚至具有较大的差异。 (2)在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其他费用支出不能直接按产品分别进行归集。成本计算期 (3)从联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中可以看出,联产品最适合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三)联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联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到产品加工完毕并可以直接对外出售,需要经过分离前、分离时和分离后三个阶段 在分离前归集联产品共同发生的联合成本 分离时将完工联产品总成本在各种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在分离后继续归集联产品单独发生的可归属成本,并计算其完工产成品的成本 【教师】通过讲解“例7-3”(详见教材),帮助学生理解联产品成本计价的方法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发表看法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记忆 通过展示二维码、图表和老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等知识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副产品和联产品如何计价?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课堂小结(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分类法是以产品的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在分类法下应先计算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再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的成本。另外,还比较分析了副产品和联产品,并介绍了副产品与联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和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的知识作业布置(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1.简述分类法的概念和特点 2.副产品和联产品有何区别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效果不错,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我认为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获取积极的体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主体性的展现需要自由,宽容则是自由的保障,没有宽容也就没有自由可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积极地营造宽容的课堂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