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五版)旅游文化01旅游文化概论旅游者文化02旅游自然文化03旅游人文文化04旅游业文化06CONTENTS目录旅游社会文化05旅游文化环境07THREE旅游自然文化第三章第3章 旅游自然文化学习目标12343.1 旅游自然文化价值观草是最质朴、最具生命力的植物,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便是赞颂野草顽强的精神的。草和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在牧区,牧民逐水草而居,水草是生存的依凭。在耕作区,草地不仅饲养牲畜,而且可以保持水土。在今天的城镇,当人们被种种压力挤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绿草地可以使人心态放松,忘却苦恼。绿色是生命的标志,绿色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美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由早期的崇拜自然到现在的亲近自然,赋予了自然新的文化内涵。3.1 旅游自然文化价值观3.1.1 崇拜自然的价值观1)崇拜自然价值观产生的原因自然即天然,非人为的,这里主要指日、月、山、川、动物、植物等。早期的人类崇拜大自然,出于以下两个原因:(1)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性(2)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艰巨性3.1 旅游自然文化价值观3.1.1 崇拜自然的价值观2)自然崇拜的价值图腾崇拜使动植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人们用它的形象美化生活。半坡遗址发现的葫芦型陶器、马家窑遗址发现的南瓜型的彩陶壶都是模拟植物形态的生活用具,而这些用具上的花纹往往模拟动物形态,有鱼纹、兽纹等。青铜器上的典型纹饰是饕餮纹,具有虫、鱼、鸟、兽等多种动物的特点,还有夔纹、蟠螭纹、蟠虺纹、龙纹、凤纹、虎纹、蚕纹、兔纹、龟纹等。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岩画、壁画等,都可以看到动植物图腾崇拜的痕迹,如云南沧源岩画中,动物占17%。楚地的庙宇、祠堂都绘有大规模的壁画,屈原在流放期间见到这些壁画,感慨地写下了不朽的《天问》。洛阳发现的西汉卜千秋壁画墓中有一系列人神鸟兽的形象,女娲和伏羲分别绘于图的两端。3.1 旅游自然文化价值观3.1.2 寻奇探幽的价值观从新疆沙漠探险的火爆可以看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游人有极强的吸引力,因为它具有以下两种价值:科学考察的价值01探险猎奇的价值023.1 旅游自然文化价值观3.1.3 注重保护的价值观1)自然资源首先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自然资源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遭到破坏,将会危及人类的生存。2)旅游自然文化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的旅游业也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旅游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景区急功近利,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引进污染项目,进行破坏性开发建设。新疆喀纳斯景区已被列为世界“未来消失得最快、最早的景区”之首。3.1 旅游自然文化价值观3.1.4 附会文化的价值观旅游自然客体文化是一种附会文化。附会文化是指人们对自然客体经过“自然的人化”过程,进而成为了“人化的自然”的旅游客体,所展现的一种旅游自然客体文化形态。自然客体是大自然地球形成构造的产物,它本身没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社会人文现象。“自然的人化”,是指人们对自然客体进行探索、认知、想象、认同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赋予了旅游客体以人性化、拟人化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得旅游自然客体成为了“人化的自然”,即人性化了的、拟人化了的自然旅游客体。3.2 山文化3.2.1 山岳文化1)山岳和山岳文化在地貌学上绝对高度在500米以上的通常被称为山或山岳。生活在山岳地区的人受山岳的种种影响,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方面表现出山岳的印迹,这些印迹特征就是山岳文化。山岳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含义。物质层面是人对山岳的自然环境的认识,如山岳的成因,岩石的形状,山里的气候、物产以及对当地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影响。精神层面即意识文化,如对山岳的心理、心态、信念、观念和思想等,也包括与山岳有关的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美学、音乐、诗歌、文学和绘画等。3.2 山文化3.2.1 山岳文化2)山岳文化的共性山岳文化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的差异性,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地域,会产生迥然不同的山岳文化。但山岳文化仍然具有很多共性,如山岳崇拜、山岳欣赏和山岳科学。(2)山岳欣赏(1)山岳崇拜山岳文化的共性(3)山岳科学3.2 山文化3.2.2 石林溶洞文化1)岩溶地貌的形成石林和溶洞都属于岩溶地貌景观,地表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使岩石发生千姿百态的变化。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在地面上表现为石林、石笋,在地下是溶洞、暗河。我国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广西、广东和四川。因为那里有丰厚的石灰岩岩层,水源充足,气候炎热,利于岩溶地貌的发育。而北方在河北西北部、北京西南部和陕西东南部也有集中分布区。石花洞即在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离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很近。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都是溶洞。溶洞也是从前佛僧、道士最容易找到的住处,房山一带寺庙众多,就与溶洞多有关。佛教的受惠还远不止此,北魏的云冈石窟、唐代的龙门石窟,都选址于天然溶洞。3.2 山文化3.2.2 石林溶洞文化2)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1)桂林山水(2)云南石林(3)“小寨天坑”和“大石围天坑”3.3 水文化水是大自然的活跃因素,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而且,水的形态千变万化,能给人以各种各样美的享受,在自然风景中是重要的构景因素。人工构景也都十分注意对水景的艺术处理,苏州园林、承德山庄、北京颐和园及现代化的游乐场所都有对水景的利用。江河是重要的水体,它流淌在平原沃野,同时,也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于是有了人类文明最耀眼的一章——江河文化。3.3 水文化我国大小江河数百条之多,以其归宿可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二者流经的地域不同,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河流沿岸是人口集中的地方,也是东西交流的交通要道。如新疆塔里木河,沿岸是古丝路的繁华所在。强大的古龟兹国就建在这里,库车、拜城都留有大量宗教遗址,今天是仿古探险的旅游之地。我国的外流河,除额尔古纳河以外,都流经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沿岸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其中旅游价值较高的是长江、黄河、珠江和钱塘江。3.3.1 江河文化3.3 水文化湖泊不仅可以防洪排涝、发展养殖、提供舟楫之利,还可以调节气温、改善居住环境。所以,人类对湖泊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上古时期便在湖边水畔栖息繁衍,留下许多传说、神话和活动遗迹。我国湖泊众多,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东部地区多河迹湖和海迹湖,自然环境优越,人文景观荟萃,如洞庭湖、太湖、杭州西湖等。3.3.2 湖泊文化3.3 水文化3.3.2 湖泊文化A1)洞庭湖与潇湘文化B2)太湖与吴越文化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的长江南岸,它北通长江,南纳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太湖位于江苏南部,为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湾而成。太湖西南纳苕溪、荆溪诸水,东由浏河、吴淞江(苏州河)、黄浦江注入长江,是江南水网中心。B3)杭州西湖文化我国名为“西湖”者还有福州西湖、惠州西湖等,唯杭州西湖闻名遐迩。杭州西湖和太湖一样,原来与杭州湾相通,后由泥沙堰塞而成。西湖的存在,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后人的疏浚和治理功不可没。3.3 水文化3.3.3 海滨文化1)海滨的文化价值海岸又称海滨,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其观赏对象包括海滩、沿岸岛屿、海水、海上生物、邻近海面上空的大气及节律性变化的天气和气候。海岸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各种形态,而以岬湾形沙质海岸旅游价值最高。岬湾形海岸三面临海,一面临陆,岸陡水深,波浪福聚,容易形成奇景,而岬角之间的海湾水体平静,易于泥沙堆积,形成海滨沙滩。湾外惊涛拍岸,湾内却风平浪静。海滨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能消夏避暑,有益于身心健康。一些奇特的气象景观只有在海滨才能看到,比如潮汐、海市蜃楼、海上日出。海滨地带冬暖夏凉,且少尘埃,空气中富含负离子,对人的健康有益。所以,海滨不仅是旅游的良好场所,还是疗养的最佳选择。3.3 水文化3.3.3 海滨文化2)避暑胜地渤海湾我国海滨旅游开发最早的是渤海海滨。原因主要有两个:12第一,渤海所处纬度较高,每年6—9月的气温比其他海面温度都低;第二,北方黄河流域在唐以前是政治中心,帝王出巡必至渤海。渤海海滨的旅游城市主要是秦皇岛和大连。3.3 水文化3.3.3 海滨文化3)闽海良港和古代对外交流福建沿海海岸线曲折,有众多的港湾和岛屿,对外贸易发达。主要港口是:(1)泉州泉州位于晋江入海口,是古老的海港,五代时就与各国通商贸易,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置市舶司。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首先传入的地方,遗留了许多对外交通史迹和文物,如开元寺、清净寺、洛阳桥等。(2)厦门厦门是九龙江口外的一座岛屿,气候温和、四季花开,新中国成立后筑堤与大陆相连。1980年厦门被开辟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名胜有鼓浪屿、南普陀寺、集美等。3.3 水文化3.3.3 海滨文化4)海南文化“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是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海南所写的感遇诗。海南气候大异于中原,唐宋时是迁谪之地。海南岛又称琼崖,是我国第二大岛,最北端为北纬20度,地貌以玄武岩、花岗岩山地为主,气候属热带雨林带。由于地处偏远,终年炎热,所以开发较晚,也正由于此,海南才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4 生物文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一方发生了变化,另一方也必然发生变化。人类也是环境的产物,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通过社会性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生物、地理等因素。迄今为止,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原因,已使环境条件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的变化。比如,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大面积垦殖引起土壤沙化,乱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等。是什么理念使人类如此丧失理智,又如此对待在同一个环境中生存的动物和植物 那就是认为人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主宰,可以为所欲为,肆意践踏。动物和植物在人类社会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值得思考。3.4 生物文化3.4.1 植物文化3.4 生物文化3.4.2 动物文化燕子身体很小,却非常善飞,每年要往返飞行数万里,而且总能保持正确的路线,首次迁徙就可以获得成功。季节性的迁徙,除了鸟类以外,还有鱼类、昆虫类。对于这个现象,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动物界真是个神奇的世界。A1)神奇的动物世界B2)动物是人类的朋友C3)动物的文化属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