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1章旅游管理概述目录11.1旅游管理学发展21.2 旅游系统构成31.3 旅游管理概念41.4 旅游管理性质51.5 旅游管理任务引例: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第一,提升游客人均消费,将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石。第二,提升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将令旅游业发挥更大的产业带动作用。第三,提高旅游企业综合效益,将能构建产业高质量运行的基石。第四,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推动我国走向旅游强国。第五,提升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在本质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转型。旅游管理学旅游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部门管理科学,它既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旅游科学的组成部分。它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旅游系统构成要素及其整体的规律性问题。1.1旅游管理学发展Part One1.1.1旅游管理学的发展从二战后开始,旅游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过程可以被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旅游管理学的萌芽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60年代末)2)旅游管理学的初创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末)3)旅游管理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4)旅游管理学的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1.1.2 旅游管理学的趋势1)全球化趋势2)战略化趋势3)系统化趋势4)市场化趋势5)创新化趋势6)多元化趋势7)信息化趋势1.2旅游系统构成Part One旅游系统的定义旅游系统是各种旅游现象的集合体,通过旅游者的活动将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1.2.1六要素说1991年孙尚清在《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正式提出了“行、住、食、游、购、娱”六要素概念。“六要素”是指在旅游者旅游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生活、体验和享受的需要所购买的“食、住、行、游、购、娱”六种基本要素产品和服务。1.2.2三体说“三体说”是指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旅游活动的顺利组织为目的,从哲学高度对旅游现象所进行的主客定位。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业”是旅游活动完成的“媒体”。1.2.3功能系统由美国著名旅游规划专家冈恩(Gunn)教授于1972年提出2002年,冈恩教授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旅游功能系统模型1.2.4游憩系统由吴必虎于1998年提出他认为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和目的地系统共同组成一个结构紧密的内部系统,在其外围还形成一个由政策、制度、环境、人才等因素组成的支持系统 。1.2.4游憩系统述评四种旅游系统模型理论在国内外旅游研究中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代表了目前旅游学界的一种认知态度和水平;同时也说明,旅游系统模型的研究和构建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一个随着旅游产业实践不断深化而动态演化的过程。【同步思考1-1】问题:国内外典型旅游系统模型有哪些?预测未来旅游系统研究发展方向是什么?1.3旅游管理概念Part One1.3.1 旅游管理的内涵旅游管理定义为:为实现旅游组织发展目标,人们按照客观发展规律要求对旅游系统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的活动。正确理解旅游管理的概念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旅游管理的主体旅游管理的主体——旅游管理者2)旅游管理的客体旅游管理的客体或对象,是指特定的人群和他们的活动3)旅游管理的手段旅游管理的手段——旅游管理职能1.3.2 旅游管理的特征1)旅游管理的综合性2)旅游管理的复杂性3)旅游管理的开放性4)旅游管理的创新性5)旅游管理的艺术性【同步思考1-2】问题:旅游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4旅游管理性质Part One1.4.1 旅游管理的性质管理二重性:一方面管理具有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联系的社会属性。1)旅游管理的自然属性旅游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由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旅游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由生产力运动的内在要求所引起的1.4.1 旅游管理的性质2)旅游管理的社会属性旅游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由旅游活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所决定的。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的管理属性,就构成了旅游管理的社会属性。1.4.2 旅游管理的意义1)旅游活动具有异地化特征,需要旅游管理进行区域协调2)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特征,需要旅游管理进行统一领导3)旅游服务具有社会性特征,需要旅游管理进行规范控制4)旅游活动具有普遍性特征,需要旅游管理进行全面规划1.5旅游管理任务Part One1.5.1 旅游管理的内容从旅游管理的组织层面上可以把旅游管理分为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两部分。1)旅游宏观管理旅游宏观管理是指政府及其旅游主管机构从宏观角度为保障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制定旅游政策、法规,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建立与完善国家旅游管理体制,用行政、经济、法制的手段对国家或当地的旅游发展进行宏观、间接的调控。1.5.1 旅游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管理内容:(1)旅游管理体制模式和旅游经济运行框架的确定。(2)旅游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3)旅游业发展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颁布。(4)对旅游经济运行的调控和监督。1.5.1 旅游管理的内容2)旅游微观管理旅游微观管理是指旅游投资、经营者对旅游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经营以及旅游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直接管理,它是旅游企业在国家宏观管理政策既定的前提下,利用各种资源,达到企业目标的过程。1.5.1 旅游管理的内容旅游微观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旅游企业的投资管理。(2)旅游企业的市场管理。(3)旅游企业的质量管理。(4)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5)旅游企业的信息管理。1.5.2 旅游管理的任务旅游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合理组织旅游活动,不断完善旅游业生产关系,充分调动旅游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旅游企业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1.5.2 旅游管理的任务1)合理组织旅游活动2)不断完善旅游业生产关系3)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全面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深度思考1-1】问题:旅游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对旅游管理实践来说,需要运用哪些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知识?单元训练□传承型训练▲ 理论题△ 简答题1)简述旅游功能系统的内涵。2)简述游憩系统的内涵。3)如何理解旅游管理的内涵?4)旅游管理的特征是什么?□传承型训练△ 讨论题1)为什么说旅游系统是旅游管理的研究对象?旅游系统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2)从哪几个角度出发深刻理解旅游管理的综合性?3)结合国内外旅游发展环境说明旅游管理学未来发展方向。案列分析高铁延展旅游半径带动沿线旅游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快速延展的高铁线路为游客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高铁作为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不仅提高了“行”的速度和质量,还拉动了“游”“住”两大要素,让游客的旅程变短,拉近了地域间的时空距离,对区域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案列分析问题:1)高铁与传统旅游交通有哪些区别?2)高铁对沿线地区旅游发展的积极影响?3)沿线地区能否都在高特时代获得旅游交通红利?THANK YOU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