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 发现市场规律:旅游需求与供给 课件(共55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东北财经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三 发现市场规律:旅游需求与供给 课件(共55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东北财经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旅游经济学
项目三
发现市场规律:
旅游需求与供给
内容
旅游供给
任务二
旅游需求
任务一
旅游供求弹性
任务三
旅游供求平衡
任务四
前言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是旅游产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的一对重要经济范畴。旅游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前提;旅游供给则是旅游需求的伴生物,有需求必然有供给。本模块把旅游需求与供给结合起来,着重阐述旅游需求与供给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揭示了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内在规律及弹性,探讨了旅游供求的矛盾运动及平衡的调控方法。
项目目标
项目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需求、供给的定义及特点;
熟悉旅游需求、供给的影响因素;
掌握旅游需求、供给规律;
掌握旅游需求、供给弹性;
了解旅游供求矛盾运动及调控手段。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能够计算旅游需求、供给弹性;
能够结合旅游供求矛盾进行供求调控。
能够结合我国旅游需求的增长情况,增强道路自信; 能够通过我国旅游供给情况,夯实民族文化自信,通过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能够通过旅游供求矛盾,树立学生的唯物辩证观。
Part
1
任务一: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的概念
旅游需求的特征
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旅游需求规律
旅游需求指标体系
任务导入
思考:
(1)旅游需求的产生条件有哪些?上海市是如何找准旅游需求的?
(2)旅游需求有哪些特点?上海市的旅游特色符合哪些特点?
【任务导入】找准旅游需求,彰显全域旅游特色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1
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
3
旅游需求表现为一种有效需求
2
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
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旅游者愿意并能够购买旅游产品 的数量。
二、旅游需求的特征
01
旅游需求的整体性
03
旅游需求的指向性
02
旅游需求的多样性
旅游需求的可诱导性
旅游需求的高弹性
04
05
三、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点击添加你需要展示的内容
点击添加你需要展示的内容
旅游动机是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斯洛需求五层次;
即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前提条件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是旅游需求产生的“催化剂”
1
2
(一)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必要条件
三、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A
旅游客源地方面的因素
B
旅游目的地方面的因素
C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因素
(二)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三、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客源地经济状况、趋势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政府对国民旅游的态度和政策
人口数量、结构与偏好
客源国
推力因素
(二)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三、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旅游供给因素
其他供给因素
目的地
拉力因素
目的地的旅游供给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需求能否实现以 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
包括目的地政府的旅游政策、政治状况、旅游设施完善程度、旅游交通条件、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促销能力和目的地居民友 好态度等。
(二)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三、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3
1
5
2
4
客源地与目的地
的互动因素
两地之间的经济距离
两地之间的文化距离
货币汇率
通货膨胀程度
政治因素
(二)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行业感悟 3-1】多因素影响,旅游行业需求旺盛
四、旅游需求规律
(一)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反向变化
在图3-1 中,纵坐标代表旅游产品的价格,横坐标代表旅游产品的数量,在坐标图中旅游产品价格的任一变动,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旅游需求量,从而形成了旅游需求价格曲线(D—D)。该曲线表示: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呈负相关变化的关系,即当旅游产品价格从P0下降到P2时,旅游需求量从Q0上升到Q2;当旅游产品价格从P0上涨到P1时,旅游需求量从Q0下降到Q1,因此旅游需求价格曲线是一条自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此关系用函数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Qd 表示一定时间内的需要量;P 表示该时期内旅游产品的价格;f表示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
导致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价格反方向变动的现象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替代效应强调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其他商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影响,而收入效应强调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价格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旅游需求规律
(二)旅游需求量与人们收入呈同方向变化
在图 3-2 中,纵坐标代表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横坐标代表旅游需求量,在坐标图中人 们可支配收入的每一任意变化,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旅游需求量,从而形成了旅游需求收 入曲线(D—D)。该曲线表示:旅游需求量与人们可支配收入呈同方向变化,即当可支配收入 由 T0上升到 T1时,旅游需求量由 Q0上升到 Q1;反之,当 T0下降到 T2时,旅游需求量由 Q0 下降到 Q2,因此旅游需求收入曲线是一条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此关系用函数式 可以表示为:
式中:I 表示可支配收入;Q 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旅游需求量;f 表示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
四、旅游需求规律
(三)旅游需求量与人们的闲暇时间呈同方向变化
旅游产品的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必须占用一定的时间。尽管人们的闲暇时间并不属于经济的范畴,但它同旅游需求也具有密切的联系。闲暇时间不仅对旅游需求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着旅游需求量的变化。当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时,旅游需求量就相应增加;当人们的闲暇时间减少时,旅游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因此,旅游需求同闲暇时间的关系就像旅游需求同可支配收入的关系一样,也呈同方向变化。如果在坐标图中绘出旅游需求闲暇时间曲线,则是同旅游需求收入曲线相类似的曲线。
四、旅游需求规律
旅游需求规律可以概括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一旅游产品的需求量随着该产品价格变动呈反方向变化,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旅游需求规律可以用函数式表示为:
式中:Qd表示某种旅游需求;P表示某种旅游产品价格;I表示游客的可支配收入;T表示游客的闲暇时间。
Qd
四、旅游需求规律
(四)旅游需求水平受其他影响因素而变动
上述讨论是在假定其他相关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分析旅游需求量与某一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变动关系。如果这些相关因素发生改变,需求曲线在坐标图上的位置就会发生移动,但需求曲线本身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其他相关因素发生变化时,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之间的关系依然成立。这种在旅游产品价格既定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旅游需求变化,称为旅游需求水平的变化。
以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价格关系为例,这种变动关系如图3-3所示。在图3-3 中,当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在旅游产品价格P0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增加旅游需求量,从而引起旅游需求曲线D—D 右移到D1—D1,并使旅游需求量由Q0增加到Q1;反之,当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时,在旅游产品价格P0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旅游需求量,从而引起旅游需求曲线D—D 左移到D2—D2,并使旅游需求量由Q0下降到Q2,这种变化就表现为旅游需求水平的变化。
五、旅游需求指标体系
(一)旅游者人数
旅游者人数指标反映的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的数量。旅游者人数指标又可分两个指标:
(1)旅游者人数,即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接待的旅游者总人数。
(2)旅游者人次,即一定时期内,到达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人数与平均旅游次数的乘积,旅游者人次一般会高于旅游者人数,因为同一旅游者有可能多次到同一目的地游览。
旅游者人数指标可以用来反映旅游目的地现有旅游产品吸引市场需求的能力,同时也可用来衡量各地区旅游业的发达程度。一般情况下,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达程度与该地区的旅游者人数成正比例关系。
五、旅游需求指标体系
(二)旅游者消费
(1)旅游者消费总额,即旅游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过程中支出的货币量。国外旅游者的消费总额就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外汇收入,但往返于客源地区与目的地之间的国际交通费用,一般不纳入国际游客的消费总额中。
(2)旅游者人均消费额,即一定时期内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旅游消费总额与旅游者人次之比。通过这个指标,人们可以了解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消费支出的变化情况。
(3)旅游消费率,即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国旅游消费总额与该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消费总额或国民收入的比值。这个指标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对出国旅游的需求程度。
五、旅游需求指标体系
(三)旅游者过夜数
(1)旅游者过夜数,即在一定时期内,旅游者人次与人均过夜数之积。因为单凭旅游者人次指标难以说明旅游需求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果同时把旅游者停留时间考虑进去,便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某一时期的旅游需求状况。
(2)旅游者人均过夜数,即在一定时期内旅游者过夜数与旅游者人次的商数。该指标从平均数的角度反映了旅游需求的现状,便于揭示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旅游经营者可根据这一指标的变化情况去追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并据以确定相应的对策。
五、旅游需求指标体系
(四)旅游出游率
在国际旅游中,旅游出游率指标反映了一国或一地区产生旅游需求的能力。
(1)旅游总出游率,即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国旅游人次与总人口数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该指标能反映该国家或地区旅游需求的强度,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选择目标客源市场的依据。
(2)旅游净出游率,即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国旅游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该指标能反映该市场旅游产品的需求特点,也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选择目标客源市场的重要依据。
五、旅游需求指标体系
(五)旅游重游率
旅游重游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国旅游人次与出国旅游人数之比,在国际旅游中,该指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居民出国旅游的频率,用公式表示为:
该指标能反映旅游市场的需求密度和开发潜力。
Part
2
任务二:旅游供给
旅游供给的概念
旅游供给的特点
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旅游供给规律
旅游供给指标体系
任务导入
思考:
(1)湖南省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2)各地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任务导入】湖南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出实招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1
旅游供给是以旅游需求为前提条件
3
旅游供给包括基本旅游与辅助旅游供给两大类
2
旅游供给必须是愿意并有可供出售的旅游产品
旅游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旅游经营者愿意并且能够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数量。
二、旅游供给的特点
1
3
2
4
旅游供给的关联性
旅游供给的低弹性
旅游供给的持续性
旅游供给的产地消费性
三、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3
4
1
6
2
5
旅游供给
影响因素
旅游资源及环境容量
旅游产品和相关产品价格
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旅游经济发展方针和政策
四、旅游供给规律
(一)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旅游产品价格不仅是决定旅游需求的基本因素,也是决定旅游供给的基本因素。旅游供给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某旅游产品的供给量与该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产品价格上涨,必然引起旅游供给量增加;旅游产品价格下跌,必然引起旅游供给量减少。根据这种规律性,设纵坐标代表旅游产品价格,横坐标代表旅游产品数量,S-S 代表旅游供给曲线。则在坐标图3-4 中旅游产品价格的任一变动,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旅游供给量,并形成旅游供给曲线S-S。该曲线反映了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客观规律性。即当旅游产品价格为P0时,有相对应的旅游供给量Q0;当旅游产品价格从P0上涨到P1时,旅游供给量由Q0上升到Q1;当旅游价格从P0下跌到P2时,旅游供给量由Q0下降到Q2。因此,旅游供给曲线是一条自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四、旅游供给规律
(二)旅游供给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稳定性
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产品价格的同方向变化并非无限制的,事实上由于旅游供给的特点及有关影响因素的作用,使旅游供给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是既定的,从而决定了旅游供给量的变动是有限的。所谓旅游供给能力,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包括时间和空间等),旅游经营者能提供旅游产品的最大数量。由于旅游供给的不可累加性及环境容量的限制,决定了旅游供给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其供给量必然受到旅游供给能力的制约。一旦达到旅游供给能力,即使旅游产品价格再高,旅游供给量也是既定不变的。如图3-5 中,当旅游供给小于Q0 时,旅游供给量将随旅游产品价格变化而同方向变化;当旅游供给达到Q0,即达到旅游供给能力时,无论价格如何变化,即价格从P1提高到P2,旅游供给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四、旅游供给规律
(三)旅游供给水平受其他影响因素而变动
旅游供给变化不仅受旅游产品价格变动影响,也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旅游产品价格既定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旅游供给变动,称为旅游供给水平的变动。例如,在图3-6 中,当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必然引起旅游产品成本下降,从而在既定生产条件下会增加旅游供给,并引起旅游供给曲线由S-S 右移到S1-S1;反之,当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必然引起旅游产品成本提高,而导致旅游供给下降,使供给曲线由S-S 左移到S2-S2。这时,尽管旅游产品价格保持不变为P0,但旅游供给量已发生变化,分别由Q0上升到Q1或下降到Q2。
四、旅游供给指标体系
现实接待能力指标
旅游供给发展潜力指标
旅游供给指标体系
旅游设施总接待能力
单位时间旅游设施接待能力
旅游服务接待能力
生态环境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
游客心理容量
社会经济容量
Part
3
任务三:旅游供求弹性
弹性的一般概念
旅游需求弹性
旅游供给弹性
任务导入
思考:
(1)你认为旅游景区门票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交叉弹性如何?
(2)国家发改委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目的是什么?
(3)在旅游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景区的游客量?
【任务导入】景区如何走出“门票收入下降”转型阵痛期?
一、弹性的一般概念
在经济学中,弹性主要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具体讲,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反应,其大小可以用弹性系数来表示,它等于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其弹性公式为:
式中:E表示弹性,因为式中的分子分母都是百分数,并无单位,所以E也只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故称弹性系数,它反映了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y表示因变量;x表示自变量; y表示因变量增量; x表示自变量增量。
弹性一般可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点弹性是指当自变量变化很小时(即在某一点上)而引起的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如公式(3-1)实际上就是点弹性的计算公式。而弧弹性是指自变量变化较大时,取其平均数对因变量的相对变化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a表示弧弹性系数;x0,x1表示变化前后的自变量;Y0,Y1表示变化前后的因变量。
点弹性与弧弹性的重要区别就在于:点弹性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点上的变化程度;而弧弹性则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区间上的变化程度。
二、旅游需求弹性
旅游需求弹性是指旅游需求对影响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即旅游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状况。具体包括: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旅游需求交叉弹性
二、旅游需求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旅游需求量对旅游产品价格的反应及变化关系。根据旅游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不论旅游产品的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落,旅游需求量都会出现相应的减少或增加。为了测量旅游需求量随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程度,就必须正确计算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所谓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主要是指旅游产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数与旅游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点弹性公式:
(一)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狐弹性公式:
式中:
表示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P0,P1表示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价格;Q0,Q1表示变化前后的旅游需求量。
二、旅游需求弹性
(一)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二、旅游需求弹性
(一)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而奢侈品及高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尽管旅游活动已步入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但是旅游活动对大多数工薪阶层而言,仍属较高层次的消费。因此,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往往大于1,这说明旅游价格的变动会引起旅游需求量更大的变动,而且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不同的旅游产品或功能不同的各种单项旅游产品,其需求价格弹性也不尽相同。在旅游产品中,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上述3种情况都存在。在制订各种旅游产品价格策略时,应注意各种策略对不同旅游产品需求的不同影响。
二、旅游需求弹性
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就是指旅游需求量与人们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反应及变化关系,而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则是指人们可支配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与旅游需求量变化百分比的比值。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二)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式中:
表示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0,Q1为变化前后的旅游需求量;I0,I1为变化前后的可支配收入量。
二、旅游需求弹性
(二)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根据国际有关组织的研究表明: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一般都在1.3~2.5 之间,有的国家甚至高达3.0 以上。
二、旅游需求弹性
(三)旅游需求交叉弹性
旅游产品是一种由食、住、行、游、购、娱所组成的综合性产品,它既表现为一个整体的产品;又表现为由若干产品组成的系列,即每一种要素都能构成独立的旅游产品。因此,从旅游需求的角度看,旅游产品既有替代性,又有互补性。
所谓旅游产品的替代性,就是指相同性质而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之间具有相互替代的关系,例如宾馆、度假村、招待所、公寓、临时帐篷等都是向旅游者提供住宿需求的满足,而各种不同类型的住宿设施随着价格变化可以互相替代。
所谓旅游产品的互补性,就是指旅游产品各部分的构成中,是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其他部分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或者某一部分旅游产品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以其他部分的存在及配合为条件。例如,航运公司的旅客增加,必然使旅游饭店和旅游餐饮的人数也相应增加;但如果旅游饭店仅有住宿而没有餐饮,则旅游饭店的服务功能就不能有效地发挥。
正是由于旅游产品具有替代性和互补性的特点,因而某种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不仅对其自身的价格变化有反应,而且对其他旅游产品的价格变化也有反应。
二、旅游需求弹性
(三)旅游需求交叉弹性
旅游需求的交叉弹性就是指某一种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他旅游产品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性,其计算公式是:
三、旅游供给弹性
(一)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弹性是指旅游供给对各种影响因素变化作出的反应。由于旅游供给不仅受旅游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还受到生产规模变化、生产成本和旅游环境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旅游供给弹性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预期弹性等,下面着重分析旅游供给的价格弹性和价格预期弹性。
旅游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旅游供给量对旅游价格的反应及变化关系。根据旅游供给规律,在其他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不变情况下,旅游供给是随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化。为了测定二者之间的变化程度,即旅游供给对价格的敏感性,就必须计算旅游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所谓旅游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是指旅游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数与旅游产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数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三、旅游供给弹性
(一)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三、旅游供给弹性
(二)旅游供给预期弹性
Part
4
任务四:旅游供求平衡
旅游供给与需求矛盾的运动
旅游供求均衡的调控
任务导入
思考:
(1)节假日景区人满为患说明旅游供求存在哪些矛盾?
(2)以上案例给我们解决景区供求矛盾带来了哪些启示?
【任务导入】景区假期“人满为患”,涌入游客并非城市负担
一、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
1
3
2
4
需求增加
需求减少
供给增加
供给减少
导致
旅游
供求
矛盾

原因
一、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
01
数量方面的矛盾
03
结构方面的矛盾
02
质量方面的矛盾
时间方面的矛盾
空间方面的矛盾
04
05
二、旅游供求均衡的调控
经济手段的调控
(税收政策、价格政策)
技术手段的调控
(旅游规划、旅游促销)
法律手段的调控
调控
手段
项目测试
【项目测试】
1.单选题  2.多选题   3.判断题   4.简答题
【实战演练】
1.从前的旅游,主要有两大矛盾:时间与金钱——许多人陷入“有时间没钱”或“有钱没时间”的尴尬;如今的旅游,主要矛盾变成了:人与景——“见人不见景”。一到小长假,国内不少景区就拉响人满为患的警报。请问“限客”能否避免景区人满为患?你有什么好的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项目测试
2.计算题
(1)某旅游饭店对外提供家庭配菜,当每份为40元时,每天销售数量为100份,当每份收45元时,每天销售数量为150份,计算价格为45元时的点弹性系数以及价格为40~45元时的旅游供给弧弹性系数。
(2)某景区旅游区门票对旅游团队提供优惠,当旅游团为40人时优惠价为100元,旅游团为60人时优惠价为80元。请计算旅游团为60人时,门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以及旅游团为40-60人之间的门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3)当居民人均GDP为4000美元时,每年出游2次,人均GDP为8000美元时,每年出游6次,请计算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4)某饭店标准客房在“十一”黄金周标准客房从每间500元提高到600元,餐饮部就餐客人从300人减少到240人,请计算餐饮部交叉价格弹性系数。
(5)某航线,机票代理点对外报价预订价格为980元/张,但由于春运的到提前到来旅客剧增,因而实际价格上升到1120元/张;根据预测,春运期间机票价格将持续上升,故机票代理点对外报价提高到了1320元/张,并预订机票价格将随供求变化而有20%的浮动,试计算该航线的机票价格预期弹性系数,并作出分析。
感谢聆听!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