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七章 半固体制剂制备技术PART01PART02PART03软膏剂(乳膏剂)膏药贴膏剂目录第二节 膏药膏药系指饮片、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官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前者称为黑膏药,后者称为白膏药。黑膏药系指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经高温制成的铅硬膏,黑膏药一般为黑色坚韧固体,用前须烘热软化后贴于皮肤上。1、膏药的定义一、膏药的概述第二节 膏药膏药为传统剂型。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外治可消肿、拔毒、生肌,主治皮肤红肿、痈疽,疮疡等症状;内治可以活血通络、祛风止痛、消痞,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其作用比软膏剂持久,并可随时终止给药,安全可靠。一、膏药的概述1、膏药的特点第二节 膏药(1)植物油 应选质地纯净、沸点低、熬炼时泡沫少、制成品软化点及粘附力适当的植物油。以麻油最好,棉籽油、豆油、菜油、花生油等亦可应用。(2)红丹 又称樟丹、黄丹、铅丹、陶丹,为橘红色粉末,质重,主要成分为四氧化铅(Pb3O4),含量应在95%以上。(3)官粉 又称宫粉、铅丹、铅粉、铅白,为白色粉末,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2、膏药的基质一、膏药的概述第二节 膏药1、膏药的制备工艺图7-2-2 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图二、膏药的制备第二节 膏药膏药制备常用设备铁锅图7-2-3 传统小剂量熬膏锅图7-2-4 现代大剂量制备膏药设备熬制黑膏药机全自动滴注机二、膏药的制备第二节 膏药药料提取药料的提取按其质地有先炸后下之分,少量制备可用铁锅,将药料中质地坚硬的饮片、含水量高的肉质类、鲜药类中药置铁丝笼内移置炼油器中,加盖。黑膏药的制法二、膏药的制备第二节 膏药植物油由离心泵输入,加热先炸,油温控制在200~220℃;质地疏松的花、草、叶、皮等饮片宜在上述饮片炸至枯黄后入锅,炸至饮片表面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炸好后将药渣连笼移出,得到药油。炼油将去渣后的药油于270~320℃继续加热熬炼,使油脂在高温下氧化聚合、增稠,炼至“滴水成珠”,即取油少许滴于水中,以药油聚集成珠不散为度。黑膏药的制法二、膏药的制备第二节 膏药炼油为制备膏药的关键,炼油过“老”则膏药质脆,黏着力小,贴于皮肤易脱落。炼油过“嫩”则膏药质软,贴于皮肤易移动。下丹成膏系指在练成的油中加入红丹反应生成脂肪酸铅盐的过程。下丹时将炼成的油送入下丹锅中,加热至近300℃时,在搅拌下缓慢加入红丹,保证油与红丹充分反应,至成为黑褐色稠厚状液体。黑膏药的制法二、膏药的制备第二节 膏药为检查膏药老、嫩程度,可取少量样品滴入水中数秒钟后取出,若膏黏手,拉之有丝则太嫩,应继续熬炼。若拉之发脆则过老。膏不黏手,稠度适中,表示合格。去“火毒”油丹炼合而成的膏药若直接应用,常对皮肤局部产生刺激性,轻者出现红斑、瘙痒,重者出现发疱、溃疡,这种刺激俗称“火毒”。黑膏药的制法二、膏药的制备第二节 膏药通常将炼成的膏药以细流倒入冷水中,不断强烈搅拌,待冷却凝结取出,反复揉搓,制成团块并浸于冷水中去尽“火毒”。摊涂膏药将去“火毒”的膏药团块用文火熔化,如有挥发性的贵重药材细粉应在不超过70℃的温度下加入,混合均匀。按规定量涂于皮革、布或多层韧皮纸制成的裱背材料上,膏面覆盖衬纸或折合包装,于干燥阴凉处密闭贮藏。黑膏药的制法二、膏药的制备第二节、软膏剂(乳膏剂)白膏药的制备工艺和方法与黑膏药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白膏药所用辅料为官粉,下丹时要将油温冷至100℃左右,缓缓加入官粉,以防止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药油溢出。宫粉的氧化作用不如红丹剧烈。宫粉用量较红丹多,与油的比例为1:1或1.5:1,允许有部分多余的宫粉存在。加入宫粉后需搅拌,在将要变黑时投入冷水中,成品为黄白色。白膏药的制法二、膏药的制备第二节 膏药(1)饮片应适当碎断,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加食用植物油炸枯;质地轻泡不耐油炸的饮片,宜待其他饮片炸至枯黄后再加入。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矿物药以及贵重药应研成细粉,于摊涂前加入,温度应不超过70℃。(2)制备用红丹、官粉均应干燥、无吸潮结块。(3)炸过药的油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或官粉,搅拌使充分混合,喷淋清水,膏药成坨,置清水中浸渍。2、膏药的制备要点二、膏药的制备第二节 膏药(4)膏药熬炼过程中,温度高至300℃以上,操作不当,油易溢锅、起火,同时油的分解、聚合等产生大量的浓烟及刺激性气体,需排入洗水池中,经水洗后排出。(5)选择密闭容器内、郊区空旷场所,配备防火设备、排气管道、操作人员防护用具,可保证安全。(6)除另有规定外,膏药应密闭,置阴凉处贮存。二、膏药的制备第二节 膏药2、膏药的制备要点1、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三、膏药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1)操作室内压力应大于室外压力;煎煮浓缩岗位操作室要求洁净度达D级。(2)在工艺员的指导下,依照生产指令准确称取饮片;投料时,按饮片的质地、性质决定投料次序,一般质轻者后投,质重者先投。第二节 膏药1、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三、膏药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3)按工艺规程所规定的加水(醇)量、煎煮时间、煎煮温度、压力、煎煮次数进行操作。挥发性的药材,如乳香、没药、冰片、樟脑等,可先研成细粉,等膏熬成,摊涂前加入已熔化的膏药中混匀;贵重药材,如麝香等,可研成细粉,待膏药摊涂后撒布于表面。(4)药液应进行适当浓缩;回收乙醇时应注意安全。(5)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应有标示。(6)操作完毕应按GMP要求进行清场处理。第二节 膏药2、质量评价三、膏药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1)外观 膏药的膏体应油润细腻、光亮、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黑膏药应乌黑、无红斑;白膏药应无白点。(2)软化点 用于检测膏药的老嫩程度,并可间接反映膏药的黏性。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膏药软化点测定法(通则2102)测定。(3)重量差异 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称定膏药重量,与标示重量相比较,应符合表中的规定。第二节 膏药阳和解凝膏四、实例解析【处方】鲜牛蒡草480g(或干品120g) 鲜凤仙透骨草40g(或干品10g) 生川乌20g 桂枝20g 大黄20g 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附子20g 地龙20g 僵蚕20g 赤芍20g 白芷20g 白蔹20g 白及20g 川芎10g 续断10g 防风10g 荆芥10g 五灵脂10g 木香10g 香橼10g 陈皮10g 肉桂20g 乳香20g 没药20g 苏合香40g 人工麝香10g第二节 膏药阳和解凝膏四、实例解析【制法】以上二十七味,除苏合香外,人工麝香研细,肉桂、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与人工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苏合香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第二节 膏药阳和解凝膏四、实例解析【性状】本品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功能与主治】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所致的阴疽、瘰疬未溃、寒湿痹痛。【用法与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规格】每张净重 (1)1.5g (2)3g (3)6g (4)9g【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检查】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86)。第二节 膏药阳和解凝膏四、实例解析【处方工艺分析】处方中人工麝香为细料药,应先研成细粉,摊涂时洒布于膏药表面;苏合香、乳香、没药、肉桂等可溶性或挥发性药料也应研成细粉备用,在摊涂膏药前加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第二节 膏药3、简答题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要去“火毒”?(2)含挥发性成分的细料药为什么不能“炸料”?第二节 膏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