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片剂 课件(共51张PPT)-《中药制剂技术》同步教学(劳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4片剂 课件(共51张PPT)-《中药制剂技术》同步教学(劳动版)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第六章 固体制剂制备技术
PART
01
散剂(茶剂)
PART
02
颗粒剂
PART
03
胶囊剂
PART
04
片剂
目录
PART
05
丸剂
PART
06
栓剂
一、片剂的概述
1. 定义和特点
片剂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圆形或异形的片状固体制剂。常见的异形片有椭圆形、三角形、菱形等。
第四节、片剂
特点:
剂量准确
质量稳定
产量大、成本低
携带运输方便
不足:婴幼儿和昏迷患者不宜吞服、易引湿受潮、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久贮含量下降
第四节、片剂
2.分类
以口服普通片为主,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与口崩片等;
按原料药物来源分类:全粉末片
浸膏片
半浸膏片
提纯片
第四节、片剂
3. 片剂的辅料
片剂
药物
辅料
片剂中除主药外的所有其他物料的总和。
第四节、片剂
(1)填充剂(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
作用:稀释剂 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
吸收剂 吸收液体或油类药物
常用填充剂
淀粉
糖粉
糊精
乳糖
预胶化淀粉
微晶纤维素
甘露醇、山梨醇
无机盐类
第四节、片剂
辅料名称 特性及适应范围
淀粉 最常用填充剂。在水中加热到62~72℃可糊化,可压性差,一般与糊精、蔗糖等合用
可压性淀粉 具较好的可压性、流动性和润滑性,可作粉末直接压片
糊精 为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黏性较强,使用过量会使颗粒过硬,应用时应严格控制用量
糖粉 粘性强、易吸潮结块,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多用于口含片、咀嚼片以及纤维性或质地疏松的中药片剂
乳糖 优良的稀释剂,制成的片剂光洁、美观,可作粉末直接压片,价格较贵,现多用淀粉:糊精:糖粉(7:1:1)混合物替代
微晶纤维素 可压性好,有较强结合力,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
甘露醇与山梨醇 具凉爽、甜味感,常用于咀嚼片、口含片
无机钙盐 用作稀释剂和挥发油吸收剂,有磷酸氢钙、硫酸钙等
第四节、片剂
(2)润湿剂与黏合剂
作用:在制片中使固体粉末粘结成型
区别:润湿剂 本身无粘性,但可润湿药粉,诱发其自身粘
性的液体
黏合剂 本身具有粘性的物质,能使药粉粘结成颗粒
常用润湿剂与黏合剂
第四节、片剂
辅料名称 特性及适应范围
润湿剂 水 最常用润湿剂,适于耐热、遇水不易水解的药物
乙醇 常用浓度30%~70%,适于粘性较强、遇水分解、受热易变质、片面产生麻点或花斑、崩解时间超限的药物
黏合剂 淀粉浆 最常用黏合剂,常用浓度为10%,适于对湿热较为稳定且本身又不太松散的药物
糖粉与糖浆 糖浆常用浓度为50%~70%,均适于中药纤维性很强的或质地疏松的或弹性较大的药物,糖粉常用作干燥黏合剂
胶浆类 具有强粘合性,适于可压性差的松散性药物或作为硬度要求大的口含片的黏合剂
纤维素衍生物类 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微晶纤维素(MCC)、羟丙基纤维素(HPC)等,具黏合性;微晶纤维素(MCC)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中药稠膏 既有治疗作用,又有黏合作用
(3)崩解剂
作用:使药片在胃肠道中迅速裂碎成细小颗粒
除口含片、舌下片、长效片要求缓缓溶解外,一般片剂需加入崩解剂
加入方法:内加法、外加法、内外加入法
常见崩解剂
第四节、片剂
辅料名称 特性及适应范围
干淀粉 最常用崩解剂。用前100~105℃ 先行活化使含水量在8%~10%,适于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用量应为干颗粒重的5%~20%
羧甲基淀粉钠(CMS-Na) 吸水后体积可膨胀200~300倍,适用于可溶性和不溶性药物,用量为全浸膏片用3%,疏水性半浸膏片用1.5%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MC) 吸水膨胀度达500%~700%,用量一般为2%~5%
泡腾崩解剂 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使片剂崩解,常用碳酸氢钠与酒石酸或枸橼酸,用于溶液片、外用避孕片等
第四节、片剂
(4)润滑剂
作用:助流、抗粘附和润滑
加入方法:压片前加入物料中
常见润滑剂
辅料名称 特性及适应范围
硬脂酸镁 疏水性、水不溶性、润滑性强、抗粘附性好、助流性差;适用于易潮解、吸水的颗粒
滑石粉 亲水性、水不溶性、助流性、抗粘着性良好,润滑性差;适用于弱碱性颗粒
微粉硅胶 流动性和可压性好;适于油类、浸膏等药物
第四节、片剂
二、片剂的制备
1. 片剂的制备工艺
片剂制备工艺
制粒压片法
粉末直接
压片法
湿法制粒压片法
干法制粒压片法
第四节、片剂
(1)湿法制粒压片法
适用范围:不能直接压片,对湿、热稳定的药物
工艺流程
第四节、片剂
主要生产设备: 多冲旋转式压片机
型号:按冲数分有16冲、27冲、33冲、35冲、75冲等;
按流程分有单流程和双流程
优点:加料方式合理,片重差异较小;由上、 下
两侧加压,压力分布均匀;生产效率高
第四节、片剂
旋转式压片机工作原理图
1.加料斗 2.刮粉器 3.片重调节 4.上压轮
5.下压轮 6.出片调节
第四节、片剂
(2)粉末直接压片法
优点:工序简便、设备简单、节能、省时
适用范围:对湿热敏感的药物
工艺流程
第四节、片剂
(3)片剂的包衣
定义:片剂(常称为片芯)表面包裹上适宜材料的衣层的操作
作用:掩盖不良臭味、改善外观、增加稳定性、控制药物
释放部位和速度、避免配伍变化
分类:根据包衣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糖衣、薄膜衣。
薄膜衣又分为胃溶型、肠溶型及水不溶型三种。
第四节、片剂
1)包衣方法
滚转包衣法: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包衣锅中片剂作滚转运动,将包衣液均匀黏附在滚动的片芯表面,当包衣锅受热后,溶剂挥发,包衣材料便在片芯表面形成包衣。可用于包糖衣和薄膜衣。
流化包衣法:与流化制粒原理基本相似,借助急速上升的空气流使片剂悬浮于包衣室中,且上下翻转,同时将包衣液喷于片剂表面迅速干燥而成衣膜的方法。尤适于包薄膜衣。
第四节、片剂
2)包衣设备
普通包衣机
网孔式高效包衣机
第四节、片剂
3)包衣材料
糖衣材料
包糖衣材料 作 用 浓度或用量
胶浆 包隔离层,对片芯起保护作用 明胶浆浓度为10%~15%阿拉伯胶浆浓度为35%
糖浆 包粉衣层与糖衣层 浓度为65%~75%(g/g)
滑石粉 粉衣料,用前需过100目筛 可加入10%~20%的碳酸钙、碳酸镁
有色糖浆 有色糖衣层,食用色素常用苋菜红、柠檬黄、胭脂红等 色素用量为0.03%左右,可单独或配合应用
虫蜡 打光剂,加2%硅油增加片面光亮度 每万片约用3g~5g
第四节、片剂
薄膜衣材料
包衣种类 常用品种
胃溶型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丙烯酸树脂IV号
肠溶型 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丙烯酸树脂Ⅱ号、Ⅲ号,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HPMCP)
水不溶型 乙基纤维素(EC)、醋酸纤维素(CA)
第四节、片剂
4)包衣工艺流程
包糖衣工艺流程
第四节、片剂
包薄膜衣工艺流程
D级洁净区
第四节、片剂
2. 片剂制备要点
(1)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要点
1)中药材处理的一般原则
含淀粉较多的药材:部分或全部粉碎后加入。
含纤维较多、黏性较大、质地较硬的药材,以及方剂中可入汤煎药者:采用水煎煮提取,提取液浓缩成稠膏或干浸膏备用。
含醇溶性成分的药材: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以渗漉法、浸渍法或回流法提取有效成分后制成稠膏。
第四节、片剂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压片前加入到干颗粒中,残渣必要时再加水煎煮,制成稠膏或干浸膏。
用量较少的贵重药、毒剧药、细料:磨成细粉过100目筛,制粒时或压片前加入。
有效成分已知的药材:根据有效成分特性,提取有效成分,精制分离出纯品。
第四节、片剂
2)不同片剂类型制粒时注意事项
类型 制粒用原料 制粒注意事项
全浸膏片 全部饮片提取的干浸膏 干膏黏性适中,吸湿性不强,可直接粉碎成过20~30目左右的颗粒;若干膏黏性过大,先粉碎成细粉,再用适宜浓度的乙醇制粒
半浸膏片 部分饮片细粉(10%~30%)与其余饮片提取的稠膏 黏性适中可直接制软材制颗粒;黏性不足,可加适量黏合剂制粒;黏性过大,可将稠膏与细粉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加润湿剂制颗粒,或将干燥物直接粉碎成20~30目左右的粉粒
全粉片 贵重细料饮片、毒性饮片等 细粉混匀后,加适量润湿剂或黏合剂制成适宜软材,挤压过筛制粒;黏合剂和润湿剂需根据药粉性质选择
提纯片 有效部位或单体 经含量测定后,加入辅料混合制粒(同西药片剂)
第四节、片剂
3)干颗粒的质量要求
主药含量应符合要求;
含水量一般为3%~5%;
松紧度以手指轻捻能碎成细粉并有粗糙感为宜。
4)片重计算
药料的片数与片重未定时
单服颗粒重(g)=
片重 (g)=
第四节、片剂
每片已知主药含量
片重(g)=
半浸膏片的片重
片重=
=
第四节、片剂
【例】生产穿心莲片10000片,需饮片10kg,其中3kg粉碎成细粉,7kg采用85%乙醇热浸提取二次,提取收膏率为15%,膏中固体量为70%,将浸提浸膏与饮片细粉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前加0.03kg硬脂酸镁。请问该片的片重应为多少?
第四节、片剂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裂片 ①含纤维性、油类成分、易脆碎的药物(如矿物质、动物角质);②颗粒过粗、过细、细粉过多、黏合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够;③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多;④颗粒过分干燥或含结晶水的药物失去结晶水;⑤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⑥上冲与模圈不吻合 ①选用粘性大的辅料重新整粒或制粒;②重新整粒、选择粘性较强的黏合剂、适当增加用量;③更换亲水性润滑剂;④与含水分较多的颗粒掺和或喷入适量的乙醇密闭备用;⑤减压、降速;⑥更换冲模
5)压片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四节、片剂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松片 ①含纤维性或油类成分较多;②颗粒中细粉过多;③颗粒过分干燥或含结晶水的药物失去结晶水;④黏合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够;⑤压力不够;⑥冲头长短不齐、下冲下降不灵活 ①选用粘性大的辅料;②筛去细粉,重新制粒;③与含水分较多的颗粒掺和或喷入适量的乙醇密闭备用;④选择粘性较强的黏合剂、适当增加用量;⑤增加压力;⑥更换冲模
第四节、片剂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粘冲 ①药物易吸湿;②颗粒太潮或在潮湿中暴露过久;③润滑剂用量不够或混合不匀;④冲模表面粗糙,锈蚀;⑤冲头刻字太深或有棱角;⑥室内温度、湿度太高 ①改善生产环境;②重新干燥至规定要求;③增加润滑剂用量混匀;④可擦亮使之光滑;⑤调换冲头;⑥保持车间恒温、恒湿,保持干燥
第四节、片剂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片重差异超限 ①粗细相差悬殊,细粉量太多;②颗粒流动性不好,填充不一致;③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④下冲升降不灵活 ①重新整粒或制粒;②加入助流剂;③平衡两个加料器药量;④清洁或更换冲模
第四节、片剂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崩解迟缓 ①颗粒过粗、过硬;②黏合剂黏性太强或用量太多;③崩解剂用量不足;④疏水性润滑剂用量太多;⑤压力过大,压出片子过于坚硬 ①过20~30目筛整粒;喷入高浓度乙醇;②用适当黏合剂或减少用量;③崩解剂的用量增加、用前干燥;④改用亲水性润滑剂;⑤减小压力解决
第四节、片剂
(2)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要点
原料药物与辅料全部制成细粉
尽量选用具有良好可压性、流动性、润滑性的辅料
如: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可压性淀粉、喷雾干燥乳糖等
改善压片机的机械性能:改善饲粉装置,实施强制饲粉;
增加预压机构,减少裂片;
改进除尘设施
第四节、片剂
(3)包衣操作要点
1)包糖衣操作要点
片芯应完整无碎片、双凸,硬度较大,片重差异及崩解符合规定。
隔离层可视具体情况:可以不包;或先包4~5层粉衣后再包隔离层;酸性药物须从第一层开始包隔离层。
必须层层干燥,干燥温度控制适当:包粉衣层35~55℃;包糖衣层40℃左右;包有色糖衣层,温度应逐渐下降至室温。
第四节、片剂
糖浆与滑石粉用量要适当,开始时用量逐层增加,片芯基本包平后,糖浆量相对稳定,滑石粉逐层减少。
包有色糖衣层时,有色糖浆应由浅到深,使用量逐渐减少,以免产生花斑。
增重控制在50%~100%范围。
第四节、片剂
2)包薄膜衣操作要点
注意喷嘴的雾化效果,使包衣液喷洒在片芯表面均匀润湿。
包衣过程中锅的转速以片芯能在锅内保持翻转为准,转速快则物料翻动好、包衣均匀、干燥快、无粘连。
吹入温度<40℃热风使溶剂蒸发干燥:温度过高会干燥过快,出现“皱皮”或“起泡”;温度过低会干燥过慢,出现“粘连”或“剥落”。
第四节、片剂
大多数的薄膜衣需要一个固化期,一般是在室温或略高于室温下放置6~8小时。
为了完全除尽残余的溶剂,还需在适当温度下再干燥12~24小时。
增重控制在2%~4%范围。
第四节、片剂
3)包衣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包糖衣片
常见问题 原 因 解决办法
糖浆不沾锅 锅壁上蜡未除尽 洗净锅壁蜡粉,或锅上再涂一层热糖浆,撒一层滑石粉
色泽不匀 药片受潮变色;有色糖浆未混匀;衣层未干即打光;干燥温度过高;片面粗糙 针对原因予以解决,可用有色糖浆,增加包衣层数,控制温度等解决
片面不平 撒粉太多,温度过高、衣层未干就包下一层 改进操作方法,低温干燥,勤加料多搅拌
龟裂或爆裂 糖浆与滑石粉用量不当;糖衣片过分干燥;干燥过快 注意糖浆与滑石粉的用量,注意控制干燥温度和速度
第四节、片剂
常见问题 原 因 解决办法
粘锅 加糖浆过多,黏性大,搅拌不均匀 糖浆的含量应恒定,一次用量不宜过多,锅温不宜过低
露边或麻面 衣料用量不当,温度过高或吹风过早 注意糖浆和粉料的用量,糖浆以均匀润湿片心为度,粉料以能在片面均匀黏附一层为宜,片面不见水分和产生光亮时,再吹风
膨胀磨片或剥落 片芯或糖衣层未充分干燥,崩解剂用量过多 注意干燥,控制胶浆或糖浆的用量或调节处方等
第四节、片剂
包薄膜衣片
常见问题 原 因 解决办法
起泡 固化条件不当,干燥速度过快 改善成膜条件,控制干燥温度和速度。
皱皮 选择衣料不当,干燥条件不当 更换衣料,改善干燥温度等
粘连 喷液速度太快,包衣锅转速太慢,干燥效率不高,喷枪雾化效果差 降低喷液速度,增加包衣锅转速,提高干燥效率,提高雾化压力。
剥落 衣膜选择不当,两次包衣间隔过短 更换衣料,调节温度,调节间隔时间。
花斑 喷枪雾化覆盖不足,色素选择不当,干燥时溶剂可溶性成分带到衣膜表面 调节喷枪覆盖面,改变包衣处方,减慢干燥速度。
第四节、片剂
三、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评定
1.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片剂生产车间洁净度应达到C级。压片岗位操作室要求室内压大于室外压力、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含药量小或含毒、剧药的片剂,应根据原料药物的性质采用适宜方法使其分散均匀。
压片前的干颗粒质量应符合制片工艺的需要。
第四节、片剂
包衣用片芯要求适宜的硬度和弧度,包衣前筛去细粉,以使片面光洁。
高效包衣机操作与工艺参数控制符合工艺规定,包括包衣锅转速、包衣液浓度、加料量、加料间隔、进/排风温度、药液喷射速度、喷雾粒度、时间、压缩空气质量、压力调节等。
第四节、片剂
2.质量评定
【外观】
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
【重量差异】
检查法: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或有标示片重的中药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第四节、片剂
标示片重或平均片重 重量差异限度
0.3g 以下 ±7.5%
0.3g 及0.3g 以上 ±5%
片重差异限度
注:(1)糖衣片的片芯应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薄膜衣片应在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
(2)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第四节、片剂
【崩解时限】
除另有规定外,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通则0921)检查,应符合规定。
片 剂 检 查 法 规 定
中药浸膏片、半浸膏片 通则0921,加挡板 1小时内全部崩解
全粉片 通则0921,加挡板 30分钟内全部崩解
中药薄膜衣片 通则0921,在盐酸溶(9→1000)中,加挡板 1小时内全部崩解
中药糖衣片 通则0921,加挡板 1小时内全部崩解
第四节、片剂
片 剂 检 查 法 规 定
肠溶片 通则0921,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小时,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检查 1小时内全部崩解
舌下片 通则0921 5分钟内全部崩解
含片 通则0921 10分钟内全部崩解
泡腾片 通则0921,取1片,置250ml烧杯(内有200ml温度为20℃±5℃的水)中 5分钟内全部崩解
可溶片 通则0921,除另有规定外,水温为20℃±5℃ 3分钟内全部崩解
第四节、片剂
注:(1)咀嚼片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2)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微生物限度】
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和控制菌检查(通则1106)及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则1107)检查,应符合规定。
第四节、片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