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第六章 固体制剂制备技术PART01散剂(茶剂)PART02颗粒剂PART03胶囊剂PART04片剂目录PART05丸剂PART06栓剂你见过或用过哪些丸剂?第五节、丸剂第五节、丸剂第五节、丸剂一、丸剂的概述1.丸剂的定义与特点丸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制剂,主要供内服。可分为中药丸剂和化学药丸剂两种,以中药丸剂为主。中药丸剂系指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中药丸剂第五节、丸剂丸剂具有以下特点:(1)释药缓慢、作用缓和持久、降低毒副作用。(2)某些丸剂可用于急救。如苏冰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等。(3)能容纳多种形态的药物。丸剂制备时可容纳固体、半固体、粘稠液体的药物,也可利用包衣来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4)某些丸剂服用剂量较大,小儿服用困难;中药丸剂多以药材粉末入药,微生物超标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水丸溶散时限较难控制。第五节、丸剂2.丸剂的分类根据赋形剂分类,丸剂可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根据制法分类,丸剂可分为泛制丸、塑制丸、滴制丸。中药丸剂包括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滴丸和糖丸等。第五节、丸剂赋形剂与丸剂间的对应关系炼蜜水/酒/醋等水蜜浓缩液蜂蜡米糊/面糊蜜丸水丸水蜜丸浓缩丸蜡丸糊丸二、丸剂的制备丸剂的常用制备方法有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泛制法多用于水丸的制备,塑制法多用于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的制备,滴制法用于滴丸的制备。第五节、丸剂1.丸剂的制备工艺(1)泛制法【课堂互动】同学们知道元宵的制作方法吗 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馅搓捏成均匀的小圆球,然后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竹匾里不断摇晃,并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泛制法制备丸剂即类似做元宵的制备方法。第五节、丸剂泛制法系指在具备母核的基础上,在转动的适宜的容器或机械中,将药材细粉与赋形剂交替加入,不断翻滚,逐渐增大的一种制丸方法。1)泛制法制备的工艺流程选丸原辅料准备起模成型盖面干燥质检包装D级洁净区泛制法制备工艺流程图第五节、丸剂2)泛制法制备的常用设备手工制丸可采用泛丸匾。大量生产可以采用泛丸设备,主要有包衣锅、滚筒筛等,使用滚筒筛的目的是使丸粒在随筛筒滚动时按大小分档。泛丸匾 包衣锅 滚筒筛第五节、丸剂3)泛制法常用辅料种类 特点 应用纯化水 润湿性强,成丸后应立即干燥,以防微生物生长繁殖 临床无特殊要求,饮片遇水不变质,本身含黏性物质酒 润湿性较差,具有活血通经、引药上行、降低药物寒性、防腐的作用 用水为润湿剂致药粉黏性太强时应用,常用于舒经活血类处方醋 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痛、行水消肿、解毒杀虫、矫臭矫味的作用;有助于饮片中碱性成分的溶出 常用作散瘀止痛类药物的辅料药汁 既有利于保存药性,又能诱导其他药物的黏性,便于制丸;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处方中富含纤维、质地坚硬、黏性大难以制粉的饮片、树脂类、浸膏类、液体药物,新鲜的药物等可制取药汁应用第五节、丸剂(2)塑制法塑制法系指饮片细粉加适宜的黏合剂,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可塑性较大的丸块,再依次制丸条、分粒、搓圆而成丸的一种制丸方法。1)塑制法制备的工艺流程塑制法制备工艺流程图第五节、丸剂2)塑制法制备的常用设备小量生产用搓条板、搓丸板,大量生产多采用中药自动制丸机。搓条板、搓丸板中药自动制丸剂第五节、丸剂3)塑制法常用辅料一些含纤维、油脂较多的药材细粉,需加适当的黏合剂才能成型。种类 特点 应用蜂蜜 蜜丸的重要辅料,兼有滋补、润肺、润肠、解毒、矫味等作用 制备蜜丸,临床常用于镇咳祛痰、补中益气处方米糊或面糊 制成的丸剂释药缓慢,延长药效;同时能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制备糊丸,含有毒性或刺激性较强的处方制丸蜂蜡 释药极慢,可延长药效,并防止药物中毒或防止对胃肠道的强烈刺激 制备蜡丸,现代许多药物以蜂蜡做骨架制成各种缓控释制剂饮片浸膏 既作辅料又是药物成分,能减少其他辅料用量,缩小体积 制备浓缩丸第五节、丸剂(3)滴制法滴制法系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制成溶液或混悬液,滴入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凝剂中,冷凝而成丸粒的一种制丸方法。用于制备滴丸剂。1)滴制法制备的工艺流程滴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第五节、丸剂2)滴制法制备的常用设备滴丸剂的制备设备常用滴丸机。滴丸机第五节、丸剂3)滴丸的基质滴丸的基质分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两大类,水溶性基质有聚乙二醇类(如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等)、泊洛沙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明胶等;非水溶性基质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等。第五节、丸剂4)滴丸的冷凝液冷凝液也分为水溶性冷凝液和脂溶性冷凝液两类。水溶性冷凝液有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适用于非水溶性基质的滴丸;脂溶性冷凝液有液状石蜡、二甲基硅油、植物油等,适用于水溶性基质的滴丸。(4)丸剂的包衣【课堂互动】“良药苦口”怎么办呢?许多人服用药物时反感其苦味,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丸剂的表面上包裹一层物质,使之与外界隔绝的操作称为包衣或上衣。包衣后的丸剂称为包衣丸剂。第五节、丸剂1)丸剂包衣的目的①掩盖恶臭、异味,便于吞服;②防止药物氧化、变质或挥发,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③根据医疗的需要,部分药物包于外部,在服用后首先发挥药效;④包肠溶衣后,可使药物到达肠道后再释放;⑤改善外观,使丸面平滑、美观,利于识别。第五节、丸剂2)丸剂包衣的类型包衣种类 包衣材料 特 点药物衣 处方组成成分如朱砂、青黛、黄柏等 包衣材料有明显药理作用,用于包衣既可发挥药效,又可保护丸粒、增加美观保护衣 处方以外成分如蔗糖糖浆(糖衣)、药用高分子材料(薄膜衣) 包衣材料不具明显药理作用,性质稳定,使主药与外界隔绝起保护作用肠溶衣 虫胶、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聚丙烯酸树脂类等 包衣材料使丸剂在胃液中不溶散而在肠液中溶散第五节、丸剂3)丸剂包衣的方法①药物衣。如果是蜜丸,包衣时将蜜丸置于适宜的容器中,用力使容器往复运动,逐步加入包衣材料,使均匀撒布于丸剂表面,利用蜜丸表面的黏性将包衣材料黏附而成衣。如果是水丸,将干燥的丸粒置包衣锅中,加适量黏合剂通过转动、摇摆、撞击等操作,当丸粒表面均匀润湿后,缓缓撒入包衣物料,如此反复操作5~6次,至规定量的包衣料全部包于丸粒表面,取出药丸低温干燥(一般风干即可),再放入包衣锅中并加适量虫蜡粉,转动包衣锅,让丸粒互相撞击摩擦,使丸粒表面光亮,即可取出,分装。水蜜丸、浓缩丸及糊丸的药物包衣可参照水丸。②糖衣、薄膜衣、肠溶衣。与片剂包衣方法相同。第五节、丸剂2.丸剂的制备要点(1)泛制法制备要点1)起模 系指将药粉制成细小丸粒作为基本母核的操作,是泛丸成型的基础,也是制备水丸的关键。起模可以采用手工或机械操作,方法有三种:①泛制起模。②喷雾起模。③制粒起模。第五节、丸剂2)成型系指将已经筛选均匀的母核,逐渐加大至接近成品的操作。母核加水润湿后,加入药粉使之均匀黏附于表面,再加水加粉,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制成所需大小的丸粒。第五节、丸剂3)盖面系指将药材细粉、清水或清浆加至已经增大、筛选均匀的丸粒表面,使丸粒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的操作过程,是泛丸成型的最后一个环节。常用的盖面方法有:①干粉盖面。②清水盖面。③清浆盖面。4)干燥泛制丸含水量大,易发霉,成型或盖面后应及时干燥,一般水丸干燥温度控制在80℃以下,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等不超过60℃。含麝香、冰片的药物处方则应阴干或用其它适当的方法干燥。5)选丸可用检丸器、滚筒筛等筛选分离丸粒圆整、大小均匀的丸粒。第五节、丸剂(2)塑制法制备要点1)饮片的粉碎与提取制备蜜丸一般将饮片粉碎成细粉,采用塑制法制备浓缩丸时,应根据饮片性质,确定提取浸膏的饮片和粉碎制粉的饮片;质地坚硬、黏性大、体积大、富含纤维的饮片,宜提取制膏;贵重饮片,体积小、淀粉量多的饮片,宜粉碎成细粉。第五节、丸剂2)蜂蜜的炼制炼蜜系指将蜂蜜加热熬炼至一定程度的操作。目的是为了除去蜂蜜中的杂质、酶、微生物及较高的含水量,增加黏性。按炼蜜程度分为嫩蜜、中蜜、老蜜三种规格。种类 炼蜜温度/℃ 含水量 相对密度 性状 用途嫩蜜 105~115 17~20% 1.35 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 含较多油脂、糖类、黏液质、淀粉等黏性较强的饮片中蜜 116~118 14~16% 1.37 有光泽,无白丝,有均匀细气泡,有黏性 黏性中等的饮片老蜜 119~122 10%以下 1.40 红棕色,强光泽,大气泡,长白丝,滴水成珠 黏性差的矿物性和纤维性饮片炼蜜程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五节、丸剂3)制丸块系指将已混合均匀的药材细粉,趁热加入炼蜜,反复搅拌混合,制成软硬适宜,具有一定可塑性丸块的操作,又称和药、合坨,是塑制法制丸的关键工序。4)制丸条、分粒、搓圆系指手工将丸块分坨,搓成长条或用机器挤出长条,切割并搓圆成型。手工制备常使用搓丸板,工业生产可用全自动中药制丸机将制丸块、搓条、分粒、搓圆一步完成。丸条的要求是粗细均匀,表面光滑无裂缝,内里充实无空隙。第五节、丸剂5)干燥为防止蜜丸霉变,成丸也常进行干燥,采用微波干燥、远红外辐射干燥,可达到干燥和灭菌的双重效果。大蜜丸一般不需要干燥,成丸后立即分装,以保证丸药的滋润状态。6)检查制丸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丸剂的外观,发现有粘连、裂痕或圆整性不好时应及时进行调整。7)其他制备糊丸时,以糊代替蜂蜜;制备蜡丸时,则以蜂蜡代替蜂蜜,蜂蜡要精制,制备时需控制温度及蜂蜡用量。第五节、丸剂(3)滴制法制备要点1)滴出方式有下沉式和上浮式,冷凝方式有静态冷凝与流动冷凝两种。由下向上滴 由上向下滴滴丸制备设备示意图第五节、丸剂2)在滴制过程应注意控制丸重及圆整度。3)滴制过程应控制好各部位的温度。(4)丸剂包衣制备要点所用的包衣材料需粉碎成最细粉;用于包衣的丸粒要充分干燥,使之有一定的硬度,以免包衣时碎裂变形或在包衣干燥时,衣层发生皱缩或脱壳;蜜丸有粘性,直接撒布包衣药粉。第五节、丸剂三、丸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评定1.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丸剂生产车间洁净度应达到D级以上,丸剂岗位操作室要求室内相对室外呈正压、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2)制丸过程注重丸剂质量,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严格控制工艺管理要点和质量关键点。要求每15分钟测一次丸重差异,并做好记录,并由QA检查员按规定的检验规程抽样检查。第五节、丸剂(3)制出来的丸粒及时进行干燥、筛分、抛光,并用洁净的容器存放,容器内外贴上标签,注明物料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日期和操作者的姓名,按顺序放置晾丸间。(4)及时将晾好的丸粒交中间站或下一工序,记录数量,写好请检单请验,并按要求填写生产记录。生产过程所有物料均应有标示,防止发生混药、混批。(5)操作完毕应按GMP要求进行清场处理。第五节、丸剂2.质量评定(1)外观 丸剂应圆整,大小、色泽应均匀,无色斑,无粘连现象。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蜡丸表面应光滑无裂纹,丸内不得有蜡点和颗粒。滴丸表面无冷凝介质黏附。(2)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测定。除另有规定外,蜜丸和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0%;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不得过12.0%;水丸、糊丸和浓缩丸水丸不得过9.0%。蜡丸不检查水分。第五节、丸剂(3)重量差异 滴丸检查法:取供试品20丸,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丸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丸的重量。每丸重量与标示丸重相比较(无标示丸重的,与平均丸重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丸,并不得有1丸超岀限度1倍。标示丸重或平均丸重 重量差异限度0.03g及0.03g以下 ±15%0.03g以上至0.1g ±12%0.1g以上至0.3g ±10%0.3g以上 ±7.5%滴丸重量差异限度第五节、丸剂2)其他丸剂(除糖丸外)检查法:以10丸为1份(丸重1.5g及1.5g以上的以1丸为1份),取供试品10份,分别称定重量,再与每份标示重量(每丸标示量×称取丸数)相比较(无标示重量的丸剂,与平均重量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份,并不得有1份超出限度1倍。标示重量或平均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0.05g及0.05g以下 ±12%0.05g以上至0.1g ±11%0.1g以上至0.3g ±10%0.3g以上至1.5g ±9%1.5g以上至3g ±8%3g以上至6g ±7%6g以上至9g ±6%9g以上 ±5%第五节、丸剂(4)装量差异 除糖丸外,单剂量包装的丸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检查法 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单剂量包装丸剂装量差异限度标示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0.5g及0.5g以下 ±12%0.5g以上至1g ±11%1g以上至2g ±10%2g以上至3g ±8%3g以上至6g ±6%6g以上至9g ±5%9g以上 ±4%第五节、丸剂(5)装量 装量以重量标示的多剂量包装丸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通则0942)检查,应符合规定。以丸数标示的多剂量包装丸剂,不检查装量。(6)溶散时限 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浓缩水丸、浓缩蜜丸、浓缩水蜜丸和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滴丸不加挡板检查,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7)微生物限度第五节、丸剂四、实例解析1.大山楂丸【处方】山楂1000g 六神曲(麸炒)150g 炒麦芽150g【制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蔗糖 600g,加水270ml与炼蜜600g,混合,炼至相对密度约为1.38(70℃)时,滤过,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大蜜丸,即得。【性状】本品为棕红色或褐色的大蜜丸;味酸、甜。【功能与主治】开胃消食。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胱腹胀闷。【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1~3次;小儿酌减。第五节、丸剂【处方工艺分析】蔗糖既是黏合剂又是矫味剂,如使用未经炼制的蔗糖,蜜丸在贮存期间表面常有糖结晶析出,称“返砂”现象,蔗糖炼制后可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制备过程注意事项】和药时,应根据丸块的软硬程度来确定炼蜜与蔗糖的加入量,不能一次性全部加入,以防丸块过软。和药制丸块时,药粉与炼蜜应充分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中、可塑性好的丸块,以保证搓条、制丸的顺利进行。为了便于制丸操作,避免丸块、丸条与工具粘连,并使制得的丸粒表面光滑,操作过程中可使用麻油1000g加蜂蜡200~300g熔融后,搅拌至冷制成的润滑剂。第五节、丸剂2.加味逍遥丸【处方】柴胡300g 当归300g 白芍300g 白术(麸炒)300g 茯苓300g 甘草240g 牡丹皮450g 栀子(姜炙)450g 薄荷60g【制法】以上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l00g,煎液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水丸;味甜。【功能与主治】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第五节、丸剂【处方工艺分析】处方中原料药物软硬相似,可混合粉碎;混合后药粉黏度适中,可直接用混合均匀的药粉起模和加大成型。【制备过程注意事项】起模是制备水丸的关键,起模时每次加煎液及药粉的量和方法应恰当,防止因过多过少而造成小颗粒过多或黏结成团。处方中含有挥发性成分薄荷,故干燥温度应在60℃以下。第五节、丸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