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 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审美 课件(共71张PPT)- 《旅游美学基础(第二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二 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审美 课件(共71张PPT)- 《旅游美学基础(第二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71张PPT)
旅游美学基础
项目二 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审美
能力目标:
1.能准确地理解自然风光的审美特征
2.能科学地运用自然风光的审美方法
3.能深入地认识山水景观与动植物景观的审美特征和价值
项目分解:
模块一 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审美特征
模块二 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审美方法
模块三 山水景观审美体验
模块四 动植物景观审美体验
模块一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审美特征
能力目标:
1.能理解自然风光的审美构成类型及各种审美特征
2.能认识自然风光具有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任务1.1 自然风光的审美构成与类型
1.1.1自然风光的审美构成
(1)自然风光的构成基础
(2)自然风光的时间性构成
(3)自然风光的构成要素
(隋)展子虔《游春图》
(3)自然风光的构成要素
1.1.2自然风光的审美类型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1)山岳风光景观
(2)水体风光景观
(3)生物景观
(4)气象景观
(5)特异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1)山岳风光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2)水体风光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3)生物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4)气象景观
(5)特异景观
1.2自然风光的审美风格与特征
1.2.1自然风光的审美风格及形成因素
一.审美风格:南秀北雄
1.秀:婉秀、优美
阴柔之美
2.雄:雄奇、壮美
阳刚之美。
九寨沟
华 山
南秀风光
南国华美
东南奇秀
西南灵秀
北雄风光
东北旷远
西北浑厚
华北雄壮
二.形成因素:
1.地理因素
2.人文因素
泰山云海
1.2.2自然风光的主要审美特征
一.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二.生活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三.形式胜于内容,侧重于形式美
四.具有综合性
自然风光的综合性审美特征大致可以归结为
(1)雄伟
(3)险峻
(5)奇特
(7)野趣
(2)空阔
(4)秀丽
(6)幽深
雄 伟
科罗拉多大峡谷
黄果树瀑布
东岳泰山
空 阔
呼伦贝尔大草原
太平洋
险 峻
华山“天下险”
万丈深谷——九门寨
激流险滩
英国多佛白崖
秀 丽
江南春色
漓江山水
奇 特
黄山奇石
武夷山
澳大利亚波奴鲁鲁国家公园
幽 深
青城山风景
潭影幽深云台山
溪谷幽深五龙潭
野 趣
九寨沟
张家界
1.3自然风光的审美意义与价值
一.自然风光审美使人们获得精神情操的陶冶
二.自然风光审美能培养人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自然风光审美让我们加深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四.自然风光审美能促进人们的生态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世界地球日标志
模块二 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审美方法
能力目标:
1.能掌握并合理运用自然风光的审美原理及方法
2.能在自然风光审美过程中获得知性、道德和文化领悟
2.1 自然风光审美原理
一.自然风光审美是一种直接、深入的体验
二.自然风光审美是一种动态的审美过程
三.自然风光审美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审美过程
2.2 自然风光审美方法
2.2.1 准备审美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2.2.2 进入审美状态
一.动态审美观赏状态
二.静态审美观赏状态
2.2.3 选择审美时间
审美时间主要指季节、朝暮、晴雨等
确切地把握观赏时机,才能欣赏到风景的美
审美时间不同,审美感受也会不同
2.2.4 调整审美距离
一. 空间距离
二. 时间距离
三. 心理距离
2.2.5 把握审美角度
一. 平视
二. 仰视
三. 俯视
2.2.6 控制审美节奏
一. 观赏速度节奏
二. 审美感受的变化节奏
2.3 自然风光审美的感受和领悟
一.知性领悟
二.道德领悟
三.文化领悟
模块三 山水景观审美体验
能力目标:
1.能了解山水景观的主要审美类型
2.能体悟山水景观的审美精神
3.1 山地景观审美类型
3.1.1 花岗岩地貌景观
花岗岩是地面上最常见的酸性侵入体,它本来深藏于地壳之中,由于地壳运动被抬升至地面。其石质坚硬,岩性较为均一,抗风化能力很强,多为垂直节理发育,构成了山地的核心,成为显著的隆起地形。
南天一柱
3.1.2 变质岩地貌景观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一种岩石自然变质成另一种岩石,其质变可能是重结晶、纹理改变或颜色改变,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花果山
3.1.3 喀斯特地貌景观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昆明石林
3.1.4 砂岩峰林地貌景观
特殊的地层岩性、高角度裂隙的发育、特殊构造地位、新构造运动的抬升等一系列因素造就了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形成。
3.1.5 火山及熔岩地貌景观
火山是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而成的山体形态。熔岩地貌,是指地下岩浆喷发或溢流于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熔 岩
火 山
3.1.6 丹霞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丹霞地貌
3.1.7 雅丹地貌景观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雅丹地貌就是指风对干旱区的湖积或冲积平原吹蚀形成的支离破碎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与风蚀凹地的组合地貌。
雅丹地貌
3.1.8 冰川地貌景观
冰川是一种由“冰”构成的“河川”。冰川既是一种固体水资源,又是一种具备特殊形态特征和地貌景观特征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冰川地貌
3.2 水体景观审美类型
3.2.1 海洋及海岛风光景观
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全球分四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国的海洋面积约为299.7万平方公里,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
3.2 水体景观审美类型
3.2.1 海洋及海岛风光景观
3.2.2 江河风光景观
江河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在世界历史上,文明古国的诞生都与河水相伴,尼罗河和古埃及文明、恒河和古印度文明、黄河和古中国中原文明、幼发拉底河与古巴比伦文明,都有着血肉相连的亲和关系。
3.2.3 湖泊风光景观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大小湖泊约20000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的有124个,1000平方公里的大湖泊有12个。其分布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3.2.4 泉水与瀑布风光景观
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泉水不仅美化了大地,还给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水源。
瀑布是流水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下来形成的水体景观,或者说是河流纵断面上突然产生坡折而跌落的水流。
3.3 山水景观审美精神
一. 以“厚德载物”的道德观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以“天人合一”作为山水景观审美的最高境界
三. 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与人生
模块四 动植物景观审美体验
能力目标:
1.能了解动植物景观的主要审美类型
2.能把握动植物景观的审美特征
4.1 植物景观审美类型
4.1.1我国的植物景观分布
我国植被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分布规律。植物受地形、气候因素的影响,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三大基本区域。
一. 森林景观
当大片的树木聚集在一起时,就构成了森林。森林是由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所组成的生物群落,是一个有各种各样生物的群体,包括树木、林地以及依托其生存的野生动物、草本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有机整体。
张家界森林公园
二. 草原景观
草原是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环境下受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草原景观主要是指大面积的草原和牧场形成的植被景观。
三. 荒漠景观
荒漠是指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观。荒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作用强烈,植被缺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是那些蒸发量超过降水量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流沙、泥滩、戈壁主要分布的地区。
准噶尔盆地
4.2 动物景观审美类型
一. 观赏鱼
鱼是中国旅游资源中最常见的动物,在园林景观中也最为普遍。如杭州西湖花港观鱼景区取草鱼、鲤鱼、鲫鱼的变种,或色泽鲜红,或色彩金黄,在水中穿行,与游人嬉戏,平添了游玩的不少乐趣。
二. 观赏鸟
观赏鸟也是重要的旅游景观,我国历来对其有严格的要求。《花镜》中说“枝头好鸟,林下文禽,皆足以鼓出名园,针砭俗耳。故所录之鸟,非取其羽毛丰美,即取其音声娇好;非取其鸷悍善斗,即取其游戏绿波。”按照上述标准,我国鸟类具有观赏价值的可分为林禽、水禽和猛禽。
三. 珍稀动物
在我国动物中,不少珍禽异兽是目前世界上特有的种属,如野马、牛羚、金丝猴、大熊猫、丹顶鹤、扬子鳄、白鳍豚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这些动物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3 动植物景观的审美特征
4.3.1 植物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植物景观生态的审美特征
(1)色彩美
(2)形态美
(3)声味美
(4)象征美
国花牡丹
二.植物景观类型的审美特征
(1)自然植被
(2)园林植物
(3)盆景
4.3.2 动物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动物景观基本的审美特征
(1)奇特美
(2)珍稀美
(3)愉悦美
藏羚羊
二.动物景观类型的审美特征
(1)野生动物
(2)动物园
(3)水族馆
标 准
等 级 优 秀 良 好 及 格 不 及 格
能够准确理解自然风光的各种审美特征
能够科学运用自然风光的审美方法对具体景观进行审美分析
能深入认识并介绍山水与动植物景观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
学习态度
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能力
总体评价
自我总结:
【学习评估表】
【特别提示】
一.自然风光景观形态多样,内容丰富,首先要能够准辨别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风光资源。
二.自然风光的审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者对审美方法的掌握和使用熟练程度。
三.山水景观和动植物景观是自然风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有机生命体。
【关键词】
一.景观与自然景观
二.自然美
【知识链接】
一.我国山水审美的发展历程
二.心理距离说
三.气候景观审美
古代山水画欣赏
海上日出
月 色
宇宙星空
云 霞
【在线思考】
1.在我国旅游审美自然风光资源中,主要有哪些类型,其各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在旅游活动中如何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两方面对自然风光进行合理有效的观赏?
3.从本地旅游资源中,选择两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分别从所属类型、特征及适合的审美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并适当发掘其中的文化价值。
【拓展实践】
1.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自然风光景区,通过资料搜集,概括出其最具特色的审美特征。
2.以本地或附近的自然旅游资源为对象,设计一次旅游活动,力求从时间、路线、景点选择等方面合理安排,达到最佳审美观赏效果。
3.选择阅读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山水诗作、游记,或欣赏山水画,从中感受自然风光景观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完成观后感,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