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建筑景观美 课件(共102张PPT)- 《旅游美学》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建筑景观美 课件(共102张PPT)- 《旅游美学》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102张PPT)
第三章 建筑景观美
内容导读
本章主要围绕建筑景观的审美展开,介绍了建筑的本质与功能,建筑景观的主要形式,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以及建筑景观的观赏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中国古建筑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外观特征。
并通过小知识、小资料和案例拓展的形式,补充了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古城建筑、礼制建筑、民居等建筑景观的鉴赏常识,和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体系以及屋顶形式、吻兽、台基、面阔间数、装饰色彩、门钉、彩画与等级的基础知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中相关考点的要求和文化内涵。
学习目标
了解 建筑的本质与功能
理解 建筑在旅游中的意义及其主要形式特征
掌握 中国古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
应用 建筑景观美的讲解和观赏方法
第一节 建筑景观美的形式
一、建筑的本质与功能
1.建筑的功能
实用性
欣赏性
建筑是以居住为基本目的,以技术为基本要素,同时兼具艺术因子的一种特殊的空间物体。
一、建筑的本质与功能
2.建筑的本质
就建筑而言,技术是为功能服务的,艺术是因为满足功能而诞生的。建筑的本质是人文关怀,即满足人的需求。
日本东京多摩艺术大学图书馆
2013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曾说过:“建筑不是一个箱子,而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交流的地方。”
新西兰基督城临时大教堂
成都市华林小学
“让建筑真正成为人类精神意义上的庇护”
二、建筑景观的主要形式
按其使用功能分,可以分为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古城建筑、民居建筑、商业建筑等。
按其风格类型分,可以分为官式建筑、文人建筑和民间建筑。其中官式建筑对文人建筑和民间建筑有很大的制约和影响。
第二节 建筑景观美的特征
一、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图案化的宇宙
古人对北极星和北斗星的认识,形成了一幅图案化的宇宙:
天空有28星宿,分属东西南北四方;每方7宿,分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相守;中间为紫微帝宫,宫之中央为北极星,它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统治者,是天帝,是至上的神。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中国历代的皇宫建筑乃至都城建筑,无不反映仿照天帝居住的大宇宙而建立一个天子居住的小宇宙的设计思想。
这幅图案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是巨大的。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汉代典籍《三辅黄图》记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皆取法焉。”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晋书·天文志》亦载秦始皇在筑咸阳宫时“以制紫宫象帝居”。
西安、洛阳、北京等古都的城市和皇宫遗存,是建筑与宇宙同构设计思想的真实写照。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西安、洛阳、北京等古都的城市和皇宫遗存,是建筑与宇宙同构设计思想的真实写照。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中国传统建筑的宇宙观造就了建筑的尚大之风。古人体会、认识到宇宙具有其大无比的属性,故总是愿意将建筑物造得尽可能地高大,以象征宇宙之大,表现天子地位之高。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尚大之法:
1. 加大、加高台基;
2. 采取组群布局;
3. 不强调突出建筑本身,使建筑外体尽量与自然融合,以小象征大。
《大清会典》:公侯以下,三品官以上的房屋台基准高二尺;四品官以下到市民的房屋台基高一尺。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故 宫 三 大 殿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托体同山阿”
武当山
尚中观
通过对天体的观察,中国人有了东西南北的概念,并赋予了它们以不同的含义。其中,“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尊尚中的空间意识由此起源并逐步定型。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以中为尊
在国都选址上,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在都城规划上要“择国之中而立宫”。
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两侧。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紫禁城坐落于北京城中心地带,以贯穿奉天殿(太和殿)宝座正中的子午线作为宫城中轴线,并向南北延长,与京城中轴相合。
“尚中”观念在民间也是根深蒂固,如民间建筑的开间绝大多数是单数,以此来做到对称和谐,人们认为这样安排可以求得吉祥。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阴阳五行
古人把阴阳交替看作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自然界 方 位 数字 其 他 颜色
阳 天 日 高 上 左 东 南 前 山南 奇数 正面 强 胜 升 实 红、黄
阴 地 月 低 下 右 西 北 后 山北 偶数 反面 弱 败 降 虚 蓝、紫
阴阳引申到自然界及方位等的表示
五 行 属 性 示 意 图
天为阳,地为阴;南为阳,北为阴;东为阳,西为阴,故天坛必在南,地坛必在北,日坛必在东,月坛必在西。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因南为阳,北为阴;阳者尊,阴者卑,故我国古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故故宫前朝属阳,为“五门三殿”,内廷属阴,设乾清、坤宁两宫,宫侧东西各有六宫。东为阳,故东六宫东面,为太上皇、太子所居;西为阴,为太后、后妃所居。
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1.世俗性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宗教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一直未能占据主流地位。二是中国古建筑无论设计还是装饰都体现了浓郁的功利性。
淡于宗教的人本思想
白云观窝风桥,桥下悬挂着大铜钱,供游人用铜币投掷,预测自己的财运。
2.理性
中国传统建筑,包括宗教建筑,从来没有过分地陷入神学的激动,接受过超人的迷妄和狂热,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理性,具有温柔敦厚、绘画式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国人偏于平和、宁静、含蓄、内向的心理气质。
淡于宗教的人本思想
应县木塔
科隆大教堂
【小资料】马头墙
3.非永恒性
由于认为建筑是为人的而非为神的,中国传统建筑不像西方那样追求永恒,而是有着不断求新的观念。
淡于宗教的人本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基本上是人文主义建筑,它反映的不是神的秩序,而是人的秩序,这种人的秩序又是由传统的礼乐伦理思想所规定的。
浓于忠孝的礼乐精神
1.以礼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
浓于忠孝的礼乐精神
关于礼教伦理的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恢复周制,实现“贵贱有等,长幼有序”。体现在建筑上,就是要求建筑的体量、用材、色彩、布局乃至细部的装饰都要服从封建礼制的束缚,以“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齐上下,夫妇有所”。
1.以礼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
浓于忠孝的礼乐精神
关于礼教伦理的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恢复周制,实现“贵贱有等,长幼有序”。体现在建筑上,就是要求建筑的体量、用材、色彩、布局乃至细部的装饰都要服从封建礼制的束缚,以“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齐上下,夫妇有所”。
宫殿布局讲究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社;房屋的基座、开间、屋顶、斗拱、彩绘等要与其主人的身份相对应,不得越雷池半步;都城的设计亦是国候有别,不能逾越。
浓于忠孝的礼乐精神
四合院
标准的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取“坎宅巽门”吉利之意,前后两院,前院住仆役,置厨房客房;后院又称内院,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拥有最大的规模最为尊贵,左右耳房是长辈居处,晚辈住左右厢房;内外二院由中门(二门)相通,“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
以“礼”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使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保守性,限制了建筑技术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外观几千年没有重大突破的原因之一。
土为万物之母,木有长延之意,改变土木结构意味着要改变祖先遗制,是不合“礼”的,故宁舍物理而取伦理。
浓于忠孝的礼乐精神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礼”,但也提倡“由礼及乐” ,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在坚持礼教原则的前提下也讲究建筑的美学性、艺术性。
浓于忠孝的礼乐精神
2.由礼及乐的艺术性
乐的影响
曲线美
屋顶曲线
建筑组群的曲折多变、虚实相生
丰富多彩的装饰
1. 多种建筑文化的融合
兼容并蓄的包容观念
中国古建筑吸收了多种建筑文化的元素,并将之融合,成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
须弥座本为印度台基建筑的一种
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元代藏式佛塔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塔体砖石结构,高50.9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座为三层须弥座式;塔身为覆钵式;塔刹由硕大的下大上小13重相轮,托起一个直径为9.7米的巨大铜制华盖,其周边垂挂着36片带有佛字和佛像的华盖,下面各系一个风铎;刹顶为铜制鎏金小型佛塔。
1972年尼泊尔政府发行的一枚纪念阿尼哥的邮票。
阿尼哥(1244—1306)
  尼泊尔人,伟大的工艺家。中尼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妙应寺白塔是其最辉煌的艺术杰作。他不仅创作出题材广泛、艺术精湛、风格迥异的宗教作品,而且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入仕元朝45年,叠受统治者的崇高礼遇,封其为“凉国敏慧公”,被尼泊尔人民尊称为“民族英雄”
2.宗教建筑多主题的体现
兼容并蓄的包容观念
我国现存的大量庙宇,在彩绘、雕刻等各种装饰乃至建筑外观上,似乎并不一定遵循某一种宗教主题。比如,在道观中塑有佛教人物的形象,在孔庙里出现了佛、道甚至民间传说的人物和故事,在佛教寺院的彩绘里可以找到王母、雷公、关公、赵云的影子。甚至干脆佛、道、儒三教合一,如位于山西省浑源的悬空寺
二、中国古建筑的外观特征
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
我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造方式是用立柱和横梁借榫卯和斗拱组成框架,上覆屋顶。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由框架承担,墙壁只起隔断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造型的最基本特征。
井干式
即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形成框架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今天仍在一些林区建造与使用。这样房屋居住起来,冬暖夏凉,感觉舒适。
穿斗式
又称立贴式,由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如图所示)。其特点是便于施工,抗震性好,但难以建成大型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穿 斗 式 构 架


穿枋
短柱

chuán
抬梁式(叠梁式)
即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抬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支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如下图。其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扩大室内面积,是大型建筑物所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
抬 梁 式 构 架
三架梁

五架梁
抱头梁
脊檩

脊瓜柱


斗拱
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特有的构件,它
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我们从约3000年前的周
代青铜器图案中就可看到它的形象。
在东汉和三国时期,斗拱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适用范围相当广泛。
斗拱
一 斗 二 升
一 斗 三 升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斗拱在结构上主要有四种部件。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叫拱;形式与拱相同,而方向与拱垂直的叫翘;翘之向外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的叫做昂;在拱与翘的相交处,在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的拱间,有斗形立方块叫做升;在翘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的翘间的斗形方块叫做斗。升与斗的形状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他们的位置不同。
斗 拱 的 构 造
北 京 中 山 堂 斗 拱
木架构体系优点
取材方便,加工容易
便于灵活处理
抗震性能强
“三段式”的外观特征
即台基、墙柱构架和屋顶。
天坛——皇穹宇
台基
台基一般使用砖石材料,层叠舒展。
墙柱构架
中部墙壁多用砖或土砌筑,呈白、红或青色。
因为是依靠柱承重,门窗格扇只起间隔和装饰的作用,可以任意移动、自由处理,多玲珑剔透、秀丽雅淡。
雕梁画栋,层叠斗拱,则表现出华丽的一面。
屋顶
屋顶形式丰富多彩。
屋顶多为坡形,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卷棚等主要型式。
屋顶飞檐
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即以“间” 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合成建筑群。
群体组合的布局,打破了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定式,使中国古代建筑看起来层次丰富,宏伟壮观。在空间利用上有主次,有层次,有深度。
均衡对称的布局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与组群布局,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其中多数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
建筑组群的一般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大规模建筑组群平面布局更加注重中轴线的建立,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甚至城市规划也依此原则,以全城气势最宏伟、规模最巨大的建筑组群作为全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
等级森严的建筑体制
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官式”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中最光辉、灿烂的瑰宝。它是被官方规范化了的建筑形式,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体现。
(一)屋顶形式与等级
吻兽
官式建筑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戗)脊上,各有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其形状的大小和数目的多少,代表了殿宇等级的高低。



天马
海马
押鱼
狻猊
獬豸
斗牛
行什
(二)台基与等级
台基根据建筑物的级别而有不同,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种:
1.最高级台基
太 和 殿
2. 高级台基
乾 清 宫
3. 一般台基
中 山 堂
(三)面阔间数与等级
面阔间数越多建筑物级别越高。为保持建筑物正中开门的特征,所以一般面阔间数为奇数。在间数中,往往以“九五”象征帝王之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四)装饰色彩与等级
绚丽的色彩是建筑等级和内容的表现手段。红、黄、绿是我国古建筑的主色调。
在五行中,黄色居中,故黄色在我国是最尊贵的色彩。自唐代始,黄色被定为皇室特用的色彩。因此,黄色级别高于绿色,绿色又高于其他颜色。
1. 屋顶的色彩
黄色(尤其是明黄)琉璃瓦屋顶最尊贵,是宫殿建筑和帝王特准的建筑(如孔庙)所专用。宫殿以下,坛庙、王府、寺观按等级用黄绿混合(剪边)、绿色、绿灰混合;民居等级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
2. 柱色
天 坛 祈 年 殿 内
金色的级别最高,
其次为红色,
再次是黑色。
3. 门色
清朝规定:皇宫正殿门为红色。
一至三品官员府第门为红色。
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4. 墙色
主要建筑的殿身、墙身都用红色,次要建筑的木结构可用绿色,民居、园林杂用红、绿、棕、黑等色。
(五)门钉与等级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天 坛 长 廊 大 门
(六)彩画与等级
梁枋、斗拱、椽头多绘彩画,色调以青、绿为主,间以金、红、黑等色,以用金、用龙的多少有无来区分等级。
彩画等级
和玺彩画 其特点是枋心用 括线括起,枋心内画龙、凤等各种图案。在设色方面,主体框架线路一律为沥粉贴金,不用墨线。细部纹饰大部分也为沥粉贴金。和玺彩画也分数级,其中金龙和玺最尊,龙凤和玺、龙草和玺次之。
旋子彩画 其特点是枋心用 括线括起,两端藻头(找头)内画旋花。枋心和盒子内纹饰则可随着等级的高低而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龙纹、龙凤纹、凤纹、锦纹、夔龙、卷草和花卉等。旋子彩画中的等级,基本上是以用金量的多少为依据。
苏式彩画 分为枋心式苏画、包袱式苏画。苏式彩画的等级主要分为金琢墨苏画、金线苏画、海曼苏画。
旋子彩画(上:一整二破 下:一整二破加两路)
包 袱 式 苏 画
枋 心 式 苏 画
第三节 建筑景观美的观赏方法
建筑景观美的观赏方法
就像雨果所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巴黎圣母院》),建筑是人类思想的纪念碑。因此,建筑最好的欣赏方法就是边走边看边思考。
【议一议】
请同学分别列举中国传统南北民居的代表建筑景观,然后总结概括中国传统南北民居的特点及差异,如屋顶用料的差异,外墙用料的差异,层数与层高的差异等,并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
作业
查找五大特色民居的介绍资料和代表景观,分小组制作PPT,撰写推介美文(可自选五大特色民居之一为小组介绍主题)。
思考中西古建筑在建筑材料、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存在着哪些明显差异?
你认为特色民居等建筑景观在旅游发展中可以有哪些可实施的开发创意和注意事项?举例说明。
预习第四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