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旅游收入与分配 课件(共32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电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章—旅游收入与分配 课件(共32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电工版)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九章 旅游收入与分配
学习目的
掌握旅游收入的定义及分类。
理解旅游收入的指标。
掌握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
理解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及再分配的过程。
掌握旅游乘数效应与旅游收入漏损。
熟悉旅游卫星账户。
一、旅游收入概述
概念
分类
影响因素
指标
(一)旅游收入的概念
概念: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游 客(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销售旅游产品和其他商品与劳务而获得的货币收入。
排除:商业购物目的、资本投资目的、捐赠目的
旅游目的国或地区—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
延伸
旅游企业—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
(饭店、旅行社营业收入)
(二)旅游收入的分类
国际旅游收入—向非本国居民销售旅游产品和服务
旅游经营 而获得的外汇收入
对象 国内旅游收入—向本国居民销售旅游产品和服务
而获得的本国货币收入的总和
基本旅游收入—提供基本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旅游需求 (食住行游娱+导游费用)
弹性 非基本旅游收入—提供基本以外的其它商品和服务
(购物、医疗、通信、保健等费用)
商品性收入——实物形式商品的收入
(购物品、日常用品、餐饮的收入)
旅游收入
构成
劳务性收入——各种劳务性服务的收入
( 交通、住宿、文娱、游览、通信等)
(三)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
Ep>1,Q变动量>P变动量,适度降价 提高收入
旅游需求 Ep<1,Q变动量价格弹性 Ep=1,Q变动量=P变动量,无影响
外币汇率 ——外来游客 ,旅游外汇收入
汇率变动
外币汇率 ——外来游客 ,旅游外汇收入
目的国通货膨胀—物价 —旅游收入
通货膨胀
客源国通货膨胀—相对的目的国物价 —出境旅游
(四)旅游收入指标
国内旅游收入 :¥
旅游总收入
国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
旅游收入水平指标:人均旅游(外汇)收入
人均天旅游(外汇)收入
旅游换汇率、旅游收汇率
旅游创汇率
二、旅游收入的分配
初次分配: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在本企业内部按
生产要素以货币形式进行分配
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经营管理
I=f(L、C、N、M)
初次分配——直接收入
再次分配
旅游产品扩大再生产——派生收入
旅游收入初次分配图一
旅游收入再分配图
三、旅游乘数效应
含义
种类
计算
(一)旅游乘数的概念
乘数:即收益增值率,表示国民收入(GDP)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
旅游乘数:是指旅游花费在经济系统中导致的直接、间接和诱导性变化与最初的直接变化的比率。
(二)旅游乘数的类型
旅游交易乘数
收入乘数
就业乘数
进出口乘数
旅游消费乘数效应
1、旅游交易乘数
概念:旅游交易(或销售)乘数是指外来游客的支出数量与其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中不断流转所引起的社会总销售额或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特征: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般比较大,介于2到4之间。
2、收入乘数
概念:是指外来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单位消费额同由此引起的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净收入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政府收入乘数:反映旅游收入对政府的宏观效益
分类
居民收入乘数:反映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居民的
个人收入增长的影响
常态收入乘数、比例收入乘数(直接、间接、诱导)
3、就业乘数
概念: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每增加单位旅游收入所创造的旅游部门直接就业人数与其他部门间接就业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法: 直接就业人数+间接就业人数
直接就业人数
表示方法
数值法: 增加的就业人数 (每单位)
增加的旅游收入
4、进出口乘数
概念: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旅游收入同由此引起的进口增加额之间的比例关系。
增加的进口额
计算: ——————————
增加的旅游收入
5、旅游乘数效应
含义:旅游收入在旅游产品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对国民经济和其他部门的收入、产出和就业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直接效应:旅游收入 旅游企事业单位(初次分配)
原理 间接效应:旅游企事业单位收入 其他相关企业收入
诱导效应:职工收入 当地生产消费品和劳务的企业收入
直接+继发 直接+间接+诱导
旅游收入乘数效应 = —————— = —————————
直接效应 直接效应
(三)旅游乘数效应的计算
△y 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公式:K = ———
△I 投资的增加量
△y 1
= ———— = ———————
△y—△C (消费) 1—△C/△y
1
= ——————
(储蓄)△S/△y
影响旅游乘数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大—大 大—小
边际进口物资倾向:大—小
旅游收入在经济体系中的周转次数:多—大
旅游收入的漏损:漏损越大,对旅游乘数效应的
影响也越大
四、旅游收入漏损
概念
主要形式
影响因素
减小途径
(一)旅游收入漏损的概念
概念
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企业或社团为发展经济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购入进口商品、劳务或偿还贷款和开展对外交往与促销等而使部分旅游收入流失的现象。
——旅游外汇漏损
(二)旅游收入漏损的主要形式
进口漏损:直接、间接、诱导性进口漏损
合资、外方独资形式的漏损
旅游促销和产品销售工作形成的漏损
对外贷款利息漏损
旅游外汇管理漏损
(三)影响旅游外汇漏损的因素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各种资源的供给能力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旅游企业和旅游社团对外进行旅游促销的范围和规模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规和政策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民族意识和消费倾向
(四)减少旅游外汇漏损的途径
经济上:发展经济、调整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减少进口商品
外资项目上:加强引进项目审批、控制污染、减少成本和风险
法规上:制定经济法规和外汇管理制度、加强外汇市场的管理
海关监管上:加强对进口物资的关税管理、防止偷税漏税
旅游产品开发上:开发低漏损产品—生态、民俗、游客参与式
人力资源上:培养优秀能干的旅游专业人才、减少外国管理人
员的引进,减少外汇的流失
五、旅游卫星账户
概念
发展
特点
作用
(一)旅游卫星账户的概念
旅游卫星账户是根据国民账户部门分类标准,通过将由游客消费而引致的产出部分从各旅游相关部门中剥离出来单列入这一虚拟账户,这样便可以准确地测度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并且使旅游业可以和国民账户中的其他经济部门进行比较。
(二)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
时 间 推 动 者 事 件
2070 法国 认识到卫星账户的必要性,利用卫星账户研究住宅产业和旅游业
1983 WTO 提出建立一个统一的、全面的衡量旅游业的体系,以进行行业间比较
1985 瑞典 从供给角度研究
1991 WTO 谋求旅游统计问题上的共识
1992 OCED 开展旅游经济账户的研究:旅游经济账户
1993 联合国 颁布
1993 WTO 开始在
1994 加拿大 建立全世界第一个综合性的
1994 联合国 共同发布《旅游统计建议稿》
1995 OECD 发布
1999 WTO 研究开发一个世界通用的
2000 联合国 提前一年正式认可《旅游卫星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草案
2000 OECD 出版《在经合组织成员国测度旅游地位:经合组织旅游卫星账户与就业手册》
2001 TSA 正式出版《旅游卫星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
2005 “ 发布各国
(三)旅游卫星账户的特点
1.统一性
2.可比性
3.虚拟性
4.灵活性
5.综合性
(四)旅游卫星账户的作用
1.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
2.提供有关旅游的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3.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