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古风特辑


唐·李煜



倾城绝色

文学常识
评味探究
朗读指导
写法赏析



词的常识

又称“诗余” “曲子词” “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有词牌,又称为词调。是词的格式名称。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就叫“填词”。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的分类
虞美人
李 煜
李煜
字重光,史
称南唐后主。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朗读指导
李煜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见画面。
重读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一江。(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所以要重读。)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诗词大意
美好的时光流逝多少了?往事都不记得了。昨夜(软禁我的)小楼又刮起了东风,可是不堪回首明月耀下的惜日都城。故国雕饰着的栏杆和白玉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的容颜再也不红润了。你要是问我能有多少愁?正象那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那样绵延不断,推排不尽啊。
虞美人
诗词探究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
“愁”思分析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诗词探究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明月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等意象。
词人为表达情感借用了哪些意象?
诗词探究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乐景哀情倍增其哀。)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诗词探究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可能是过去后宫佳丽的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已经消逝了。(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诗词探究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词探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诗词探究
皇权的象征。“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词人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度语气写,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不知新主人对它们态度如何之意。反映了作者追思、悔恨、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
“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诗词探究
朱颜: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雕栏玉砌颜色。
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诗词探究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比喻
2.对比
3.发问
4.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写作手法
小 结
李煜的这首词字字血泪,发自内心,词人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哀叹命运,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最后,我们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会这首词的意境和词人的无限哀愁。
古风特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