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够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拘留并处罚款。
探究一:身边小事
一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规范/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1、法律的作用/为什么法不可违?
法不可违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P48)
2、违法行为的含义?
按违反的法律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重难点)3、违法行为的分类?
违法行为
(1)民事违法行为:
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有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
《民法典》
人身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
民事权利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2)行政违法行为: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等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P49)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
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3)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法不可违
按违反的法律
按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
行政法律
刑事法律
(轻微、小)
(严重、大)
民事责任
行政制裁
刑罚处罚
(重难点)3、违法行为的分类?
法可违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01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02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一题多解:根据违反的法律类别判断
法不可违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1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03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结合P48的内容)
刑事违法行为
一题多解:根据违反的法律类别判断
法不可违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01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02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一题多解:根据违法者的处罚结果判断
法不可违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1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03
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结合P48的内容)
刑事违法行为
一题多解:根据违法者的处罚结果判断
法不可违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01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02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财产权:物权
体育馆是公共场所,破坏公共秩序
一题多解:根据典型特征来判断
如何判断三种违法行为?
技巧二: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技巧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民法、行政法、刑法)
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某网民在河南省郑州市遭受暴雨之际,于微信群中公开辱骂于河南救援的工作人员。
深圳盐田港码头工作人员吴某华不配合做好防护措施,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
陈某与王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陈某一怒之下,把王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01
02
03
04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学以致用
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
不同点 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共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 实例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共同点 民事法律规范:
如物权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著作权法,商标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
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财产权);泄露他人隐私(人身权)
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没履行合同义务)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和开除;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谎报险情、酒驾、偷税漏税欠税等
最严重
(严重违法或犯罪)
刑罚处罚: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贩毒、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等
行政法律规范:
如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刑事法律规范:如刑法,
刑事诉讼法
都具有危害性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都违反了法律,
都是违法行为
一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如何远离一般违法行为)P51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规范自己行为
预防行政违法行为
预防民事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
违法
无小事
1、法律的作用:规范、评价、强制
3、违法行为的类别
2、违法行为的含义
警惕身边
的违法行为
4、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
5、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6、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不履行合同
侵犯民事权利
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1. (2023春·仪征市期末)某地四名“网红”被群众举报在直播平台经常辱骂他人。公安局依法对四人给予罚500元的处罚。他们因为做出了的行为_____而要承担_____。( )
A.法律所禁止;刑事责任 B.法律所要求;民事责任
C.法律所禁止;行政责任 D.法律所禁止;民事责任
C
知识运用
法不可违
2. (2023春·锦州期末)小斌因使用暴力手段抢劫他人财物构成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小成的爸爸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上述两个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是()
A.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B.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D.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A
知识运用
3、(2022秋·东莞市期末)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对以下案例进行解读,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江某高空掷物,获刑六个月,并缴纳罚金3000元——刑事违法行
B.黄某骑电动车逆向行驶被交警予以警告处罚——民事违法行为
C.某公司擅用李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0元——行政违法行为
D.王某确诊病例密接者未按规定报备并隐瞒行程,被拘留5日——犯罪行为
A
法不可违
知识运用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