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2章化学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2章化学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物质的酸碱度和酸碱性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__红__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__蓝__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__红__色。
2.溶液的酸碱度用pH值来表示,pH=7时显中性,pH<7时显酸性,pH>7时显碱性。pH<7时pH越小,酸性越__强__,pH>7时pH越大,碱性越__强__。
3.使用pH试纸时,应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试纸的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pH,测出酸碱度。
注意:(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Na2CO3溶液显碱性,但Na2CO3不是碱而是盐。
(2)使用pH试纸时, 试纸不可直接伸入待测液;试纸不可事先用水润湿。
酸和碱的性质
酸的含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氢__离子的化合物。
碱的含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__氢氧根__离子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②与某些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③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④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⑤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碱的通性: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③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可溶性碱与某些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酸的个性:
1.纯净的浓盐酸是__氯化氢__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浓盐酸由于具有__挥发性__,敞口放置溶液质量会__减小__,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减小__,瓶口的白雾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__盐酸的小液滴__。
2.浓硫酸由于具有__吸水性__,可用作干燥剂(干燥H2、O2、CO、CH4 、CO2等),浓硫酸敞口放置溶液质量会__增加__,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减小__。浓硫酸具有很强的_腐蚀性,若实验时不小心溅到皮肤上,应先立即用干布拭去,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严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浓硫酸有很强的__脱水性__,能使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机物,被脱水后生成黑色的炭(碳化)。
3.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将__浓硫酸__缓缓地沿器壁注入__水__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溶解时放出的大量的热及时地扩散。口诀是“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加搅拌。”
4.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易吸水潮解,可做干燥剂(干燥H2、O2、CO、CH4、NH3等),同时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5. 氢氧化钙固体微溶于水,悬浊液称为石灰浆,可用于治理酸性土壤。
盐及其性质
1.盐是指在水中或受热熔化时能电离出__自由移动__的__金属__阳离子(或__铵根阳离子__)和__酸根__阴离子的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
1.常温下一般_固_态(汞为_液态),有_金属_光泽。大多数呈_银白色_色(铜为_紫红色,金为__金黄色_)。有良好的__导电__性,导热性及延展性,但不同金属差异很大。
2.常见金属的用途主要从金属的_性质、价格、回收等各方面考虑,如银的导电性比铝的导电性大很多,但电线一般用铝制而不用银制,因为铝的密度比银_小,价格比银_便宜_得多。
3.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__靠前__,它的活动性就越__强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而得到_氢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_盐_溶液里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合金的概念、钢铁锈蚀条件和防锈措施
1.合金:在一种金属中加入__另一种__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__金属__特性的物质,如生铁和钢等。
2.铁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的条件:铁与__水__、__氧气__接触。
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1)保持铁制品表面__洁净__、__干燥__。
(2)表面涂__保护层__: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3)制成不锈钢。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__其他物质_的变化
生成了__其他物质__的变化
本质 区别
宏观:没有__其他物质__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__粒子__不变,只是__粒子__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__其他物质__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__粒子__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__粒子__
2.物理性质: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味道、状态、熔点_、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_化学变化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3.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__决定__变化,变化体现性质。性质是物质的内在属性,在有关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常常会用到“能”、“会”、“是”、“具有”、“难”等字眼,而变化是一个过程,在表述时不会用到这些字眼。
常见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由__一种物质__(只有__1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__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物质__组成(分子有__多__种)的物质。
3.单质:由__同种元素__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__不同种元素__组成的纯净物。
5.氧化物:由__两__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__氧__元素的化合物。
6.有机物:含有__碳__的化合物(除了__CO__、__CO2__、__H2CO3__及__碳酸盐__以外)。
7.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单质(Fe、Cu等)、合金(生铁、钢、钛合金、不锈钢等)
无机材料:水泥、陶瓷、玻璃
有机材料:天然材料:羊毛(蛋白质)、棉花(纤维)、橡胶等。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物质的转化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
三、成盐的反应
1.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如Na2O + CO2===__Na2CO3___
2.酸 +碱―→盐+水。如HCl + NaOH===__NaCl_+_H2O__
3.盐 +盐―→新盐+新盐。如NaCl + AgNO3===__AgCl↓+_NaNO3__
4.金属氧化物 +酸―→盐+水。如Fe2O3+6HCl===__2FeCl3_+_3H2O__
5.非金属氧化物 +碱―→盐+水。如SO2+ 2NaOH===__Na2SO3+_H2O__
6.碱+盐―→新碱+新盐。如2NaOH + CuSO4===__Cu(OH)2↓_+_Na2SO4__
7.酸+盐―→新酸+新盐。如HCl +AgNO3===__AgCl↓+HNO3↑__
8.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如Fe + CuSO4===__Cu_+_FeSO4__
9.金属+酸―→盐+氢气。如Fe +2HCl===__FeCl2+H2↑__
10.金属+非金属→盐。如Fe + S = FeS
注:1. 盐跟金属的反应,要求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由于盐跟金属的反应一般都在水溶液中进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反应的金属(如钾、钙、钠等)也不符合要求。2.盐与盐的反应、盐与碱的反应除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水或沉淀)外,其反应物必须都可溶。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一、化合反应
1 .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物 质 反 应 生 成 一 种 化 合 物 。 ( 多变一)
A + B + … → AB
①单 质 + 单 质 → 化 合 物 例 如 : S+O2 = SO2
②单 质 + 化 合 物→ 化 合 物 例 如 : C+CO = 2CO
③化 合 物 + 化 合 物 → 化 合 物 例 如 : CO 2 + H2O = H2 CO 3
④多 种 物 质 生 成 → 种 物 质 例 如 : NH3 + CO2 + H2O = NH4HCO3
二、分解反应
1 化 合 物 分 解 生 成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物 质 ( 可 以 是 单 质 或 化 合 物 ) 。 ( 一 变 多 ) AB = A + B + …
2 . 实 验 室 制 取 气 体 ( 常 用 方 法 )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1O3 = 2KCl + 3O2↑ 2H2O2 = 2H2O + O2↑
3 . 盐 的 分 解 : Cu2(OH)2CO3(铜锈) = 2CuO + H2O + CO2↑ CaCO3 = CaO + CO2↑
三、置换反应
1 . 一 种 单 质 和 一 种 化 合 物 反 应 生 成 另 一 种 单 质 和 另 一 种 化 合 物 。 ( 单 换 单 )
A + BC → B + AC
2 . 金 属 + 酸 → 盐 + 氢 气
反 应 条 件 :
①酸不 能 用 强 氧 化 性 酸 , 如 硝 酸 、浓 硫 酸 ;常 用 稀 硫 酸 、盐 酸 。
②金属 必 须 位 于 氢 以 前 ( 常 用 Mg 、Al 、 Zn 等)
Mg + 2HCI = MgCl2 + H2↑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Zn + 2HCl = ZnCl2 + H2↑
③金属 铁 与 盐 酸 或 稀 硫 酸 反 应 生 成 的 是 + 2 价 的 亚 铁 盐 铁 盐, 而 不 是 + 3 价 的
Fe + 2HCl = FeCl2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3 . 金 属 + 盐 → 新 盐 + 新 金 属
反 应 条 件 :
①盐 必 须 可 溶 于 水 。Cu 与 AgCl 不 能 反 应 : 2Al + 3CuS04 = Al2(SO4)3 + 3Cu
Cu + 2AgN03 = 2Ag + Cu(NO3)2 Cu + Hg(N03)2 = Hg + Cu(NO3)2
②金 属 单 质 ( 反 应 物 ) 比 盐 中 金 属 活 泼 且 不 用 K 、 Ca 、 Na , 因 它 们 易 与 盐 溶 液 中 的 水 反 应 。
例 如 : 金 属 钠 Na 放 在 CuS04 溶 液 中 : 2Na + 2H20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③金 属 铁 与 盐 溶 液 反 应 生 成 的 也 是 + 2 价 的 亚 铁 盐 , 而 不 是 + 3 价 的 铁 盐 。
Fe + CuSO4 = FeS04 + Cu
注 意 : ( 1 ) 有 单 质 参 加 的 反 应 不 一 定 是 置 换 反 应 , 请 举 例 S + O2 = SO2
( 2 ) 有 单 质 生 成 的 反 应 也 不 一 定 是 置 换 反 应 , 请 举 例 CO + CuO = Cu + CO2
( 3 ) 既 有 单 质 参 加 又 有 单 质 生 成 的 反 应 才 是 置 换 反 应 ;
( 4 ) 置 换 反 应 一 定 有 单 质 参 加 且 生 成 , 也 一 定 有 化 合 物 参 加 且 生 成 ;
( 5 ) 置 换 反 应 一 定 有 化 合 价 变 化 , 所 以 一 定 是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四、复分解反应
1.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双交换,价不变)
AB+CD → AD+CB
要求:
应物和生成物都必须属于化合物,且均为两种;
②反应时相互交换成分或阴、阳离子交换;
③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
④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之一。
2.酸+碱===盐+水,也叫做酸碱中和反应。
NaOH+HCl===__NaCl+H2O__ Fe(OH)3+3HCl===__FeCl3+3H2O__
Cu(OH)2+H2SO4===__CuSO4+2H2O__ Mg(OH)2+2HNO3===__Mg(NO3)2+2H2O__
3.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条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际反应条件很复杂)
CaCO3+2HCl===__CaCl2+CO2↑+H2O__ NaHCO3+2HCl===__NaCl+H2O+CO2↑__
Na2CO3+H2SO4===Na2SO4__+CO2↑+H2O__ AgNO3+HCl===__AgCl↓+HNO3__
BaCl2+H2SO4===__BaSO4↓+2HCl__
4.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MgCl2+2NaOH===Mg(OH)2↓+2NaCl Na2CO3+Ca(OH)2===CaCO3↓+ 2NaOH
CuSO4+Ba(OH)2===Cu(OH)2↓+BaSO4↓ 另:NH4Cl+NaOH===NaCl + NH3↑+H2O
5.盐+盐===新盐1+新盐2
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6.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Fe2O3+6HCl===3H2O+2FeCl3 CuO+H2SO4===CuSO4+H2O Na2O+2HCl===2NaCl+H2O
注意:(1)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2)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盐+水,属于复分解反应,请举例__Fe2O3+_6HCl ==2FeCl3+_3H2O_;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5)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6)在与酸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中,另一种物质(碱、盐、金属氧化物)可以是可溶性也可以是不溶性的物质,但其他复分解反应中两种物质必须均可溶。
(7)复分解反应必须至少有沉淀、气体、水之一生成时,才能发生。
五、其他反应
1 碱 + 非 金 属 氧 化 物 → 盐 + 水 ( 不 属 于 四 种 化 学 反 应 基 本 类 型 )
2NaOH + C02 = Na2C03 + H20 2NaOH + S02 = Na2S03 + H2O
2NaOH + SO3 = Na2SO 4 + H2O Ca(OH)2 + CO2 = CaC03 + H2 O
2 . 三种 还 原 剂 ( H2 、 C 、 CO ) 跟 氧 化 物 反 应 :
H2 + Cu = Cu + H20( 属 于 置 换 反 应 ) CO + CuO = Cu + 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C + C02 = 2Cu + CO2 ( 属 于 置 换 反 应 )
C + CO = 2CO ( 属 于 化 合 反 应 )
3 . 几 种 有 机 物 的 燃 烧 :
CH4 + 2O2 = CO2 + 2H2O C2H5OH + 3O2 = 2CO2 + 3H2O
2CH3OH + 3O2 = 2CO2 + 4H2O 2C2H2 + 5O2 = 4CO2 + 2H2O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阳离子
(1)Ba2+:加入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2)Ag+:①加入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生成白色沉淀(AgCl),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加入氨水,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
(3)Cu2+:①加入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Cu(OH)2]。②插入铁片或锌片,有红色的铜析出。
(4)NH4+: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NH3),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H+:①加入锌或Na2CO3溶液,产生无色气体;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变红。
2.阴离子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pH试纸变蓝。
(2)Cl-: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gCl)。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3)SO42-: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CO32-:①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aCO3或BaCO3),将沉淀溶于强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原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离子共存
(1)物质共存是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在同一种溶液中相互之间不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要特别注意附加隐含条件:(1)“无色透明”条件型;(2)“酸性”条件型,pH<7,含有H+;(3)“碱性”条件型,pH>7,含有OH-。
(2)特征离子关系图(“—”表示两种离子不共存)
物质的鉴别
1.常见气体的鉴别: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氧气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氢气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
纯净的气体能安静地燃烧,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一氧化碳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烧杯内壁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氨气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水蒸气
通过白色CuSO4粉末
白色粉末变蓝
氯化氢
通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2.常见有特殊颜色的物质:
(1)白色固体:CaCO3、BaCO3、Mg(OH)2(不溶于水)、AgCl、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Ca(OH)2、CaSO4(微溶于水)、Na2CO3、无水CuSO4 、P2O5、MgO等
(2)银白色固体:Fe、Mg、Ag等大多数金属
(3)黑色固体:C、CuO、MnO2、Fe3O4、铁粉
(4)红色固体:Cu、Fe2O3、红磷
(5)蓝色固体:Cu(OH)2(不溶于水)、CuSO4·5H2O
(6)红褐色固体:Fe(OH)3 (不溶于水)
(7)蓝色溶液:CuSO4、CuCl2等含Cu2+的溶液
(8)黄色溶液:FeCl3、Fe2(SO4)3等含Fe3+的溶液
(9)浅绿色溶液:FeCl2、FeSO4等含Fe2+的溶液
(10)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化学反应的先后
一、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时的先后
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
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反应,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2.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向FeCl3和HCl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2SO4先和NaOH反应,等H2SO4被反应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因为Cu(OH)2沉淀会被H2SO4溶解。
3.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Na2CO3溶液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也能和HCl发生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2CO3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aCl2才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二、吸收气体时的反应先后
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碱溶液[例如Ca(OH)2]。CO2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CaCO3,HCl也会与Ca(OH)2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Ca(OH)2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O2才能和Ca(OH)2反应。因为CaCO3会与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三、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先后
1.金属Fe和Zn同时放入一份CuSO4溶液中。
Fe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生成FeSO4溶液),Zn也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但实际反应时,Zn先与CuSO4溶液反应,等Zn被反应完后,Fe才能与CuSO4发生反应。因为Zn会把FeSO4溶液中的Fe元素再置换出来。
2.金属Fe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
Fe可以从Cu(NO3)2溶液中置换出Cu,Fe也可以从AgNO3溶液中置换出Ag,但在实际反应时,AgNO3溶液先与Fe反应而被置换出Ag,等AgNO3溶液被反应完后,Cu(NO3)2溶液才能和Fe反应而被置换出Cu。因为AgNO3溶液会把生成的Cu再反应成Cu(NO3)2溶液。
除杂
除杂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1.应注意几个“不”
(1)不能“玉石俱焚”。即试剂一般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但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需要和保留物质反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
(2)“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
(3)不污染环境。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4)不能“旧貌变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
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1)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2)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3)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解题方法:(1)物理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和原理
举例




过滤法
1.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分离2.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提纯
结晶法
蒸发
1.分离溶质与溶剂2.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从含有HCl的NaCl溶液中分离出固体NaCl
降低温度
可溶性固体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小不同
分离NaCl与KNO3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化气法
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除去
Na2SO4中Na2CO3可加入适量的稀硫酸。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沉淀法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适量的BaCl2。Na2SO4+ BaCl2=BaSO4↓+2NaCl
置换法
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除去
除去FeSO4中的CuSO4,可以加过量的铁粉,在过滤:CuSO4+Fe=Cu+ FeSO4
溶解法
将杂质溶解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
除去C粉中的CuO粉末,可加过量的稀硫酸,在过滤:CuO+H2SO4=CuSO4+H2O
加热法
杂质受热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
除CaO中的CaCO3可加热:CaCO3=CaO+ CO2↑
转化法
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主要成分
除去CO2中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CuO+CO=Cu+CO2↑
常见物质的推断
推断题是考查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题型。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式、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CO32-。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OH-。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
(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他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