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治与法治》建构逻辑框架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课/为什么)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三课/怎么样)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四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七课)
法治中国建设(第八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九课)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根本保证
本质特征
基本方式
三者有机统一于社会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
政治与法治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二课/为什么)
本册知识结构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五课)
温故知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中国特色
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什么
各民主党派的性质
基本内容【四点】
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地位: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各民主党派是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不是政党联盟)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根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政党关系: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有参政权(1参加3参与)
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相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新型政党制度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树立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正确观念。
法治意识:提升学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提升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勇担家乡发展之责,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以及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断奋斗的公共参与素养。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及其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含义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及意义
6.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怎样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自主学习
第一目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1.特点:
2.表现:
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三个离不开)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我国各民族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
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
培育伟大精神
元朝的蒙古族,把西藏
牢牢纳入我国的版图
开拓辽阔疆域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书写悠久历史
创造灿烂文化
苗族歌手宋祖英,传播了苗族民歌文化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
1.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行使高度自治权
2.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第二目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探究与分享
对口援疆
各个省份对新疆的援助,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方针来处理民族关系?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了坚实基础。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基本方针 含义 原因或意义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
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注意:
1.民族平等≠消除差别≠相同
2.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特殊照顾≠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3.各民族共同繁荣≠同步繁荣
知识拓展
可借助“关键信息”来区分三方针:
1.民族平等:“无优劣之分”“权利和义务平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
2.民族团结:“和睦”“合作”“共同奋斗”“反对民族分裂”“相互离不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支持”“对口支援民族地区”。
探究与分享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世居民族有13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成立于1955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方。在维吾尔族以外的新疆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成立了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等4个民族的5个自治州,以及哈萨克、回、蒙古、塔吉克、锡伯等5个民族的6个自治县,还有43个民族乡。新疆自古以来位于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新疆各族人民在实践中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各种文化交织共融,各民族一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
说一说:
1.我国在新疆实行什么民族政策?为什么实行该政策?
2.新疆有哪些民族自治地方?
结论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民族方面):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B“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
C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历史传统…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P61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①自治地方:自治区、州、县三级(不包括民族乡)
②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含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
③自治权: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双重身份)
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知识拓展
自治权: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 》
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立法自治权)
内蒙古对在牧区投资建设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按照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牧区企业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农畜产品初加工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经济自治权)
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经济)
内蒙地区的学校除了教授汉语外,还要开设民族语言课。 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农牧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政策。
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文化管理自治权)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地位和作用
地位
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①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②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③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怎样坚持和完善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维 护
民族权益
打 击
分裂势力
深化团结教育
必须
知识归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的民族关系是: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
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4.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制度优势?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捍卫了国家的统一...
5.如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要求?
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探究与分享
3月22日,欧盟以新疆“侵犯人权”问题为借口对中国实施制裁,随后,英、美、加拿大等国也一哄而起,宣布对中国采取制裁行动。
几天后,HM集团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存在“债务束缚、恐吓、威胁、虐待劳工、扣留工资”等所谓“强迫劳动”“民族歧视”等问题为由,宣称抵制新疆棉花。
早前,西方一些政客就曾对我国宗教政策进行抹黑,大肆散布所谓新疆“限制宗教信仰自由”、“剥夺少数民族公民信教权利”、“强拆清真寺”、“迫害宗教人士”等言论,严重伤害了新疆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的感情。
西方国家打着幌子破坏新疆稳定、抹黑中国治疆政策。对此,我们必须要澄清事实,让世界了解真实的新疆……
“涉疆”谎言 何时止?
1.我国是如何处理新疆宗教问题的?
2.西方等外部势力的恶意攻击给我国处理宗教问题怎样的警示?这也显示出处理好宗教问题有何重要性?
3.有人说,“宗教与社会主义本就是不兼容的,所以宗教不可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你认为呢?
我国
五大宗教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天主教
伊斯兰教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
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
(2)
(3)
(4)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信什么教的自由
①信与不信的自由
①公民享有信仰自由权利同时履行法律义务;
③信什么教派的自由
②宗教活动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①不受任何外国势力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
②平等友好基础上对外交往;
④什么时候信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③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②具体要求:“两要求”“两支持”。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5)重要性: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③严格禁止境外宗教渗透发展;
④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
←上海佛教界捐款捐物助力抗疫
中国佛教协会联合各地佛教团体捐赠抗疫物资→
←吉林省宗教界积极行动开展疫情防控
宗教界教职人员投身志愿服务,协助社区参与流调、核酸检测等工作。→
本框小结
民族关系
方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党的宗教基本方针
民族政策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巩固
体现落实
理论依据
要求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
积极引导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什么
为什么
含义、地位
原因、
优越性
坚持完善
怎么样
课堂检测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
A.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B. 湖北省鹤峰县铁炉白族乡人民政府
C. 西藏自治区人民法院
D.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选D
课堂检测
2.“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发生巨变,内部民族地区将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 )。
A.消除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B.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C.充分保证各民族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D.有利于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解析】选B
课堂检测
3.全国政协民宗委主任指出,要深入挖掘宗教活动场所文物的历史文化信息,弘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这说明( )
①我国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②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④我国重视团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选D
课堂检测
4.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各民族守望相助,与党同心,与国同行。进入新时代,内蒙古自治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社会繁荣稳定,成为我国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这表明(  )
①建设好民族自治区有利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 
③民族分布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④爱民族与爱祖国相统一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课堂检测
5、现行的《宗教事务条例》第58条规定,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资产、会计制度,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接受其监督管理,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据此,正确的解读是(  )
①乡级人民政府没有管理宗教事务的职责 
②宗教团体需要加强财务活动的规范管理 
③宗教事务条例不适用于不信教公民
④宗教团体应当接受国家的监督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