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6《月球》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8小题)1.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的月相是(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满月2.下列关于月球、地球、太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可以用三球仪来模拟三个天体的相对运动B.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C.这三个天体大致在一条直线时就会出现日食或月食3.一个月里月相是会发生变化的,农历十五出现的月相是( )A. B.C. D.4.这次满月到下次满月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A.一年 B.一月 C.一周 D.一天5.乐乐还观察了4天的月相 ,她推测明天出现的月相是( )A. B. C.6.在探究“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用沙子模拟( )A.月球表面 B.地球表面 C.陨石7.月球的直径是太阳的,但月球和太阳看上去大小相似,这是因为( )A.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B.月球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得多C.月球和太阳都很亮8.引起地球的潮汐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B.太阳对地球的引力C.地球自转二.判断题(共5小题)9.像月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自己不能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 ( )10.月球绕地球自东向西公转,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 )11.我们观察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就是月相的变化。 ( )12.一个完整月相周期大约是30天。 ( )13.地球属于恒星,月球属于行星。 ( )三.连线题(共1小题)14.把下列特点与天体对应连起来。黑子环形山 太阳潮汐 地球液态水 月球发光发热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5.小科同学在科学课上知道了月球上的环形山与陨石撞击有关,为了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小科设计了以下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石块、细沙等实验步骤:①让不同大小的石块从相同高度落在沙子上,观察撞出的“环形山”(如图一);②让相同大小的石块从不同高度落在沙子上,观察撞出的“环形山”(如图二)。(1)上述实验中,石块模拟的是 ,细沙模拟的是 。(2)观察图一,当大小不同的石块从相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时,撞出的“环形山” 。A.大小不同B.颜色不同C.大小相同(3)在图二中,让相同大小的石块从不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时,撞出的“环形山” 。A.颜色不同B.深浅不同C.深浅相同(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与 有关。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16.观察月相。(1)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地球上看到月球被 照亮的部分。月球围绕地球沿 。(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2)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为 。(填“一天”或“一个月”或“一年”)(3)同学们一定读过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你认为诗中“月”的月应该是上图中 (填序号)。(4)请根据这位同学观察到的月相,按照他们出现的先后顺序给这些月相进行排序 → → → (填序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是由于月亮公转形成的,月球上布满了环形山。【解答】上半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亮面在左侧;满月一般在农历十五;八月十五节这一天的月相是满月。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月相变化规律,是回答此题的关键。2.【分析】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卫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解答】A.地球都在自西向东不停自转。同时,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可以用三球仪来模拟三个天体的相对运动。故A正确;B.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多,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月亮的平均直径约3476千米,大约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4,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49。太阳比月球大得多。故B错误;C.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所以这三个天体大致在一条直线时就会出现日食或月食。故C正确。故选:B。【点评】了解月球、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大小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农历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解答】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农历十五出现的月相是满月,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了解月相的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分析】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月球被照亮部分朝向地球的面积不断变化,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相变化。【解答】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的变化大约是以29.5天为一个周期。由新月变到上弦月,再变到满月,再变成下弦月,最后再变回新月,形成一个朔望月。两个相同的月相间隔为一个月,所以两次满月之间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故B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该题属于识记类题目,难度不大,只要正确记忆相关知识,就不难回答该题。5.【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农历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解答】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农历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乐乐观察了4天的月相 ,可以看出月相是由缺到圆,由此可以推测明天出现的月相是A。故选:A。【点评】了解月相的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分析】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撞击说”认为,环形山是流星陨石长期撞击形成的,在模拟环形山形成实验中我们用沙盘模拟月球表面,铅球模拟流星和陨石,沙坑模拟环形山。【解答】在探究“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沙子模拟的是月球表面,铅球模拟流星和陨石,沙坑模拟环形山。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形山形成的模拟实验,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7.【分析】依据月球和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情况分析解答。【解答】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月球比太阳小得多,月球离我们近,太阳离我们远。所以在地球上看到月球和太阳大小差不多是因为太阳离地球更远。故选:B。【点评】掌握月球和太阳的关系,是解决这类题目解答的关键所在。8.【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解答】大海的潮汐自然现象与月球有关,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产生了涨潮和退潮的潮汐现象。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月球和地球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二.判断题(共5小题)9.【分析】星星是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解答】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叫恒星,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卫星。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自已不能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星星,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10.【分析】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要绕着太阳不停地进行公转。【解答】地球围绕着地轴自转的同时,也在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同时也在自转。月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一个月,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大致相同,所以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我们看不到月球的背面。题干错误。故答案为:×。【点评】了解月球和地球的运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农历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解答】不同日期月亮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我们观察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就是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29天。题干正确。故答案为:√。【点评】了解月相的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分析】月相是月球接受太阳光的面积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月相变化周期是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解答】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是一个月,即30天,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月相变化规律,依据课本内容选择即可。13.【分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解答】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地球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故答案为:×。【点评】掌握恒星、行星等知识,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所在。三.连线题(共1小题)14.【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解答】太阳是一颗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做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太阳表面有黑子,会发光发热。月球表面有环形山,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引起潮汐现象。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5.【分析】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其分布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解答】(1)分析“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实验可知,在一个盘子里铺上三厘米厚的细沙,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我观察到的现象是从高处丢下的石子形成的环形山大而深,从低处丢下的石子形成的环形山小而浅。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大石子形成的环形山大而深,小石子形成的环形山小而浅。实验中,用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拟不同大小的陨石,托盘和细沙球模月球表面,不同大小的坑模拟大小不一的环形山。(2)观察图一,当大小不同的石块从相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时,撞出的“环形山”大小不同。(3)在图二中,让相同大小的石块从不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时,撞出的“环形山”深浅不同。(4)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月球上的环形山是陨石撞击形成的。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这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故答案为:(1)陨石;月球表面。(2)大小不同。(3)深浅不同。(4)陨石撞击。【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月球地貌特征,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16.【分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解答】(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2)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3)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初一、初二的月相是新月,初三、初四的月相是蛾眉月,初八、初九的月相是上弦月,十二、十三的月相是凸月,十五、十六的月相是满月,十八、十九的月相是凸月,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相是下弦月,二十七、二十八的月相是残月。初三、初四的月相是蛾眉月,即②。(4)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故答案为:(1)太阳;自西向东。(2)一个月。(3)2。(4)2;1;3;4。【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月相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