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二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学案 【名师导航】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讲精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二十二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学案 【名师导航】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讲精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二十二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课标要求】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形成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考情分析】
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或者结合全书考查如何树立科学思维。
【体系构建】
【核心考点】
考点一:走进思维世界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
①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②“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2)方式: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3)思维的特征
阐释 举例
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①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就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大致变化②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仪表的数据来分析与预报震情
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①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称之为“枣树”②人们把枣树、苹果树、梨树等依据其根、茎、叶、果等共性统称为“果树”
能动性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举一反三、知己知彼、杯弓蛇影
提醒 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正是由于思维的能动性,人才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间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本质。
2.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1)思维形态的类别
标准 分类 解释
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 向不同方向扩散
聚合思维 向同一方向收敛
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 综合思维 整体地认识对象
分析思维 分别地认识对象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形而上学思维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 抽象思维 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形象思维 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2)思维的基本形态
项目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区别 基本单元 概念 感性形象
思维方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联想、想象和幻想等
作用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联系 ①都是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而区分的②都是思维的基本形态③都在实践中产生,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考点二: “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的不同用法
角度 举例 关系
“规律”意义上的逻辑 ①科学研究的逻辑②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 “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意义上的逻辑 ①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感上值得肯定②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
“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   ①霸权主义的逻辑②诡辩家的逻辑
“逻辑学”意义上的逻辑 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
2.形式逻辑、推理、论证、论辩
(1)形式逻辑研究的是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2)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由前提和结论构成。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4)用推理论证的方式去说服人或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考点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科学的思维必须是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要坚持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内涵 任何一种论断都必须有其确定性 任何一种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任何一种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
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易犯错误 “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自相矛盾” “两不可”
注意事项 ①只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②并不否认思维的变化和发展③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①仅对于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②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①仅对于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②不要求人们对任何存在矛盾观点的问题都作出明确的表态③并不否认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中间的过渡状态
考点二:领会科学思维
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科学思维的含义
①内涵: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②基本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2.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1)思维素养意义
①捍卫真理: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②把握规律: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促进创新: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2)思想政治意义
①思想觉悟层面: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②实践层面: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例题精讲】
1.(2024·山东淄博·一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仍然存在且更为隐蔽,成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障碍。有些地方通过制定本地区法规、政策和标准,构筑歧视性市场准入门槛,保护和扶持本地市场和企业,排除、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也阻碍本地企业拓展外地市场。
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试验田”,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都市圈等地区积极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地方到全国,全方位汇聚区域一体化发展合力,逐步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
有观点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建设去区域化的大市场。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①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确立市场统一规则标准,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自由流动,促进公平竞争。有利于畅通全国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②要积极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题中观点“建设去区域化的大市场”不等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分析】背景素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考点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新发展格局、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为评析类,找出观点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并分析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可联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畅通全国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②:当前,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仍然存在且更为隐蔽,成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障碍。有些地方通过制定本地区法规、政策和标准,构筑歧视性市场准入门槛,保护和扶持本地市场和企业,排除、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也阻碍本地企业拓展外地市场→可联系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确立市场统一规则标准,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自由流动,促进公平竞争;
关键词③:积极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地方到全国,全方位汇聚区域一体化发展合力,逐步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可联系同一律要求;题中观点“建设去区域化的大市场”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2022·北京·高考真题)【记忆】北京雨燕春天来到北京筑巢繁衍,夏末带着新生的小雨燕跨越中亚远赴非洲,待来年再准时飞回北京。古建筑上空北京雨燕飞舞的景象,是人们美好的记忆。
【两难】为了避免污损和破坏,古建筑的屋檐斗拱加装了防护网,却无意间把在此筑巢的北京雨燕挡在了“家门”外。既要避免古建筑受损,又要保证北京雨燕安居,成为难题。
【共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指导和相关技术支持下,文物、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北京雨燕在古建筑上留出“繁殖窗口”。同时,志愿者积极为北京雨燕搭建新家,帮助它们向现代建筑迁移筑巢。在多方呵护下,北京雨燕的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雨燕和古建筑在城市中实现了和谐共生。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北京雨燕保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
【答案】北京雨燕保护,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在实践中认识北京雨燕生存和繁衍的规律,对保护的总体效果作出合理推断,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更新保护理念、改进保护措施;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古建筑保护和北京雨燕保护的关系,将两者统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多角度思考如何实现北京雨燕与古建筑的共生,发掘北京雨燕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创新思维能力。
【分析】背景素材:助力雨燕回归
考点考查:科学思维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科学思维的有关知识,从如何体现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北京在对雨燕的生活规律的把握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制定相关的理论,并在实践中论证这种理论的正确性→可联系教材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知识;
关键词②:在北京古建筑的保护和雨燕的保护中,协调二者关系,统一于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可联系教材辩证思维方法知识;
关键词③:贯彻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并在相关技术支持下,多种角度探索雨燕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可联系教材创新思维的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易错辨析】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感性认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
【答案】错误
【详解】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故该观点错误。
2.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
【答案】正确
【详解】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故说法正确。
3.思维能够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
【答案】正确
【详解】思维具有概括性,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而不是能动性,故题干表述正确。
4.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对应的分别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
【答案】错误
【详解】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属于理性认识而不是感性认识,故原命题错误。
5.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使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
【答案】错误
【详解】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阻碍实践的发展;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故该观点错误。
6.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答案】错误
【详解】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该观点错误。
7.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严谨性和思维表达的推导性。( )
【答案】错误
【详解】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故本题说法错误。
8.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
【答案】错误
【详解】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故该观点错误。
9.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全部规律。( )
【答案】错误
【详解】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故该观点错误。
10.故意违反矛盾律或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
【答案】错误
【详解】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故该观点错误。
11.从形式逻辑角度看,只要从真前提就能推出真结论。( )
【答案】错误
【详解】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所以,真前提不一定能推出真结论。故该观点错误。
12.形式逻辑把推理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
【答案】错误
【详解】形式逻辑把推理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故题中观点错误。
13.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
【答案】正确
【详解】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该观点正确。
14.学习科学思维能保证我们不犯逻辑错误。( )
【答案】错误
【详解】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但并不能保证不犯逻辑错误,故题干说法错误。
15.思维推动社会实践成功。( )
【答案】错误
【详解】正确思维推动社会实践成功,错误思维会导致社会实践失败,故题干说法错误。
16.未接受实践检验的思维,不是科学思维。( )
【答案】错误
【详解】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但思维自身的科学与否与是否接受了实践的检验无关,故题干说法错误。
17.是否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检验思维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 )
【答案】错误
【详解】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形式是否符合逻辑是思维是否科学的基本条件之一,而非检验标准,故题干说法错误。
【当堂训练】
18.(2024·浙江·高考真题)小马长大了,帮妈妈去商店买东西,路上遇到了一条河,小马做出的如下推理中,违背“同一律”的是( )
A.去商店的路有河,此路有河,所以,此路是去商店的路。 B.去商店路上的河小马都可以过去,此河在去商店的路上,所以,此河小马可以过去。 C.去商店的路都有河,所以,有些有河的路可去商店。 D.有些有河的路小马可以过去,所以,并非所有有河的路小马过不去。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大前提是对“去商店的路有没有河”作出的判断,即,论题是“去商店的路有没有河”。而结论是对“(此路)是不是去商店的路”作出的判断,即,以“(此路)是不是去商店的路”为论题。 也就是说,选项A中的三段论,在推导的过程中,“悄悄地”偷换了论题【把“去商店的路有没有河”,偷换成了“(此路)是不是去商店的路”】,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A符合题目要求。
B:该选项是正确的演绎推理,没有混淆概念,也没有转移论题,没有违反同一律,B不符合题目要求。
C:去商店的路都有河,所以,有些有河的路可去商店,这是换位推理,没有混淆概念,也没有转移论题,没有违反同一律,C不符合题目要求。
D:有些有河的路小马可以过去, 所以,并非所有有河的路小马过不去,这是换质推理,没有混淆概念,也没有转移论题,没有违反同一律,D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本题选A。
19.(2023·天津·高考真题)“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为避免与观棋人犯相同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
A.不能违背排中律,持“两不可”的态度
B.不能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A"
C.应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
D.应遵循逻辑规律,克服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答案】B
【详解】B: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 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这话反映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 A”同真,违反了矛盾律, 其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B正确。
A: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 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漫画没有涉及排中律,A排除。
C: 漫画强调不能违背矛盾律,不能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但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C排除。
D: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漫画没有涉及辩证矛盾,D排除。
故本题选B。
20.(2023·广东·高考真题)校运会跳高决赛中,1号、5号两位选手激烈竞逐,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
甲说:“5号肯定能打破学校跳高纪录。”
乙说:“如果1号能破学校纪录,那么5号也能破纪录。”
丙说:“我看好1号,但不觉得5号能破纪录。”
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破纪录。”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 )
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
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答案】D
【详解】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那么甲、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A不符合题意。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那么甲、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那么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C不符合题意。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只有丙判断错误,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1.(2023·浙江·高考真题)近日,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有人认为,6岁儿童熟诵《滕王阁序》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背诵,而机械背诵不利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假设以下陈述为真,对上文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 )
A.以前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的事件
B.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
C.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
D.背通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其好奇心
【答案】D
【详解】A:材料中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而选项A中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与材料中事件具有相似性,属于同类事件,与材料中的思维具有一致性,不能反驳材料观点,A排除。
B: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B选项中“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强调背不背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B排除。
C: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C选项“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强调儿童免票不免票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C排除。
D: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D选项强调背通古诗文的优点,与材料观点相互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可以有力反驳材料观点,D正确。
故本题选D。
22.(2023·北京·高考真题)2023年4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借助这批影像,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命名了火星上的22个地理实体,杨柳青、古田、周庄、漠河等中国地名“刻印”在火星大地,基于上述材料,下列三段论推理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
A.所有的文化名镇都在地球,有的杨柳青是文化名镇,所以,所有的杨柳青都在地球
B.古田是历史名镇,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所以有的火星地理实体是历史名镇
C.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所以有的火星地名是地球地名
D.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所以火星上的漠河是地球上的漠河
【答案】B
【详解】B: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古田是历史名镇”中的“古田”是地球上的地名,“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中的“古田”是火星上的地名,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这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四概念”的错误,违反“同一律”要求,B符合题意。
A:杨柳青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这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A不符合题意。
C:“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均为否定判断,违反了“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的规则,C不符合题意。
D:“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中,作为中项的“地名”,都没有周延,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3.(2024·江苏·一模)2023年12月,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活动中,“振”和“危”分别当选为年度国内字和国际字。“振”是上升的趋势,是奋起的姿态。无论国家还是个体,这是面对挑战、遭遇风雨时应该具有的精神。“危”表明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在危机中育新机,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才能营造一个公道、美好的世界。由此可见,“振”与“危”是( )
A.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且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B.人们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触及该年度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结果
C.人们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抽象对年度国内外形势的简略化表述
D.对年度国内外形势的完全归纳,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答案】C
【详解】A:全异关系意味着两个概念之间没有交集,但在这里,“振”与“危”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它们都是对年度国内形势的描述,只是侧重点不同,A说法错误。
B:“振”与“危”这两个字虽然包含了人们的思考和判断,但它们更多地是对年度形势的简略描述,而不是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深入揭示,B说法错误。
C:在“汉语盘点2023”活动中,“振”和“危”分别当选为年度国内字和国际字。“振”与“危”是基于人们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抽象对年度国内外形势的简略化表述,C符合题意。
D:“振”与“危”只是对年度形势的一种概括,但没有完全归纳所有的情况,所以不是完全归纳,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4.(2024·江苏·一模)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叶子往往卷成一个长圆筒,比普通的叶子结实,不易受损。于是,人们设计了一种管状叶桥,它真的像一片卷曲的长玉米叶,跨度很大,连接着宽阔的河流两岸或航道两岸。桥面中部两侧卷起形成圆柱状,汽车和行人通过“筒”的中心穿行。人们的这种设计( )
A.凭借思维的能动性,运用了求同求异法获得一般性结论
B.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则,抓住了两类事物结构之间的相似
C.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坚持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D.大胆进行了发散,运用迁移这一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答案】B
【详解】B:人们设计了一种管状叶桥,它真的像一片卷曲的长玉米叶,跨度很大,连接着宽阔的河流两岸或航道两岸,桥面中部两侧卷起形成圆柱状,汽车和行人通过“筒”的中心穿行。人们的这种设计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则,抓住了两类事物结构之间的相似,B符合题意。
A:材料中人们的设计凭借思维的能动性,运用了联想思维的方法,而不是求同求异法,A错误。
C:材料中人们的设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坚持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不涉及分析各部分,C错误。
D:材料中人们的设计大胆进行了发散运用想象这一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而不是迁移这一联想思维的 “联结”方式,D错误。 故本题选B。
25.(2024·广西玉林·三模)日本强行推进核污水排海,引发国际社会普遍质疑与强烈反对。日本排入海中的核污水含有超60种放射性核素,但日本辩称经处理的核污水已变成“核废水”,且其中的放射性物质氚的含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是安全的。但日本却反对用核污水搞混凝土干基建,并称核污水或导致氚蒸发,对人体有害。日本的言行所犯的逻辑错误在于( )
①氚含量达标就认为核污水是安全的,犯了“轻率概括”错误
②认为放射性核素就是放射性物质氚,犯了“定义过宽”错误
③故意混淆“核污水”和“核废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④既声称核废水安全,又认为对人有害,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地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日本强行推进核污水排海,实际排放的核污水中含有超过60种放射性核素,但日本辩称其中的放射性物质氚的含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排放是安全的,日本官方的言行犯了“轻率概括”错误,①正确。
②:日本认为放射性核素就是放射性物质氚,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而不是犯了“定义过宽”错误,②错误。
③:日本的言行故意混淆核污水和核废水的概念,违反了同一律,不符合思维的确定性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③正确。
④:日本既声称核废水安全,又认为对人有害,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背了矛盾律,而不是犯了“两不可”的错误,④错误。故本题选B。
26.(2024·全国·模拟预测)2023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巴基斯坦举行时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中巴全天候友谊的生动诠释,为两国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一论述( )
①运用了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抽象思维 ②在感觉的基础上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
③以形象思维为主,并辅之以抽象思维 ④思维表达严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②③: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运行方式和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巴经济走廊作出的论述主要运用了抽象思维,选项都属于强调形象思维,②③排除。
①④: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中巴全天候友谊的生动诠释,为两国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这揭示了中巴经济走廊的本质和规律,说明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论述运用了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抽象思维,在思维表达上具有严谨性,①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27.(2024·全国·模拟预测)2023年7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2030年前实现登月开展科学探索。该消息引起太空探索爱好者的极大关注。有人认为“登月就能看到月球上的外星人基地”。有人则认为“登月也不可能看到月球上的外星人基地”。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种观点相互矛盾,我们只能支持其中之一 ②如果同时支持两种观点,则违背排中律的要求
③两种观点如果一个为真,则另一个一定为假 ④如果同时反对两种观点,则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
①③:有人认为“登月就能看到月球上的外星人基地”。有人则认为“登月也不可能看到月球上的外星人基地”。这两种观点为矛盾关系,如果一个为真,则另一个一定为假,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如果同时支持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则违背矛盾律的要求,如果同时反对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则违背排中律的要求,故②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28.(2024·甘肃陇南·二模)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马克思的这一认识( )
A.以感性形象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B.是对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辩证否定
C.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实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
【答案】D
【详解】D: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 —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马克思的这一认识从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斗争的具体形式入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本质,实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D正确。A:马克思的这一认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本质,是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抽象思维,而不是以感性形象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形象思维,A错误,B:马克思的这一认识是对资本主义斗争本质的揭露,不是对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辩证否定,B排除。C:马克思的这一认识属于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运用联想和想象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是形象思维。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29.(2024·湖南长沙·一模)某地发生了一起案件,警方抓获了三名犯罪嫌疑人,这三人当中,有一个是主犯,一个是从犯,还有一个是无辜者。主犯想要逃避法律的制裁,说的话全是假话;从犯想要减轻罪行,说的话真真假假;无辜者想要洗脱嫌疑,说的话全是真话。当警察问及三人的职业时,他们的回答分别是:
甲:我是商人,乙是出租车驾驶员,丙是建筑工人。乙:我是老师,丙是学生,至于甲嘛,你如果问他,他肯定说自己是商人。丙:我是公司职员,甲是建筑工人,乙是出租车驾驶员。
通过三人的回答,能推理出主犯、从犯、无辜者分别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丙、甲
【答案】C
【详解】
A:如果丙说的是真话,那么甲与丙都说乙是出租车驾驶员就是真的,而乙说甲是商人,甲也说自己是商人,此时甲和乙的话都是半真半假,不符合要求,故丙不是无辜者,A排除。
BC:如果乙说的是真话,而乙说甲是商人,甲也说自己是商人,那就是甲的话半真半假,而丙的话全假,上述推理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所以丙是主犯,甲是从犯,而乙是无辜者,C正确,B排除。D: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如果甲说的是真话,那么甲和乙都说甲是商人是真的,甲和丙都说乙是出租车驾驶员也是真的,但是乙和丙中间必有一人说话全假,上述推理不能成立,故甲不是无辜者,D排除。故本题选C。
30.(2024·福建龙岩·二模)日本一方面在国际上大搞公关,将“核污染水”美化成“核处理水”,向国际社会“证明”核污水的安全性,一方面担忧核污水给自身带来风险,于2023年8月24日在核污水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未得到国际社会致认可的情况下,强行启动核污水排海。日本政府所犯的逻辑错误在于( )
①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A”
②违背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③没有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及其变化发展
④犯了“两不可”错误,不符合思维明确性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日本一方面向国社会‘证明’核污水的安全性,一方面担忧核污水给自身带来风险”,违背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自相矛盾”,①符合题意。②: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话题。日本政府将“核污染水”美化成“核处理水”,向国社会“证明”核污水的安全性,所犯的逻辑错误在于“偷换概念”,违背同一律的要求,②符合题意。③:根据题意日本政府所犯的逻辑错误违背同一律的要求,但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及其变化发展,日本政府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及其变化发展,③排除。④: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做“两不可”,日本政府所犯的逻辑错误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A”,并没有犯“两不可”的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
31.(2024·河北邯郸·三模)相传,重耳为了躲避祸乱,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期间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甚至割股啖君以充饥。但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却选择与母亲归隐绵山。为了迫使介子推出山相见,晋文公轻信他人意见,下令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晋文公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晋文公轻信他人意见酿成惨剧的典故,告诫我们( )
①感性认识在通常情况下不可信,也靠不住
②借鉴他人意见应注意时间、地点和条件变化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④要善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理性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
②④:晋文公轻信他人意见下令放火烧山造成后果,告诫我们借鉴他人意见应注意时间、地点和条件变化,要善于理性看待他人意见,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①:感性认识在通常情况下不可信,也靠不住的说法片面,有的感性认识也是正确的,①排除。
③: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但两者不能相互转化,③错误。故本题选C。
32.(2024·安徽芜湖·二模)2023年1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正式发布亮相。“龙辰辰”的形象,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情感共鸣,不仅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突出呈现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用“龙辰辰”传递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寓意( )
①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是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本质和规律
③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④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
①: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龙辰辰”传递美好寓意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思维,①不符合题意。②④:“龙辰辰”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它表达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寓意,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的是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的特点,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3.(2024·贵州·二模)白居易在《杜陵叟》写到“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根据材料可知( )
①“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运用了形象思维
②“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
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是属于完全归纳推理
④“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正确运用了简单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形象的表达了官吏对百姓的剥削,①正确。
②: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说明思维能反映客观世界,并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②正确。
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是不完全归纳推理,③错误。
④:“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包含两个支判断,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4.(2024·福建南平·一模)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岛的时候,应一个做油撒子的老婆婆之邀,写过一首诗:“纤手搓成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人们听后争相购买,从而使生意大增。对苏诗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合理运用了形象思维,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
②合理运用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体现思维创新性
③合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反映了认识的对象
④合理运用了判断、概念和推理,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写过一首诗:“纤手搓成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反映了形象思维,合理运用了形象思维,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未涉及抽象思维,①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②:聚合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要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这首诗没有涉及运用聚合思维,②不符合题意。
③:“纤手搓成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合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反映了认识的对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5.(2024·湖南·二模)课间,甲、乙两人讨论下午体育课的活动内容。甲一会儿说应该打羽毛球,一会儿又说不应该打羽毛球。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建议,我都不同意。”对甲、乙的表达评价正确的是( )
①甲违反了矛盾律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②甲违反了同一律要求,思维存在不确定性
③乙违反了排中律要求,存在“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④乙违反辩证法要求,没能做到全面地看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
①②:甲一会儿说应该打羽毛球,一会儿又说不应该打羽毛球,同时肯定了“应该打羽毛球”和“不应该打羽毛球”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甲的说法就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而不是违反了同一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①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
③: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建议,我都不同意”,其否定了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的要求,相互矛盾的两个判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因此乙违反了排中律,③说法正确。
④:乙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而不是没能做到全面地看问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6.(2024·山东泰安·一模)老张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某日,在下班时被酒店的保安发现其手提包内藏有10包茶包。老张解释说,这些茶包是已退房但尚未清扫的房间内客人遗留下的。酒店认为,老张的行为属于员工手册中“偷窃或欺诈”“侵占酒店任何财物”的情形,构成特别重大违纪。 因此,酒店解除了与老张的劳动合同。老张则认为,自己的行为属于员工手册上禁止的“食用客人或酒店的食物、饮料等”的情形,是一般违纪,不是特别重大违纪。对此案,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诚实信用原则贯穿于劳动合同订立、履行、解除的始终
②对劳动者而言,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③“食用”与“携带出酒店”存在区别,老张违背了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④酒店侵犯了劳动者的权利,老张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老张私藏酒店茶包致使公司利益受损违背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应恪守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对于订立合同双方在劳动合同订立、履行、解除各环节都应恪守诚实信用原则,①符合题意。
②:老张私藏酒店茶包违反员工手册相关规定受到相应的处理,表明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②符合题意。
③:“食用”与“携带出酒店”存在区别,老张违背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而不是明确性要求,③表述错误。
④:出现劳动纠纷,按劳动法规定,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故老张不可以就酒店侵犯其劳动者的权利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权利,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37.(23-24高三下·广东·开学考试)《孙子兵法·兵势篇》提道,一般的作战方法都是以“正”兵会合交战,然后利用“奇”兵辅助,出奇制胜。所以,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术就繁复多样,就像天地的变化一样,无穷无尽,又像江河一样,永不枯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思维形态的角度看,“像天地、江河”体现形象思维基本单元的形象性
②从思维产生的角度看,《孙子兵法·兵势篇》中的战争谋略源于古人的智慧
③从认识发展的角度看,经历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完成了对事物的认识
④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善于出奇制胜者坚持了辩证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从思维形态的角度看,“像天地、江河”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认识对象,体现了形象思维基本单元的形象性,①正确。
②:从思维产生的角度看,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不是来自古人的智慧,②错误。
③:从认识发展的角度看,认识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③错误。
④: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善于出奇制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了辩证思维,④正确。
故本题选B。
38.(2024·浙江温州·二模)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到底哪一个下落得更快?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这一结论在之后的近2000年里一直被人们奉为圭臬,直到16世纪伽利略对此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绑在一起,轻的物体会拖住重的物体的速度,下落速度会比重的物体慢;但绑在一起后,两个物体的总重量比重的物体大,下落速度应该比重的物体快。因此,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并得出“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的结论。
结合材料,运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相关知识,分析伽利略推理的合理性,并指出这一推理过程所体现的科学思维特征。
【答案】
伽利略的推理遵循了矛盾律的要求,具有合理性。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即“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伽利略认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会出现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绑在一起的下落速度“比重的物体慢”和“比重的物体快”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伽利略的推理过程体现了科学思维具有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的特征。
【分析】
背景素材:“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伽利略推理的合理性,并指出这一推理过程所体现的科学思维特征,需要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绑在一起,会出现下落速度“比重的物体慢”“比重的物体快”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可联系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
关键词②: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可联系科学思维具有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的特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39.(2024·湖南衡阳·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确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行动指南和根本方针。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
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大的框架与结构已经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改革,探索一条先立后破、不立不破路径,是符合当前实际的选择。
任何理论的提出和形成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先破后立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法。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不突破旧体制的藩篱,新体制很难建立起来,改革只有选择先破后立、大破带来大立。
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都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正确抉择。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答案】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先破后立”是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状况的正确抉择;“先立后破”是在45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做出的符合当前实际的选择。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均是对时代的正确把握。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均能接受实践的反复检验。
【分析】背景素材: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考点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未说明类试题,需要调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先破后立”是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状况的正确抉择;“先立后破”是在45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做出的符合当前实际的选择→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关键词②: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均是对时代的正确把握→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关键词③: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均能接受实践的反复检验→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二十二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课标要求】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形成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考情分析】
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或者结合全书考查如何树立科学思维。
【体系构建】
【核心考点】
考点一:走进思维世界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考点精讲A.TIF" \* MERGEFORMATINET
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
①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②“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2)方式: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3)思维的特征
阐释 举例
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①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就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大致变化②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仪表的数据来分析与预报震情
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①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称之为“枣树”②人们把枣树、苹果树、梨树等依据其根、茎、叶、果等共性统称为“果树”
能动性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举一反三、知己知彼、杯弓蛇影
提醒 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正是由于思维的能动性,人才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间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本质。
2.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1)思维形态的类别
标准 分类 解释
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 向不同方向扩散
聚合思维 向同一方向收敛
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 综合思维 整体地认识对象
分析思维 分别地认识对象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形而上学思维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 抽象思维 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形象思维 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2)思维的基本形态
项目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区别 基本单元 概念 感性形象
思维方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联想、想象和幻想等
作用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联系 ①都是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而区分的②都是思维的基本形态③都在实践中产生,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考点二: “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的不同用法
角度 举例 关系
“规律”意义上的逻辑 ①科学研究的逻辑②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 “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意义上的逻辑 ①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感上值得肯定②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
“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   ①霸权主义的逻辑②诡辩家的逻辑
“逻辑学”意义上的逻辑 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
2.形式逻辑、推理、论证、论辩
(1)形式逻辑研究的是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2)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由前提和结论构成。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4)用推理论证的方式去说服人或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考点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科学的思维必须是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要坚持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内涵 任何一种论断都必须有其确定性 任何一种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任何一种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
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易犯错误 “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自相矛盾” “两不可”
注意事项 ①只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②并不否认思维的变化和发展③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①仅对于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②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①仅对于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②不要求人们对任何存在矛盾观点的问题都作出明确的表态③并不否认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中间的过渡状态
考点二:领会科学思维
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科学思维的含义
①内涵: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②基本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2.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1)思维素养意义
①捍卫真理: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②把握规律: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促进创新: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2)思想政治意义
①思想觉悟层面: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②实践层面: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例题精讲】
1.(2024·山东淄博·一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仍然存在且更为隐蔽,成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障碍。有些地方通过制定本地区法规、政策和标准,构筑歧视性市场准入门槛,保护和扶持本地市场和企业,排除、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也阻碍本地企业拓展外地市场。
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试验田”,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都市圈等地区积极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地方到全国,全方位汇聚区域一体化发展合力,逐步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
有观点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建设去区域化的大市场。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2022·北京·高考真题)【记忆】北京雨燕春天来到北京筑巢繁衍,夏末带着新生的小雨燕跨越中亚远赴非洲,待来年再准时飞回北京。古建筑上空北京雨燕飞舞的景象,是人们美好的记忆。
【两难】为了避免污损和破坏,古建筑的屋檐斗拱加装了防护网,却无意间把在此筑巢的北京雨燕挡在了“家门”外。既要避免古建筑受损,又要保证北京雨燕安居,成为难题。
【共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指导和相关技术支持下,文物、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北京雨燕在古建筑上留出“繁殖窗口”。同时,志愿者积极为北京雨燕搭建新家,帮助它们向现代建筑迁移筑巢。在多方呵护下,北京雨燕的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雨燕和古建筑在城市中实现了和谐共生。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北京雨燕保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
【易错辨析】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感性认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
2.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
3.思维能够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
4.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对应的分别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
5.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使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
6.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7.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严谨性和思维表达的推导性。( )
8.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
9.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全部规律。( )
10.故意违反矛盾律或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
11.从形式逻辑角度看,只要从真前提就能推出真结论。( )
【答案】错误
12.形式逻辑把推理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
13.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
14.学习科学思维能保证我们不犯逻辑错误。( )
15.思维推动社会实践成功。( )
16.未接受实践检验的思维,不是科学思维。( )
17.是否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检验思维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 )
【当堂训练】
18.(2024·浙江·高考真题)小马长大了,帮妈妈去商店买东西,路上遇到了一条河,小马做出的如下推理中,违背“同一律”的是( )
A.去商店的路有河,此路有河,所以,此路是去商店的路。 B.去商店路上的河小马都可以过去,此河在去商店的路上,所以,此河小马可以过去。 C.去商店的路都有河,所以,有些有河的路可去商店。 D.有些有河的路小马可以过去,所以,并非所有有河的路小马过不去。
A.A B.B C.C D.D
19.(2023·天津·高考真题)“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为避免与观棋人犯相同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
A.不能违背排中律,持“两不可”的态度
B.不能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A"
C.应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
D.应遵循逻辑规律,克服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20.(2023·广东·高考真题)校运会跳高决赛中,1号、5号两位选手激烈竞逐,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
甲说:“5号肯定能打破学校跳高纪录。”
乙说:“如果1号能破学校纪录,那么5号也能破纪录。”
丙说:“我看好1号,但不觉得5号能破纪录。”
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破纪录。”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 )
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
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21.(2023·浙江·高考真题)近日,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有人认为,6岁儿童熟诵《滕王阁序》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背诵,而机械背诵不利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假设以下陈述为真,对上文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 )
A.以前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的事件
B.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
C.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
D.背通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其好奇心
22.(2023·北京·高考真题)2023年4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借助这批影像,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命名了火星上的22个地理实体,杨柳青、古田、周庄、漠河等中国地名“刻印”在火星大地,基于上述材料,下列三段论推理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
A.所有的文化名镇都在地球,有的杨柳青是文化名镇,所以,所有的杨柳青都在地球
B.古田是历史名镇,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所以有的火星地理实体是历史名镇
C.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所以有的火星地名是地球地名
D.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所以火星上的漠河是地球上的漠河
23.(2024·江苏·一模)2023年12月,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活动中,“振”和“危”分别当选为年度国内字和国际字。“振”是上升的趋势,是奋起的姿态。无论国家还是个体,这是面对挑战、遭遇风雨时应该具有的精神。“危”表明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在危机中育新机,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才能营造一个公道、美好的世界。由此可见,“振”与“危”是( )
A.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且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B.人们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触及该年度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结果
C.人们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抽象对年度国内外形势的简略化表述
D.对年度国内外形势的完全归纳,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24.(2024·江苏·一模)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叶子往往卷成一个长圆筒,比普通的叶子结实,不易受损。于是,人们设计了一种管状叶桥,它真的像一片卷曲的长玉米叶,跨度很大,连接着宽阔的河流两岸或航道两岸。桥面中部两侧卷起形成圆柱状,汽车和行人通过“筒”的中心穿行。人们的这种设计( )
A.凭借思维的能动性,运用了求同求异法获得一般性结论
B.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则,抓住了两类事物结构之间的相似
C.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坚持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D.大胆进行了发散,运用迁移这一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25.(2024·广西玉林·三模)日本强行推进核污水排海,引发国际社会普遍质疑与强烈反对。日本排入海中的核污水含有超60种放射性核素,但日本辩称经处理的核污水已变成“核废水”,且其中的放射性物质氚的含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是安全的。但日本却反对用核污水搞混凝土干基建,并称核污水或导致氚蒸发,对人体有害。日本的言行所犯的逻辑错误在于( )
①氚含量达标就认为核污水是安全的,犯了“轻率概括”错误
②认为放射性核素就是放射性物质氚,犯了“定义过宽”错误
③故意混淆“核污水”和“核废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④既声称核废水安全,又认为对人有害,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24·全国·模拟预测)2023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巴基斯坦举行时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中巴全天候友谊的生动诠释,为两国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一论述( )
①运用了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抽象思维 ②在感觉的基础上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
③以形象思维为主,并辅之以抽象思维 ④思维表达严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2024·全国·模拟预测)2023年7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2030年前实现登月开展科学探索。该消息引起太空探索爱好者的极大关注。有人认为“登月就能看到月球上的外星人基地”。有人则认为“登月也不可能看到月球上的外星人基地”。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种观点相互矛盾,我们只能支持其中之一 ②如果同时支持两种观点,则违背排中律的要求
③两种观点如果一个为真,则另一个一定为假 ④如果同时反对两种观点,则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2024·甘肃陇南·二模)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马克思的这一认识( )
A.以感性形象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B.是对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辩证否定
C.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实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
29.(2024·湖南长沙·一模)某地发生了一起案件,警方抓获了三名犯罪嫌疑人,这三人当中,有一个是主犯,一个是从犯,还有一个是无辜者。主犯想要逃避法律的制裁,说的话全是假话;从犯想要减轻罪行,说的话真真假假;无辜者想要洗脱嫌疑,说的话全是真话。当警察问及三人的职业时,他们的回答分别是:
甲:我是商人,乙是出租车驾驶员,丙是建筑工人。乙:我是老师,丙是学生,至于甲嘛,你如果问他,他肯定说自己是商人。丙:我是公司职员,甲是建筑工人,乙是出租车驾驶员。
通过三人的回答,能推理出主犯、从犯、无辜者分别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丙、甲
30.(2024·福建龙岩·二模)日本一方面在国际上大搞公关,将“核污染水”美化成“核处理水”,向国际社会“证明”核污水的安全性,一方面担忧核污水给自身带来风险,于2023年8月24日在核污水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未得到国际社会致认可的情况下,强行启动核污水排海。日本政府所犯的逻辑错误在于( )
①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A”
②违背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③没有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及其变化发展
④犯了“两不可”错误,不符合思维明确性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2024·河北邯郸·三模)相传,重耳为了躲避祸乱,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期间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甚至割股啖君以充饥。但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却选择与母亲归隐绵山。为了迫使介子推出山相见,晋文公轻信他人意见,下令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晋文公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晋文公轻信他人意见酿成惨剧的典故,告诫我们( )
①感性认识在通常情况下不可信,也靠不住
②借鉴他人意见应注意时间、地点和条件变化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④要善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理性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2024·安徽芜湖·二模)2023年1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正式发布亮相。“龙辰辰”的形象,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情感共鸣,不仅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突出呈现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用“龙辰辰”传递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寓意( )
①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是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本质和规律
③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④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2024·贵州·二模)白居易在《杜陵叟》写到“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根据材料可知( )
①“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运用了形象思维
②“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
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是属于完全归纳推理
④“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正确运用了简单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4.(2024·福建南平·一模)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岛的时候,应一个做油撒子的老婆婆之邀,写过一首诗:“纤手搓成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人们听后争相购买,从而使生意大增。对苏诗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合理运用了形象思维,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
②合理运用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体现思维创新性
③合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反映了认识的对象
④合理运用了判断、概念和推理,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2024·湖南·二模)课间,甲、乙两人讨论下午体育课的活动内容。甲一会儿说应该打羽毛球,一会儿又说不应该打羽毛球。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建议,我都不同意。”对甲、乙的表达评价正确的是( )
①甲违反了矛盾律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②甲违反了同一律要求,思维存在不确定性
③乙违反了排中律要求,存在“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④乙违反辩证法要求,没能做到全面地看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6.(2024·山东泰安·一模)老张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某日,在下班时被酒店的保安发现其手提包内藏有10包茶包。老张解释说,这些茶包是已退房但尚未清扫的房间内客人遗留下的。酒店认为,老张的行为属于员工手册中“偷窃或欺诈”“侵占酒店任何财物”的情形,构成特别重大违纪。 因此,酒店解除了与老张的劳动合同。老张则认为,自己的行为属于员工手册上禁止的“食用客人或酒店的食物、饮料等”的情形,是一般违纪,不是特别重大违纪。对此案,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诚实信用原则贯穿于劳动合同订立、履行、解除的始终
②对劳动者而言,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③“食用”与“携带出酒店”存在区别,老张违背了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④酒店侵犯了劳动者的权利,老张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7.(23-24高三下·广东·开学考试)《孙子兵法·兵势篇》提道,一般的作战方法都是以“正”兵会合交战,然后利用“奇”兵辅助,出奇制胜。所以,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术就繁复多样,就像天地的变化一样,无穷无尽,又像江河一样,永不枯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思维形态的角度看,“像天地、江河”体现形象思维基本单元的形象性
②从思维产生的角度看,《孙子兵法·兵势篇》中的战争谋略源于古人的智慧
③从认识发展的角度看,经历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完成了对事物的认识
④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善于出奇制胜者坚持了辩证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8.(2024·浙江温州·二模)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到底哪一个下落得更快?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这一结论在之后的近2000年里一直被人们奉为圭臬,直到16世纪伽利略对此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绑在一起,轻的物体会拖住重的物体的速度,下落速度会比重的物体慢;但绑在一起后,两个物体的总重量比重的物体大,下落速度应该比重的物体快。因此,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并得出“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的结论。
结合材料,运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相关知识,分析伽利略推理的合理性,并指出这一推理过程所体现的科学思维特征。
39.(2024·湖南衡阳·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确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行动指南和根本方针。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
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大的框架与结构已经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改革,探索一条先立后破、不立不破路径,是符合当前实际的选择。
任何理论的提出和形成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先破后立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法。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不突破旧体制的藩篱,新体制很难建立起来,改革只有选择先破后立、大破带来大立。
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都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正确抉择。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