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晚春教学目标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贰理解诗歌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叁体会诗歌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背景链接本诗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这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大约作于元和十年(815)。作此诗时,韩愈已年近半百。读诗歌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晚 春韩 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ēi)。杨花榆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杨花: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成熟之后随风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21世纪教育网疏通诗意晚 春韩 愈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将结束。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结束,争芳斗艳,尽情展现生命的本色。21世纪教育网译文:杨花榆荚像没有才情的人一样,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空中飞舞。杨花 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指柳絮。指榆钱,榆树的果实。才气、才情。懂得,知道。分析讨论1.品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知”和“斗”的妙处。一个“知”字,一个“斗”字,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3.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课文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草树知春”、惜春争艳的场景,表达了对大好春光的珍惜之情,同时寄寓着一定的哲思,即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间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板书设计晚春草树知春杨花榆荚斗芳菲作雪飞珍惜时间知识拓展夏天:《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秋天:《山行》《暮江吟》《夜书所见》《题菊花》等。冬天:《江雪》《梅花》等。1.学了《晚春》这首诗,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春日》《江南春》《游园不值》《村居》等。2.你还能想到描写其他季节的古诗吗?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1.mp3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下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 课件.pptx 唐诗宋词,《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