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新课】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这个幽灵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这个幽灵?这个幽灵出现之后又怎么了?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课程标准
1.通过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的材料分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培养史料实证的历史素养。
2.通过史料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
3.通过对巴黎公社基本史实的学习,理解巴黎公社对国际工人运动所做的贡献。
学习目标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材料: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生产力每1000年才增长1倍,而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GDP增长了约4倍。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材料: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10年左右就爆发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现代史编》
材料:“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例如,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亚尔伯特亲王的收入是104镑20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第二次请愿书》
(1)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2)贫富分化严重
(3)工人阶级生活苦难深重;政治权利极其有限
弊病显现
材料:经过几十年的斗争,1832年,英国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选民人数增加到总人口的3.3%,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选举权,但是广大工人仍然一无所获。
——钱乘旦《英国通史》
但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尖锐。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知识拓展: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生产社会化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的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
生产资料私有制
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
工业革命引起的深刻变化
社会结构变化
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工人处境恶化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生产相对过剩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目的:
早期的工人运动
英国卢德运动
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
2、斗争形式:
①自发斗争:19世纪初,英国卢德运动
工业革命时期,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由于其最初的首领称为卢德,故名卢德运动。后遭到英国政府镇压,但运动仍继续蔓延,时有发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早期的工人运动
1836-1848年英国
宪章运动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
纺织工人起义
1831、1834年法国
里昂工人起义
2、斗争形式:
②自觉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
提高工资,反对私有制社会
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
要求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被政府镇压,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问题思考
早期的工人运动
1、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显示了什么?
表明工人已经觉醒,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觉醒的含义指无产阶级不仅提出了经济要求,而且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等政治要求。
2、它们的相继失败又说明了什么呢?
工人阶级急需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2.阶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黑格尔
费尔巴哈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批判
继承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辨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3.思想基础: 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1)代表人物:
法国人
圣西门
法国人
傅立叶
英国人欧文
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人人劳动没有失业,从而改善穷人的生活条件。他还认为应该由学者和实业家来管理社会。
法国贵族
法国资产阶级
傅立叶主张阶级调和与合作。人人都生活在被称为“法朗吉”的协作社里。协作社里的每个人都按照兴趣从事工作,产品平均分配或按劳分配。
欧文认为应通过教育使人们摆脱愚昧,反对暴力和革命,正确认识人性和改造社会的好处,从而医治资本主义弊病,建立理想制度,由此他建立了“新和谐公社”。
英国资产阶级
(2)主张:
“破旧”①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
“立新”②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欧文将想法付诸实践——新和谐公社
阅读教材p65,思考欧文希望“新和谐公社”怎样实现社员之间的和谐生活?
新和谐公社位于美国,是欧文出资做的一个共产主义的试验
公社内部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从而实现内部的和谐。
周围是社员居住的地方
中间有工厂、教室、教堂、音乐听、会议室等
人们一直如此和谐地生活在这里吗?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村外
村外林荫环绕,青山绿水
欧文将想法付诸实践——新和谐公社
新和谐公社逐渐变得不和谐了……
那些想到美洲谋生的工匠、农人、眼见公社是吃“大锅饭”的,不论出力多少,一律平等付酬,干多干少一个样,渐渐便觉得自己吃了亏,干活也懒散了。新和谐公社四周仍然是资本的世界,它无法挡住外部世界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公社来的物质与精神的侵蚀。新和谐公社变得不和谐了……
从做法来看:平均分配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诱惑和精神渗透中
从根本来讲:生产关系超越当时生产力水平
材料:2: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资产阶级和大富翁能够良心发现,大发慈悲掏出钱来帮助穷人建立起一个理想中的“人人平等”的社会。
材料3: “他们虽然有过变革社会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够付诸实践。”
——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1:这些主张(空想社会主义)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但这些发明家(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看到了阶级对立……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进步性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对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提出了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性
①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的根源(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③寄希望于资产阶级和改良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②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真正动力(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局限性原因:资本主义还未获得充分发展,无产阶级力量较为弱小。
材料:从巴黎到布鲁尔,马克思始终积极参与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
——弗 ·列斯纳《一个工人对马克思的回忆》
材料9:……他们不仅相信大工业必然会带来社会变革,而且把工人阶级看做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力量……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终生的合作。他们首先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然后他们开始阐述“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他们称自己的学说为“共产主义”。 ——《世界史· 近代卷》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但资本主义弊端逐渐显现,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爆发,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诞生标志:
1848《共产党宣言》
2.组成部分:
肯定了
揭示了
论证了
肯定了
宣告了
阐明了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思考:为何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66页第2段
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
内容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不 同 点 改造目标
依靠力量
斗争方式
理论基础
相同点 批判资本主义并对未来提出美好构想 建立理想社会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
和平过渡,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
(二)实践与理论发展
1、革命实践:
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他们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理论发展
①剩余价值学说: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资本论》出版,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②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剩余价值学说
“自从来到人间,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都是肮脏的和血淋淋的,随时都要向外扩张。” ——马克思《资本论》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唯物史观
马克思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阐述了哪些原理?
我真的不是故意绕晕你的
原理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于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主要指的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进步。
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地位与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阐述了哪些原理?
我真的不是故意绕晕你的
原理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于
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在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
包括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上层建筑(思想、宗教、艺术、哲学)。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阐述了哪些原理?
我真的不是故意绕晕你的
原理三: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人民群众
杰出人物
VS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杰出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但不是决定历史的人。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科学理论: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思想武器:自19世纪中期起,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3、政党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成为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4、对中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始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四、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一)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被迫转入低潮。当时欧美进入了资本主义经济高潮的年代,但却摆脱不了它的根本矛盾,因此也摆脱不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1857年,马克思、恩格斯预言过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与此同时工人运动也重新高涨起来。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60年代欧洲产业工人达874万人,手工业工人有1100万人。工人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也日益提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背景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工人运动再度高涨;
③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斗争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一)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2、成立: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3、意义: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表明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由分散走向联合
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第一国际(1864年—1876年)马克思领导
第二国际(1889年—1914年)恩格斯领导
第三国际(1919年—1943年)列宁领导
四、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巴黎公社运动
1、背景
(1)民族矛盾: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民族矛盾尖锐;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要解除国民自卫军(工人)的武装,阶级矛盾尖锐;
(3)直接原因: 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主要是民族矛盾引发阶级矛盾的结果,是特殊条件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一次早产的偶发的城市革命,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2、过程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
1871年3月28日,建立政权,巴黎公社成立
1871年5月下旬,巴黎沦陷,巴黎公社失败
四、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革命措施
(二)巴黎公社运动
项目 内容 政权建设 除旧
布新
社会经济 废除旧军队、旧警察、旧法庭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①民选产生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立法权、行政权)
③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②建立国民自卫军和自己的司法机关
④规定公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
实行无产阶级民主
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公有制);
②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触及资本主义义私有制,保障无产阶级利益,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四、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2.巴黎公社
【课堂探究】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当时法国的无产阶级还缺乏取得革命胜利的客观历史条件。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小生产仍占绝对的优势,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程度。
材料二:凡尔赛当时具有先进的军队和武器,国民自卫军怎么抵得过呢。
材料三:公社的领导人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有的是这个派别,有的是那个派别,完全以工人阶级的本性,爱国的热情搞这么一个起义。
材料四: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
材料五: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
性质: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结合材料分析巴黎公社仅存在72天就失败了的原因是什么?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
②主观原因: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经济命脉)
②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
③没有发动广大农民(人民群众)
④没有成熟的政党领导
③客观原因:国内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绞杀
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尤其是主观原因
四、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巴黎公社运动
①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6、历史意义
②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巴黎公社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但其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③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四、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经验
①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②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③对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公职人员选举产生;限薪;监督)
教训
①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
③必须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
④必须掌握足够的武装力量。
【总结归纳】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完善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848《共产党宣言》
1871年巴黎公社
1917俄国十月革命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空想到科学
理论到实践
理想到现实
一国到多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
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
课堂练习
1.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B
2.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 )
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
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