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图像型(直角坐标系)题的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考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横坐标)和因变量(纵坐标)到底是什么,注意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以及图象走势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像、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读坐标-----弄清坐标的含义二看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三看趋势-----增大、减少还是不变专题二 图像信息●有甲、乙两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关系是 。mOV甲乙ρ甲>ρ乙Vm1m2一、读坐标-----弄清坐标的含义mOV甲乙ρ甲<ρ乙1、图象起点分析图象起点有三种形式(2)起点在纵坐标上:(3)起点在横坐标上:(1)起点在原点上:二看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例如:镁、锌、铁三种金属各30g,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图像如下:(1)起点在原点起点在原点:说明变化从零开始,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2)起点在纵坐标上例如:向某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如下图:起点在纵坐标上:说明未发生变化时,因变量已有一定的数值。(2)起点在纵坐标上例如:向某Na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起点在纵坐标上:说明未发生变化时,因变量已有一定的数值。(3)起点在横坐标上例如:向含有Na2CO3的NaOH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图像为起点在横坐标上:说明在起点之前,因变量无变化(为零)。例如:向含有Na2CO3的NaOH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图像为2、图象转折点分析表示某阶段的反应或变化终止,另一阶段的反应或变化开始。2、图象转折点分析表示某阶段的反应或变化终止,另一阶段的反应或变化开始。例如:向含有Na2CO3的NaOH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溶液质量的变化图像为:CO2质量沉淀质量/g在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122、图象转折点分析表示某阶段的反应或变化终止,另一阶段的反应或变化开始。例如:CO2质量沉淀质量/g在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12例如:3、图象终点分析表示变化最后的状态(包括平台)。例如:向某Na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3、图象终点分析表示变化最后的状态(包括平台)。3、图象终点分析表示变化最后的状态(包括平台)。例如:镁、锌、铁三种金属各30g,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图像如下:例如: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列各图中能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图是 。SOtASOtBVOtCVOtDB和C三看趋势-----增大、减少还是不变表示变化的方向和快慢(越陡,变化越快)。例如:镁、锌、铁三种金属各30g,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图像如下:三看趋势-----增大、减少还是不变等质量的金属锌、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0H2的质量反应时间镁锌铁Mg Fe Zn24 56 65Mg → H2 → H2 → H224 2 56 2 65 2铝0H2的质量反应时间镁锌铁铝等质量的稀硫酸与足量金属锌、镁、铁等质量金属和足量酸反应有如下规律:①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消耗时间越少;②化合价相同时(一般为+2),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③生成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Mg>Fe>Zn;同质量的酸和足量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B.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C.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D.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D例题讲解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 )A注意B的横坐标不是时间●下图的m-M图像是表示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m)与所用金属质量(M)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假设酸足量)BmOMAlMgFemOMAlFeMgmOMMgAlFemOMAlMgFeABCD如果横坐标改成时间t,正确的是C【例1】 在一定温度下,向 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不饱和食盐水饱和食盐水例2:向装有50 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H2SO4 + Ba(OH)2BaSO4 + 2H2O发生的反应为:B3.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时,血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若横轴中的l段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III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则此物质最可能是( )(A)尿素 (B)葡萄糖(C)氧气 (D)二氧化碳D4.图像能直观地反映某些科学规律。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枫5.(2014·绍兴)面积很大的水池,水面上浮着一边长为a、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开始时木块静止,如图甲。现用力F将木块匀速下压,运动时,F随深度H变化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方体木块的密度为水的2/3B.在木块匀速下沉过程中,F最大值是mg/4C.木块开始下沉到恰好浸没的过程中,重力对木块做功是mga/4D.木块开始下沉到恰好浸没的过程中,F对木块做的功是mga/3C6、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根据氢气在此实验中的作用,试画出生成的铜与消耗的氢气质量关系图像。CuH27.有一混合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硫酸、氯化铜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混合而成。滴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则:该混合溶液由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氯化铜盐酸沉淀质量Ba(OH)2溶液质量08.某兴趣小组,用相同的塑料小桶分别装满已知密度的四种不同液体,用弹簧秤称它们的重,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1)密度与弹簧秤示数之间有一定规律,能反映这一规律的图象是( )(2)若小桶中盛满某种液体时弹簧秤的示数为2.3N,则该液体的密度是 g/cm3(3)根据这规律,可将实验时所用的弹簧秤和小桶改装成了一个液体密度计,只要在小桶中盛满待测液体,就可从弹簧秤直接读出密度值。请在图上标出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和最大刻度值。B1.504.2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批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为检验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11.4g于锥形瓶中,加入38.6g水,振荡形成悬浊液,放在电子天平上,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14.6%的稀盐酸,振荡后读取质量(如图甲所示)。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111.4g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2)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氢氧化钙7.4克,碳酸钙4克,11.6%10、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图甲是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像,根据这种半导体材料电阻的特性,小星和他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电路(如图乙),可以测定某一空间的温度。使用的器材如下:半导体电阻、电源、电流表(0~0.6 A)、开关、定值电阻R0(10 Ω)、导线若干。(1)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什么 。 (2)当环境温度为20 ℃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2 A,求电源的电压。(3)电流表的读数为0.4 A时,当时环境温度是多少 半导体电阻的电功率是多少 答案:(1)限制电路中的电流,保护电路(2)12伏 (3)40 ℃ 3.2瓦解析:此题应用了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信息,这个图像信息也是解决其后一切问题的基础。从题中图像可知,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外界温度为20 ℃时,半导体材料的电阻为50欧,当半导体材料的温度为40 ℃时,半导体材料的电阻为20欧。根据这个知识,利用欧姆定律和功率的公式及相关知识,即可解题,过程如下:(1)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限制电路中的电流,保护电路;(2)当环境温度为20 ℃时,R=50欧,则R总=R+R0=50欧+10欧=60欧,U=R总I=60欧×0.2安=12伏;(3)要求环境温度,只要求出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再对照图像就可。R总=U/I=12伏/0.4安=30欧,则R1=30欧-10欧=20欧,查图像可知,温度为40 ℃。半导体电阻的功率P=UI=I2R1=(0.4安)2×20欧=3.2瓦。专题二 图像信息一、选择题1. 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p 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2. 对下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3. 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C、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D0﹣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5.一位跳水运动员从他刚接触水面到逐渐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水面以下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浮力F和水对他的压强p随深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6. 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右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B.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C.向碳酸钠溶液里加入过量的稀盐酸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8、将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PH与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示意图最接近的是9. 1、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0.如图10甲所示,立方体木块下端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10乙),直到装满容器。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则拉力F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是图11中的( )11. 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A.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B.②将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C.③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 MnO2)12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图12中的( )13.科学研究中常常发现某一问题的两个相关的量x,y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可用图线表示。下列相关的量之间不符合如图13所示关系的是 ( )A.同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B.物体吸热时,物体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C.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D.物体浸入水中时,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的关系14. 甲物质中逐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产生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上图,不符合的是( )序号 甲 乙A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液 稀盐酸B 硫酸与硫酸铜混合液 NaOH溶液C 盐酸与硫酸混合液 BaCl2溶液D 生锈铁钉 稀盐酸15.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5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 )16.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16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b的电阻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O.1AD.将a、b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O.2A17在如图17所示的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ab是粗细均匀、长为L的一根电阻丝,滑片P与ab接触良好并可自由滑动,且Rab=R0。当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U随滑片p离a点的距离x变化的规律能用下面图18中的哪个图象描述(电源两极间也压不变)( )18若在如上右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同样的变化,则电压表示数U随x变化的图线应为(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A.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B.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D.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甲多20在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逐渐能入CO2气体,下列图中能表示流该溶液导电性变化的是 。21、70℃时的M克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份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关系的是22、 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置光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发生了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C.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的速率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置光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发生了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递增,呼吸作用停止二、填空题1.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 _____▲__状态,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2. 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A.若Ⅱ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 可表示尿素尿酸和葡萄糖等的含量的变化,若Ⅱ为肾小管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甲可表示 含量的变化B.若Ⅱ为肺泡内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甲可表示 含量的变化,曲线乙可表示 含量的变化C.若Ⅱ为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甲可表示 含量的变化D.若Ⅱ我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 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4.小琴同学用量筒装某液体,测得体积为V,液体与量筒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了如图4的图象,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kg/m3。当V为30mL时,量筒和液体的质量为____g,量筒的质量为____g。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5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由图象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min。(2)根据图象可以推断,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6.甲、乙两固体物质吸收热量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6所示,其中____物质是非晶体。比较甲乙固态时的比热大小7.如图7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则:(1)此物质是____体,熔点为____℃;(2)此物质熔化时间为____min。在熔化过程中____不变;(3)物质第2min处于____态,第4min处于____态;(4)物质在整个过程都是____热(填“吸”或“放”)。8.小明同学根据某次电学实验的数据,画出了如图8所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分析:(1)图线OA所表示的电阻R1和图线OB所表示的电阻R2相比较,R1____R2(填">"、"<"或"=");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线中____________两点的数据可以说明: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9、有人预先测定甲、乙两人血糖含量,然后让他们饮用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并在3.5小时内每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所得结果如图9,问:1)甲乙两人在饮用葡萄糖后1小时内血糖含量显著升高喊的原因是 。1小时后又迅速下降的原因是 。2)两人中有一个是病人,他是 ;促使他血糖下降不同于正常人的另一条途径是 。10、右图10所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的关系,据图回答:1)近海水域水深 m左右生产者最多。2)远海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3)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主要是 和三、计算题1. 某固体物质由Na2CO3和BaCl2组成,取一定量的该混合物溶于水,有沉淀产生,在所得悬浊液中逐滴加入14.6%的盐酸,发现沉淀的质量(Y)和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X)有如图所示的关系,求沉淀物质量a多少克?并求原混合物中Na2CO3为多少克?X2、块状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反应至气泡不再逸出后,测得其残留液pH 等于2。此时取反应后澄清溶液10g,逐滴匀速滴入10.6%的碳酸钠溶液,若1秒滴入0.1g碳酸钠溶液,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下[pH为纵坐标,时间s(秒)为横坐标]:(1) C点时溶液中有多少白色沉淀?(2) C点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3)CD段上升的原因是 ▲ 。2、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射的强弱而改变。“光强”是表示光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照射光越强,光强越大,光强符号用E表示,国际单位为坎德拉(cd)。实验测得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间的关系如乙图所示,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1)光敏电阻阻值随光强的增大而 。 (2)当光强为E1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为R1;当光强为E2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为R2,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 (用E1、E2表示)。 (3)将光敏电阻R、定值电阻R0、电流表、开关和电源连接成如甲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的光照强度,那么 。(填正确选项的序号) ①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增大②电流表的读数增大,但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③电流表的读数减小,但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④电流表的读数减小,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减小(4)在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 V,当光照强度为4.5 cd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5 A。试求定值电阻R0的阻值。4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以及物体A的运动速度大小v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1) 当t=7 s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大小为__ __N,方向为__ _。(2)根据图乙有关信息,请用公式P=Fv,求F=10 N时该力的功率。(3)如图丙所示,在A的两侧分别挂上柱状重物B、C,且C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已知GB=20 N,GC=50 N,C的横截面积为30 cm2,长度足够,水够深。则当物体A不受摩擦力作用时,C的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若物体A移动就会触发报警装置(图中不画出),当物体A不移动时,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差是多少?(g取10 N/kg)一、选择题1-5 AADAA 6-10 BADBC 11-15 CABCC16-20 BBADD 21-22 CC二填空题1、 静止 1 2 22、 乙 葡萄糖 氧气 二氧化碳 营养物质 甲4.1.0×103;50;205.4;996.乙 甲<乙7.(1)晶体,O℃; (2)2,温度;(3)固,液; (4)吸8.(1)小于;1、3两点相比较,说明在电压相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大;(或2、4两点相比较,说明在电流相等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低)(2)1、2(或3、4)9、饮用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被分解或被合成糖元乙 葡萄糖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10、 10 藻类 光分解者 消费者三、计算题1、2、(1)CaCl2+Na2CO3= 2NaCl+ CaCO3 ↓106 117 1000.1×400×10.6% a Xa=4.68g (1分) X=4g (1分)(2) 2HCl+Na2CO3= 2NaCl+H2O+CO2 ↑106 117 440.1×50×10.6% b Yb=0.585g(1分) Y=0.22g(1分)(4.68g+0.585g)/(10g+45g-4g-0.22g)=10.4%(1分)(3)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过量的碳酸钠使溶液碱性(1分)2、答案:(1)减小 (2)E1/E2=R2/R1 (3)② (4)8 Ω解析:(4)当光照强度为4.5 cd时,光敏电阻R光=4 Ω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U/I=6 V/0.5 A=12 Ω定值电阻R0=R总-R=12 Ω-4 Ω=8 Ω。34、10牛,水平向左物体静止时,功率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功率为50 W。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二 图像题.ppt 专题训练二 图像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