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复习与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的活动如图所示(甲和丙为悬浮液,乙和丁为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其他操作正常,随①过程时间延长,则甲中含有35S的蛋白质外壳的量会增多B.若各过程操作正确,则乙中存在35S标记的子代噬菌体C.丙中可能含有32P的亲代噬菌体、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含32P和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D.若②和③操作不当,会使丁中含32P的放射性增强2.下列关于分离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遗传B.子代配子生活力相同、配子随机结合及个体存活率等条件会影响到子代的性状分离比C.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D.孟德尔解释分离定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3.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DNA均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的链状分子B.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的嘌呤数和嘧啶数均占碱基总数的50%C.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T的含量越高,DNA分子的结构越稳定D.DNA分子彻底水解后可获得4种不同的小分子物质4.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15N标记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后代中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 )A.2n:2 B.(2n-2):2 C.2n:0 D.2n-1:25.噬菌体ΦX174是单链DNA生物,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形成复制型(RF)的双链DNA分子。如果该生物DNA的碱基构成是:20%A,30%G,10%T和40%C。那么,RF中的碱基构成情况是( )A.20%A,30%G,10%T和40%C B.15%A,35%G,15%T和35%CC.10%A,40%G,20%T和30%C D.35%A,15%G,35%T和15%C6.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以及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都用了结构简单的生物——病毒展开研究B.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共同点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每一种物质在遗传中的作用C.两个实验的共同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D.两个实验都表明亲代的性状是通过DNA或RNA遗传给后代的7.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血型 A B AB O基因型 IA IA ,IAi IB IB ,IBi IA IB iiA.两个AB型血的人生出的孩子一定是AB型血B.两个O型血的人生出的孩子一定是O型血C.一个A型血和一个B型血的人生出的孩子要么是A型血要么是B型血D.一个AB型血和一个O型血的人生出的孩子可以是四种血型中任意的一种8.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可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参与DNA复制,细胞在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细胞周期,经染色可观察到不同染色体的染色结果,如下表所示。SCEs是指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同源片段的互换。在某细胞周期,发现了如图所示色差染色体。1个DNA分子中BrdU的掺入情况 未掺入 只有1条掺入 2条均掺入染色结果 深蓝色 深蓝色 浅蓝色注:表示不含BrdU的DNA单链 表示含BrdU的DNA单链下列关于该色差染色体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A.第1个细胞周期发生交换,第1个细胞周期能观察到SCEs现象B.第1个细胞周期发生交换,第2个细胞周期能观察到SCEs现象C.第2个细胞周期发生交换,第3个细胞周期能观察到SCEs现象D.第3个细胞周期发生交换,第3个细胞周期能观察到SCEs现象9.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的病斑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感染作用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感染烟叶,结果说明其具有感染作用C.c、d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感染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感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HRV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HRV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10.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1)、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2)以及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3)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不能得出R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的结论B.实验2的任意一组实验的培养基上都有R型细菌C.实验3的35S标记的实验组搅拌不充分不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D.实验2和实验3均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1.以下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35S没有进入细菌B.放射性高的部分表示了示踪元素的存在部分C.①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D.②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1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方法和相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均使用了差速离心法B.孟德尔获得遗传规律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均运用了假说—演绎法C.构建的DNA双螺旋塑料模型和用橡皮泥制作的减数分裂染色体模型均属于物理模型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和T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1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B.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病毒的遗传物质一定含有氮元素 D.T2噬菌体可在大肠杆菌或烟草叶细胞中增殖14.某科学家模拟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活菌1是有荚膜的R型细菌,活菌2是无荚膜的S型细菌B.由实验结果可知,活菌2或死菌2都能使小鼠死亡C.从鼠Y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2是由活菌1转化而来的D.在鼠W的血液中能分离出活菌1和活菌215.某DNA分子含有腺嘌呤的数量为a个,让该DNA分子连续复制,已知在第n次复制过程中需要提供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6a个,则n等于 A.2 B.4 C.5 D.7二、填空题16.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如图所示)。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这是为什么?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2.B3.B4.B5.B6.B7.B8.A9.D10.C11.C12.A13.D14.C15.C16.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因此亲缘关系越近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