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9 老房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老房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老房子的历史感和艺术美。- 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老房子画作。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观察不同年代的老房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点- 老房子的结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 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老房子的艺术手法。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历史感的老房子画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不同风格和年代的老房子图片,包括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以及欧式的古堡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老房子的多样性和美感。2. 提问引导:提问学生对老房子的第一印象,例如:“你觉得这些老房子看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和我们居住的现代建筑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老房子代表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二)新课讲解1. 知识讲解:- 首先,向学生介绍老房子的历史背景,讲述它们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形成的,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中的特点。- 接着,分析老房子的结构特点,如屋顶的形状、墙体的材料、门窗的样式等,并解释这些特点如何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技术水平。- 最后,讲解线条和色彩在表现老房子时的作用,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软硬来表现老房子的质感,以及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和明暗变化来表现老房子的历史感和艺术美。2. 示范操作:- 老师现场示范如何用铅笔勾勒出老房子的基本轮廓,展示如何根据老房子的结构特点进行线条的描绘。- 展示如何运用水彩或彩铅等工具进行色彩的渲染,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表现光影效果和材质感。(三)学生实践1. 小组合作:- 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老房子的图片作为参考。老师提供一系列老房子的图片,包括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老房子。- 小组成员讨论并确定画作的表现重点和创意点,例如,他们可以选择突出老房子的历史感,或者着重表现老房子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2. 个人创作:-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开始自己的画作创作。老师提供必要的绘画材料,如水彩、彩铅、素描纸等。- 老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线条运用和色彩搭配上的问题给予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创意。(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利用教室的墙面或展板进行展示。-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简单介绍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包括他们如何理解和表现老房子的特点。2. 互动评价:- 同学之间进行互评,老师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老师总结评价,强调创作过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给予每位学生正面的鼓励和建议。(五)课堂小结1. 知识回顾: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关于老房子的知识要点和绘画技巧,强调老房子的历史价值和艺术表现的重要性。2. 情感升华:强调老房子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珍惜和传承自己民族的艺术瑰宝。(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来表现老房子,如水墨画、水彩画等。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使之成为一件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通过这样详细且完整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关于老房子的知识和绘画技巧,还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不仅仅局限于模仿,而是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同时,要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到美术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老房子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