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服装与人体 课件(共37张PPT) 《服装结构设计》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服装与人体 课件(共37张PPT) 《服装结构设计》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二章 服装与人体
第一节 人体体型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人体测量
第一节 人体体型的基本结构
一、人体基本结构
人体体型的基本结构有头部、四肢和身躯三大部分,在头部和身躯部分中各有不同的器官,这些肢体和器官都有确定的位置、大小比例和形状。
人体三大部分结构的基本因素有骨骼、关节和肌肉等。它们是人体中的支撑点、连接点,并形成了人体的体表形态。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人体体型的基本结构
(一)人体骨骼
人体骨骼是人体结构的支撑系统。人体体型主要决定于骨架,骨架是由二百多块不同形状、大小的骨骼组成,并有机地形成人体各部位的骨骼系统。骨骼结构决定着人体的基本造型。因此,人体体型的大小、各部位的比例、基本形状等均由骨骼所决定。人体骨骼的端点或突出点称为"骨点",骨点是认识人体形态特征和进行人体测量的重要标记。例如肩点、肘点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人体体型的基本结构
骨骼有支撑人体体重的作用,人的平衡姿势必须是各部分重力通过合力、分力作用到骨骼,并传递到骨骼与地面的交点。因而人的动态活动范图也必须在骨骼转动的范图之内。不懂得人体骨骼结构和活动范围则难以设计出合理的服装结构。
(二)人体关节
人体骨与骨之间通过韧带和肌肉连接,其中可以活动的部位称为关节。人体活动主要受到关节的影响。人体主要关节有颈椎关节、肩关节、腰椎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这些不同类型和形状的关节使人体各部位在运动时产生不同的外形变化,比如内收、外展、屈伸、回转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人体体型的基本结构
人体骨骼和各部位关节制约着人体运动的幅度和方向,特别是关节的活动特征对服装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进行服装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人体各部位的运动需求,在追求造型美观的同时还应赋予其机能性。
(三)人体肌肉
人体肌肉附着于骨骼与关节之上,所谓"骨居内,肉居外";肌肉是人体表面形态的决定因素。人体肌肉的收缩会牵动人体产生动作,"骨因肉而动,肉因骨而静"。人群中不同的体型形态,或丰满、或瘦小都与人的肌肉发育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体肌肉形状对服装的结构或成衣尺寸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人体体型的基本结构
另外,人体上还有脂肪,脂肪的多少对人体形态也有较大的影响。通常胖人脂肪多,瘦人脂肪少。所谓特体也是指肌肉或脂肪的多少有点极端的人体。
人体形态由以上各部分组成。在人体形态中,头、胸廓、骨盆形成人体大的体块,亦称人的三大体块。这三大体块正是由关节和支撑点连接而成。人体体块部分在服装纸样结构上,可反映整体大块面的外观效果;上述关节和支撑点部位则是强调结构的内在功能性要求;而在平面的纸样制图时,人体外观产生立体曲线是使用凹凸转移方法来完成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人体体型的基本结构
二、人体特征与人体比例
(一)人体外形特征
人体外形特征可分为四大区域和十个部位。
1.人体的四大区域
四大区域分别为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头部虽然只占人体的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它是人的"指挥"中心;躯干包括颈部、胸部、腰部、腹部、臀部、背部等;上肢包括上臂、肘、下臂、腕、手等;下肢包括大腿、膝部、小腿、踝、脚等部位。
2.人体十个主要部位
分别为:头部、颈部、肩部、胸部、腰部、腹部、臀部、背部、上肢部、下肢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人体体型的基本结构
(二)人体比例
人体各部位的比例是人体外表体形特征的重要内容,是服装设计制作的依据,也是评价人体高矮、胖瘦,四肢是否匀称协调的专门用语。
一般成年女子人体比例如图2-1。
我国标准成年女子的头身比例为1:6-1:7,标准成年男子的头身比例为1:7-1:8。见表2-1。
设计服装部位的长度可参照人体的身头比例确定。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人体测量
一、人体部位的基准点和基准线
根据结构设计的需要,归纳人体主要部位的基准点和基准线如下。
(一)基准点(图2-3)
①前颈点:位于人体颈部前中心与胸部交界处,是基础前领线定位的依据。
②侧颈点:位于人体颈侧中部与人体前后肩线交界处,是测量人体胸高、衣长的起点,也是基础领线定位的依据。
③后颈点:位于人体颈部后中心与背部交界处,是测量人体背长、后中长的起点,也是基础后领线定位的依据。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人体测量
④肩端点:位于人体肩关节凸出处,是测量人体肩宽的基准点,也是测量肘长、袖长的起点。
⑤背高点:位于人体肩胛骨凸出处,是后衣片肩省尖指向的依据。
⑥胸高点:位于人体胸部最高处,在衣片上通常用BP表示该点,是前衣片省尖指向的依据。
⑦前腋点:位于人体胸部与前臂根部交界处,是测量人体前胸宽的基准点。
⑧后腋点:位于人体背部与后臂根部交界处,是测量人体后背宽的基准点。
⑨肘点:位于人体上肢肘关节处,是袖片凸势与肘省指向的依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人体测量
⑩前腰中心:位于人体前腰部正中处,是测量腰部围度的依据。
后腰中心:位于人体后腰部正中处,是测量腰部围度的依
据。
腰侧点:位于人体腰部侧而正中处,是测量裤长、裙长的
起点,也是测量腰部围度的依据。
臀侧点:位于人体臀用侧面最高点,是测量臀围的基准
点。
臀高点:位于人体臀部最高处,是裤片、裙片省尖指向的
依据。
手腕点:位于人体手腕部的凸出处,是测量袖口大小的基
准点,也是测量臂长的终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人体测量
髌骨点:位于人体膝关节处,是测量裙长的依据。
踝骨点:位于人体小腿与脚部之间外侧凸出处,是测量人体腿长的终点,也是确定裤长的依据。
(二)基准线(图2-4)
①颈围线:经前颈点、侧颈点、后颈点水平环绕一周的线条。
②胸围线:经胸高点水平环绕胸部一周的线条。
③腰围线:经腰部最细处水平环绕腰部一周的线条。
④臀围线:经臀部最丰满处水平环绕臀部一周的线条。
⑤中腰线:经腰围线与臀围线之间1/2处水平环绕腹部一周的线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人体测量
⑥前中线:过前颈点,将前上身垂直分为二等份的线条。
⑦后中线:过后颈点,将后背垂直分为二等份的线条。
⑧前公主线:从距离颈侧点4cm处起始,经BP点向腰围线收拢,再向臀围线放宽直至底部的线条。
⑨后公主线:从距离颈侧点4cm处起始,经背高点向腰围线收拢,再向臀围线放宽直至底部的线条。
⑩臂根围:从肩端点经前后腋点环绕于臂根部一周的线条。
上臂图:与前后腋点平齐,水平环绕上臂最丰满处一周的
线条。
肘围:水平环绕肘部一周的线条。
手腕围:水平环绕手腕凸出处一周的线条。
腿根围:水平环绕大腿根部一周的线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人体测量
膝围:水平环绕膝盖部一周的线条。
脚腕围:水平环绕脚腕凸出处一用的线条。
二、人体测量部位与方法
制作舒适、合体的服装需要有正确的尺寸,而正确的尺寸必须取自正确的量体方法。所谓量体是指用软尺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和围度的尺寸以作为设计绘制结构纸样的依据。
人体测量的部位是根据服装结构设计的需要和测量的目的决定的,一般进行人体测量的部位有以下22个方面,如图2-5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人体测量
总体高:人体站立时,从头顶至地面的距离。
身高:人体站立时,从颈椎点至地面的距离。
胸围:在胸围线基准线上,将软尺通过胸高点并保持水平围绕胸围一周,即为胸围尺寸。
腰围:在腰围基准线上,在腰部最细处或以肘关节与腰部重合点为测点,水平围量腰部一周所得的尺寸。
臀围:在臀围基准线上,经髋骨最宽处,以大转子点为测点,在臀围最丰满的部位水平围量一周所得的尺寸。
中腰围(也称腹围):是在人体中腰线围度基准线上,水平测量一周所得的尺寸。
背长:从颈椎点量至腰围线处的距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人体测量
后长:经侧颈点过肩胛骨至腰围线上的尺寸。
前长:经侧颈点过胸高点至腰围线上的尺寸。
腰长:从腰部最细点量至臀围线处的距离。
胸宽:从左前腋点至右前腋点的距离。
胸高:从侧颈点量至胸高点的尺寸。
乳间距:左右胸高点之间的距离。
肩宽:从左肩端点沿后背量至右肩端点的距离。
背宽:从左后腋点沿后背量至有后腋点的距离。
袖长:从肩端点经肘点量至手腕最凸出处的距离。
上臂根围:在臂根围度基准线上,环绕手臂根部一周的尺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人体测量
上臂围:在臂部围度基准线上,水平围量一周的尺寸。
手腕围:在手腕围基准线上,绕手腕水平围量一周的尺寸。
颈围:在测量人体颈根围度的基准线上,水平测量一周所得的尺寸。颈围尺寸是设计服装纸样领弧线的依据。
头围:从耳根经额头和头部最大围度测量一周所得头部横图尺寸。
股上长:也称为"坐高"。一般请被测量者坐在椅子上(椅子以落座后大腿与地面持平为最佳),然后,从腰线量至椅面的距离。
上一页
返回
图2-1 女子人体比例图
返回
表2-1 以头长为标准与人体各部位的比例
返回
图2-3 人体主要基准点
返回
图2-4 人体主要基准线
返回
图2-5 人体测量部位
下一页
返回
图2-5 人体测量部位
返回
上一页
表2-2 基本体型的女装参考尺寸表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