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课件(共19张PPT) 《服装立体裁剪(第2版)》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绪论 课件(共19张PPT) 《服装立体裁剪(第2版)》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服装立体裁剪(第2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立体裁剪概述
第二节 立体裁剪的发展过程
下一页
返回
第二章 立体裁剪基础知识
第一节 工具和材料的准备
第二节 立体裁剪的基础准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 衣身原型与省道变化
第一节 衣身原型与人体的关系
第二节 原型衣的立体裁剪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章 裙装的立体裁剪
第一节 裙装概述
第二节 各种裙装的立体裁剪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五章 衣领的立体裁剪
第一节 衣领概述
第二节 各种衣领的立体裁剪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六章 衣袖的立体裁剪
第一节 衣袖概述
第二节 各种衣袖的立体裁剪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七章 实用款式立体裁剪实例
第一节 衬衫、连衣裙立体裁剪实例
第二节 外套立体裁剪实例
第三节 大衣立体裁剪实例
第四节 礼服立体裁剪实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服装立体构成技法
第一节 服装立体构成技法概述
第二节 褶饰立体造型法
第三节 缝饰立体造型法
第四节 编饰立体造型法
第五节 缀饰立体造型法
第六节 其他装饰立体造型法
上一页
返回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立体裁剪概述
第二节 立体裁剪的发展过程
返回
第一节 立体裁剪概述
一、立体裁剪的概念
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国和英国称为“覆盖裁剪(dyapiag)”,在日本则称为“立体裁断”,在我国除了称为“立体裁剪”外,也称其为“服装立体结构设计”,它是设计和制作服装纸样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操作过程是:先将布料或纸张覆盖于人体模型或真实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操作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按服装结构线的外轮廓对布料或纸张进行修剪,最后将清剪后的布料或纸张展平放在纸上,经修正试穿后制成正式的服装纸样。
立体裁剪的过程既是按服装设计稿的要求进行具体纸样制作的技术过程,又是从美学角度重新审视、构思服装结构的再设计过程。“立体裁剪”其实是寻求“人”“衣”和谐、平衡的一种直观性剪裁方法,已为我国各大服装院校教学所采用。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立体裁剪概述
二、立体裁剪的特点
立体裁剪不受平面计算公式、经验数据的限制,而是按设计的需要
在人体模型上直接进行裁剪和创作,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及松量等,是公认的最简便、最直接的观察体验人体体型与服装构成关系的裁剪方法。它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服装与人体的完美结合,是面料与造型的完美结合。立体裁剪是直接对布料进行操作的,在面料性能、质感以及多样化、创造性的造型表达等方面都更具有优势。由于立体裁剪有着上述许多优点,所以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是立体裁剪易受各种条件(如人体模型、布料等)的限制,会因使用布料做坯样而导致成本增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立体裁剪概述
三、立体裁剪的适用范围
立体裁剪因成本较高,主要应用于高档服装、款式变化较大的时装、礼服类服装的制版上。立体裁剪因在造型手段上的可操作性较强,也比较多地运用于服装展示设计,如橱窗展示、面料陈列设计、大型展销会的会场布置等。其夸张、个性化的造型在灯光、道具和配饰的衬托下,将款式与面料的尖端流行性特征感性地呈现在观者面前,体现了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目前一些企业、公司及设计师把立体裁剪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元素大量运用于服装设计中。立体裁剪适用于具备以下特点的服装:
(1) 服装造型为不规则皱褶、垂褶、波浪等形式,极富立体感,无法或很难将造型展开为平面图形。
(2) 服装使用轻薄、柔软、固定性能差,但悬垂效果良好的材料,在裁制、剪切时具体部位不加固定难以操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立体裁剪概述
(3) 服装的整体或局部需在缝制前就能显示出立体效果,以便修正和斟酌造型效果。
四、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是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基本方法。
平面裁剪是指运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及经验数据,将各种服装款式分解在纸或布料上绘制出其平面结构图的一种裁剪方法。其优点是可以直接在纸或布料上画图,操作简便,裁剪公式易于掌握,裁剪过程可以一步到位。缺点是以衣为本,就件论件,公式覆盖面较窄,经验数据较多。平面裁剪适用于款式变化较小、较易定型的服装款式,如男衬衫、裤子、男式西服、风衣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立体裁剪概述
无论平面裁剪还是立体裁剪,都是以人体为依据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不断探索的结晶。它们各具特点,各有所长。如平面裁剪一般侧重于比例关系,立体裁剪侧重于整体造型。在实际使用中采用哪种方法为佳,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讲,哪种方法最方便实用、最有效率以及最能达到设计效果就采用哪种方法。也可以将这两种裁剪形式结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相辅相成,而且还可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改革其中不合理和不适应的部分,设计和创作出顺应时代发展的服饰,为提高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服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立体裁剪概述
五、学习立体裁剪的必要性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服装产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目前,由于我国样板技术的落后,服装外形没能充分体现人体体型的特征,结构线没能符合人体的曲线变化,结构余量处理也没能充分考虑人体的运动机能,服装缺乏立体感和美感,这将极大地影响服装的品质与档次,因此样板技术的更新与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立体裁剪概述
立体裁剪技术恰恰是从认识人体开始,在人体或人体的替代品即人台上直接裁剪获取样板。此种方式能非常直观地针对人体部位特征进行结构处理。结构线、省道、放松量都是以人体体型和人体运动为依据的,在熟练和正确的技术条件下,通过立体裁剪能轻松解决平面结构制图较难处理的技术问题,从而得到合适而富有立体感的服装样板。同时,立体裁剪还能为平面制图提供科学数据和经验,从而提高平面制图能力,使平面制图在发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中达到准确与优美。因此,我们应努力普及立体裁剪技术,从而达到促进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目的。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立体裁剪的发展过程
服装立体裁剪作为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之一,是伴随着人类衣着文
明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服装立体裁剪尽管在东西方服饰文明的发展史上存在不同的发展轨迹,但在东西方服饰文明充分融合、演化的今天,已成为人类共有的服装构成方法,并将随着人类服饰文明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陈出新,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将兽皮、树皮、树叶等简单地加以整理,在人体上比划求得大致的合体效果后加以切割,并用兽筋、皮条、贝壳、树藤等材料进行固定,形成了最古老的服装。在人类还不懂得几何图形的绘制与计算时,原始的立体裁剪便产生了。
在此后的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始的立体裁剪在出现了平面裁剪之后逐渐丧失了其应用价值。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立体裁剪的发展过程
在东方,特别是东亚,由于受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支配,其服饰文化更多地表现为含蓄。由于东方宇宙观强调“天人合一”,在艺术表达上追求意象,因而在服装造型上表现为一种抽象空间形式,象征性地表达了人与空间协调同一的关系。自中国周朝的章服至近代的旗袍、长衫等,基本上都是以平面结构的衣片构成服装,以适应立体形态的人体,达到三维空间的效果,因而在服装构成上偏向于平面裁剪技术,但不排斥在构成中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的交替使用。
时至今日,世界服饰文化通过碰撞、互补、交融得到迅速发展,西洋服装代表了近代服装科技发展的方向,并已成为全球日常服装的流行主体,因此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一并成为世界范围的服装构成技术。
上一页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