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衣身原型与省道变化 课件(共92张PPT)《服装立体裁剪(第2版)》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衣身原型与省道变化 课件(共92张PPT)《服装立体裁剪(第2版)》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简介

(共92张PPT)
第三章 衣身原型与省道变化
第一节 衣身原型与人体的关系
第二节 原型衣的立体裁剪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返回
第一节 衣身原型与人体的关系
一、衣身与胸部和腰部的关系
用白胚布包围人体的上半身,形成筒状形态。胸部与人体胸围是较贴近的,而腰部和肩领部与人体的空隙较大,如图3-1所示。它的展开图为长方形,其宽度为上半身筒状外包围围度,其外包围的尺寸为:外包围=净胸围+背部的突起量+松量。从人体体型特征可以看出,由于人体背部的突点与经过胸凸点的胸围线不在一条线上,而是在胸围线以上的肩胛骨处,如图3-2所示,因此人体的外包围尺寸不只是人体的胸围尺寸,还包含了背部的突起量与松量。背部的突起量,根据男女体型特征的不同,突起量也不一样;在设计服装松量时,根据胸围尺寸大小不同和款式风格不同也要作相应的调整。文化式原型突起量+松量=10 cm,属于合体结构造型,本书中原型为较贴体的服装原型,背部的突起量+松量=8 cm。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衣身原型与人体的关系
二、省道的形成
A省道的概念与作用
从衣身立体构成过程中可以看出,要使服装贴合人体,与人体体型相吻合,就必须捏合掉多余的量,使衣身的胸部、肩背部、腰部与人体体表相适应,如图3-3所示。这捏合掉的多余量称为省。
B省道的种类
在衣身立体构成过程中,也可以看出胸省可围绕凸点作360°转移,且立体形态不变。根据省道在人体部位的不同,省可分为肩省、腰省、腋下省、门襟省等,如图3-4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衣身原型与人体的关系
C省道的形状
由于人体由凹、凸不规则的曲面组成,与人体不同部位相对应的有胸凸、肩胛凸、腹凸、臀凸、肘凸等,对应不同特征的凸点,省的形状也不一样。胸凸比较明显,所以胸省位置明确,且省较大;肩胛凸、腹凸与臀凸无明显凸点,位置模糊,所以省的设计较灵活,省尖指向、省的长短与省的位置都可按需要进行调整(图3-5)。
D省的变形设计
省的变形设计是衣身变化的重要手段,其变形形式有分割线、缩缝、细褶、褶裥等。分割线与缩缝隐藏省道,细褶与褶裥在消除服装余量的同时,又使得服装富有立体感,如图3-6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衣身原型与人体的关系
三、领围线的形成
领围线是连接肩颈点与前颈点的一条圆顺平滑的符合人体颈根部形状的曲线,由领口宽与领口深两项重要参数控制。领口形状的变化取决于领宽与领深的变化。原型后领口宽=B/20+2.9;前领口宽=B/20+2.7;前领深=后领口宽+0.3。
四、肩线的形成
肩线应符合人体的自然状态,一般与人体的肩棱线重合,也就是人体的最高部位。从衣身的立体构成中可以看出,女性平均肩斜度是24°左右,前肩斜为28.7°,后肩斜为19.2°。女性肩斜度略大于男性,肩斜度的形成不受胸围影响,而由体型特征所决定。女装原型肩斜度平均取20°,与人体的实际肩斜度持平,目的是使原型能广泛使用。溜肩体的肩斜度大于正常体,平肩体的肩斜度小于正常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垫肩的服装在设计肩斜时应加上垫肩厚度,肩斜相应地就应平一些。因此肩线设计必须考虑体型特征和衣身款式特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衣身原型与人体的关系
五、胸宽、背宽与袖窿门宽的形成
在进行衣身立体构成或平面结构设计时,人体外包围分胸宽、背宽与袖窿门宽三个部分,胸宽与背宽一般直接在人体上测量前两腋点与后两腋点获取。要测量袖窿门宽相对较难,一般用半外包围-胸宽+背宽计算,如图3-7所示。在立体构成中得知,背宽最大,胸宽次之,袖窿宽略小,且发现胸宽、背宽与人体胸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胸宽为B/6+X,背宽为B/6+Y。在原型中,胸宽为B/6+3 cm,背宽为B/6+4.5 cm。胸宽、背宽与袖窿门宽的分配还与体型特征密切相关。扁平体型,其胸宽、背宽适当增加,袖窿门宽略减小;反之,圆胖体型,人体厚度较厚,胸宽与背宽略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衣身原型与人体的关系
六、袖窿深线的形成
袖窿深线是由人体的臂根高度加上服装与腋窝之间的间隙形成的。在立体构成中,原型的袖窿深线取臂根盘下2 cm左右,如图3-8所示,这个位置是较合体服装手臂运动较舒适的位置。袖窿深线的设计可
根据衣身款式特点调整,但紧身服装袖窿深线一般参照原型袖窿深向上设计,且一般不超过臂根围的腋窝位置,一定要考虑手臂运动时肌肤与骨骼拉伸的活动松量。宽松服装可参照原型袖窿深向下设计。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原型衣的立体裁剪
一、原型概述
A原型的概念
原型又称服装的基本型,是服装理想化的基本纸样,也是服装款式变化的基础。
B原型的分类
原型根据人体部位不同,分为上装原型、下装原型与袖原型;根据地域不同分为英式原型、美式原型、日本文化式原型、日本登丽美式原
型、中国基型等;根据款式不同分为衬衫基型、连衣裙基型、西服基型、裤原型、宽松衣基型、紧身衣基型等;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儿童原型、青年原型、老年原型等;根据性别不同又分为男装原型与女装原型。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原型衣的立体裁剪
二、原型衣立体裁剪的面料准备及步骤
A面料准备根据款式(图3-9)准备面料,前片面料长于前腰节长10 cm左右,宽于前胸围18 cm左右,且在面料上标示或抽纱标示出前后中心线与胸围线,如图3-10所示。
B立体裁剪步骤
1)前片立体裁剪
(1) 将面料披覆在人台上,面料上中心线和胸围线与人台前中心线对齐,且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11所示。
(2) 从胸部到肩部与领部推平顺,绷紧处打剪口,并注意在领口处留出0.2 cm的松量;在BP点附近捏合0.3 cm松量,并做好领圈、肩缝标记,且修剪掉肩部与领部多余的布料,如图3-12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原型衣的立体裁剪
(3) 把胸部以下多余量推移至腋下与腰节处,确定胸省与腰省位置,并捏合多余的量成腋下省与腰省,BP点向侧缝处注意留出0.5 cm松量,腰围处留出0.3 cm左右松量,并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13所示。
(4) 从袖窿到侧缝、腰节做好标记,并修剪多余量,如图3-14所示。
2)后片立体裁剪
(1) 将面料中心线和胸围线与人台后中心线和胸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在人台背宽部固定布料横纱线,并沿横纱线将布料推平顺到袖窿处,如图3-15所示。
(2) 沿领口线将面料推平,绷紧处打剪口;从肩胛横纱线与袖窿交接处沿直纱往上推余量形成肩省,在折叠的省道上用大头针固定。沿着袖窿曲线推平布料做好标记,并修剪掉多余布料,如图3-16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原型衣的立体裁剪
(3) 从后中心线沿胸围线推平顺,使面料达到横平纵直效果,留出0.5 cm左右胸围松量,确定后腰省位置,并折出腰省,留出0.3 cm左右腰围松量,并用大头针固定;沿侧缝、腰底部做出标记,且修剪掉多余的量,如图3-17所示。
(4) 组合试衣。取下衣片,根据纱z调整省道,重新别合省道,拼合侧缝,并在侧缝处调整出1 cm左右的松量,如图3-18所示。
(5) 检查袖窿弧线是否圆顺,如有不顺要作相应的调整。检查领口、下摆与肩缝等处(后肩长比前肩长长0.3 cm左右,前袖窿弧线长比后袖窿弧线短1.3 cm左右),最后再一次在人台上试衣,检查整体效果。如图3-19所示。
(6) 在试衣检查确定立体造型后确定裁片,如图3-20所示。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一、含袖窿省衣身的立体裁剪
A面料准备
根据款式图(图3-21)准备面料,前片面料长于前腰节10 cm左右,
宽于前胸围18 cm左右,且在面料上标示或抽纱标示出前后中心线与胸围线,如图3-22所示。
B立体裁剪步骤
1)前片立体裁剪
(1) 将面料披覆在人台上,使面料中心线与人台前中心线对齐,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23所示。
(2) 从胸部到肩与领部推平顺,绷紧处打剪口,领口处留出0.2 cm的松量,并做好领圈、肩缝标记,修剪掉肩部与领部多余的布料,如图3-24所示。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3) 把胸部以下的多余量推至袖窿与腰节处,在BP点处捏合0.3 cm
左右的松量,确定胸省与腰省位置,并捏合多余的量成腋下省与腰省,在侧面留出0.5 cm左右松量,在腰围处留出0.3 cm左右松量,用大头针固定,从袖窿到侧缝、腰节做好标记线,并修剪多余量。如图3-25所示。
2)后片立体裁剪(同前原型衣后片立体裁剪,见图3 - 1 5~图3-17)
二、含领口省衣身的立体裁剪
A面料准备
根据款式(图3-26)准备面料,前片面料长于前腰节10 cm左右,宽于前胸围18 cm左右,且在面料上标示或抽纱标示出前后中心线与胸围线,如图3-27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B立体裁剪步骤
1)前片立体裁剪
(1) 将面料披覆在人台上,使面料中心线与人台前中心线对齐,且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28所示。
(2) 从胸部到肩部与领部推平顺,多余量捏合成领省,且用大头针固定,绷紧处打剪口,并做好领圈、肩缝标记,修剪掉肩与领口多余的布料,如图3-29所示。
(3) 把胸部以下多余量推移至腰节处,确定胸省与腰省位置,并捏合多余的量成腰省,在BP点处捏合0.3 cm左右松量,侧面留出0.5 cm左右松量,腰围处留出0.3 cm左右松量,并用大针固定,从袖窿到侧缝、腰节做好标记线,并修剪多余量。如图3-30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2)后片立体裁剪(同前面原型衣后片立体裁剪,见图3-15~图3-17)
三、含刀背缝分割衣身的立体裁剪
A面料与人台准备
(1) 面料准备:根据款式(图3-31)准备两块面料,如图3-32所示。
(2) 人台准备:在人台上用胶带贴好款式造型线,如图3-33所示。
B立体裁剪步骤
1) 前中片立体裁剪
(1) 将前中片的前中线与胸围线对齐人台前中心线与胸围线,并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34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2) 捋平肩部与袖窿,绷紧处打剪口,并注意在领口处留出0.2 cm的松量,BP点附近捏合0.3 cm松量,并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35所示。
(3) 捋平腰部,绷紧处打剪口,做好标记,剪去多余的量,如图3-36所示。
(4) 取下前中片,连顺领圈线、肩线、袖窿弧线,留出1.5 cm缝头并剪去多余布料。
2) 侧片立体裁剪
(1) 将前侧片的胸围线对齐人台胸围线,前侧片中心线对准人台侧面的中心,并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37所示。
(2) 捋平胸部与腰部,绷紧处打剪口,并注意在胸围侧缝处留出0.5 cm的松量,腰部留出0.3 cm左右的松量,剪去多余的量,如图3-37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3) 别合试衣。取下衣片,拼合刀背缝,并在侧缝处调整出0.5 cm左右的松量,检查袖窿弧线是否圆顺,如有不顺应作相应的调整。同理,检查领口、下摆与肩缝,最后再次在人台上试衣,检查整体造型效果,如图3-38所示。
(4) 在试衣检查确定立体造型后确定裁片,如图3-39所示。
3)后片立体裁剪(同前面原型衣后片立体裁剪,见图3-15~图3-17)
四、含胸褶衣身的立体裁剪
A面料与人台准备
(1) 面料准备:根据款式(图3-40)准备面料,如图3-41所示。
(2) 人台准备:在人台上用胶带贴好款式造型线,如图3-42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B立体裁剪步骤
1) 前片立体裁剪
(1) 将面料披覆在人台上,并且使直纱与款式造型领口线方向一致,然后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43所示。
(2) 推捋平肩部与腰部,把多余的布推移至胸围线附近,根据款式造型做好褶裥,绷紧处如腰部与侧腰部打剪口,并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44所示。
(3) 注意腰围与胸围处要留出0.3 cm左右松量,从袖窿到侧缝、腰节要做好标记线,并修剪多余的量。如图3-45所示。
(4) 在试衣检查确定立体造型后确定裁片,如图3-46所示。
2)后片立体裁剪(同前面原型衣后片立体裁剪,见图3-15~图3-17)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五、含领口褶衣身的立体裁剪
A面料与人台准备
(1) 面料准备:根据款式(图3-47)准备面料,如图3-48所示。
(2) 人台准备:在人台上用胶带贴好款式造型线,如图3-49所示。
B立体裁剪步骤
1)衣身立体裁剪
(1) 将面料披覆在人台上,并且使直纱与人台中心线一致,然后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50所示。
(2) 捋平腰部,绷紧处打剪口,并在腰部与BP点附近留出0.3 cm的松量。把多余的布推移至领口线,根据款式造型用大头针做碎褶,如图3-51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3) 捋平袖窿与侧面,并注意在胸围侧面留出0.5 cm左右松量,做好标记,把多余布料剪掉,如图3-52所示。
2) 领子立体裁剪
(1) 与衣身同理做领子部分,如图3-53所示。把布料对齐并固定在人台上,做好领圈标记,取下并放1 cm缝份,如图3-54所示。
(2) 清剪多余布料并扣烫好缝份,如图3-55所示。
(3) 把领子覆盖在前衣片上固定,如图3-56所示。
(4) 在试衣检查确定立体造型后确定裁片,如图3-57所示。
3) 后片立体裁剪
(1) 按后片款式结构在人台上贴附标示线,如图3-58所示。
(2) 将准备好的面料与人台后中心线吻合,并用大头针固定。沿人台将面料往侧缝捋平,并用大头针固定,做出标记,修剪掉多余的量。如图3-59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3) 将后侧片的面料对齐人台胸围线、侧缝线,并用大头针沿侧缝分割线对面料进行固定,注意侧缝丝缕要保持垂直。如图3-60所示。
(4) 修剪多余的量,在侧缝处调整出0.5 cm左右的松量,并检查整体造型效果。如图3-61所示。
六、含帝国线分割衣身的立体裁剪
A面料与人台准备
(1) 面料准备:根据款式(图3-62),准备面料,如图3-63所示。
(2) 人台准备:在人台上用胶带贴好款式造型线,如图3-64所示。
B立体裁剪步骤
1) 做腰部
(1) 将面料披覆在人台上,并且斜纱做腰部长度,然后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65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2) 捋平腰部,绷紧处打剪口,在腰部与分割线处留出0.3 cm的松量,并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66所示。
2) 做胸部
(1) 将面料披覆在人台上,使斜纱与领口方向一致,然后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67所示。
(2) 捋平肩部,绷紧处打剪口,多余量推到胸部,按款式要求做好褶,并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68所示。
(3) 观察胸部与腰部的整体效果,如图3-69所示。
(4) 在试衣检查确定立体造型后确定裁片,如图3-70所示。
3)后片立体裁剪(同前面原型衣后片立体裁剪,见图3-15~图3-17)
上一页
返回
图3-1
返回
图3-2
返回
图3-3
返回
图3-4
返回
图3-5
返回
图3-6
返回
图3-7
返回
图3-8
返回
图3-9
返回
图3-10
返回
图3-11 
返回
图3-12
返回
图3-13
返回
图3-14
返回
图3-15
返回
图3-16
返回
图3-17
返回
图3-18
返回
图3-19
返回
图3-20
返回
图3-21
返回
图3-22
返回
图3-23
返回
图3-24
返回
图3-25
返回
图3-26
返回
图3-27
返回
图3-28 
返回
图3-29 
返回
图3-30
返回
图3-31
返回
图3-32
返回
图3-33
返回
图3-34
返回
图3-35
返回
图3-36
返回
图3-37
返回
图3-38
返回
图 3-39
返回
图3-40
返回
图3-41
返回
图3-42
返回
图3-43
返回
图3-44
返回
图3-45
返回
图3-46
返回
图3-47
返回
图3-48
返回
图3-49
返回
图3-50
返回
图3-51
返回
图3-52
返回
图3-53
返回
图3-54 
返回
图3-55
返回
图3-56
返回
图3-57
返回
图3-58
返回
图3-59
返回
图3-60
返回
图3-61
返回
图3-62
返回
图3-63
返回
图3-64
返回
图3-65 
返回
图3-66
返回
图3-67
返回
图3-68 
返回
图3-69
返回
图3-70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