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6张PPT)第二章 服装的造型设计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与形态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第三节 视错及其应用第四节 服装廓形设计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第六节 服装造型方法返回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与形态一、造型要素在服装上的表现形式造型是指用一定物质材料,按审美要求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服装是用面料完成的软雕塑,由三维空间构成,其造型要素主要包括点、线、面、体四大要素,通过点、线、面、体的基本形式进行组合、分割、排列、积聚等形成形态各异的服装造型。1.点造型设计中点的概念与数学中点的概念不同,设计中的点是相对的点状物,有大小、形状、色彩、质地的不同,是造型中最简洁、最活跃的因素,能吸引人的视线,形成视觉中心。服装造型中的点传达的情感更为丰富、真实,既有宽度也有深度,如服装中的纽扣、饰品等。以点的形式出现的造型要素不仅可以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创造不同的服饰风格和品味。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与形态(1)点的位置与排列造型设计中的点由于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视觉反应,如图2-1所示。(2)点在服装上的表现形式服装设计中点的使用比较广泛,点能够吸引视线,起到强化服装某一部分的作用。辅料中的纽扣、珠片、绳头等属于服装中点的运用,既有实用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可成为服装上的视觉中心(图2-2、图2-3)。纽扣因大小、材质和数目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传统西服的严谨挺拔要求纽扣较大,数目较少:衬衫的随意优雅则要求纽扣较小较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与形态饰品中的胸针、手镯、耳环、项坠等都可以理解为点的要素,服装上的饰品有其实用和装饰的区别,饰品可以打破服装的单调形成整体美的效果,饰品也会因材质、装饰位置与色彩的不同而使服装产生不同的风格和情感特征(图2-4)。传统服装工艺中的刺绣、扎染、印花等在服装设计中同样具有点的效果,比如面料中的点状花纹会因点的大小、排列、比例、配色的不同而传递出不同的情感,甚至服装商标的不同工艺手法(如刺绣、印染)都会影响到服装的整体效果和设计特色。2.线这里所说的线不是数学概念的线,而是造型设计中的线,它既有宽度也有厚度,有时还会有面积感,不但有不同的形状,也有不同的色彩和质感,是立体的线。造型设计中的线容易使人展开联想,渗透着性格与情感由于线的形式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可取得丰富的设计效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与形态(1)线的形态与性格线的形态有多种,如直线、曲线、虚线、实线等。线的组合千变万化,用于服装造型设计中可产生不同的风格和韵味。直线硬朗、单纯、男性、刚毅;垂线修长、上升、权威、秩序、严格;水平线宽阔、平静、柔和、安定、时而压抑;斜线运动、刺激、轻松、时而不安;曲线流动、柔软、优雅、微妙;粗直线坚强而厚重;细直线脆弱而敏锐;虚线柔和、软弱、不确定。(2)线在服装上的表现形式线是服装造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线以重复、放射、扭转、交叉等构成形式,展示流动、起伏、虚实、变化的美感(图2-5),线常以造型、工艺手法和饰品的形式出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与形态服装中的造型线包括廓形线、基准线、结构线、装饰线、分割线等,廓形线形成服装的整体风格,如A造型优雅,日造型运动,X造型经典;结构线能满足服装的机能需要并形成立体的美感;垂直分割线具有强调高度的作用,给人以修长挺拔之感;如公主线水平分割有加强幅面宽度的作用。服装上的水平结构线给人以柔和、平衡、连续的印象,随着横向分割的增加会产生律动感和层次感。服装上的工艺手法,如嵌线、镶拼、镶边、绣花等形成线的感觉可以丰富服装的造型、士曾强美感甚至改变服装风格(图2-6);如晚礼服上用亮片、珍珠或人造宝石缝缀的各种线的形状会使晚礼服产生不同的风格,或柔美优雅,或奢华高贵。服装上具有线性感觉的饰品如项链、手链、围巾、腰带等也通过其色彩、材质和形状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拉链、绳带等辅料还会使服装产生运动、休闲或前卫的感觉(图2-7)。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与形态3.面造型设计中的面有厚度、色彩和质感,相对而言是比点大比线宽的形体。从造型要素角度讲,服装总体上面感最强,点和线可以通过与面的互动、呼应打破平面的呆板,形成造型上的补充,如普通、素色、A造型的连衣裙用上一条夸张的腰带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1)面的形态与性格面有平面和曲面之分。平面中的正方形稳定、宽厚、延展;三角形中底边长、高度低时安全、笨重、亲切,底边短、高度高时则时髦、尖锐、修长、不安定;三角形倒立时生动、刺激、有张力感;圆有亲和感、静止感;椭圆有变化感、动感。曲面因复杂多变而感觉各异(图2一8)。人体本身就是由曲面构成的,服装设计的宗旨是用面料实施雕塑、美化人体,创造完美。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与形态(2)面在服装上的表现形式服装中的面以重复、扭转、渐变等形式排列组合着,使服装具有虚实变化和空间层次感,服装的裁片本身就是面,不同裁片的缝合又构成新的曲面,进而形成了立体的服装。裁片不同的面积、形状、色彩和材质进行搭配就会产生丰富的、富有层次变化和韵律感的视觉效果,不同色彩和材质的裁片在拼接时面感更强。服装上的零部件如贴袋、袒领、披肩领等同样具有面感。通过形状、色彩、材质等的变化与服装整体设计相协调,也会使服装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大面积装饰图案的材质、纹样、色彩和工艺也可弥补服装面造型的单调感,并形成视觉中心(图2-9、图2-10)。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与形态服饰品中的丝巾、方巾、披肩等面感也很强,创意服装的帽子也具有面感,且有极强的装饰效果,是对服装设计的烘托与补充。服装工艺上对局部面料的二次造型和在面料上大面积的缝缀也是创意设计的一种手段(图2-11)。4.体(1)体造型与性格造型设计中的体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在服装上有色彩、有质感。服装设计中的体造型不仅是指服装衣身的体感,还指有较大零部件凸出的体感或局部处理凹凸明显的体感,体造型在服装上易产生重量感、温暖感和突兀感。(2)体在服装上的表现形式对于实用服装来说,体感并不是很强,但对创意服装、舞台服装,华丽繁复、风格迥异的婚纱、晚礼服的设计,体的造型则表现得非常明显。夸张的造型、重叠的缀饰、变化的褶皱都使服装产生强烈的体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与形态积感。而在服装整体部位追求突出的零部件也可以创造出前卫、松散、繁复和硬朗的风格。通常体感较强的服装或较为繁复的设计对工艺要求也较高,这样的服装往往不能以平面裁剪方式进行裁剪,需要通过立体裁剪完成(图2-12)。服饰品中的包袋、帽子等都是体造型,它们是服装设计中的重要配饰。二、造型要素的应用造型要素的应用分单一要素的组合和多种要素的结合两种。单一造型要素的组合是指在整体服装或服装的个别部位上使用一种造型元素,然后通过这一要素的变化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单一要素组合在视觉上给人秩序感和统一感,可以用在比较严谨正规的服装设计中,但在设计中需要注意造型要素的重复、穿插与层叠运用,以免使服装造型单调、呆板、生硬,流于俗套。多种要素的结合是指用点、线、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服装造型要素与形态、体多种要素塑造服装进而表现丰富的服装造型,增强设计力度,使造型的空间、量感、虚实、节奏、层次达到和谐统一,设计富于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多种要素的结合设计要注意符合形式美法则,使设计的整体效果丰富而不杂乱,生动而不尖锐,和谐而不平淡(图2-13)。上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一、反复与交替服装设计中某一造型元素出现两次以上就成为强调对象的手段,称之为反复,如雕刻表面的凹凸反复;建筑物上的空间反复;音乐创作中的旋律反复;面料上的印花图案反复等。反复既要使各要素保持一定的联系又要注意要素间的距离。距离过近有重复感,过远又显得淡薄。成组的反复就是交替,同质同形的要素进行反复会感觉缺少变化而单调;同质异形或异质同形的要素会使画面富于变化,并产生调和。在服装的不同部位经常出现基本造型的反复,如时装中腰身的反复抽褶,花边在领边、底摆、袖口的重复使用,同种色彩或花纹的反复出现,会使服装产生秩序感和统一感,如果不能把握造型元素反复运用的设计技巧,可能会造成服装整体效果的不协调和某部分的孤立、突然,使设计失去重心(图2-14)。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二、旋律旋律也称节奏,原为音乐和舞蹈中的术语,引用在造型设计中,指造型元素有规则的排列所形成的律动美感。旋律的形式也有多种:造型设计中,同一造型元素通过同一间隔或同一强度重复产生的旋律称为重复旋律(图2-15);近似元素连续变化所产生的具有强弱、抑扬或轻快自由的流动感称为流动旋律;造型元素按等差或等比的层次渐进、渐减和递进所产生的柔和流畅的韵律称为层次旋律(图2-16);造型设计中以线造型为主形成的快捷利落、顺畅自然、没有抵触感和冲突感的流线造型称为流线旋律;造型元素由中心向外展开的渐散,或由外向内渐聚而产生的放射律动称为放射旋律(图2-17)。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自然界中海螺的纹理、植物生长的节等都具有旋律感。服装造型的波形褶边、褶桐能产生自然、活泼、轻盈的旋律感;色彩上的强弱渐变和反复交替、不同图案的组合也会产生韵律美;服装裁片的层层叠叠和不同材质裁片的有规则镶拼排列同样可以表现出优美的旋律;淑女装和晚礼服中外廓型舒展流畅塑造的女性优美曲线也是旋律的运用。三、渐变渐变在造型设计中是指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阶段性地递增或递减变化,当这种变化形成协调感和统一感时便产生美。渐变的形式分为规则渐变和不规则渐变。规则渐变如色彩上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相排列的渐变,造型元素上的由大到小、由疏到密、由强到弱等都属于规则渐变。不规则渐变只强调感觉和视觉上的渐变,如色彩上的不规则变化或款式、材质之间无规律的逐渐过渡,或将现实的自然形态经过渐变处理产生的秩序感和美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渐变在服装设计中具有平稳优美的效果,如服装单品中的涡形纹样、波形褶边容易产生渐变的效果。装饰图案、装饰线和饰品等通过渐变与服装整体设计形成的呼应和搭配。渐变既可用在单件服装的设计中也可用在系列服装设计中,如系列服装设计中相同或相近的廓形、内部细节加法或减法的相互关联等(图2-18、图2一19)。四、比例比例是指物体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长度或面积的数量关系,是由长短、大小、轻重、质量等差异产生的,比例美是这种数量关系产生的对比美。关于比例有多种形式:(1)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是古希腊人建造宫殿时发现的带有美感的长度之比,各部分的比值接近0.618:1:1.618,或近似3:5:8,这种比例与人体上某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部位之比相接近,如把人体全长定为8个头长,人体以肚脐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从头顶到腰节为全长的3/8,从腰节到到脚跟为全长的5/8,腰节到膝盖为全长的3/8,人体各部位的比例正好与黄金分割比例相吻合,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比例的美感来设计服装中横向分割的各种比例以使服装产生比例美(图2-20)。(2)费波那奇数比费波那奇数比是按1:2:3:5:8:13:21 ...…即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的顺序排列的,这种比与黄金分割比相近,又可取代黄金比中的小数,所以可以认为这种比例能代替黄金分割比(图2-21)。(3)日本比例日本比例是等差奇数比1 ; 3 ; 5 ; 7 ; 9...…这种渐变简洁、明快,可以用在多层次服装的长度比或内部装饰的布局上(图2-2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4)根距比根距比是 ……这种比例用于服装也可以形成层次感和节奏感(图2-23)。比例是服装上最常用的形式美原理,比例可以用来确定内外造型各部分的数量和位置关系以及服装与服饰品的搭配,服装各层次之间的长度定位、服装上分割线的位置分布等,以上各种比例在服装上出现均可以使服装产生协调的美感。五、平衡平衡原本是一个力学概念,用在服装上主要指构成服装的各基本要素之间如色彩、面积、体积等,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空间关系,给人一种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平稳感。在造型艺术中,平衡是指感觉上的大小、轻重、明暗以及质感处于相对平衡或均衡状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造型设计中的平衡有两种形式:一是对称,一是均衡(图2-24)。对称分为单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等(图2-25)。均衡是指空间距离、数量、间隔、大小、长短、强弱等对立要素上没有等量关系而寻求的平衡方式,其实是不对称元素间的相互补充(图2-26。在服装设计中,为了顺应人体结构的对称,分割线以及服装上的拼接和装饰经常采用对称形式,如公主线、省道线、领子、袖子、口袋等。对称渗透着朴素、单纯和坚硬严肃的感觉,对称形式的服装自然舒适,给人以平稳感、庄重感(图2-27)。但是,完全对称有时会显得过于严肃生硬,可以通过某一造型要素打破平静形成动静统一的变化效果,如在传统西服上衣手帕袋内插入手帕会给人带来变化感。均衡形式的设计要求设计师有较高的设计技巧和对美的感知能力,均衡设计在服装设计中更能表现出变化和个性,如不同颜色不同面料的配置,通常是亮色面积较大,暗色面积较小,以取得面积与明暗的平衡(图2-28)。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六、对比对比设计是把质和量不同或相反的要素排列在一起而产生的设计,如直线和曲线、大和小、粗和细、方和圆、黑和白、红和绿等矛盾元素的并置,通过设计要素的差异和对比,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刺激,给人以清新、活泼、明朗、轻快的感觉。服装上可以通过款式对比、材料对比、面积对比、色彩对比追求设计变化,廓形上的差异对比、造型元素的排列对比、造型的简洁与装饰繁复的对比都能产生对比的美(图2-29);使用风格或材质不同的面料镶拼或重叠能在视觉上产生刺激效果;使用不同元素和不同色彩的量感对比效果更加明显(图2-30);色彩配置上的对比如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互补色对比可以形成丰富的变化,或鲜明或模糊,或强烈或轻弱(图2-31)。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服装上少女装、运动装、童装等可运用色彩的对比形成运动感和明快感,使设计产生感染力。质地反差大的面料对比运用可以形成前卫风格和休闲风格,造型上的对比如廓形的对比,宽松廓形与紧身廓形、直线造型与曲线装饰的对比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容易产生强烈的外观效果。七、协调与统一协调原本是音乐上的术语,指音符间合理的衔接、韵律的完美,如和声与人心理产生的共鸣。移用到艺术设计中,就是指当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设计要素进行设计时,要追求要素间的相互配合与和谐关系,使其搭配不至于粗糙、矛盾和混乱,以便在人视觉上产生和谐感、平衡感,如形状与形状之间、色彩与形状之间、色彩与材质之间,不同的格调之间都能创造出协调的效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统一是指在艺术设计中对个体与整体关系的调整,是个体服从于整体而产生的秩序感和调和感。由于服装设计的构思不是单一要素完成的,多种元素的合理巧妙配置才能产生服装的协调美感。尤其在系列服装设计中,协调的运用比较明显,如色彩配置形成的统一感,廓形相近和造型相似、格调一致的多款服装产生的协调感和统一感。服装设计是通过色彩、款式、面料、装饰等多种元素实现的,各要素运用调和统一时才会使服装具有美感。服装上的统一表现在形态上的统一与支配,是服装整体风格的统一,如服装上下袋的关系,外轮廓与零部件的关系,装饰图案与色彩的关系等形成整体风格的统一;再如服装上经常使用一些装饰手法,如果我们把装饰线或装饰图案作为支配要素用在多套服装上就可以形成系列服装的统一美感。系列服装设计中运用造型、色彩和面料的相同或相近容易形成协调统一的美感(图2-32至图2-36)。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八、强调强调部分是指服装设计中最初吸引视线并最突出的设计部分,对这一部分的着重设计会使服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形成最佳的设计效果。强调可以集中和转移人的视线,掩饰人体和设计中的不足,强调除了使服装具有美化功能外更注重实用性,如潜水服、运动服、宇航服等,强调色彩容易创造丰富多变的设计效果,突出设计风格,创造艺术美感,如黑色礼服的经典,白色婚纱的灵秀,黑、白、灰职业装的大方和质朴,童装色彩的明快等;强调工艺更多地体现在高级时装和传统服装的精细制作方面,如旗袍的刺绣、镶边等制作工艺,高级女装中的手工工艺等(图2-37);强调造型能突出一件服装的整体效果,有助于展示人体美,如女装中对胸、腰、领、肩的强调(图2-38);强调材料可以突出服装的风格和面辅料的科技含量,提高视觉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与服装如裘皮服装;强调配饰可以掩饰设计的不足,突出设计的优点,现代人的着装中,配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在服装发布会和服装比赛设计中,围绕某一主题而展开的设计,从构思、选料到色彩和工艺以及发布表演现场的场景、灯光、音响等都要与设计主题相呼应。上一页返回第三节 视错及其应用一、视错的含义在设计工作及创造艺术中,观察图形时,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人的心理因素支配下,易使观察者产生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感觉,这就是视错。在服装设计中合理地运用视错可以使设计方案更为完美和富于创意,也可以利用视错的规律来调整服装造型、弥补形体缺陷。二、视错的种类常见的视错有形状视错、分割视错、对比视错、面料视错。1.形状视错形状视错:视觉因点、线、面等几何形状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距离、方向、角度上的判断错误,这种错觉称为形状视错,或称几何视错。形状视错可分为长度视错(图2-39)、形状视错(图2-40)、角度视错(图2-41)等。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视错及其应用2分割视错分割视错:同一物体采用不同方向或不同形态的线的分割,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应,这种现象称为分割视错(图2-42)。3.对比视错对比视错:两个平面结构并列后,相互之间的对比所形成的错觉(图2-43)。(1)形态视错形态视错:人的视觉对形的认识与形的实际形态不符 (图2-44)。(2)色彩视错①色相视错:在不同环境色彩的影响下,色彩原来的色相会发生视觉偏移,任何两种不同色彩并置时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视错及其应用②明度视错:同明度的色彩,在不同环境下感觉不同,在明亮的背景下明度变暗;在较暗的背景下,明度变亮。高明度的颜色具有膨胀感,低明度的颜色具有收缩感。③纯度视错:任何颜色与中性灰色并置时,都会将灰色从中性的无彩色状态改变成一种与该色彩相适应的补色效果。④冷暖视错:暖色具有扩张感,冷色具有收缩感。4.面料视错面料视错是指面料的外观色彩、纹样引起的视错觉和质感肌理引起的触觉影响以及材料组合等方面创造的独特美感,如蓝色的化纤面料显得鲜艳,毛料显得高雅,纯棉面料显得质朴,真丝面料显得华贵,皮革面料显得生硬。明亮且表面蓬松的面料有扩张感,暗色且表面硬滑的面料有收缩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视错及其应用三、视错在服装上的应用服装设计的目的在于创造服装的美,服装的美表现为两层含义:一是服装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离不开艺术的某些特征,作为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服装在材料、造型、款式、工艺等多方面具有美感,从而使服装在外观和内涵上具有特有的艺术和美学形象。二是服装对于人体的装饰作用,基于人追求美的本能,要求服装不仅本身具有美感,更要注重包装人体,使人着装后具有独特的美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视错规律来调整服装造型,最大限度地弥补形体缺陷。1.利用视错纠正脸型在服装中,领型与领围线的造型对脸型影响最大,合适的领子与领围线可以使脸型看起来接近完美,项链和围巾等饰物也可以弥补脸型的不足,如船领、一字领会在视觉上给人以横宽的感觉,可以使长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视错及其应用型变得柔和;高领也会使瘦长脸有圆润感;深领口或具有纵向分割的细长领口如V型、U领可使圆胖脸和短脖颈显得细长产生美感;领部使用褶皱、边饰和多重曲线可以缓和脸型的不端庄。2.利用视错纠正体型廓形线、造型线、分割线是纠正体型不足的重要手段,垂直线比水平线有显长显高的效果,在造型设计中,使用一条竖线分割时,人们的视线沿着线条上下移动,产生狭长感,使人体显瘦;当使用两条竖线分割时,竖线间距离大显宽,距离小显窄;分割线靠两边显胖,分割线靠中间显瘦。一条分割线能引导人的视线横向移动有增宽感,适合瘦高体型的人,但是当线条大面积或密集使用时,需要考虑线的纵横排列和宽窄,如体胖的人穿横向集细条纹的服装要比宽条的服装显瘦显高,所以笼统地说瘦高的人不宜穿竖线条的服装,矮胖的人不宜穿横条纹的服装是不全面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视错及其应用此外服装面料的方格图案为4cm以上的大方格时,有增大体积的错觉,瘦高人穿会显得丰满活泼,小方格图案远看色近看格,能产生收缩形体的错觉,体胖的人穿会显得苗条、娴雅。矮胖的女性穿短裙会比长裙显高,A形或V形廓形线也有显高的效果。在不同环境色彩的影响下,色彩原来的色相会发生视觉偏移,两种不同色彩并置时都会使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服装设计常用这种视错创造衬托肤色美,所以穿绿色调的服装,肌肤会显得红润;黑色皮肤穿白色服装会更加精神;胸围小而臀围较大的人宜穿浅淡色上衣配深暗色下装,从而缩小胸围和臀围的差异,使身材显得匀称;脸色黄且黑的人,穿浅色服装会增加病态感,若穿黄色或黑色会显得更加黑黄,穿中性灰色衣服会弥补不足。白色、暖色或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扩张感,胖人不宜选用;黑色、冷色或明度低的颜色,瘦高的人不宜选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视错及其应用对于低肩的体型,除了采用最直接地将低肩垫平或者在款式上夸张肩部设计外,还可以使用拼色设计,较低一端的肩部用高明度有扩张感的面料,较高一端使用与之相反的低明度面料,并尽量避免紧身设计;宽肩的人应避免穿着具有泡泡袖、羊腿袖等增加肩部体积感设计的服装,可使用插肩袖,使肩部造型显得圆润,或选择悬垂性好的柔软飘逸面料使肩部造型具有收缩感。腿长的人不适合将裤片进行单纯的纵向分割,而且还要避免使用悬垂性好的或太薄的面料,应尽量选用有横向扩张感的面料,裤子造型以灯笼裤、阔腿裤为宜,裁剪时可以使用横向线分割。腿弯的人不宜穿紧身裤,款式上以挺拔直顺如直筒裤为宜,不宜选用轻薄的面料或有弹性的面料,宜使用稍厚的塑型性较好的面料,或使用条纹比较规整的平行竖条纹或横条纹面料,腿特别粗的人不宜穿紧身裤,也不宜穿太肥的裤子,装饰不宜繁琐,尽量少用分割线,宜选用垂感强和牢度强的面料加强视觉上的纵长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视错及其应用视错对人体的纠正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我们可以对视错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把它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创造服装与着装的完美结合(图2-45,图2-46)。上一页返回第四节 服装廓形设计一、服装廓形的含义服装的外部轮廓形态简称廓形或外形,也就是服装的外部造型轮廓,即人体着装后的正面或侧面的剪影,它是服装在空间环境衬托下,摒弃局部的细节和具体的结构,展示服装立体形态的平面整体效果。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服装的外部轮廓能鲜明地显示着装者的身材形象特征,给人以深刻的第一印象,因此服装的廓形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居于首要地位。从社会学观点看,时装是人们依据时代精神赋予躯体的外部形态,时装的廓形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服饰文化特征和审美观念,时装的变化也主要体现在廓形上,时装设计也时常把对外轮廓的设计作为设计创新的重点,可以说外部廓形的特征及其深化发展,能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的信息,不同的外轮廓能体现出不同的外观效果,给人不同的审美情趣,无论是紧窄与宽大、合体与松身,还是超长与迷你等,都能使设计者或着装者找到不同的感觉。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服装廓形设计二、服装廓形的分类服装的廓形有以下几种分类:(1)以英文大写字母命名:如A形、V形、H形、X形、S形、0形、丫形、丁形、M形、I形等,此种分类形象且生动,常以A形、V形、日形、X形为主(图2-47至图2-50)。(2)以几何造型命名:如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球形等,这种分类整体感强、造型分明(图2-51、图2-52)。(3)以具体事物命名:如气球形、钟形、喇叭形、酒瓶形、帐篷形、陀螺形、圆筒形、蓬蓬形,这种分类利于记忆,便于分别。(4)以专业术语命名:如公主线形、苗条形、自然形、直身形、细长形等,图2-53所示是一些典型的服装外轮廓。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服装廓形设计三、服装廓形与风格(1)A形廓形。也称A形(A Line)、正三角形或正梯形的服装廓形。这种廓形起源于17世纪的法兰西摄政时代,于1955年再次流行。A形廓形通过修窄肩部使上衣适体,同时夸张下摆而构成圆锥状的服装轮廓。用于男装如大衣、披风、喇叭裤等有洒脱感;用于女装如连衣裙、喇叭裙、披风等有稳重、端庄和矜持感。高度上的夸张使女性有临风矗立、流动飘逸的感觉,其变形如帐篷形、圆台形、人鱼形等同样具有活泼、洒脱、充满青春活力或优雅高贵的风格。(2) V形廓形。也称V形线(V Line),是上宽下窄如字母“V”的服装外形。这种廓形曾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军服变形而流行于欧洲,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再次风靡世界。这种廓形是通过夸大肩部及袖口、缩小下摆,从肩部往下以直斜线的方向经臀部向裙脚吸拢构成倒圆锥状的服装轮廓。用于男装可以显示刚健、威严与干练的风度,用于女装可以表现大方、精干、职业的女性气质。其变化的廓形T形、Y形同样倾向于阳刚、洒脱的男性风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服装廓形设计(3)日形廓形。也称日形线(日Line),类似矩形或方形,是直筒状、不收腰形,如字母“日”的服装外形。曾在1925年流行过,1957年法国时装设计师Balenciaga再次推出,因造型细长,强调直线有宽松感而被称为布袋式,1958年再度流行积淀下来。这种廓形运用直线构成肩、胸、腰、臀和下摆或偏向于修长、纤细或倾向于宽大、舒展。多用于外衣、大衣、直筒裤、直筒裙的造型,具有简洁、修长、端庄的风格。其变化廓形中,箱线条挺直、简练、明快、清新;桶形如椭圆形、蛋圆形或“0”形则柔和、别致、含蓄、丰满。(4) X形廓形。也称X形线CX Lined,是倒正三角形或倒正梯形相连的复合形,类似字母“X"。这种廓形通过细微夸张肩部和下摆收腰而接近人体的自然形态曲线,是较为完美的女装廓形,充满柔和、流畅的女性美,其变形有“S”形、自然适体形、苗条形、沙漏形、钟形等。无论是哪种造型都能充分展示女性的优美舒展,体现女性的柔美和高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服装廓形设计(5)细长形。细长形是裤装的主要形式。细长直筒的造型,强调女性纤细的线条,体现精干、利落的职业女性形象,这种造型由于受简约主义的影响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成为经典裤装造型。(6)喇叭形。喇叭形是指上半身长而直,裙摆在臀部向外敞开的造型,如女裙中的喇叭裙和鱼尾裙等,活泼而奔放(图2-54)。(7)自然形。自然形能展示女性柔美的外形曲线,使服装造型与人体曲线呈现一体,其中肩、胸、腰、臀等部位设计均无人为的造型及改变或位置变化,彰显自然、适体与和谐的状态(图2一55)。(8)蓬蓬形。蓬蓬形是上半身合体,下半身裙装呈向外蓬松、扩张的状态的造型,婚纱属于此类,端庄、秀美而华贵(图2-56)。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服装廓形设计(9)酒瓶形。酒瓶形是上半身紧窄合体,下半身蓬松向外,呈酒瓶造型,多用于婚纱和晚礼服设计中,尽显女性的柔美与高雅。(10)磁铁形。肩部圆顺,上身微鼓,向下至裙摆逐渐收紧,外形呈马蹄铁形状,休闲、自然、轻快。(11)帐篷形。又称梯形,肩部紧窄,裙摆宽大,形成上小下大的造型,呈帐篷形状,大方、平实。(12)宽大形。相对于人的体型尺寸明显放大,穿着时无体型要求,古希腊的丁。9。服、欧美的日.p日oP都属此类,松散、休闲、舒展(2-57)。(13)酒杯形。肩部稍向外加宽,上半身宽松呈圆形,下半身紧窄合体,整个外形呈酒杯形状,时尚、轻快、优美。(14)陀螺形。又称木栓形,上半身合体,下半身从腰部逐渐变宽至下腰处收紧,外形呈陀螺状,轻盈、别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服装廓形设计(15)沙漏形。腰身收紧,上半身宽松,似沙漏造型,轻松、流畅、自然(图2-58)。(16)公主线形。充分利用女性人体结构,运用服装的公主线结构裁剪,形成上身合体、下身裙摆外展的造型,顺畅、雅致、清秀。四、服装廓形的设计方法服装的廓形变化离不开支撑服装的几个关键部位:肩、腰、臀、摆。肩是服装设计的主要部位,也是服装造型受限制较多的部位,肩部造型可以体现服装的不同风格,如肩部造型柔顺圆滑可以体现女性的优雅与柔美,肩部造型夸大或起翘则使女装有了些许阳刚之气,若进行过分地夸张则有舞台装和表演气氛等。腰是造型设计变化非常丰富的部位,根据位置的高低可分为高腰节、中腰节和低腰节,根据围度的大小可分为束腰和宽腰设计,中腰端庄自然,高腰顾长柔美,低腰轻松随意;束腰窈窕纤细、柔和优美,宽腰简洁休闲、宽松自如。臀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服装廓形设计也是影响服装廓形设计的重要部位,臀部造型经过自然、夸张和收缩的变化使服装具有不同的外形效果,自然造型大方得体,夸张造型时尚悠闲,收缩造型美观性感。摆是上衣、裙装的底边,是裤装的脚口,是服装长度变化的最敏感部位,摆线的直、曲、圆、规则与不规则、对称或平行都可以使服装产生不同风格的变化。总之,廓形的设计是通过肩、腰、臀、摆的把握和处理来实现的。廓形设计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种:1.几何造型法几何造型法是指利用简单的几何模块进行组合变化,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服装外轮廓的造型。例如用透明纸做成几套简单的几何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等,把这些纸形放在相当比例的人体轮廓上进行排列组合,直到出现满意的廓形为止,其排列组合的方法有同形形体组合、近似形形体组合、不同形形体组合或套形、重复、渐变处理,形成巧妙、精炼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图2-59)。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服装廓形设计2.廓形移位法廓形移位法是指同一主题的廓形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形式加以处理,展开想象结合反映服装特征的部位如颈、肩、胸、腰、臀、肘、踩等进行形态、比例、表现形式的诸多变化,从而获得全新的服装廓形,这种廓形设计法既可运用于单品设计也可用于系列服装的廓形设计。4直接造型法直接造型法是借鉴服装立体构成的原理,运用布料在人体模型或模特身上直接造型。通过使用大头针进行别样的方法完成外轮廓的造型设计。这种方法可边设计边修改,边修改边定稿,不仅可以创造较适体或较繁复的外轮廓造型和内部结构造型,还可以培养设计者良好的服装感觉,容易取得不同寻常的造型效果,也为不擅长绘画的设计者提供便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设计师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设计,如法国著名设计师巴伦夏卡喜欢在模特身上利用布料的性能进行立体造型和裁剪,被称为“剪刀魔术师”。上一页返回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一、设计灵感与创意任何创新设计都离不开灵感,灵感有突发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什么是灵感 灵感实际上是潜思维,即潜在的意识表现,是未被意识到的本能、经验和欲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通常当大脑处在设计思维状态时,由于相关事物的启发、相关信息的作用、相关语言的提示即可触发设计思维产生信号素材,这便是灵感。灵感需要设计工作者主动寻找,可以从有形无形的世间万物,如变化无穷的自然风景、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瞬息万变的流行信息、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中触发设计灵感寻找设计素材,进而进行创作构思活动。服装设计需要强烈的创新意识,要在感受生活、感知世界中寻找设计题材,引发创作灵感。创意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与发现的基础上,通过思考与探索进行题材与主题的定位进而实施设计的系列思维活动,灵感是创作构思的基础。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二、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设计构思的方式,是设计的突破口,常用的设计思维有以下几种:1.意向思维意向思维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明确意图趋向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发散思维模式,是介于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一种思维形式。服装造型的意向思维,不像具象思维那样力求逼真精细,也不像抽象思维那样变幻莫测,而是比较侧重“意境”,注重传递神韵、表露气质,渲染色调,抒发情感,通过对事物的分析选择,集各因素之所长,进行重新组合,创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新形象。意向思维的主要目的是把“意”和“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作为造型的主导,去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以此创造源于自然、超越自然的意向形态,例如现实生活中没有龙和凤,它们是根据多种爬行动物和禽鸟的局部特征优化聚合而成的,由于符合动物结构关系和人们的审美需要,因而既合情理又生动美丽,并给人以舒适得体、恰到好处的真实美感。设计师可以采用意向思维模式展开设计,从设计目的要求出发进行多级想象,层层深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运用大量的设计要素和语言,采用多种设计方法,从各个设计角度使构思不断深化、合理、完美。意向思维在服装设计中通常用于职业装和日常生活装的构思设计,如设计职业装。常规的思维方式就是很容易想到服装应具有的功能、穿用环境、季节和消费群体,并围绕这些要求选择面料,进行款式设计;再如设计一款礼服,自然会想到丝质光感的面料、精美的配饰、与着装者浑然一体的巧妙造型等(图2-60)。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2.变异思维变异思维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也称逆向思维。它是指当以原思路无法解决问题时,改变思考角度,反其道而行之,从逆向或侧向进行分析推导,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模式。在服装设计中,用逆向方法构思可以启发思路、拓展思维领域,催生意料之外的设计构思,使设计所表现的形式更有新意,引人注目。事实上,逆向思维就是消除心理上的思维惯性,变换方向和视角,从事物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和领会。在服装设计中,从设计、选材到制作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处理,如服装的非对称设计、夏天的帽衫设计、时装裤门襟裸露设计、牛仔的打磨做旧处理等。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可以使设计构思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创造反叛和时尚的服装风格(图2-61)。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4无理思维无理思维是一种非理性、随意、跳跃、散漫、具有游戏性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最初没有具体目标,只是打破合理的思考角度,从不合理的思路入手,汇集设计元素、寻找设计语言,进行无道理的组合创新,创造新奇的意境。有时无理思维表现出对规律的质疑,对合理的衰读,对观念的反对,对规则的破坏,是一种超然、调侃和黑色的幽默。这种思维可以使视觉印象产生错位,给设计增添妖艳和媚俗的美感,如领带在牛仔裤的腰节出现,时装上衣的领口作为底摆,驳领变成腰节等(图2-62)。三、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是指从设计思维的角度创造形态的方法,思维角度不同,设计方法也不同。由于服装设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每一个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细节都有各自的创作方法,即使使用同一方法和相同设计元素结果可能也不尽相同,因此才产生千变万化的设计效果,就服装设计而言,常用的设计方法有如下几种:1.调研法调研法是通过收集反馈信息来改进设计的方法,在现代服装企业的批量生产和上市销售的实用服装设计中,要使设计符合消费者的购买需要,达到产品畅销的目的,市场调研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调研的目的是发现和保留产品中畅销的元素,以使下一步设计得到改进,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2.联想法联想法是一种线性思维方式。服装设计中的联想法是以某一概念或事物为出发点,通过接近联想、离散联想、矛盾联想、因果联想等展开连续想象,在联想过程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设计语言与设计要素。联想主要是为寻找新的设计题材拓宽设计思路。由于每个人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不同,因此即使从同一原型展开联想,也会产生不同的设计结果,联想法适合于前卫服装和创意服装的设计。仿生设计是联想设计的典型例子(图2-63)。4反对法反对法是把原有的事物或思维置于相反或对立的位置上,以寻求突变的效果。服装设计中可以从造型、面料和工艺等方面进行逆向处理,也可以是题材、风格、观念和形态上的反对,或者是色彩的无序搭配、面料的随意拼接等,这些都是打破常规思维的设计结果,而且是出乎预料的,如领子造型用于底摆、内衣设计用于外穿、外露的缝份用于休闲设计等(图2-64)。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4.借鉴法对某一事物有选择地吸取、融汇形成新的设计就是借鉴。在服装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的内容很多,诸如历史服装、民族民间文化、优秀设计作品、服饰品及某种设计局部造型、色彩或工艺等都可以成为借鉴的对象;也可以是不同风格的借鉴,如把传统西服移用到休闲装领域变成休闲西服,运动服向时装靠拢形成时尚运动装,把原有的设计稍加改变如变换色彩、变换造型、变换材料、变换工艺也能使设计赋予新意,产生创新的效果;或者把已有的设计作加减处理,依据流行趋势,在追求繁华的年代作加法设计,崇尚简约的年代作减法处理,使设计产生新的效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5.夸张法夸张法是把事物的状态或特征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在趋向极端位置时利用其可能的极限设计方法。夸张的元素可以是领、肩、袖、口袋、衣身等服装中的任何一个,夸张的形式也可以是重叠组合、变换、移动和分解,夸张后的造型度应符合形式美原理(图2-65)。6.整体法与局部法整体法是由整体展开逐步推进到局部的设计方法。设计师先根据服装的风格定位,依据整体轮廓包括款式、色彩、面料等,确定服装的内部结构,从整体上控制设计效果,使局部服从整体,局部造型与整体造型协调统一。与整体法相反,局部法是以局部设计为出发点,进而扩展到整体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把握局部的设计效果,设计师从精细的局部造型入手,寻找与之相配的整体造型,同样可使设计达到完美。整体法和局部法适于实用服装和前卫服装的设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7.趣味法现实生活里,有许多令人感觉有趣的事物,它们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把这些有趣的东西用于服装设计中。趣味设计可以通过对趣味性的夸张和趣味图案的加工运用实现,如伞形的帽子、蘑菇形的裙子、心形的挎包、印染或刺绣的卡通图案等(图2-66)。8.限定法限定法是指设计过程要依据某些限定情况而进行。严格地说每一个设计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定,如成本、功用、尺寸等,这里所说的限定是指对设计要素造型、色彩、面料、辅料、结构和工艺的限定,限定方面越多,设计师越不容易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服装企业因设备的局限性使设计师的工艺无法创新,再如面料色彩的局限性将使造型设计受到很大影响等。限定法常用于成衣和职业装的设计中。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服装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9.组合法组合法就是将两种形态、功能、结构或材质不同的服装组合起来产生新的造型,形成新的服装款式。组合法一般是从功能角度展开设计的,如将上衣与裙装结合形成的连衣裙、衬衫与背心结合形成的马甲小衫图2-67、中裤长裤结合形成的两用裤等,这种方法适合于实用服装设计()。10.追寻法追寻法是以某一设计灵感引发的设计联想为基础,追踪寻找所有相关事物进行筛选整理,当一个造型设计形成之后,设计不是就此停止而是顺着原来的设计思路继续下去,把相关造型尽可能多地拓展出来,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最佳方案。设计思路一旦打开,人的思维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快捷,脑海中会在短时间内闪现出多个设计方案,快速捕捉这些方案,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相关设计。追寻法可以提高设计的熟悉程度和应对大量的设计任务,适用于系列服装设计(图2-68)。上一页返回第六节 服装造型方法一、服装造型与人体服装造型的对象是人体,服装不仅要装饰人体美,而且应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结构规律和运动规律,使之穿着舒适、便于活动。人体在静态时是三维空间形态,在运动状态下是四维空间形态,人体的这两种状态是服装设计的前提条件。1.女性人体结构的特点女性在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会发生很大变化,外形特征逐渐明显,胸部开始隆起,腰围柔软纤细,臀部逐渐丰满圆润,肩窄而斜,渐渐形成了女性形体特有的曲线美,少女体形扁平、瘦长,三围之间差距不十分明显;青年女性体形较丰满,胸、腰、臀差较明显,胸部高耸、背部挺直、曲线优美;中年妇女体形变化较大,胸部下垂,背部前倾,腹部脂肪堆积隆起,腰围、胸围加大。形成女性体态美感主要体现在躯干和四肢形成的直线与肩、月匈、月要、臀形成的曲线上。下一页返回第六节 服装造型方法4男性人体结构的特点男性肩宽,胸部肌肉发达,胯部较窄,腰臀差较女性小,躯干扁平,腿比上身长,呈倒三角形。男性人体结构由于年龄、胖瘦以及人种的区别而不同,青少年男子躯干挺直,肋骨倾斜度较小;2.并置法并置法是将某一造型元素并列放置在服装上,因造型元素和排列方式的不同而使造型效果也不同。造型元素的并置和排列需要符合形式美原理才能创造出和谐的美感。3.悬挂法悬挂法是指在其一基本造型的表面附着其他造型,使被悬挂物游离于基本造型,这里被悬挂物通常是指立体造型的物件。这种方法适于幽默风格与创意服装设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 服装造型方法4.镂空法镂空法是指在基本造型上作镂空处理。镂空是指对面料的挖洞、打孔、抽纱,是对服装细节造型和面料的再造。镂空可以打破原造型的沉闷感,产生通透感,多用在前卫风格的服装设计中(图2-70)。4分离法分离法是指将某一基本造型进行分解离散,打碎了原有的整体造型,使服装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分离法又分为绝对分离和虚拟分离两种,绝对分离是指被肢解的基本造型间没有连接,虚拟分离是指被肢解的造型间通过透明连接物进行过渡,使服装产生虚实感。6.叠加法叠加法是指将基本造型作重叠处理,有重叠和透叠之分。厚型面料的叠加有丰富的层次感;薄型面料的透叠不仅层次分明,而且具有较强的虚实动感(图2-71)。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 服装造型方法7.发射法发射法是把基本造型按照发射造型的方式排列。发射造型的方式很多,以旋绕方式排列、漩涡方式排列、放射方式排列均可。在服装设计中,常将部分发射造型用于服装造型或局部装饰(图2一72)。8.剪切法剪切法是一种只作剪切而不剪断的造型处理。与分离法含义不同,剪切的作用是消除服装沉闷感、增加服装的动感,剪切的位置、大小不同,造型效果也不同。9.肌理法肌理法是对面料的表面特征及质地的二次处理,使之表面有一定的空间凹凸起伏效果。追求肌理的方法有缉缝、抽褶、雕绣、镂空、植加其他材料、缝缩或立体布纹等,由于服装肌理表面形式多种多样,表现的风格也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图2-73)。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 服装造型方法10.折叠法折叠法是将面料进行折叠处理的造型设计。面料折叠后产生的折痕即为褶,褶有活褶和死褶之分。活褶立体感强,死褶稳定性好,由于造型时折痕的大小不同、折叠方式、位置、工艺处理及方向不同,效果也各不相同(图2-74)。11抽纱法抽纱法是将织物的经向或纬向纱线抽出的造型方法。抽纱法有两种形式:一是将织物的中间纱线部分抽出使织物外观呈半透明状;二是将织物边缘的经纱纬纱抽除形成毛边或进行编结处理,从而实现改变服装造型、创造新颖别致的视觉效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 服装造型方法12.包缠法包缠法是以软面料对人体进行缠绕、包裹的造型方法。包缠既可以在原有的服装表面进行,也可以在人体表面展开,这是一种古老的造型方法,包缠的效果既可以光滑平整也可以褶皱起伏(图2-75)。13.系扎法系扎法是指在面料的一定部位通过系扎处理改变服装形态的方法。系扎可分为正面系扎、反面系扎、局部系扎、周身系扎。正面系扎立体感强,可以创造前卫;反面系扎含蓄优美,可以展示别样的美(图2-76)。14.撑垫法撑垫法是指在服装内部用硬质材料做支撑或铺垫,以此强调服装某一部分造型的体积感、挺括感、外形效果的庞大与夸张感,使服装的外形效果符合审美标准,这种方法适合于前卫服装与创意服装的设计(图2-77)。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 服装造型方法15.披挂法披挂法是通过人体的支撑点把面料直接披挂在人体上进行造型的方法。具有自然、舒展、飘逸、浪漫的特点。16.立裁法立裁法是在模特身上直接进行裁剪的造型方法,适合繁复造型和平面不能处理的造型。立裁法可以代替绘画表达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可产生奇思妙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上介绍的是服装设计中常用的造型方法,在设计中,可以使用其中一种或同时使用几种造型方法以增加服装的层次感、体积感,丰富服装的效果,寻找与人的审美心理产生共鸣的契合点。上一页返回图2-1 位置不同的点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返回图2-2 以纽扣作为点装饰的服装返回图2-3 以绳头作为点装饰的服装返回图2-4 以饰品作为点装饰的服装返回图2-5 线的不同形式给人不同的感觉返回图2-6 强调装饰线返回图2-7 强调绳带形式返回图2-8 不同的面感觉各异返回图2-9 面的设计返回图2-10 块面结合的设计返回图2-11 大面积绣缀的作品返回图2-12 繁复风格的体造型设计返回图2-13 多种造型要素结合的作品返回图2-14 相同元素的反复使用产生的秩序感返回图2-15 重复旋律的运用返回图2-16 层次旋律的运用返回图2-17 放射旋律的运用返回图2-18 系列服装廓形渐变返回图2-19 系列服装细韦渐变返回图2-20 黄金分割比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返回图2-21 费波那奇数比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返回图2-22 日本比例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返回图2-23 根距比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返回图2-24 平衡的形式返回图2-25 对称的形式返回图2-26 均衡的形式返回图2-27 对称设计返回图2-28 均衡设计返回图2-29 造型对比返回图2-30 量感对比返回图2-31 色彩对比返回图2-32 类似协调的效果返回图2-33 对比协调的效果返回图2-34格调协调的效果返回图2-35重复统一返回图2-36 支配统一与中心统一返回图2-37强调工艺返回图2-38强调造型返回图2-39长度视错返回图2-40形状视错返回图2-41 角度视错返回图2-42 分割视错返回图2-43对比视错返回图2-44形态视错返回图2-45有反转视错的设计返回图2-46有立体感视错的设计返回图2-47 A型返回图2-48 V型返回图2-49 H型返回图2-50 x型返回图2-51椭圆形造型返回图2-52 球形造型返回图2-53 典型的服装外轮廓返回图2-54 喇叭形返回图2-55 自然形返回图2-56 蓬蓬形返回图5-57 宽大形返回图2-58 沙漏形返回图2-59 几何造型法返回图2-60 常规思维设计返回图2-61 变异思维设计返回图2-62 无理思维设计返回图2-63 联想法仿生设计返回图2-64 反对法设计返回图2-65 夸张法设计返回图2-66趣味法设计返回图2-67 组合设计返回图2-68用某一设计元素展开追寻形成一个系列返回图2-69 象形法设计返回图2-70 镂空法设计返回图2-71 叠加法设计返回图2-72 发射法设计返回图2-73 肌理法设计返回图2-74 折叠法设计返回图2-75 包缠法设计返回图2-76 系扎法设计返回图2-77 撑垫法设计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