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节 会计核算(2)课时 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会计账簿 了解财务会计报告 了解会计档案管理 熟悉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素质目标 养成良好的诚信为本的职业素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管理 教学难点 财务会计报告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 第1节课:课前任务→考勤(3 min)→传授新知(16 min)→课堂互动(5 min)→传授新知(16 min)→课堂互动(5 min) 第2节课:传授新知(10 min)→课堂互动(10 min)→传授新知(20 min)→课堂小结(3 min)→课堂作业(2 min)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 (3 min) 【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教师】开始新课题:第三节 会计核算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传授新知 (16 min) 【教师】讲解新知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第三节 会计核算 三、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详见教材) 各单位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和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可以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编报、输出会计信息。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详见教材) 1.会计账簿的分类 会计账簿的分类如表1-2所示。 表1-2 会计账簿的分类 分 类备 注按用途分类序时账簿(日记账)普通日记账用来序时记录全部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 特点:所涉及的借方、贷方全部反映在一本账簿上,工作量大,不便于查核,不利于分工,在会计实务中很少采用特种日记账用来序时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如现金、银行存款业务分类账簿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账科目开设账户来分类登记全部交易或事项,提供总括核算资料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根据总账科目设置,按照其所属明细科目开设账户,提供明细核算资料按用途分类备查账簿又称辅助账簿,是指对某些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未能记录或记录不全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如租入固定资产备查簿、应收票据贴现备查簿按账页格式 分类两栏式账簿只设借贷两个基本金额栏目的账簿三栏式账簿设对方科目账页只设借贷和余额三个金额栏的账簿,如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不设对方科目多栏式账簿在账页的借方、贷方或借贷双方按需要设若干栏借方多栏如成本费用类明细账贷方多栏如收入类明细账借贷方均为多栏如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应交税费数量金额式 账簿在借方、贷方和余额栏内,分别设有数量、单价和金额三栏,如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按外形特征 分类订本账指在账簿启用前,把若干序号编号的账页装订在一起的账簿活页账把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零散的账页装在账夹内而不固定的账簿卡片账是由具有专门格式的、分散的卡片作为账页,存放在卡片箱内保管的账簿,如固定资产卡片2.会计账簿的启用 会计账簿的启用必须遵循账簿启用规则。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在账簿扉页上应当附启用表,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记账人员或者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当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或者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详见教材) 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账页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详见教材) 3.依法建账 依法建账是会计核算中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如实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情况的重要前提。各单位在建账时应遵守以下几点:(详见教材) (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要按照要求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不具备建账条件的,应实行代理记账。(详见教材) (2)会计账簿的分类和具体要求的设置要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各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统一核算,不得违反规定私设会计账簿进行登记、核算。(详见教材) 4.登记账簿 会计账簿的登记必须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为依据。(详见教材) 根据《会计工作基础规范》规定,会计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进行登记;会计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或隔页、缺号、跳行的,应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详见教材)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也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禁止账外设账(即禁止私设账簿)。(详见教材) 5.账目核对 账目核对,也称对账,是保证会计账簿记录质量的重要程序。单位的对账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账目核对要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表相符(见表1-3)。 表1-3 账目核对分析表 定义要 点目 的账实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实有数核对相符要全面反映企业实物、款项的增减变化情况,就必须在会计账簿记录上如实记录、登记可以检查、验证会计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发现财产物资和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查明原因,明确责任,有利于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账证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有关内容核对相符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其相应的会计凭证记录(包括时间、编号、内容、金额、记账方向等)逐项核对,检查是否一致可以检查、验证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凭证内容是否正确无误,以保证会计账簿资料真实、完整账账相符会计账簿之间对应记录核对相符① 总账各账户之间 ② 总账与明细账之间 ③ 总账与日记账之间 ④ 会计机构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保管部门、使用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明细账之间可以检查、验证、确认会计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便于即使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账表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有关内容核对相符检查账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发现其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6.结账 (1)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定期结账,不得提前或者延迟。(详见教材) (2)年度结账日为公历年度的每年12月31日。(详见教材) (3)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结账日分别为公历年度每半年、每季度、每月的最后一天。(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思考、总结 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会计账簿的具体内容,拓展知识面课堂互动 (5 min) 2022年 1月,某服装厂档案科同会计科销毁了一批保管期限已满的会计档案,未报经厂领导批准,也未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销毁后未履行任何手续。 要求:根据以上事实,思考该服装厂档案科会同会计科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在程序上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 通过课堂互动,带动学生思考、讨论,并主动回答问题,使学生真正领悟销毁会计档案需要满足的条件传授新知 (16 min) 【教师】讲解新知 四、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也称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详见教材) 1.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以及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包括“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详见教材) 财务报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信息报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动态报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附注是对报表的补充说明,主要包括两类内容:一是对财务报表各要素的补充说明;二是对那些财务报表中无法描述的其他财务信息的补充说明。(详见教材) 2.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1)向不同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一致。各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详见教材) (2)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次编订页码,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单位公章。(详见教材) (3)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由单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应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详见教材) (4)单位负责人是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必须保证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详见教材) (5)各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中有关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期限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详见教材) (6)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财务会计报告需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思考、总结 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掌握知识点课堂互动 (5 min) 财政部门对某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时发现: (1)企业销售商品开发票时“发票联”内容真实,但“记账联”和“存根联”的金额比真实金额小,致使少记销售收入,从而少记增值税。 (2)企业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未按页顺序连续登记,有跳行、隔页现象。 分析上述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法规。 通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思考并主动回答问题,让学生牢记会计法律法规,并严格遵守第二节课传授新知 (10 min) 【教师】讲解新知 五、会计档案管理 (一)会计档案的内容 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会计凭证类,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详见教材) (2)会计账簿类,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详见教材) (3)财务会计报告类,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详见教材) (4)其他会计资料类,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详见教材) (二)会计档案的管理部门 会计档案管理是指单位根据《会计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会计档案,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详见教材) 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详见教材) (三)会计档案的归档 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会计资料整理、归档、立卷、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整理要求如下:分类标准统一、档案形成统一和管理要求统一,并分门别类按各卷顺序编号。(详见教材) 单位从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的,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详见教材) (四)会计档案的移交 1.单位内部会计档案移交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一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详见教材) 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在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详见教材) 2.单位之间会计档案移交 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和已保管期限等内容。(详见教材) 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详见教材) 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思考、总结 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牢记重点课堂互动 (10 min) 会计档案移交后的档案保管、收银员、收费员、审计是否属于会计岗位 通过课堂互动,带动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负责的工作习惯,按照流程解决问题传授新知 (20 min) 【教师】讲解新知 (五)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和借出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和借出登记制度。(详见教材) 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利用会计档案,在进行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时履行登记手续,严禁篡改和损坏。(详见教材) 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对外借出。(详见教材) 会计档案借用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和利用借入的会计档案,确保借入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详见教材) 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及其复制件需要携带、寄运或传输至境外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详见教材) (六)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会计档案的内容及保管期限的规定如表1-4和表1-5所示。(详见教材) 表1-4 企业和其他会计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序号档案名称保管期限备 注一会计凭证类1原始凭证30年2记账凭证30年二会计账簿类3总账30年4明细账30年5日记账30年6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7其他辅助性账簿30年三财务会计报告类8月度、季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10年9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永久四其他会计资料10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10年11银行对账单10年12纳税申报表10年13会计档案移交清册30年14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15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16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永久表1-5 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序号档案名称保管期限备 注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 事业单位税收 会计一会计凭证1国家金库编送的各种报表及缴库退库凭证10年10年2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10年3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凭证30年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传票汇总表4财政总预算拨款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30年包括:拨款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二会计账簿5日记账30年30年6总账30年30年30年7税收日记账(总账)30年8明细分类、分户账或登记簿30年30年30年9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三财务会计报告10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永久下级财政、本级部门和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11部门财务报告永久所属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12财政总决算永久下级财政、本级部门和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13部门决算永久所属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14税收年报(决算)永久15国家金库年报(决算)10年16基本建设拨、贷款年报(决算)10年17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月、季度报表10年所属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18税收会计报表10年所属税务机关报送的保管2年四其他会计资料19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10年10年20银行对账单10年10年10年21会计档案移交清册30年30年30年22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永久永久23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永久永久24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永久永久永久(七)会计档案的销毁 1.会计档案的鉴定 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详见教材) 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人员共同进行。(详见教材) 2.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 经鉴定可以销毁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1)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销毁时间等内容。(详见教材) (2)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详见教材) (3)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详见教材) 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详见教材) 3.不得销毁的会计档案 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详见教材) 单独抽出立卷或转存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详见教材) 【例题1-11·分析题】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思考、总结 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拓宽视野课堂小结 (3 min) 本节课学习了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理解并熟悉会计核算制度中的核算与监督等基本制度要求。 总结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加深认识课堂作业 (2 min) 2022年,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如下事项: (1) 1月6日,该公司档案科同会计科销毁了一批保管期限已满的会计档案,未报经厂领导批准,也未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销毁后未履行任何手续。经查实,销毁的会计档案中有一些是保管期满但尚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 (2)12月,该股份有限公司以“财政部门无权对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会计检查”为由,拒绝市财政局的年度检查。 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该公司王某担任会计科科长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通过课堂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完善、巩固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内容比较多,需要注重课堂练习环节的作用。课堂练习环节分组进行,让学生自主参与,消除学生的惰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