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进行商品分类(1)教案(表格式)《商品学基础》(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进行商品分类(1)教案(表格式)《商品学基础》(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进行商品分类(1)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商品分类的含义和原则 (2)掌握商品分类的标志和方法 (3)认识常见的商品分类体系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的商品进行分类 素质目标: 培养热爱生活、勤于分类整理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商品分类的标志和方法 教学难点:对常见的商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文旌课堂APP或其他学习软件,了解商品分类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合理地组织商品生产和流通,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需要对商品进行科学的分类。我们进行商品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查找资料,思考并留言讨论
考勤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案例导入 【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阅读案例引入——华联超市商品分类(详见教材),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上述案例中,华联超市通过对商品的合理分类,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方便了顾客购买。那么,如何对商品进行分类?分类后如何表示各类目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每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讨论 【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导入本节课课题并板书:任务2.1 进行商品分类
传授新知 【教师】讲解商品分类概述、主要的商品分类体系 任务2.1 进行商品分类 2.1.1 商品分类概述 1.商品分类的含义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满足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并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分成若干不同类别的过程。 商品一般可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品目)、品种和细目等,详见教材表2-1商品分类的类目层次及其应用实例。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请选取某一类产品尝试以大类、中类、小类、品类、品种和细目对其进行分类。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2.商品分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商品分类时,必须明确分类的目的、分类范围和分类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志和适当的分类层次,以及使用统一的商品名称等。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以选定的商品属性或特征为依据,将商品总体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系统。 (3)实用性原则。 商品分类应尽最大努力结合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各企业及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来进行,从而使分类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4)可延性原则。 可延性原则又称后备性原则,是指进行商品分类要事先设置足够的收容类目,以保证新产品出现时不至于打乱原有的分类体系和结构,同时便于今后在本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细分。 (5)兼容性原则。 兼容性原则是指相关的各个分类体系之间应具有良好的对应与转换关系,同一领域上一级的分类与下一级的分类相协调。 3.商品分类的标志 【课堂互动】 【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商品分类(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什么是商品分类的标志?请举例说明。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1)商品分类标志的选择原则。 ① 目的性。 ② 区分性。 ③ 包容性。 ④ 唯一性。 ⑤ 逻辑性。 ⑥ 简便性。 ……(详见教材) (2)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常见的商品分类标志有哪些?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① 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 这种分类标志在实际中应用最普遍,详见教材图2-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举例。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有哪些优缺点?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便于比较相同用途的各种商品,能促使生产者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有利于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有机衔接;缺点是不适用于储运部门和多用途的商品。 ② 以商品的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以商品的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以商品的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有哪些优缺点?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以商品的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不仅分类清楚,还能从本质上反映出各类商品的性能、特点,为确定销售、运输、储存条件提供依据,有利于保证商品流通中的质量等。但是,该分类标志不适用于由多种原材料组成的商品。 ③ 以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作为分类标志。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以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作为分类标志?以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作为分类标志有哪些优缺点?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以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为标志进行分类能够突出商品的个性,有利于销售和工艺的革新等。但是不适用于那些虽生产方法有差别,但商品性能、特征没有实质性区别的商品。 ④ 以商品的化学成分作为分类标志。 以商品的化学成分为标志进行分类能反映商品的本质特性,有利于深入研究商品的特性、保管和使用方法,促使生产者开发新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等。但是该分类标志不适用于化学成分复杂的商品(或化学成分区分不明显的商品。 ⑤ 以商品的其他特征作为分类标志。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除了以上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你还知道哪些商品分类标志?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商品的形状、结构、尺寸、颜色、重量、产地、生产季节等均可作为商品分类的标志。 这些分类标志概念清楚、形象直观、特征具体、通俗易记、便于区别,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但是具体应用范围较小。 ……(详见教材)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填写“课堂训练”的表格(详见教材),并体会商品分类的标志和作用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填写、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4.商品分类的方法 (1)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或垂直分类法,是指将确定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逐次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线分类法的结构详见教材图2-2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大类、中类、小类等层级不同的类目,体系中各层级所选用的分类标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体系中的上下级类目构成隶属关系,同级类目构成并列关系。 可举例说明,详见教材表2-2 纤维采用线分类法分类。 采用线分类法对商品进行分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 在线分类法中,由某上一级类目划分出的下级类目的总范围应与上级类目范围相同。 ② 当一个上级类目划分成若干个下级类目时,应选择同一个划分标志。 ③ 同级类目之间不交叉、不重复,并只对应于一个上级类目。 ④ 分类要依次进行,不应有空层或加层。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运用线分类法完成以下练习: 以下产品适宜选取什么作为分类标志? 塑料制品;电视机、洗衣机;牛奶、酸奶、乳酸菌;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钾玻璃、钠玻璃、铝玻璃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塑料制品宜采用按生产方法标志进行分类。 电视机、洗衣机适用于以商品的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 牛奶、酸奶、乳酸菌是以商品的生产方法为标志分类的。 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适用以商品的产地为标志进行分类。 钾玻璃、钠玻璃、铝玻璃是以商品的特殊成分为标志分类的。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线分类法有哪些优缺点?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线分类法的优点是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方便,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信息等;缺点是结构弹性差,一旦确定了分类层级与每一层级的类目容量并固定了划分标志后,再变动就比较困难。因此,在采用该方法进行商品分类时,必须留有足够的后备容量。 (2)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指将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不同的分类标志划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各个“面”,每个“面”中都包含了一组类目,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构成的分类体系。 面分类法的结构详见教材图2-3面分类法。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运用面分类法完成以下练习: 尝试用面分类法将服装进行分类。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① 面料:纯棉;纯毛;涤/棉;毛/涤;中长纤维。 ② 式样:男式;女式。 ③ 款式:中山装;西装;猎装;茄克;连衣裙。 ……(详见教材表2-3) 采用面分类法对商品进行分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 根据需要,应将分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作为分类标志。 ② 不同“面”的类目之间不能相互交叉,也不能重复出现。 ③ 每个“面”有固定的位置。 ④ 面的选择以及位置的确定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面分类法有哪些优缺点?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面分类法的优点是具有较大的弹性,可以大量地扩充新类目,不必预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计算机按任何面的信息进行检索;缺点是组配结构太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不能充分利用容量,有些可组配的类目无实际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以线分类法为主,面分类法为辅,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学校图书馆对图书是如何分类的?你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或途径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你需要的图书或资料?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任务实训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8组,每组选出1名组长,向学生分派任务: 分别运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将啤酒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小组代表进行讲解发言 【教师】巡堂辅导、讲解具体分类、评价各组的表现、对活动进行总结发言 “啤酒”面分类法分类分析: ① 除菌方式:熟啤酒;鲜啤酒;生啤酒 ② 色度:淡色啤酒;浓色啤酒;黑色啤酒 ③ 酒精度:低醇啤酒;脱醇啤酒 “啤酒”线分类法分类分析: 发酵酒:啤酒、葡萄酒、黄酒、奶酒、果酒 饮料酒 蒸馏酒: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 配制酒:植物类配制酒、动物类配制酒、动植物类配制酒
课堂小结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商品分类的含义、原则、标准和方法,商品分类体系的概念,主要商品分类体系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过关检测的相关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