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四章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基础§4-1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主要功能及加工对象§4-2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基础§4-3 孔加工固定循环功能§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4-5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4-6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实训课题第四章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基础§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1)掌握零件工艺分析方法。(2)掌握加工路线的确定。(3)掌握数控编程过程中基点的确定方法。(4)掌握切削用量的确定。(5)熟悉常用数控加工工艺文件填写及作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1)熟练使用三角函数法计算基点坐标。(2)学会制定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3)掌握内外轮廓、孔的数控编程。§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1)零件的工艺分析。(2)确定加工路线。(3)确定切削用量。(4)填写数控加工工艺文件。(5)内外轮廓、孔的数控编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确定加工路线。(2)内外轮廓数控编程。§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教学流程§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复习提问1.返回参考点指令G28和G29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2.如何区分刀具左半径补偿指令和刀具右半径补偿指令?3.加工中心的选刀与换刀是如何进行的?4.G54~G59如何建立坐标系的?5.执行G43、G44时,刀具的实际偏移量是如何计算的?6.G81固定循环指令动作有哪些?新课导入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多种功能指令。今天,我们将通过三个轮廓铣削加工实例来综合运用前几节的知识。§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一、实例一探究新知毛坯为90 mm×55 mm×10 mm块料,5 mm深的外轮廓已粗加工过,周边留2 mm余量,要求加工如图所示的外轮廓及φ20mm的孔,工件材料为硬铝。§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1.图样分析探究新知加工零件为典型的轮廓类零件,需要加工φ20 mm孔及外轮廓(2mm的余量),孔的中心位置由图中尺寸35mm和25mm确定。2.工艺分析(1)以底面为定位基准,两侧用铣床用机用虎钳装夹,固定于加工中心工作台上。(2)工步顺序1)钻φ20mm孔。2)按O→A→B→C→D→E→F→H→A路线铣削轮廓。§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探究新知§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探究新知3.相关工艺卡片的填写(1)数控加工刀具卡§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探究新知(2)数控加工工艺卡§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探究新知4.确定工件坐标系及基点坐标值在XOY平面内确定以O点为工件原点,Z方向以工件上表面为工件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5.编写程序§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二、实例二探究新知如图所示的平面轮廓零件,毛坯为80 mm×73 mm×23 mm的块料,工件材料为硬铝。试编制其加工程序。§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1.图样分析探究新知该零件为轮廓和孔复合类零件,需要加工2×φ12 mm通孔和上表面5 mm厚的轮廓。2.工艺分析(1)铣削外轮廓。(2)钻孔。(3)扩孔。粗精加工轮廓形状一致,可将轮廓加工编制成子程序;粗、精加工时,调用子程序,采用不同的刀补值即可实现。轮廓加工路线见下图所示。§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探究新知§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探究新知3.确定装夹方案以零件底平面定位,采用机用台虎钳装夹。4.相关工艺卡片的填写(1)数控加工刀具卡§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探究新知(2)数控加工工艺卡5.程序编制§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三、实例三探究新知如图4-39所示的平面轮廓零件,毛坯为120 mm×80 mm×24 mm的块料,工件材料为硬铝。试编制其加工程序。§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1.图样分析探究新知该零件为典型的轮廓和孔复合类零件,需要加工2个φ10 mm通孔、零件中间台阶孔、正五边形轮廓、带有圆弧倒角的矩形轮廓。2.工艺分析(1)用φ25 mm 麻花钻钻孔。(2)用φ16mm立铣刀铣削带有圆角的矩形轮廓、正五边形轮廓,铣φ32 mm孔。(3)用φ10 mm 麻花钻钻 2个φ10 mm 孔。§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探究新知轮廓加工路线如图所示,其中,1→12铣削带有圆角的矩形轮廓,铣削深度为8 mm;15→26铣削正五边形轮廓,铣削深度为5 mm;最后铣削φ32 mm孔,铣削深度为12 mm。§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探究新知加工路线中各点的坐标§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探究新知3.确定装夹方案以零件底平面定位,采用机用台虎钳装夹。4.相关工艺卡片的填写(1)数控加工刀具卡§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探究新知(2)数控加工工艺卡5.程序编制§4-4 综合零件编程实例知识总结与提升1.合理的加工顺序不仅有利于加工出符合图样要求的零件,而且能够使加工设备得到充分的应用。安排加工顺序时,除了应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一般采用同一加工表面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次序分开进行。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同一程序,分三次调整刀具参数,顺序完成同一加工表面的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2.加工路线不仅是程序编制的依据,也是影响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安排加工路线,除了尽可能遵循“切进切出”原则外,并不意味着刀具单纯沿工件轮廓走一遍,必须结合被加工轮廓的特定形状和加工要求,合理有效安排,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