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男性染色体组成: 44条+XY 女性染色体组成: 44条+XX 一、性别决定 XY型的生物决定性别的过程 一、性别决定 ZW型的生物决定性别的过程 ZW X Y ZZ × 雌 1 X Y Z W Z ZZ ZW 雄 1 XY型 染色体 雌性 雄性 : 常染色体+XY 生物类群:哺乳动物、某些两栖类、鱼类和昆虫及雌雄异体的植物 :常染色体+XX ZW型 染色体 雌性 雄性 生物类群:鸟类、鳞翅目昆虫 : 常染色体+ZZ : 常染色体+ZW 一、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的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 ①XO型性别决定(蝗虫、蟑螂):雌性用XX表示,雄性用XO表示 拓展资料:其他的性别决定方式 未受精卵(n=16) ♂ 受精卵(2n=32) 幼虫期以蜂王浆为食 蜂王(♀可育) 幼虫期头2~3d食蜂王浆 工蜂(不育) ②蜜蜂的性别决定 ③环境条件与性别分化 拓展资料:其他的性别决定方式 (1)某些蛙类: 20℃下:XY →♂、XX →♀ 30℃下:XY → ♂、XX →♂ (2)密西西比河鳄: 30℃受精卵→雌性 34℃受精卵→雄性 32℃受精卵→5雌:1雄 (3)乌龟: 23~27℃ →雄性 32~33℃ →雌性 (4)黄鳝在发育过程中会经过雌雄两个阶段。2龄前皆为雌性;3龄转变为雌雄间体,卵巢退化,精巢形成,到6龄全部反转为雄性。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 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 性染色体上没有基因 ( )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决定性别( ) 考考你! 2006年第2期 男女都具有的X染色体上包含有1098个基因。而只有男性才具有的Y染色体上只包含有78个基因。 × √ × Y X和Y同源区段 X非同源区段 Y非同源区段 X × 二、人类红绿色盲 1.红绿色盲症的发现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发现自己和弟弟对一些颜色识别不清-色盲现象。为此发表论文《有关色觉的离奇事实-附观察记录》。 二、人的红绿色盲 正常人眼中--- 红绿色盲眼中--- 你能解释这种结果吗? 伴性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① 遗传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伴性遗传? ② 控制性状的基因在X、Y同源区的遗传,属不属于伴性遗传? XaXa×XAYa XaXa×XaYA XAXa×XAYa XAXa×XaYA X医院防脱发中心主任 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症? (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 (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3)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 X P34 伴X隐性遗传病 特点: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XB B b Y Xb 色盲基因b 隐性基因 正常基因B 显性基因 等位基因 只存在于X染色体 Y染色体上没有有关基因 表示 2.红绿色盲症的特点? 色觉有关基因型 性 别 女 男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B B B b b b B b 表现型 正常 正 常 (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特点:男患多于女患 (因为男性只要有1个Xb就是色盲,女性同时有2个Xb才是色盲。) 男女6种婚配方式 XBXB XBY x 1 2 3 5 4 6 XBXb XBY x XbXb XBY x XBXB XbY x XBXb XbY x XbXb XbY x 后代正常,无色盲 后代都是色盲 ?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亲代 配子 子代 XBXb XBY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1 : 1 XB Xb Y 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 不能传给儿子。 XBXB XbY X 图2-12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XBXb × XBY 亲代 配子 子代 XBXb XBY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1 : 1 : 1 : 1 XBXB XbY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XB Xb XB Y 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这对夫妇生一个色盲男孩概率是 再生一个男孩是色盲的概率是 1\2 1\4 图2-13 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 XbY XBXb 女性携带者 × 男性色盲 亲代 配子 子代 XbXb XBY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1 : 1 : 1 : 1 XBXb XbY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XB Xb Xb Y 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图2-14 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XbXb × XBY 亲代 配子 子代 Xb XB Y XBXb XbY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1 : 1 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 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图2-15 女性红绿色盲与正常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 X X B B b X X B X Y B X X X Y X X B B B b B X Y b X Y b 伴 X 隐 性 遗 传 X Y b X Y b X Y b X Y b X Y b X Y b X Y b X Y b X Y b X Y b b X XBY (1)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2)通常为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 色盲典型遗传过程是:外公-> 女儿-> 外孙。 (3)女性色盲,她的父亲和儿子都色盲 (女病父必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子病) 笔记: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 其他特点: 1、女性患病,其父子、儿子一定患病 2、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表现正常 3、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是携带着 由于血液里缺少一种凝血因子,因而凝血的时间延长。 在轻微创伤时也会出血不止,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血友病的基因是隐性的,其遗传方式与色盲相同。 (伴X隐性遗传) 特点: 病因: 症状: 人类血友病 伴X隐性遗传 19世纪,英国皇室中流传着一种非常危险的遗传病。这种病被人们称为“皇家病”或“皇族病”。患者常因轻微损伤就出血不止或因体内出血夭折,很难活到成年,这就是血友病。 即: 女性患者:XhXh, 男性患者:XhY 其他伴X隐性遗传 维多利亚女王家族照片 一对夫妻色觉正常,但妻子的爸爸患有红绿色盲,他们想了解生一个孩子其患有色盲的概率有多大? 遗传咨询 1.已知某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则弟弟红绿色盲基因的来源是( ) A.外祖父→母亲→弟弟B.外祖母→母亲→弟弟 C.祖父→父亲→弟弟D.祖母→父亲→弟弟 B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其父亲均为色盲患者,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儿子患色盲的概率是 ( ) A、25% B、50% C、75% D、100% 实战训练 B 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3.人类精子染色体组成是( ) A.44条+XY B.22条+X或22条+Y C.11对+X或11对+Y D.22条+Y B A 5.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图中除深颜色代表的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的色觉都正常。据图回答问题。 (1)8号基因型是XBXb可能性是 。 1 2 (2)10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 。 1 4 1 6 5 2 3 4 9 8 7 10 Ⅰ Ⅱ Ⅳ Ⅲ 除了伴X隐性遗传外,你觉得“伴性遗传”还有几种情况? 伴X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Y染色体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思考 基因在XY上 买峪岸苛炮萍匀终往美驯从贱奥蘸娱与裴掇馒壶铭凰抡妄馁洒被温去袱阑2-3伴性遗传2-3伴性遗传 症状: 钙吸收不良,导致下肢弯曲、膝向内或外翻、骨骼发育畸形、易骨折。 {BC89EF96-8CEA-46FF-86C4-4CE0E7609802}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患病 正常 患病 正常 XDXD XDXd XdXd XDY XdY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受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 1、简介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特点:女患多于男患 [探究]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特点 ① XDXD × XDY → ③ XdXd × XDY → ② XDXd × XDY → ⑤ XDXd × XdY → ④ XDXD × XdY → ⑥ XdXd × XdY → 都患病 儿:50%,女:100% 儿:0,女:100% 儿:50%,女:50% 都正常 都患病 2、遗传特点 女患多于男患 世代遗传 男患母女必患 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一半患病 C.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表现正常的夫妻,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A 1. 伴Y染色体遗传病 2. 遗传特点 无显隐性之分 患者全为男性 世代遗传,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 印度男子耳毛长25厘米,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四、外耳道多毛症遗传分析 小结: 伴X隐性遗传 伴X显性遗传 伴Y遗传 隔代交叉遗传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女患父子患 红绿色盲 血友病 连续遗传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男患母女患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患者都为男性 父传子、子传孙 外耳道多毛症 常 见 遗 传 病 1、在医学和生产实践中应用 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例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通过对后代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从医学角度对他们的生育提出建议。 XdXd XDY × 亲代 配子 Xd Xd Y XDXd XdY 子代 女患 男正 五、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伴性遗传理论还可指导育种工作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相反。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这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的,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为了多得母鸡,多得鸡蛋,请设计实验,在早期的雏鸡时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 ZbZb ZBW × 亲代 配子 Zb ZB W ZBZb ZbW 子代 芦花(雄) 非芦花(雌) ※记住男女有别“同型隐,异型显”的组合非常有用,可判断是基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是在X染色体的同源区还是非同源区,还可以根据后代性状判断性别 1.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的是( ) A.芦花雌鸡×纯合芦花雄鸡 B.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 C.非芦花雌鸡×纯合芦花雄鸡 D.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考考你! D 2.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 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 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 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D 考考你! (2016年全国卷Ⅰ,32)(12分)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2)实验1:F1♀黄体×F1♂灰体(2分),相应结果是1♀灰体:1♂黄体(2分)。 实验2:F1♀灰体×F1♂灰体(2分),相应结果是2♀灰体:1♂灰体:1♂黄体(2分)。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A.甲为AAaa,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B 考点突破: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 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P X1Y × X2X3 X2Y、X3Y、X1X2、X1X3 F1 (1)X1只能传给______,且传给孙子、孙女的概率为___,传给外孙或外孙女的概率为______。 (2)该夫妇生2个女儿,则来自父亲的都为X1,应相同;来自母亲的既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女儿 1/2 0 例1.正常情况下,男子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其( ) A.外祖父 B.外祖母 C.祖父 D.祖母 D 解析:祖母只传 X 给其父亲,其父亲只传 Y 给男性,所以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母。 男性将红绿色盲基因传给孙子的概率是0 √ X非同源区段 (伴X遗传) X、Y同源区段 Y非同源区段 X Y X 女性 男性 (伴Y遗传) 伴X隐性遗传 伴X显性遗传 如人类红绿色盲、果蝇白的眼色、血友病 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果蝇的红眼色 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如果蝇的正常硬毛B与短硬毛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 (可发生交叉互换) 例2: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位于Ⅰ区的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有关 B 位于Ⅱ区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表现一致 C 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有可能有 等位基因 D 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X Y Ⅰ Ⅱ Ⅲ B 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不一致。例如。XaXa与XAYa婚配,后代女性全部为显性类型,男性全部为隐性类型;XaXa与XaYA婚配,后代女性全部为隐性类型,男性全部为显性类型。女性的体细胞中,有两个X染色体,所以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在女性的体细胞中也有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存在性染色体。 一、 单基因病的特点(判断的依据) a、显性遗传 ①有中生无 ②不隔代 b、隐性遗传 ①无中生有 ②隔代 c、后代患病机率 常染色体遗传病 男女患病率相同 伴性遗传病 男女患病率不同 d 伴X显性遗传 男患必传女其母也患,女患多 伴X隐性遗传 女患必传男其父也患、男患多 伴Y遗传 男传男女不患 第一步:确定是否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的解题规律 (1)判断依据: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无女性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 (2)典型系谱图 第二步:确定是否是细胞质遗传 (1)判断依据: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型都与母亲相同。 (2)典型系谱图 第三步:判断显隐性 (1)无中生有为隐性。 (2)有中生无为显性。 (3)亲子代都有患者,无法准确 判断,先假设,再推断。 第四步、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甲 乙 常染色体/X染色体 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看女病 上推父亲; 下推儿子。 父子正常非伴性 丙 丁 常染色体/X染色体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看男病。 上推母亲; 下推女儿。 第四步、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母女正常非伴性 遗传系谱图的判断方法 ————“三步曲” 2、确定显隐性 甲 乙 丙 丁 有中生无,有为显性 无中生有,有为隐性 隐性找女患者 显性找男患者 1、确定是否为伴Y或母系遗传病 3、确定是否为伴性遗传 隐→女患→看其父亲和儿子 是:√ 如非:则为常隐 显→男患→看其母亲和女儿 是:√ 如非:则为常显 一、排除伴Y或母系遗传; 小结分析步骤: 二、判断显隐性; 三、排除伴性遗传。 无中生有为隐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 有中生无为显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 父子正常非伴性 母女正常非伴性 (1) 例3.判断下面下列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 (2) (3) (4) 常染色体显性 常染色体隐性 常染色体显性 例4.对某地区一个家族的某种遗传病的调查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该种遗传病遗传方式是( ) A.常隐 B.常显 C.伴X隐 D.伴X显 E.伴Y(限雄)遗传 A 隐性 女性患者,其父或其子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例5.判断下面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显性 男性患者,其母或其女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连续:显性可能性大 不连续:隐性可能性大 (2)二看男女 发病率: 无性别差异(男≈女):常染色体可能性大 (3)三看是否全满足两个“特点”: (1)一看是否连续发病 有性别差异: 男 > 女:伴X隐可能性大 女 > 男:伴X显可能性大 全男:伴Y可能性大 女性患者,其父和其子都患病。 伴X染色体隐性可能性大 男性患者,其母或其女都患病。 伴X染色体显性可能性大 第五步: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最可能的遗传方式: 伴Y染色体遗传 创桐歇湘祭氖翁社芥斗是左细牛近椎批供党对椒浩阉娶兆姓么烩胳徽畦览2-3伴性遗传2-3伴性遗传 最可能的遗传方式: 最可能的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伴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裤稼刷鸵纷七凿兴戊奏活凑瓤矿沮剥胶鸡斗境黑视零乍沈启握街晴懊闰吨2-3伴性遗传2-3伴性遗传 不携带致病基因(家族没有该病史) 最可能的遗传方式: 最可能的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伴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普睫梨灰岭锣底歹靠刮爆归斟缕埂破莲尊净属匹满催馈色谆肉氖颊提乎簧2-3伴性遗传2-3伴性遗传 例6.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图中除深颜色代表的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的色觉都正常。据图回答问题。 1 6 5 2 3 4 9 8 7 10 Ⅰ Ⅱ Ⅳ Ⅲ (1)图中9号的基因型是 (2)8号的基因型可能是 A、XBXB B、XBXb C、XBY D、XbY A、XBXB B、XBXb C、XBY D、XbY D AB (4)10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 。 1 4 解: XBY × XBXb ↓ XBXB XBXb XBY XbY 1 : 1: 1: 1 1 2 1 2 男孩是色盲的概率 = ? × ? = ? (5)7号和8号生育的男孩是色盲的概率 。 1 4 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图中除深颜色代表的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的色觉都正常。据图回答问题。 1 6 5 2 3 4 9 8 7 10 Ⅰ Ⅱ Ⅳ Ⅲ 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图中除深颜色代表的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的色觉都正常。据图回答问题。 1 6 5 2 3 4 9 8 7 10 Ⅰ Ⅱ Ⅳ Ⅲ (5)7号和8号生育的男孩是色盲的概率 。 (6)7号和8号生育色盲男孩的概率 。 1 4 1 8 解: XBY × XBXb ↓ XBXB XBXb XBY XbY 1 : 1: 1: 1 生育色盲男孩的概率 = (?× 1) ×?= 1 4 × 1 1 8 1 2 注意遗传概率求解范围 (1)不考虑性别 (2)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概率,需避开另一性别 (3)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概率(1/2)列入范围,然后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 求9号患病的概率是多少? 已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 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庭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如图为对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调查后得到的系谱图,并且调查发现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 如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 …… 限制或提示作用的语句,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例7.如图所示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由两个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A.5/12 B.5/6 C.3/4 D.3/8 1号不携带致病基因 男孩正常 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龙凤胎)的区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