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栽蒜苗(一)》 说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课时汇报人姓名CONTENTS目录01教材内容03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05教学过程02学情分析04教法、学法06板书设计01教 材 内 容PART ONE教材编排《栽蒜苗(一)》一课是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时的内容。首先,教材创设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14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着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学习活动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数据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学习整理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最后,教材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02学情分析PART ONE学生认知水平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了解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通过栽蒜苗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本课中继续深化对较大数据的统计图表的认识,进一步体会1格表示较大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和灵活性,并把较大数据的统计表画成统计图。03教 学 目 标PART ONE2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会绘制较大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据实验数据,合理确定统计图中1格表示的单位量,绘制条形统计图。体会、理解统计图中1格表示较大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04教法、学法PART ONE教法:在教法上本课我将主要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探索能够自主的,愉快的学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而合作交流法可以让学生之间多一些交流及合作的机会,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教法和学法学展议导练05教学过程PART ONE1、情境导入14天前我们栽的蒜苗生长得如何了呢?2、探究新知将每个人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准备如何整理数据。我们把每个人栽的蒜苗长了有多高放在一起看一看。2、探究新知将组内同学记录的蒜苗14天后的高度填入统计表中。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表姓名蒜苗高/厘米第一周*秋王*敏刘*强张*晨李*鸣赵*微1291821159还可以把蒜苗从第1天到第14天的生长记录情况制作成条形统计图。2、探究新知在下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周*秋王*敏刘*强张*晨李*鸣赵*微12345768一格表示1厘米不够用怎么办?一格表示2厘米也不够用。第一一格表示3厘米,够用了。2、探究新知在下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第一周*秋王*敏刘*强张*晨李*鸣赵*微123457682、探究新知在下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周*秋王*敏刘*强张*晨李*鸣赵*微3691215211824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第一2、探究新知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张*晨的蒜苗长的最高,是21厘米。小组中最高的蒜苗与最矮的蒜苗高度相差12厘米。(合理即可)3.课堂总结4.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设置梯度练习,分层作业板书设计栽蒜苗(一)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观察统计图时,可以用横向、纵向对比的方式来读图,并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感谢观看!Thanks汇报人姓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