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管理商品质量 教案(表格式)《商品学基础》(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管理商品质量 教案(表格式)《商品学基础》(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管理商品质量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2)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 (3)认识PDCA循环法 技能目标: 能够初步判断导致某商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 素质目标: 愿意为提高商品质量、做好社会监督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教学难点:判断导致某商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文旌课堂APP或其他学习软件,了解商品质量的主要内容,并完成以下任务: 请搜集3个以上有质量问题商品的案例。 【学生】搜集、记录
考勤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案例导入 【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阅读案例引入——三星Galaxy Note 7爆炸门事件(详见教材),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案例说明再强大的企业,如果忽视质量管理,就会埋下产品事故隐患,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商品质量管理呢? 【学生】每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讨论 【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导入本节课课题并板书:任务3.2 管理商品质量
传授新知 【教师】讲解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质量管理 任务3.2 管理商品质量 3.2.1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说一说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1.生产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1)影响工业品质量的因素。 ① 产品设计。 ② 原材料。 ③ 生产工艺。 同样的原材料在不同的生产工艺下可形成不同的商品质量和品种。 ④ 设备。 ⑤ 检验与包装。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说一说商品包装的具体作用。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商品包装可以减少和防止外界因素对商品质量的影响,并能装饰、美化商品,便于商品的储运、销售和使用,甚至可以增加商品的价值。 ……(详见教材) (2)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 ① 生产环境。 ② 动植物品种。 ③ 植物栽培技术。 ④ 动物饲养管理。 ……(详见教材) 2.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流通过程是指商品离开生产过程,而尚未进入消费过程的整个过程,包括商品的运输、储存和销售服务等环节。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1)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商品质量会受到运程远近、运输时间长短、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温度、湿度、风雨、日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装卸搬运时商品容易发生碰撞、跌落、破碎、散失等现象,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商品的数量和质量。 (2)储存。 商品储存是指商品离开生产过程,而尚未进入消费过程的存放。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商品在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容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商品在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与商品的性质、储存场所的环境条件、养护技术与措施、储存期的长短等因素有关。其中,商品本身的性质是商品质量变化的内因,而仓储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空气成分、微生物及害虫等)是储存期间商品质量变化的外因。 (3)销售服务。 商品的暴露陈列、陈列组合不当、陈列时间长、陈列环境及卫生条件差、拆零与分装捆扎不讲究、装配及维修水平低等,都会影响商品的质量。 ……(详见教材) 3.消费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说一说消费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1)商品的使用范围和条件。 (2)商品的使用方法与维护保养。 (3)商品使用后的废弃处理。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说商品及其包装物的废弃物是否容易处理以及是否对环境有害,也是影响商品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详见教材)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列举一些生活中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分析其质量问题是由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或消费过程中的哪些因素引起的?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阅读材料——伪劣商品(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什么样的产品可以被归类为伪劣产品? 【学生】阅读、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3.2.2 商品质量管理 1.产品质量责任 【课堂互动】 【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质量责任(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质量责任?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对产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的人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质量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疏忽责任。 疏忽责任是指产品的制造人或销售人在生产或销售过程中因主观上的疏忽导致产品有缺陷,而造成产品的消费者或使用者遭受损害所应承担的责任。 (2)担保责任。 担保责任是指卖方就所销售的产品质量向买方做出了保证,如因为产品不符合卖方的保证而对买方造成伤害或损失,卖方对此应承担的责任。 (3)严格责任。 严格责任是指不论产品制造者与销售者或用户之间有无合同关系,也不论他们在制造或销售过程中是否有过失,只要存在缺陷或不合理的危险,致使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该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就应承担责任。 ……(详见教材) 2.质量管理的概念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商品质量管理?和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商品质量管理是指以保证商品应有的质量为中心内容,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对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加以控制,使顾客得到满意的商品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3.质量管理的发展 (1)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大约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人们通过制订产品质量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管理对象只限于产品本身的质量,管理领域仅局限于生产制造过程。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大约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商品质量管理进入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有两项核心内容: 一是利用控制图(控制图又叫管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发现质量事故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利用数理统计抽样方法对样本进行科学检验从而判断整批产品的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积极进取型管理,其特点如下。 ① 全过程的管理。 ② 全面质量的管理。 ③ 全员的管理。 ……(详见教材)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一件商品通常经过生产环节进入流通环节再进入消费环节,这一过程中商品的质量首先是在生产环节中形成的。但也有人认为,质量的源头在于消费者的需求。因为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广泛应用,企业界已经完成了从“检验出质量”到“生产过程出质量”再到“顾客需求出质量”的认知跨越。“质量的源头在于顾客的需求”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先进理念。 讨论:你认为质量源头在哪里?为什么?举例说明一下。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4.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法 (1)PDCA循环法的含义。 【课堂互动】 【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PDCA循环法(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什么是“PDCA循环法“?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其中,P、D、C、A四个字母的含义详见教材表3-2所示。 其基本模型详见教材图3-2所示。 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2)PDCA循环法的基本内容。 ① 计划阶段(P):根据存在的问题或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以此为依据提出有效措施并制订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② 执行阶段(D):按照计划规定具体实施。 ③ 检查阶段(C):调查计划实施的结果,将结果与计划对比,得出经验,找出问题。 ④ 处理阶段(A):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总结,对检查阶段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纳入标准或规程,形成制度,以便今后执行;对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规避;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3)PDCA循环法的特点。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PDCA循环法有哪些特点?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① 大环套小环。 其示意图详见教材图3-3所示。 ② 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些问题,取得一些成果,提高一次质量水平。到了下一次循环,又有了新的目标,从而使质量不断上升,其示意图详见教材图3-4所示。 ③ 科学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 ……(详见教材)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阅读案例——大润发变质肉事件(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案例中大润发变质肉事件说明了哪些问题?短视行为会对企业造成怎样的危害 【学生】阅读、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任务实训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小组活动:问题商品“小判官”,讲解活动具体内容 任务实施: (1)各小组组员根据课前搜集的有质量问题商品的案例,利用所学商品质量知识,对案例中所涉及商品进行分析,完成“问题商品‘小判官’报告”。 (2)每个组员根据所分析内容,谈一谈自己对商品质量的认识和对商品质量管理的想法等。 (3)教师组织交流,可派代表发言。 【学生】分享案例、分析、讨论、发言 【教师】评价各组的表现、对活动进行总结发言
课堂小结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发展、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法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