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认识商品包装课时 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商品包装的概念与功能 (2)熟悉商品包装的分类和原则 技能目标: 能够区分不同的商品包装类型 素质目标: 培养善于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商品包装的概念与功能 教学难点:商品包装的分类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文旌课堂APP或其他学习软件,了解商品包装的主要内容,并完成以下任务: 让学生搜集几种商品不同时期的包装,感受商品包装随时代的变化。 【学生】搜集、记录考勤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案例导入 【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阅读案例引入——商品包装与市场(详见教材),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案例说明,一个好的产品要打入市场首先要有好的包装,而这种包装又必须切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这样才能为产品成功占有市场打好基础。那么商品包装的功能是什么?又该怎样对商品包装进行分类呢? 【学生】每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讨论 【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导入本节课课题并板书:任务5.1 认识商品包装传授新知 【教师】讲解商品包装的概念、功能、分类与原则 任务5.1 认识商品包装 5.1.1 商品包装的概念和功能 1.商品包装的概念 商品包装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你是如何理解商品包装的概念的?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包装有两层含义, 一是作名词用,指盛装商品的容器、材料及包装辅助物,如包装箱、包装袋、包装纸以及捆扎绳等; 二是作动词用,指产品盛装、包扎和装潢的操作过程,如装箱、封口以及打捆等。 2.商品包装的功能 【课堂互动】 【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学习创意包装(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你还见过哪些有创意的包装?你认为商品包装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1)保护功能。 科学的包装能有效地保护商品的外观形态和内在品质,从而保护商品的使用价值。 此外,包装的保护功能还体现在对危险货物进行特殊包装,防止其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造成危害。 (2)容纳功能。 有些气态、液态或粉末状的商品以及许多食品、药品等,只有依靠包装的容纳才具有特定的商品形态、保持商品数量的完整和质量的稳定,从而便于运输、储存以及使用等。 容纳功能的延伸是成组化功能。成组化功能是指包装能够把许多个体或个别的包装物统一为较大的组。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成组化功能有什么作用?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成组化功能有利于商品的运输、保管和销售,并能减少商品流通的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3)便利功能。 便利功能是指包装为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流通和消费领域转移、为消费者的使用提供了方便条件。 便利功能的延伸是复用功能和改用功能。 复用功能是指商品包装可重复使用;改用功能是指商品包装可改作他用。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复用功能和改用功能。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4)促销功能。 ① 传达信息。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商品通过包装可以向消费者传递哪些信息?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商品通过包装上的标识和文字说明,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名称、品牌、产地、特性、规格、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起到广告、宣传和指导消费的作用。 ② 表现商品。 ③ 美化商品。 ……(详见教材)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阅读——红星青花瓷珍品二锅头的创意包装(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商品的创意包装对商品销售有哪些促进作用? 【学生】阅读、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5.1.2 商品包装的分类 1.按包装材料分类 ① 纸制包装 ② 塑料包装 ③ 金属包装 ④ 玻璃与陶瓷包装 ⑤ 木制包装 ⑥ 复合材料包装 ⑦ 其他材料包装 详见教材表5-1所示。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根据教材表5-1,试着说一说每种不同的包装分别适用于哪些商品。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2.按包装在流通中的作用分类 按包装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商品包装可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 (1)运输包装。 运输包装是指以运输贮存为主要目的的包装。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运输包装有哪些作用和特点?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它具有保障产品的安全,方便储运装卸,加速交接、点验等作用。 运输包装的特点是容积大,外形尺寸标准化程度高,坚固耐用,印刷标志清晰,可重复使用等。 常见的运输包装有箱型包装、桶型包装和袋型包装。 (2)销售包装。 销售包装是指以销售为主要目的,与内装物一起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包装。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销售包装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销售包装具有轻便、美观、造型多样等特点,能够保护、美化和宣传商品,便于商品陈列展销,利于消费者识别、选购、携带和使用商品。 按包装的形式和作用,销售包装可分为: ① 陈列展销类包装。 包括堆叠式和悬挂式两种。 堆叠式包装是指商品包装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吻合部分,使商品在上下堆叠时可以互相吻合的包装形式; 悬挂式包装是指通过挂钩、吊钩和挂孔等将商品悬挂起来的包装形式。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请分别举例说明什么是堆叠式和悬挂式包装。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② 识别商品类包装。 即透明包装,是指通过透明包装材料能见到全部或部分内装物的包装。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想一想透明包装主要适用于哪些商品?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③ 使用类包装。 主要包括便携包装、易开式包装、按压式包装、配套包装和礼品包装等,具体见教材表5-2。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请分别举例说明什么是便携包装、易开式包装、按压式包装、配套包装和礼品包装。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3.按包装技法分类 按包装操作时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商品包装可分为防震包装、防潮包装、防霉包装、防锈包装、贴体包装、泡罩包装、充气包装和真空包装等。 4.按包装内容物分类 按包装的内容物,商品包装可分为食品包装、土特产包装、纺织品包装、医药品包装、化工商品包装、化学危险品包装和机电商品包装等。 5.按包装容器的特性分类 (1)按包装容器的形态分类。 按包装容器的形态,商品包装可分为盒类包装、箱类包装、袋类包装、瓶类包装、罐类包装、坛缸类包装、管类包装、盘类包装、桶类包装、筐篓类包装等。 (2)按包装容器的刚性分类。 按包装容器的刚性,商品包装可分为软包装和硬质包装。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软包装和硬质包装有什么不同?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① 软包装是指在充填或取出内装物后,容器形状可发生变化的包装。该包装容器一般用纸、纤维制品、塑料薄膜或复合包装材料等制成。 ② 硬包装是指在充填或取出内装物后,容器形状基本不发生变化的包装。该包装容器一般用金属、木质材料、玻璃、陶瓷、纸板、硬质塑料等材料制成。 6.按包装层次分类 ① 小包装是直接接触商品,与商品同时装配出厂,构成商品组成部分,随同商品一起销售的包装。 ② 中包装是商品的内层包装,介于小包装与外包装之间,多为具有一定形态的容器,通称为销售包装。中包装起着进一步保护商品,促进销售,方便计量等作用。 ③ 外包装是商品的最外层包装,多是对若干个商品的集中包装,又称运输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外包装起着保护商品,方便运输、装卸和储存的作用。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请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包装,说一说它们各属于哪一类,有什么特点。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5.1.3 商品包装的原则 商品包装应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le)的“3R”原则。 1.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课堂互动】 【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过度包装(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什么是“过度包装”?商品包装为什么要遵循减量化原则?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在商品包装中,减量化原则要求商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包装设计应该科学、合理,在保证满足正常的包装功能下,包装材料、结构和成本应与内装物的质量和规格相适应,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用量,以有效节约资源。 2.再利用原则 再利用原则(Reuse)要求商品的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 3.再循环原则 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垃圾。 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 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他产品的原料。 【课堂互动】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阅读立德树人——绿色包装(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你是如何理解“绿色包装”的?我们为什么要倡导绿色包装? 【学生】阅读、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 绿色包装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更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快递包装的“绿色革命”做出自己的贡献。相信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终将实现。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任务实训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小组活动:探究“包装变身史”,讲解活动具体内容 任务实施: (1)将全班学生分成5组,每组针对3种商品,通过收集资料探究其包装随时间的变化,时间跨度可大可小,能反映变化的本质即可,并填写相关的任务卡(详见教材)。 (2)每组学生根据分析内容,谈一谈对商品包装的认识和对生活的理解。 (3)教师组织各小组交流感受,并派代表总结发言。 【学生】整理资料、填表、分析、讨论、发言 【教师】评价各组的表现、对活动进行总结发言课堂小结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商品包装的概念、功能、分类与原则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