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 教案(表格式)《幼儿园班级管理》(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 教案(表格式)《幼儿园班级管理》(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意义和特点 (2)熟悉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3)熟悉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 (4)掌握幼儿园班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素质目标: (1)学会与人沟通,能够平等、独立地与人交往 (2)强化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意义和特点、内容与要求、主要形式 教学难点:幼儿园班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教学方法 讲授法、知识拓展法、讨论法、视频欣赏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 min)—作业反馈(5 min)—导引案例(8 min)—传授新知(30 min) 第2节课:传授新知(35min)—政策引领(5 min) —课堂小结(3 min)— 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考勤 (2 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作业反馈 (5 min) 【教师】教师邀请三位学生分享“思考与练习的所有作业”的答案 【学生】分享、回答 【教师】教师点评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并进行答案核对,同时对易错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作业反馈的环节,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导引案例 (8 min) 【教师】教师讲解导引案例“轩轩的家访”,并提出以下问题:“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有哪些内容和形式?”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王乐乐班上新转来一名叫轩轩的幼儿。这名幼儿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不好,宁可每天多接送两次也坚持让轩轩三餐都在家吃,并特别强调“两点”也只吃自己带的。 几天下来,王乐乐发现,每天的吃点心时间轩轩总是闷闷不乐。原来轩轩想和小朋友们吃一样的点心,还想有更多的机会跟小朋友们一起游戏。 ……(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导入本节课课题: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 通过导引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有哪些内容和形式,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研究
传授新知 (30min) 【教师】讲解第一节: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概述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主要是指班级教师面向本班幼儿家长开展的一系列互动活动。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并达成保教目标。 一、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特点 (一)针对性 1.针对班级的特有问题 例如,小班初期的幼儿刚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存在适应的问题,家长也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牵肠挂肚,因此小班的家长工作一般围绕幼儿的情绪、生活事项、健康情况而展开;而大班的幼儿已经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了,家长们也基本上不担心幼儿的生活适应问题,更多的是关心幼儿在性格、品行及智能发展等方面的表现,因此大班的家长工作一般围绕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小衔接等内容展开。 2.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定的教育方法、家庭观念和生活习惯等,这些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班级教师要想使每一个家庭都配合班级的保教工作要求,往往需要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做单独的家长工作。 (二)多样性 例如,有幼儿园按照教育工作计划定期举行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还有临时根据需要进行的随机谈话、家访等;有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还有专门为家长组织的家长学校、家长沙龙;有书面的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册,还有网络上的互动等。班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展示班级的风采、幼儿的进步,传授教育方法和经验。 【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视频:“‘伴’日相约,‘云’见成长-海宁市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线上活动”(网址:https://haokan./v pd=wisenatural&vid=3384376332848815951) 【学生】观看 (三)情感性 班级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从关爱幼儿的角度出发,用心地为家长和幼儿着想,以真情换得家长的真心。同时,班级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也要切实做到关心幼儿,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幼儿和家长,从而赢得家长的信赖和尊重,与家长成为幼儿教育的良好伙伴。 (四)互动性 例如,利用节日、庆典等精心设计活动,让家长参与亲子互动游戏;通过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公布教育计划,请家长帮助筹备材料,帮助幼儿进行经验方面的准备;通过邀请一些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参加家长义工或家长工作坊,丰富班级教育形式和内容等。 二、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内容繁杂、涉及面广,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相关政策 班级教师要积极向家长宣传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国策及幼儿园是如何将国家方针、政策落实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家长认可并支持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才会从思想上转变对学前教育的看法,行动上支持幼儿园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 (二)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1.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文化与教育特色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在长期保教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念及承载这些价值观念的物质形态与活动形式,包括幼儿园的办园思想、教职工的价值观念和意识行为等。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人文风貌的集中展示。 幼儿园的教育特色体现在幼儿园根据办园宗旨和教育理念而设置的特色课程(如双语课、剪纸课、国学课),以及融入特殊教育理念(如蒙台梭利教育法、奥尔夫教育法)的常规课程中。 班级教师要积极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文化和教育特色,一方面让家长透彻地了解幼儿园,认可和信赖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从而理解并支持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为幼儿园树立良好的口碑,为幼儿园的长期家长工作打好基础。 2.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班级教师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的优势及其与一般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以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向幼儿家长强调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提示】《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三)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在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中,班级教师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向家长普及育儿知识和经验 首先,班级教师应向家长普及幼儿生长发育和教育方面的一般知识,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打好基础。例如,幼儿生长发育中的身体与情绪变化情况、饮食注意事项、疾病的防治等。 其次,班级教师应向家长传授幼教经验,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使家长能科学地把握家庭教育的过程。例如,家长不能打骂幼儿、隔代抚养不能溺爱幼儿、幼儿的需求应延迟满足、家长对幼儿的承诺要兑现等。 最后,班级教师应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等。例如,如何处理幼儿的哭闹、如何避免追着幼儿喂饭、如何处理幼儿的分离焦虑、如何在家中开展亲子游戏等。 2.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建议与服务 例如,有些家庭注重满足幼儿的物质需求,教师要建议家长合理满足幼儿的物质需求,兼顾精神教养;留守幼儿长期不能与父母团聚,教师要积极促进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与沟通等。 如果家长的个别需求确实超出了幼儿教师的能力范围,教师也可以站在家长的角度,帮忙出主意、想办法,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尽力解决问题的诚意。 (四)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1.组织家长督促和评价教师工作 很多幼儿园会定期组织家长对班级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发放问卷、电话访问等方式了解幼儿与班级教师的相处情况及教师的服务情况等。班级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的评价,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进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2.根据家长意见改进管理方式 班级教师在家长工作中可以收到很多家长意见和建议,吸取家长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不但可以改进班级管理工作方式,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还可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其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 3.整合家长资源开展保教工作 幼儿的家长不乏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他们能够利用自身的学识或职业优势为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助力。班级教师可以邀请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如商议教育计划、参与课程设置、加入幼儿活动、主持教育活动等;也可以邀请家长间接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如为班级活动提供人力、物力支持等。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课堂讨论话题:“你认为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还有哪些内容?请举例说明。”并随机邀请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聆听、回答 三、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原则 (一)关爱幼儿 关爱幼儿是班级家长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将家长与班级教师联系起来的纽带。每一个幼儿都是家长的希望,当家长感受到班级教师对自己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时,必定会对班级教师心存感激,从而积极配合班级家长工作。 (二)尊重家长 班级教师在家长工作中应充分尊重每位幼儿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式、幼儿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等,使家长意识到他们是家园合作中有价值、有能力、不可缺少的合作成员,从而使班级家长工作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 (三)公平公正 班级教师应从思想上对所有幼儿家长一视同仁,不能对某些家长过度热情、迁就。当遇到因幼儿之间的矛盾导致家长有隔阂的情况时,班级教师更要本着公正的原则,弄清事情原委,做到不冤枉、不偏袒。 (四)保护隐私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保护幼儿家庭隐私的意识,对于幼儿家长的工资收入、婚姻情况、电话号码等信息不经家长的同意不能告知他人,也不能随意传播可能破坏幼儿生活秩序和幼儿家庭安宁的家长隐私。当幼儿家长的职业和身份比较特殊时,班级教师应该为其保守秘密,以免给幼儿及其家长带来潜在的危害。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经典实例“淘淘特殊的家“(详见教材),了解家庭隐私泄露给幼儿带来的伤害,体悟保护幼儿家庭隐私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记忆 【教师】讲解第二节: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 一、集中进行的家长工作 集中进行的家长工作是指班级教师针对幼儿家长群体开展的,以解决共性问题、提出统一要求或布置统一任务为主要内容的家长工作形式。集中进行的家长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简称家委会,是指由幼儿家长代表成立的,以促进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联系为主要目的的组织。通过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工作,一方面便于调动广大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支持、协助班级教师做好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也便于家长及时反馈意见或建议。 班级教师应让家长委员会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与其共同商议工作计划,并请其监督、检查及协助执行。此外,还可以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活动,如开展有关教育问题的研讨会、家教经验交流会等;也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和利用家长资源,帮助班级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二)家长会 家长会是指定期召开的家长集体会议,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家长工作形式。召开家长会需要事先做好计划,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小班家长会怎么开”视频(详见教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观看 1.学期初的家长会 学期初的家长会一般要向家长报告幼儿园或班级工作情况,宣传保教精神,提出一般性教育要求,听取家长们对保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答家长提出的一些问题等。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经典实例“小太阳幼儿园中班家长会方案“(详见教材),了解更多的家长会方案 【学生】阅读、记忆 2.学期中的家长会 例如,重要活动前的全体家长动员会;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开展的自理能力较差幼儿家长会,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幼儿家长会等。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家长会议开始前应先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园的活动表现,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产生一种紧迫感;同时,让家长相互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家园配合,促进幼儿的发展。 3.学期末的家长会 学期末的家长会一般要向家长汇报幼儿在这一学期的变化和进步,对各位家长在这一学期支持和关心班级工作及在教育幼儿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同时,提出班级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难,争取家长的理解、协助和支持。 (三)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是指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家长开放一天或半天,邀请家长来园进行参观的家长工作形式。 家长开放日可以使家长看到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直观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增进对幼儿教师的理解,有益于相互配合;从不同侧面认识自己的子女,更客观地分析和改进家庭教育。 (四)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指向幼儿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临时课堂,是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班级教师可以根据家长学校的内容及家长的实际需求等请本班全体或部分幼儿家长参加。 幼儿园开办家长学校可定期请幼儿保健专家、心理专家、教育专家来园举办专题讲座,也可由幼儿园园长、教师或家长讲一些育儿知识或经验。家长学校所讲授的内容应该是家长关注的或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实用、深入浅出,既要帮助家长增长知识,又要为家长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促进家长育儿能力的提高。 (五)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指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既能促进家长与幼儿的亲子交流,也能增进家长与幼儿园的情感沟通,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家园互动形式。 亲子活动多种多样,没有固定形式。例如,亲子运动会,由家长带领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竞赛,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一起在游戏中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六一”、元旦等节日文艺展演时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表演节目;端午节时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包粽子等。 家园联系栏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家园联系栏怎么用”视频(详见教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观看 家园联系栏简称家园栏,通常放置在园外展示橱窗的宣传栏,内容主要是介绍班级近期教育计划、通告需要家园合作的教育内容、说明孩子的发展情况及推介一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文章等。家园联系栏应办得生动活泼,能吸引家长的注意。所选取的文章、资料要短小精悍,可由教师编写,可摘录家教报刊上的内容,也可以由家长提供经验、体会等。家园联系栏应设在家长接送幼儿的必经之处,内容要经常更新,字号不可太小。班级教师在布置家园联系栏时,不仅让家长从资料中获取育儿的知识和经验,还要给家长提供发表看法的机会,实现家园信息的双向沟通。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经典实例“不一样的家园联系栏“(详见教材),了解更多的特色家园联系栏 【学生】阅读、记忆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课堂讨论话题:“上述案例中哪个班的家园联系栏更好地实现了家园合作的双向沟通?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并随机邀请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聆听、回答 (七)家园联系册 家园联系册是指由班级教师为每一名幼儿制作的册子,其内容包括每个阶段(学期、月或周)的学习目标、季节变化的要求、幼儿的自身情况、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评语及家长的反馈意见或评价等。 家园联系册灵活方便,可以弥补家长因工作繁忙不能与教师经常交谈的不足,是实现家园经常联系的一种有效形式。家长可以从家园联系册中得知幼儿取得的进步或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等;教师可以从家园联系册中获得幼儿园教育效果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了解家长的意见和要求等。 (八)网络互动 网络互动可以随时进行,传递信息及时且信息量大,可以使家园联系更加快捷、频繁。例如,班级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博客或微博,公布教育活动计划,上传幼儿的作品、活动照片等,定时更新班级网页内容,让家长留言互动或评价;还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随时公布活动安排、活动情况,及时汇报幼儿的成长情况等。 此外,幼儿园也可以创办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在上面及时发布幼儿园的重要事件,展示各班活动风采及家庭教育或家园合作的案例等。家长通过浏览推送消息可以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教育活动,同时也可以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实现家园共育。 二、单独进行的家长工作 单独进行的家长工作是指班级教师与幼儿家长一对一地进行沟通的家长工作形式。这种形式的家长工作便于操作,对时间、场所没有太多的要求,更容易适应家长的不同情况,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灵活性。 (一)随机谈话 随机谈话是指班级教师与家长随机进行的短时间交流,是一种最简便、最经常的家长工作形式。例如,班级教师可以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与家长进行简短的单独交谈,也可以在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中与某位或某几位幼儿家长进行随机交谈等。 随机谈话轻松、随意,内容简短,有时甚至只是三言两语,但它却能及时互通信息,使家长与教师了解近日乃至当天孩子在园或在家的情况,更好地进行家园配合教育。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拓展阅读“与家长交流时的推荐用语”(详见教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聆听、阅读 (二)家访 家访是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一种传统方式,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真实情况,包括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家庭及其周围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等。 家访通常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1)对新入园的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卫生习惯,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对偶发疾病、意外事故或发现严重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家访,向家长详细介绍事情的经过,以亲切负责的态度,稳定家长的情绪,讨论和寻求解决的办法。 (3)对家庭教育较好或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进行家访,帮助家长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4)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幼儿进行家访,给予安慰和协助。 (5)对长期请假的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原因并及时解决。 (6)对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或教养态度有严重问题的幼儿进行家访,寻求解决的办法。 班级教师每次家访前应事先做好计划,与家长沟通好家访的时间;家访中可以做简要的家访记录,若当面记录会影响谈话效果,可待回园后再追记。家访记录可作为教育工作的参考,有利于提高保教工作质量。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通过拓展阅读、师生互动、视频欣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意义和特点、内容与要求,并掌握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学会和家长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第二节课
传授新知 (35min) 【教师】讲解第二节: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 二、单独进行的家长工作 (三)约谈 约谈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预约个别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的家长工作形式。约谈的内容多是针对个别幼儿在园的特殊表现,班级教师认为需要与其家长当面细致交流,分析原因,寻求解决之道;也有时是针对个别家长的误会或不满意等,教师进行单独解释或说明。 约谈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一定深度的交谈。一般来说,这种方式不宜频繁使用,往往是幼儿在班级中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时才使用,如幼儿在一个阶段频繁地产生攻击性行为或具有多次教育无果的品行问题等。约谈有明确的中心内容,虽然主要是谈问题,但是出于正面教育的原则,大多数教师会先向家长汇报近期幼儿的发展和进步,再谈主要出现的问题,听取家长的看法,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商讨今后配合教育的措施。为此,教师在谈话前要认真准备,包括收集、分析幼儿出现问题的资料,想好重点向家长询问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为减少家长在交谈时的拘束、紧张,教师应设法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家长轻松地参与交谈。 (四)电话交流 有的幼儿家长工作流动性大,频繁出差或外出学习等,对此,班级教师可以通过电话适时向家长汇报幼儿的情况。这种做法不仅能密切家园关系,同时也能督促在外地的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发展并配合班级教师做好保教工作。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课堂讨论话题:“单独进行的家长工作中的随机谈话、家访、约谈和电话交流四种类型有哪些区别和侧重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并随机邀请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聆听、回答 三、特色家长工作 (一)家长义工 家长义工是指幼儿家长在工作之余志愿贡献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计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无偿服务。 幼儿园引进家长义工,首先要健全他们的组织,保证家长义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家长义工比较多的幼儿园可以成立家长义工委员会,制订家长义工章程。 其次,丰富活动增强家长义工活动的时效性。幼儿园可以利用幼儿家长资源多、特长多的特点开展一些特色课程,如戏剧、舞龙、编织、剪纸等。由教师指导家长组织开展特色课程,让家长义工广泛地参与到幼儿的保教工作中。 最后,通过多方指导使家长义工的工作规范有序。 (二)家长沙龙 家长沙龙是幼儿园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不像家长会、家长学校那么正规、严肃,能使家长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家长、教师或教育专家的看法,在不知不觉中受益。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经典实例“育佳幼儿园小(一)班家长沙龙活动计划“(详见教材),了解更多的家长沙龙活动 【学生】阅读、记忆 (三)辨析评论会 辨析评论会是让家长深入分析、了解教育方法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可就家庭教育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和问题,本着开诚布公的原则,开展辨析评论会,使家长能分清是非对错,自觉地接受教师提出的教育建议,从而改进家庭教育。 需要强调的是,不论采用何种形式,一定要注意发挥家长工作的实效,促进家园合作。 【教师】讲解第三节:班级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一、班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一)平等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平等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既要保证双方在社会地位及人格上的平等,还要在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和配合幼儿园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1.平等性的要求 首先,班级教师要与家长保持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既不因自己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而轻视家长的意见和做法,也不因服务于家长的工作关系而妄自菲薄。 其次,班级教师要在对待家长的态度上保持平等,不能以民族、性别、地域、经济状况、职务、职业等原因轻视或歧视幼儿家长,应尊重所有的幼儿家长,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主导性的要求 首先,班级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主动与家长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其次,班级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给家长以科学的引领,帮助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方法,促进家园共育。 (二)经常性与及时性相结合 经常性与及时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师要经常关注幼儿的成长状况,及时发现幼儿成长中的问题,注重与家长保持经常性沟通的关系,并做好个别事件的及时沟通。 1.经常沟通的要求 首先,经常性沟通的方法要灵活。班级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家长工作形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避免单一的沟通形式让家长厌倦。 其次,经常性沟通的内容要多样。班级教师要注意与家长沟通多方面的信息,尽量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与过程。 最后,经常性沟通的目的是要达成教育共识。 2.及时沟通的要求 首先,及时沟通要通知家长班级共性的问题。例如,通过家长会或微信群发布班级活动预告、幼儿穿衣提醒、家长配合事项等。 其次,及时沟通要向家长通报幼儿的突出表现。例如,离园时与个别家长交谈,汇报幼儿当日助人为乐或积极发言等表现。 再次,及时沟通要解决问题。一些幼儿园的突发事件,尤其是幼儿的意外伤害事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尽快解决当前的问题。 最后,及时沟通还要尽量征询家长的教育建议,争取尽快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及时帮助幼儿获得进步和发展。 (三)专业性与情感性相结合 专业性与情感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既要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又要体现人际关系的情感性,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1.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 例如,有家长建议教师教给幼儿一些拼音、算术知识,班级教师就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区别、国家的教育政策等方面向家长解释幼儿园教育模式是有利于幼儿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从而打消家长的这一念头。 2.交流要饱含情感性 班级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体现对幼儿的关爱,对家长的关心,对教育的关注,沟通中注意营造和谐的氛围,对幼儿的表扬要中肯,向家长提出建议时语气要委婉。 二、班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视频(详见教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观看 (一)面对不同家长要灵活应对有效沟通 1.对金口难开的家长要积极主动交流 这类家长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班级教师应该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逐渐建立起朋友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慢慢地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 班级教师还可以让家长看幼儿的活动录像或照片等,用事实证明孩子的进步,使家长对教师产生信任,从而轻松交流,增进了解。 此外,不善言谈的家长可能会比较善于写,所以家长联系手册、便条也是与这类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 2.对工作繁忙的家长要运用现代化联系方式 这类家长工作繁忙,接送幼儿的机会较少,幼儿教师可以运用短信、邮箱、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联系方式,给家长发通知、观察记录、影音资料、活动照片等。这样既能让家长看到幼儿的在园情况,也能与家长进行交流,使工作更有实效性。 3.对过度热情的家长可请其做家委会成员 这类家长积极、热情地关心幼儿的教育情况,能积极配合班级教师做好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但有时候热情过度,可能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班级教师可以请这些家长加入家委会,让他们为班级的环境创设、亲子活动等出谋划策。当班级教师与其他家长沟通遇到麻烦时,也可以请他们跟其他家长沟通,帮助班级教师做好其他家长的思想工作。 4.对全权委托的家长要帮助他们提高育儿水平 这类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班级教师可以给这类家长推荐育儿类的书刊,请家长收看关于育儿的电视节目等,帮助家长拓宽育儿知识面,提高育儿水平。 教师还可以定期给家长布置“作业”,如发给家长“亲子游戏问卷”,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题目;还可以布置一些小手工、绘画等作业,要求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 5.对喜欢挑剔的家长要保持热情、真诚、主动 这类家长大多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高,对幼儿教育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或方法。他们的要求较多,幼儿教师要客观地、理智地看待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对于家长的合理要求,要善于采纳,既有利于教学工作做到位,也有利于获得家长的信任。 6.对溺爱孩子的家长要谈心聊天,渗透教育理念 这类家长主要是祖辈家长,他们最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里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玩得是否开心,有没有被人欺负等。 对于这类家长,班级教师要充分利用接送时间,与其谈心、聊天,把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表现出来,让这些家长放心。同时,可以通过公开食谱,向家长宣传科学营养知识和科学育儿策略,使其配合幼儿园科学育儿。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经典实例“丫丫的床位“(详见教材),了解更多的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 【学生】阅读、记忆 7.对漠不关心的家长要积极交流、经常沟通 这类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就是玩,只要幼儿在幼儿园没有发生意外就行,并不在意其他情况。 对于这类家长,班级教师要经常主动与他们交流,把幼儿的表现讲述给他们听,把幼儿的作品展示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幼儿的成就主要来自父母的帮助,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对于家庭情况特殊的家长,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尽可能考虑周全,照顾到不同家庭的情况,避免为难了家长,伤害了孩子。 (二)家长说话时要注意先倾听再反思 1.从家长的叙述中了解幼儿的个性 例如,有的幼儿胆子小,一句鼓励的话就能让他更勇敢;有的幼儿动作慢,限定时间或利用比赛等形式会让他动作加速等。 2.从家长的建议中探寻教育的良策 当家长向教师提出建议时,教师要虚心倾听家长们的教育意见,善于从家长的育儿经验中得到启示,学到一些管用的方法;还要重视家长的建议,认真与家长商讨其可操作性,表现出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从而探寻出更合适的教育良策。 3.从家长的投诉中反思管理的不足 当家长带着怨气向教师提出投诉时,班级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先耐心听家长把话说完,再做出合理解释并配合幼儿园处理家长投诉的问题。事后,教师要认真思考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改进班级管理方式和方法。 (三)家长误解时要放平心态,换位思考 1.放平心态,化解家长误会 家长误会时,班级教师要认识到保持沉默不是办法,一定要找合适的机会解释和澄清。在解释的过程中,要先放低姿态,用平和的语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解释清楚,对自己的沟通不力表示歉意,一般来说家长是不会蛮不讲理的。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经典实例“家长的误会“(详见教材),了解更多的化解家长误会的技巧 【学生】阅读、记忆 2.换位思考,体谅家长情绪 只要教师换位思考,从家长疼爱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长,相信家长情绪激动是情有可原的,并从关爱孩子的角度谈论问题,耐心地、真诚地与家长解释事情的经过,这样原本对教师有意见的家长,也会在教师的感化下渐渐平复心情。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拓展阅读“与带负面情绪家长交流时的推荐用语”(详见教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聆听、阅读 【师生互动】教师讲解完成“拓展与实践——体验家长工作“的要求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开展拓展与实践活动 【学生】聆听、记忆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利用视频欣赏、知识拓展和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特色家长工作,并掌握班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原则与技巧,学会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政策引领 (5 min) 【教师】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政策引领——为父母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赋能“(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畅谈学习感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在总则第四条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这一规定明确了《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是为父母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赋能。国家通过立法支持家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通过学习政策引领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体悟《促进法》的立法宗旨
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意义和特点、内容与要求、主要形式和幼儿园班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原则和技巧等知识;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的相关知识,能够熟练解决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遇到的问题,并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相关知识的印象
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请认真完成“拓展与实践——体验家长工作“的实践活动。 简述班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案例分析题。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复习并加深对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的记忆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师生互动环节中积极配合,互动氛围热烈,较好的掌握了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知识,效果不错。教师还要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一方面是与学生探讨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探讨中发现、认识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