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卷试卷共四个大题,满分为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在空气和真空中都可以传播C.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 妈妈常用手背来感觉孩子是否发烧,这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A. 触觉感受器 B. 热觉感受器C. 痛觉感受器 D. 冷觉感受器3. 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仁”,实际上分别指的是( )A. 虹膜和角膜 B. 角膜和巩膜C. 巩膜和虹膜 D. 巩膜和视网膜4. “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 )A. 反射了红光 B. 吸收了红光C. 反射了红、绿、蓝光 D. 吸收了红、绿、蓝光5. 月亮距离地球384400km,在平静的池塘中形成了月亮的像,已知池塘水深2.8m,则月亮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 )A. 2.8m B. 5.6m C. 384400km D. 无法确定6. 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镜面上。入射光线AO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图中未画出)。O为入射点,ON为法线,则( )A. 反射光线OB的位置在ON的左侧B. 仅增大图中α的角度,反射光线OB将远离ONC. 仅将平面镜在水平面内绕O旋转,OB位置不变D. 仅将纸板取走,反射光线OB将不存在7. 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的听觉是在耳蜗内形成的 B.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闭嘴、堵耳C. 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 D. 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8. 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的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440次,采过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的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320次,养蜂人听飞行声音就可判断蜜蜂是否采过蜜,是依据( )A. 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调高 B. 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响度大C. 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调低 D. 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色好9. 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接受这一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A. 耳蜗、前庭 B. 半规管、耳蜗 C. 前庭、半规管 D. 耳蜗、前庭、半规管10. 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白光,黑色部分吸收光C. 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11. 1666年,物理巨匠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在白色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A. 能看到光屏上的七色光是因为光屏反射了七色光B. 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C. 七色光按序排列时因为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反射成都不同D. 若将光屏换成红色,光屏只反射红色光12. 将平行光射向一个光学元件,光路如图所示,该元件是(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凹透镜 D. 反光镜13. 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A B C D14.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所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B. 将蜡烛向原理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所成清晰的像C.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cm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D.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处,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15. 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 在雨后有时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彩虹,彩虹是光的_________现象;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多彩的画面是由红、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大约为___________m/s。17. 如图所示,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中的A点斜射到水面上的O点,经反射后在足够长的刻度尺上形成一光点B。(1)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所成的夹角为37°,则反射角为________。(2)保持入射点O不变,将激光笔竖直靠近空气与水的界面,则在刻度尺上形成的光点将会_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3)小高在空气中点燃卫生香,从而在周围充以烟雾。他是为了利用烟尘微粒对光的_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18. 小明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_________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_______(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19. 如图是小敏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在_________(选填“对光”或“调焦”)。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图甲中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如图乙、图丙所示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21.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1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2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知道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3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4 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1)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图1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图2位简化装置图。阅读使用说明书回答问题。图1 图2(1)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_。(2)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即s1=s2,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______s。(3)若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远离甲时,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该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因此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___________。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23. 小明在做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的实验。(1)他将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组装好,然后把凸透镜正对较远处的窗户,移动光屏,在图示位置的光屏上得到窗户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_cm。(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不动,接着小明把蜡烛点燃,并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然后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并移动光屏,知道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日常生活中的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3)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最左端,拿来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靠近凸透镜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去眼镜,将光屏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四、作图题(共8分)24. (4分)如图所示,请完成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25. (4分)如图,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卷试卷共四个大题,满分为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在空气和真空中都可以传播C.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 妈妈常用手背来感觉孩子是否发烧,这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B )A. 触觉感受器 B. 热觉感受器C. 痛觉感受器 D. 冷觉感受器3. 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仁”,实际上分别指的是( C )A. 虹膜和角膜 B. 角膜和巩膜C. 巩膜和虹膜 D. 巩膜和视网膜4. “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 A )A. 反射了红光 B. 吸收了红光C. 反射了红、绿、蓝光 D. 吸收了红、绿、蓝光5. 月亮距离地球384400km,在平静的池塘中形成了月亮的像,已知池塘水深2.8m,则月亮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 C )A. 2.8m B. 5.6m C. 384400km D. 无法确定6. 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镜面上。入射光线AO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图中未画出)。O为入射点,ON为法线,则( C )A. 反射光线OB的位置在ON的左侧B. 仅增大图中α的角度,反射光线OB将远离ONC. 仅将平面镜在水平面内绕O旋转,OB位置不变D. 仅将纸板取走,反射光线OB将不存在7. 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 人的听觉是在耳蜗内形成的 B.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闭嘴、堵耳C. 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 D. 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8. 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的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440次,采过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的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320次,养蜂人听飞行声音就可判断蜜蜂是否采过蜜,是依据( C )A. 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调高 B. 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响度大C. 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调低 D. 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色好9. 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接受这一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C )A. 耳蜗、前庭 B. 半规管、耳蜗 C. 前庭、半规管 D. 耳蜗、前庭、半规管10. 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白光,黑色部分吸收光C. 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11. 1666年,物理巨匠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在白色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C )A. 能看到光屏上的七色光是因为光屏反射了七色光B. 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C. 七色光按序排列时因为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反射成都不同D. 若将光屏换成红色,光屏只反射红色光12. 将平行光射向一个光学元件,光路如图所示,该元件是( B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凹透镜 D. 反光镜13. 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B )A B C D14.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所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B. 将蜡烛向原理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所成清晰的像C.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cm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D.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处,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15. 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 )A.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 在雨后有时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彩虹,彩虹是光的____色散_____现象;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多彩的画面是由红、___绿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大约为___3×108___m/s。17. 如图所示,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中的A点斜射到水面上的O点,经反射后在足够长的刻度尺上形成一光点B。(1)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所成的夹角为37°,则反射角为___53°_____。(2)保持入射点O不变,将激光笔竖直靠近空气与水的界面,则在刻度尺上形成的光点将会____向下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3)小高在空气中点燃卫生香,从而在周围充以烟雾。他是为了利用烟尘微粒对光的____镜面反射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18. 小明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____空气柱_____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___右____(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19. 如图是小敏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____物镜______(填结构名称)。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在___调焦______(选填“对光”或“调焦”)。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__加装反光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图甲中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如图乙、图丙所示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乙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乙___。(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___丙_____。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21.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1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2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知道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3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4 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1)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____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__。(2)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_____________。(3) 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_能,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_____________________。22. 图1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图2位简化装置图。阅读使用说明书回答问题。图1 图2(1)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340m/s________。(2)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即s1=s2,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0______s。(3)若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远离甲时,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不变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该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因此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____B_______。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23. 小明在做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的实验。(1)他将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组装好,然后把凸透镜正对较远处的窗户,移动光屏,在图示位置的光屏上得到窗户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10.0____cm。(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不动,接着小明把蜡烛点燃,并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主光轴上______。然后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并移动光屏,知道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放大_______的实像,日常生活中的_____投影仪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3)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最左端,拿来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靠近凸透镜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去眼镜,将光屏向__靠近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前方______(填“前方”或“后方”)。四、作图题(共8分)24. (4分)如图所示,请完成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答案:25. (4分)如图,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答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卷.doc 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