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项目2 认识各种类型放大电路任务2.1 认识基本放大电路任务2.2 认识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任务2.3 初识功率放大器和差放电路任务2.4 认识放大电路的负反馈项目导入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把一些微弱的信号放大到便于测量和利用的程度,这就要用到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亦称为放大器,它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电子电路之一,也是构成其他电子电路的基础单元电路。项目导入放大电路的类型多种多样,按器件分可分为电子管放大电路、晶体管分立元件放大电路、集成放大电路;按输入信号又可分为直流放大电路和交流放大电路;按耦合方式分,可分为电容耦合放大电路、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及光耦合放大电路等;按信号频率分,放大电路可分为高频放大电路、中频放大电路和低频放大电路;按输出分,放大电路又可分为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按通频带分,可分有宽带放大电路和窄带放大电路;按电路形式分,可分有单管放大电路、推挽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等;如果按工作点分,还可分为甲类放大电路、乙类放大电路、甲乙类放大电路等。项目导入基本放大电路是构成各种复杂放大电路和线性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无论是日常使用的收音机、电视机、精密的测量仪器还是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其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放大电路。在这些电子设备中,常常需要将天线接收到的或是从传感器得到的微弱电信号加以放大,以便推动喇叭或测量装置的执行机构工作。因此,“放大”是模拟电子电路讨论的重点,放大电路的基础就是能量转换。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构成及特点,理解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目的及其求解方法;熟悉非线性失真的概念;初步掌握运用微变等效电路法求解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常用耦合方式。技术能力上要求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子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具有对共射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工作点调试的能力;掌握基本放大电路安装、调试的工艺技能。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什么是放大电路的估算法和静态分析法?如何理解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法?什么是微变等效电路?它有何作用?任务2.1 认识各种类型放大电路2.1.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组成原理放大电路是电子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单元电路。所谓“放大”,是指将一个微弱的电信号,通过某种装置,得到一个波形与该微弱信号相同、但幅值却大很多的信号输出。这个装置就是晶体管放大电路。“放大”作用的实质是电路对电流、电压或能量的控制作用。扬声器负载输入信号源扩音器中放大电路的组成为放大器提供能量的直流电源RS+-US放大电路+-u0i0话筒送来的微弱音频信号ui放大电路微弱输入小信号uiuO幅度大大增强的输出信号uO放大电路的放大作用,实质是把直流电源UCC的能量转移给输出信号。输入信号的作用则是控制这种转移,使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变化重复或反映输入信号的变化。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是晶体管,因此,放大电路若要实现对输入小信号的放大作用,必须首先保证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外部偏置条件是:其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此条件是通过外接直流电源,并配以合适的偏置电路来实现的。电子技术中以晶体管为核心元件,利用晶体管的以小控 大作用,可组成各种形式的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的形式分以下三种组态:+u0-+ui-bce+u0-+ui-bec+u0-+ui-bec共射组态放大电路共集电组态放大电路共基组态放大电路无论放大电路的组态如何,其目的都是让输入的微弱小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后,输出时其信号幅度显著增强。基本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是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对微弱小信号的幅度放大,单凭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显然无法完成。必须在放大电路中设置直流电源,并保证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1. 核心元件晶体管必须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2. 输入回路的设置应使输入信号耦合到晶体管输入电路,以保证晶体管的以小控大作用;3. 输出回路的设置应保证晶体管放大后的电流信号能够转换成负载需要的电压形式;4. 不允许被传输小信号放大后出现失真。2.1.1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2.1.2 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电子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放大电路形式,其电路组成的一般形式为:3DG6管RBUBBC1+RCUCCC2+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输入回路耦合电容基极电阻基极电源集电极电阻为放大电路提供能量的直流电源输出回路耦合电容上图所示为双电源组成的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实际应用中,共射放大电路通常采用单电源供电,各部分的作用分别如下:晶体管的作用是把放大电路输入的小电流进行放大,并控制能量转移向放大电路提供能量,保证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基极偏置电阻的作用是为放大电路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保证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输入耦合电容的作用是通交隔直。一方面防止放大电路内直流部分对输入的影响,另一方面让输入交流信号顺利通过。输出耦合电容的作用是隔离放大电路内部的直流和让放大的交流信号顺利输出。集电极电阻的作用是将放大后的集电极电流转换成电路所需的电压输出。3DG6管RBC1+RCC2++UCC3DG6RBC1+RCC2++UCCcebuiuoibiCuCEiBIB基极固定偏置电流放大后的集电极电流iC通过RC将放大的电流转换为放大的晶体管电压输出。uCE经C2滤掉了直流成分后的输出电压信号电流和基极固定偏流的叠加显然,放大电路内部各电流、电压都是交直流共存的。uit0输入交流信号电流iBt0IBiCt0ICuCEt0ICRCuOt0反相!输入信号电压2.1.3 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需放大的信号电压 ui通过C1转换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流,与基极偏流叠加后加到晶体管的基极,基极电流iB的变化通过晶体管的以小控大作用控制集电极电流 iC变化;iC通过RC使电流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即: uCE=UCC- iCRC放大电路内部各电压、电流都是交直流共存的。其直流分量及其注脚均采用大写英文字母;交流分量及其注脚均采用小写英文字母;叠加后的总量用英文小写字母,但其注脚采用大写英文字母。例如:基极电流的直流分量用IB表示;交流分量用ib表示;总量用iB表示。由上式可看出:当 iC增大时,uCE就减小,所以 uCE的变化正好与 iC相反,这就是它们反相的原因。uCE经过C2滤掉了直流成分,耦合到输出端的交流成分即为输出电压 uo。若电路参数选取适当,uo的幅度将比 ui 幅度大很多,亦即输入的微弱小信号 ui 被放大了,这就是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入信号ui=0、只在直流电源UCC作用下电路的状态称“静态”。直流分析就是要求出此时的IB、IC和UCE三数值。C1+C2+ICUBE放大电路的直流通道UCE3DG6RBRC+UCCcebIC=βIBUCE=UCC-ICRCIB=RBUCC-UBE直流下耦合电容C1、C2相当于开路,由直流通道求工作点上的IB:IB由图可得由晶体管放大原理可求得IC:由图又可求得工作点上UCE:式中ICRC前面的负号表示输出电压与集电极电流IC反相。2.1.4 放大电路静态分析的估算法分析UBE(V)IB0.5V0.7V死区uit0ibt0t1t1t2t3t4t3t2t4此时ui小于死区的部分将无法得到传输,只有大于死区的部分才能转换成电流ib通过晶体管。由于输入信号大部分无法通过晶体管,ib电流波形与ui波形完全不一样了,造成输入信号输入时严重的“截止失真”。输入信号电压波形假如不设置静态工作点不设置静态工作点行吗?结论:为保证传输信号不失真地输入到放大器中得到放大,必须在放大电路中设置静态工作点。利用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求解静态工作点的方法称为图解法。其分析步骤一般为: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a.按已选好的管子型号在手册中查找、或从晶体管图示仪上描绘出管子的输入、输出特性如下图所示:uBEiBiCuCEb.画出直流负载线。此步骤是图解法求静态工作点的关键。由放大电路的直流通道可得:UCEICIEIBUBERBRC+UCCcebUCE=UCC-ICRC令UCE=0, 可得:IC=UCC/RC令IC=0 可得:UCE=UCCICUCEUCCRCUCC连接两点作出直流负载线c.确定静态工作点只有IBQ对应的交点才是Q点QIBQ直流负载线上交点有多个ICIEIBUBEUCERBRC+UCCceb已知放大电路直流通道中UCC=10V,RB=250kΩ,RC=3kΩ,β=50,试求该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解IB=37.2μA所以静态工作点Q:IC=1.86mAUCE=4.42V例注意:计算中一定要弄明白各量的单位,不允许写错!固定偏置的放大电路存在很温度T↑→Q点↑→IC↑→UCE↓→VC↓ICUCEQ若 温度上升,将造成输出特性曲线上移。静态工作点Q随之上移Q'如果VC分析上述固定偏置共射放大电路有哪些不足?大的不足。例如当晶体管所处环境温度升高时,晶体管内部载流子运动加剧,因此将造成放大电路中的各参量将随之发生变化。为不失真地传输信号,实用中需对上述电路进行改造。分压式偏置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可通过反馈环节有效地抑制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RCC2+CE+C1+对固定偏置的放大电路进行改造。3DG6cbeRBRE+UCCRB2RB1分压电阻射极反馈电阻射极旁路滤波电容为稳定工作点Q而添加的负反馈环节分压电阻分压式偏置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由于设置了反馈环节,因此当温度升高而造成IC增大时,可自动减小IB,从而抑制了静态工作点由于温度而发生的变化,保持Q点稳定。2.1.5 分压式偏置的共射放大电路RCC2+CE+C1+3DG6cbeRE+UCCRB2RB1此电路就是能够抑制温度影响而引起静态工作点变化的分压式偏置的共发射极电压放大电路。这种分压式偏置的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需要满足I1 I2的小信号条件。在满足I1 I2>>IB的小信号条件下,当温度发生变化时,虽然也要引起IC的变化,但对基极电位没有多大影响。实际模拟电子线路中,设计流过RB1和RB2支路的电流远大于基极电流IB,因此可近似把RB1和RB2视为串联,串联可以分压,根据分压公式可确定基极电位:分压偏置的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直流分析时,此电路需满足I1≈I2>>IB的小信号条件。C2+C1+CE+RC3DG6cbeRE+UCCRB2RB1I1I2IBVB显然VB的大小与温度无关。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直流通道偏置电阻RB1和RB2应选择适当数值,使之符合:I1≈I2>>IB 的条件。在小信号条件下,IB可近似视为0值。忽略IB时,RB1和RB2可以对UCC进行分压。即:上述分析步骤,就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发射极电压放大电路求解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法。显然,基极电位VB的高低对静态工作点影响非常大。UBERCβcbeRE+UCCRB2RB1I1I2IBVBIEICUCE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估算已知图示电路UCC=12V,RB1=20kΩ,RB2=10kΩ,RC=3kΩ,RE=2kΩ,RL=3kΩ,β=50。试估算静态工作点。(1)用估算法计算静态工作点例解ICUCE基极电位VB的高低对静态工作点Q的影响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是对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基极电位VB选择偏高或偏低时,Q点随之上移或下行。设VB较高时:QibuoQ点的上移造成放大过程中信号的一部分进入饱和区,发生饱和失真,集电极电流上削波。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同样产生饱和失真。由于共射电路输入、输出反相,因此输出电压呈下削波。结论:输入信号波形iCVB值大Q点高,饱和失真!ICUCE基极电位VB设置较低时对Q点的影响VB设置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基极偏置电阻的数值选择,当RB1太大时, VB值就会较低,引起静态工作点Q下行:Qib输入信号波形Q点下行造成放大过程中信号的一部分进入截止区,发生截止失真,集电极电流呈下削波。iCuo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同样产生截止失真。由于共射电路输入、输出反相,因此输出电压呈现上削波。结论:VB值小Q点低,截止失真!通过分析可知,交流放大电路中如果不设置静态工作点,输入的交流信号就无法全部通过放大电路,造成传输过程中信号的严重失真;若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适,同样会发生传输过程中的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显然是放大电路保证传输质量的必要条件,其设置的原则是:保证正常的输入信号不失真的输出且保证静态工作点的相对稳定。分压式偏置的共射放大电路显然可以实现上述原则。通过选择合适的分压电阻RB1和RB2,可获得一个恰当的基极电位VB值,以确保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和集电结反偏。这样,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晶体管就会始终工作在放大区,使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电路中的反馈电阻RE则起到了稳定工作点的作用,从而抑制了由于温度变化对放大电路产生的影响。学习与归纳放大电路中各电压、电流的符号有何规定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放大电路中能量的控制与变换关系如何?说明共发射极电压放大器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相位关系如何?如果共发射极电压放大器中没有集电极电阻RC,能产生电压放大吗?思考与问题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是什么?以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为例加以说明放大电路中为什么要设置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不稳定对放大电路有何影响?你会做吗?放大电路的失真包括哪些?如何消除失真?两种失真下集电极电流的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有何不同?影响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个因素影响最大?如何防范?静态时耦合电容C1、C2两端有无电压?若有,其电压极性和大小如何确定?思考与问题能否说出RE和CE在放大电路中所起的作用。电容CE在电路中起何作用?+UCCCERERB1RB2C2RC+C1+T+cbe电容CE的作用:交流通路中,射极电容将反馈电阻短路,则Au不受影响。如果把射极电容去掉,对电路会产生何影响?如果把射极电容CE去掉,交流通道反馈电阻RE仍起作用,则IE减小,rbe增大,负载不变情况下,电压放大倍数Au降低。动态分析的方法通常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法。2.1.6 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放大电路加入交流输入信号的工作状态称为动态。动态分析时,放大电路的输入是微弱的小信号;放大电路内部各电压、电流均按交流量分析;输出的则是被放大的输入信号。动态分析就是要求解有信号输入时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及电压放大倍数Au等指标。CE+RC+UCCRB1RB1RCcbeRLRB2T+RSuS-C2+C1+RE分压式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输入信号源放大电路负载电源为0时可视为“地”电容相当于“交流短路”RB1相当于接于基极与“地”之间RC相当于接于集电极与“地”之间分压式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交流通道由于发射极为输入、输出回路的公共支路,因之而称为共发射极组态的放大电路。2.1.7 微变等效电路法微变等效电路法就是在满足小信号条件下,将晶体管线性化,把放大电路等效为一个近似的线性电路,然后应用线性电路的求解方法求出ri、ro、Au的方法。RB1RCcbeRB2T一般情况下,由高、低频小功率管构成的放大电路都符合小信号条件。因此其输入、输出特性在小范围内均可视为线性。βibibRB1RCRB2rbe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其中rbe是晶体管输入端的等效电阻,受控电流源相当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显然微变等效电路反映了晶体管电流的以小控大作用。图中:晶体管交流输入等效电阻RB1RCRB2rbe共射电压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法βibib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iiuiuoi0=0iC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和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电路交流等效输入电阻:ri=rbe//RB1//RB2由于小信号电路有RB1和RB2 >>rbe ,所以 ri≈ rbe显然交流等效输出电阻:ro=RC电路中电压放大倍数:若电路接入负载,则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微变等效电路法的动态分析结果为:式中负号反映了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反相关系显然,放大电路带上负载后,其电压放大倍数将降低 。负载越大,RL'等效电阻越小,放大倍数下降越多。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对输入的小信号进行电压放大,因此电压放大倍数Au是衡量放大电压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随负载增大而下降很多,说明这种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不强。图示电路,已知UCC=12V,RB1=20kΩ,RB2=10kΩ,RC=3kΩ,RE=2kΩ,RL=3kΩ,β=50。试分析求解交流参数ri、ro、Au。前面例题已经解出其静态工作点例解画出其微变等效电路,RB1RCRB2rbe动态分析如下:微变等效电路βibibRB1RCRB2rbeRe动态分析:显然电路中加了交流反馈电阻Re后,电路中的电压放大倍数进一步降低了。共射放大电路中含有交流反馈电阻的动态分析输入电阻ri的大小决定了放大电路从信号源吸取电流的大小。为减轻信号电压源负担,总希望ri大些。另外较大的输入电阻ri,也可降低信号源内阻RS的影响,使放大电路获得较强的输入电压。在共射放大电路中,由于RB比rbe大得多,ri近似等于rbe,一般只有几百欧至几千欧,即共射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的阻值比较低。输入、输出电阻对放大器有何影响?对负载而言,总希望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越小越好。因为放大电路输出电阻ro越小,负载电阻RL的变化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就越小,则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就越强。而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o在通常只有几千欧至几十千欧,因此输出电阻较大。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与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动态输入电阻rbe及集电极电阻RC、负载电阻RL均有关。由前分析可知,共射放大电路的Au很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级。思考与问题1. 下图中设UCC和RC为定值,当基极电流增加时,IC能否成正比地增加?最后接近何值?此时UCE=?当基极电流减小时,IC又如何变化?最后达到何值?这时的UCE约等于多少?ic(mA)uCE(V)UCEQUCCQ2Q1UCCRC80μA60μA40μA20μAIB=0说一说下图所示各电路能否放大交流信号?为什么?C2+C1+RCT+UCCRB2uiuO(a)C2+C1+RCTRE+UCCRB2RB1uiuO(d)C2+C1+RCT+UCCRB1uiuO(b)C2+C1+RCT+UCCRB2RB1uiuO(c)不能!不能!不能!不能!VB=UCC,饱和失真VB=UBE,截止失真NPN管的电路,电容极性接反。PNP管的电路,电源、电容极性均接反。试述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概念。为什么总希望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0尽量小一些呢?你会做吗?电压放大倍数的概念是什么 电压放大倍数是如何定义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与哪些参数有关?试述放大电路输入电阻的概念。为什么总是希望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尽量大一些?思考与问题何谓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动态分析分析步骤?你能否说出微变等效电路法的思想?194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有肖克来、布拉顿和巴丁等人。 1947年12月,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半导体器件终于问世了,在首次试验时,它能把音频信号放大100倍,它的外形比火柴棍短,但要粗一些,这就是第一代点接触型晶体管的问世。由于点接触型晶体管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技术不成熟,导致产品良品率低下,还有很多缺点,比如噪音大、功率难以控制、适用范围窄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肖克利等人又提出了用一种“整流结”来代替金属半导体接点的大胆设想,所以第一只“PN型晶体管”问世了。1956年,肖克利、巴顿、布拉顿三人凭借发明出晶体管同时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通过科学家们艰苦卓绝的研发实验事例,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迎难而上,不畏艰苦,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小心谨慎,团结协作,识大体、顾大局的优秀品格。拓展阅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