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能够整体认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民革命的逻辑性和其在近代中国转型中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地位
时空观念:掌握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1926年北伐的特定时空环境。
3.史料实证:利用文字、图片等资料,探究五四运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国民革命的进程。
4.历史解释:能够从多种角度评价中共一大的纲领,认识其局限性。能够从共产党和国民党方面以及外部条件了解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正确评价北伐战争。
5.家国情怀:能够深刻感受五四精神和建党精神。认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感悟早期五四青年和共产党人的革命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与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活动方案】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任务一、阅读课本P128第一段,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并结合材料分析五四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着进行军事行动并且从事军备生产,于是对中国的输出不得不相应地减少。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可是,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
材料二 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陈独秀就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任务二、阅读课本P128第二段和第三段,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中心 主力 方式 口号 结果
第一阶段 1919.5.4—6.5
第二阶段 1919.6.5之后
任务三、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评价五四运动
材料一:“五四运动的大功劳,是解放思想。我自己就解放了思想……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
——茅盾
材料二:对内而言,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历程,经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产生了工人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性质亦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1912-1923)(第6卷)》
材料三:五四运动期间,部分青年知识分子把希望寄托于工人阶级及劳苦大众,他们认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不可能“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坚信“从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即救国良方,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龚锦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建构》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任务一、结合材料,归纳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任务二、阅读教材p131“学思之窗”指出中共一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任务三、合作探究,结合教材131历史纵横有关二大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说中共“一大”悬在半空,而中共“二大”就脚踏实地?
任务四、如何理解中共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任务一、思考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何进步性。
任务二、结合国民大革命的相关史实,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巩固练习】
(2020·山东卷·7)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右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2.(2019·全国卷Ⅱ·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1922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系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 )
A.说明中共较清醒地认识了中国国情 B.表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是实行全面族抗战路线的具体表现 D.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1919年5月上旬,北京爆发学生运动消息传到天津,天津各界纷纷成立了救国十人团,其规章中规定:“提倡国货,宁死不买仇人的货物”。抵制日货成为学生演讲的主要内容,其后天津总商会也参与了抵制日货运动。这段材料反映出
A.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天津斗争 B.天津斗争是以学生为主体
C.北京天津成为五四运动两个中心 D.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5、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6、1924年至1927年爆发的国民革命运动,是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的高潮是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主要成果是()
A.沉重打击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D.中共开始探索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尝试
7、1926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主义做官热的倾向”,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籍。这说明陈独秀
A.主张独立领导工农群众运动 B.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忽视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D.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8、习近平主席指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下列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变法图强,维新变法”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