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3公正司法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3公正司法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9.3公正司法 导学案
学第一环节:课标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搜集材料,阐述公正司法的基本要求。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公正司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科学精神:通过学习牢固掌握公正司法的内涵、具体表现和基本要求。
3、法治意识: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二环节:思维导图构建
第三环节:核心知识探究
分议题一:
结合视频思考:在孙小果案中的司法活动存在哪些不合理之处?
分议题二:起死回生的恶霸——孙小果案
被羁押9778天后无罪释放——张玉环案
探究问题:1.这两个案件的审判符合公正司法的应有之义吗?
2.从两个案件不合理之处反思我国应如何有效推进司法的公正?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1、公正司法的内涵、地位、要求
(1)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2)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3)具体要求: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知识拓展】
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司法公正的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但是法官并非司法公正的唯一主体,检察官也属于司法公正的主体
●各类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不是司法公正的主体,而是司法公正的对象
公正司法的含义里,司法主要指法院的审判活动,公正包括平等、正当、公平、正义等
人民法院的职能和作用: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其任务是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商事纠纷,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以及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人民检察院的四项职能: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案、危害公共安全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和其他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
◆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
◆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监狱、看守所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注意:
检察权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对国家的宪法、法制的统一及其正确的执行进行监督的权力。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监察权是监察委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的权力,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独立行使” ≠ 不受任何主体的影响”。
①依据宪法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涉。
②法院受同级人大、上级法院监督;
③法院受党的领导;
④法院受各民主党派、新闻媒体、其他社会团体、公民的监督。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等于“司法独立”
(1)坚决抵制西方“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影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在三权分立的国家,“司法独立”指司法机关及其司法官员在行使司法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国司法机关显然不可能独立于权力机关,它只有相对独立性,就是在办理司法案件时,享有法定的独立审理和决断权,显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具有本质区别。
思考:如何理解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具有定分止争的终局性作用。法律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对纠纷实行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这个武器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
公正司法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通过处理具体案件,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引领人们朝着合法的方向努力,引领全社会进入法治的轨道。同时公正司法对其他社会活动,如行政裁判等都起着示范作用。
公正司法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保障作用。公正司法既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又保障公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既“导航”又“护航”,使保障与引领统一起来。公正司法能有效地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们生活在有序的社会秩序之中。
公正司法对人们的行为有预测作用。公正司法不仅能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而且能通过案例生动地告诉人们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必须做、哪些行为禁止做,使人们能够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后果,引导人们遵纪守法。
(二).公正司法的表现(特征)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含义: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意义: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含义: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意义: 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
实现方式: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
【知识拓展】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程序公是正司法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即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权利主张机会是公正的;结果公正是 裁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对待诉讼参与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作出的裁判或处理是公正的
2.侧重不同:司法过程是否公正 司法结果是否公正
3.要求不同:在立案、审理、判决等司法环节都坚持公正公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程序公正≠结果公正
联系: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两个方面,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是辩证统一的。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和基础,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结果和目标
(三)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①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一支持”“一不得”;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
②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程序公正;
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检务公开,杜绝暗箱操作。
④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强化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权利(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制度保障;
健全落实法律制度(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
第四环节:典型试题透析
(2019·全国卷Ⅱ)2018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人民检察院加强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工作首次开展专题询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相关人员到会应询作答。人大常委会对“两高”工作进行专题询问是(  )
①行使最高立法权的积极探索 ②加强对司法工作监督的重要形式
③推进落实司法责任、促进司法公正的必要举措 ④裁决民事纠纷、提高执行效率的工作方式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3浙江·高考)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扩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务,并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准立法切口,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这一做法 ( )
A. 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B. 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诉求
C. 规范了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D. 完善了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
3.(2023·广东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8月30日,针对社会公众反映的野生动物伤人、致害等问题,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增加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种群调控、建设隔离防护设施等措施,预防、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生产的规定。此举有利于(  )
①反映社会公众呼声,推动立法与时俱进 ②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政府主体责任
③赋予政府生态职能,促进人与自然共存 ④敦促政府主动作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8.全国I卷)某市司法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整合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专职人民 调解员等力量参与窗口接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上述做法( )
①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②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
③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 ④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行政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五环节:易错易混总结
1.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法律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
2.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法律传统,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
3.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公民个人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
4.在我国,宪法和民法总则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
5.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享有立法权,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