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思考并回答: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与解析:随着中国的发展,我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美国来说,非常害怕中国取代他的地位。对中国增加关税,就是希望扼住中国发展的良好势头。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
新知导入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4.1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政治认同: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
责任意识:提升对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自学指导
新的发展契机
新发展、新挑战
1.我国面临哪些新的发展契机?(国际+国内)
2.如何面对新的发展契机?
3.我国面临哪些新风险与新挑战?(国际+国内)
4.为什么“中国制造”在新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5.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有哪些?
6.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
②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③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运用你的经验
你怎么看待人们到海外工作、学习?请简要说明原因。
01
新的
发展契机
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8.1%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
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也高速增长,正成为智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
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较去年升1位居第11位
(1)国内: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结合上图,说说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1.7亿人才
中国的各科成绩
请结合图片,分析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
人 才
技 术
基础设施
资 金
1.我国面临哪些新的发展契机?(机遇)
今年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494亿元,同比增长8.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5734亿元,同比增长4.6%。
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同比增加82万。
②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内)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我的回答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摘自2023年7月4日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问题一
阅读材料,思考:习总书记的讲话表明国际形势给中国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外部环境?
(2)国际: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这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
多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参与的除联合国以外的其他国际组织
一、新的发展契机
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⑤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1.我国面临哪些新的发展机遇?(国内+国际)
(1)国内:
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41
(2)国际:
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主导作用)
⑤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p42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上天赐与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行动,反而会遭受灾祸。
①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
②坐等观望,犹豫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
2、面对新的发展契机,我们该怎么做?
02
新风险
新挑战
中国发展必然会面对挑战:
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过去,我们经历并战胜了诸多重大挑战,获得发展;未来,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关键时刻,世卫组织力挺中国!
“中国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要求我们赞扬。这就是事实,全部的事实!我们都持同样的观点,因为中国扎扎实实的做法应该得到称赞。”
3.我国面临哪些挑战?
GDP总量和增速图
高速发展积累的矛盾与风险
①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 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国内)
经济下行压力就是指衡量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都在不断的降低,比如GDP、PPI、CPI等,也就是经济从一个增长趋势变成一个下降的经济趋势。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生态短板客观存在
金融安全问题
当今中国国内还面临众多矛盾与风险:
房地产出现泡沫
教育不公
制造业大而不强
正视新风险、新挑战
探究与分享
②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思考: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思考: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
(2)国际:③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因政府更迭而导致政策法规发生变化……这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
事件二:客户在战场,订单先延期……走访受巴以冲突影响的义乌外贸人,记者实地走访多家义乌外贸商户后了解到,巴以冲突对外贸订单带来了不同程度影响。
事件一: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美方在短时间内再次以所谓“涉俄为由”,对中国企业实施单边制裁,是典型的经济胁迫和单边霸凌行径。
★3.中国面临着哪些新风险,新挑战?
(1)国内:①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
②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2)国际③: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了各种挑战。(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因政府更迭而导致政策法规发生变化……)
柯达公司曾是创造全球传统胶卷市场神话的世界著名影像业巨头。1975年, 该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世界数码影像技术的首创者。但因担心开发这一新业务会对其传统的胶卷业务造成不利影响,该公司将数码影像技术“雪藏”起来,坚守传统的胶卷市场。后来,其他公司因开发、利用数码技术获得长足发展,而率先发明教码相机的该公司却逐渐衰落。最终,该公司向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退出了传统业务。
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从行业巨头到退出传统业务,柯达公司的兴衰之路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②.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③.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④.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4、★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新的发展契机
新风险
新挑战
1.中国面临哪些新的发展机遇(发展契机)?
( 国内、国际)
2.如何面对?
3.当前我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有哪些?( 国内、国际)
4.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
本课小结
1.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背景之下,我国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下列关于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B.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逐渐减弱
C.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D.我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的空间越来越小
C
达标检测
2、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到的“历史性交汇期”指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要产生同频共振,我们要( )
①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②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③增强信心,坚守现状
④戒骄戒躁,具有忧患意识,放弃变革
A. ① ③ B. ② ③ C. ① ④ D. ① ②
D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下列句子反映的道理与之相符的是( )
①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②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③于安思危,于治忧乱
④备豫不虞,为国常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