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与文明写作指导:重建“附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与文明写作指导:重建“附近”

资源简介

重建“附近”——2024年3月各地联考作文金题及导写
金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社会学家项飙认为,面对一个迅疾变化而又很不稳定的世界,人要坚定、勇敢地建立自己的附近,不要牺牲日常。“重建附近”就是要和现在的周遭环境发生积极互动,让它成为一种动力和资源。“附近”既是我们生存的切身空间,也是我们和周遭环境发生的那些具体实在的联系。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附近,是不可能对世界产生信任的,他对世界的信任是来自于他对周边的信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审题分析:
本次作文的材料来自社会学家项飙的观点,他提出了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人们应该坚定、勇敢地建立自己的“附近”,并与周遭环境发生积极互动,将其转化为动力和资源。这一观点强调了“附近”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是我们生存的切身空间,也是我们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和信任的桥梁。
材料的核心话题是“重建附近”。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需要考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从字面上看,“重建附近”意味着重新建立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和互动。但更深层次上,它涉及到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如何与外部环境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关系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附近”:这是材料的核心词汇,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其含义。在这里,“附近”不仅指地理上的邻近,更强调人与周边环境、社区、邻居等建立的联系和互动。这些联系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情感的等各个方面。
“坚定、勇敢”:这两个词修饰了建立“附近”的态度和方式。它要求人们在面对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要有决心和勇气去与周边环境建立联系,而不是逃避或忽视。
“积极互动”与“动力、资源”:这两个词组揭示了“附近”的积极作用。通过与周边环境的积极互动,人们可以将“附近”转化为一种动力和资源,帮助自己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对世界的信任、对周边的信任”:强调了“附近”对于个人信任感建立的重要性。人们对世界的信任是建立在他们对周边环境和人的信任基础之上的。这进一步凸显了“重建附近”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立意方向:
根据材料内容,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
一、强调“附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可以分析现代社会中人们与“附近”疏离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而阐述重建“附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探讨如何重建“附近”。可以从个人、社区、社会等层面出发,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来加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和互动。
三、分析“重建附近”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论述通过重建“附近”,人们能够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增强对世界的信任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繁荣,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
四、如能站在反思的立场,分析“重建附近”的难度与困境,当更好。
范文示例:
找回消失的附近
著名学者项飙曾提出“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他这样描述道:如果你问今天中国年轻的学生,你父母的工作是什么?你居住的这个小区,当时买这个房子是怎么考虑的?这个小区在你的城市里,从社会意义上说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它与周边的菜市场是什么关系?你们的学校是怎么一个建造过程?他们描述不清楚,但他们对大学的世界排名很清楚,对怎么考托福、GRE很清楚。他们对那个系统了如指掌,但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模糊不清,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不重要。
那么“附近”消失了,去哪里了呢?项飙认为,“附近”不是简单地蒸发了,而是在资本、技术的加持下转化为数据。工业革命以来,时钟出现了,时间变得趋于整体性和线性。例如,人们只有在有空闲时才能去上厕所,因此时间决定了人的行为。在社交时代,时间变得碎片化,不再是整体性和线性的,可能一会儿干这件事情,过一会儿穿插另外一件事进来,人们的时间感却变得特别强烈,更加追求即时性,追求即刻性的满足,追求点了外卖就要在30分钟内送上门,而这种需求在现代技术变革中得到了支持。
很大程度上,当“附近”消失后,人更多是扮演者、旁观者。人们更相信技术,而不是相信另一个人。这些结果的危害正在显现,我们居住的社区,正在成为我们要抛弃的东西。人们抱怨城市没有人情味、没有归属感,可一旦回到家,我们便立刻拿起手机,妄图用虚拟抵达真实,还觉得自己永远抵达不了。
在个体和现实世界之间建立一个意义世界,由意义世界代替附近,形成一个缓冲(精神世界,精神寄托)古典最重要,传统的经典重要,因为在之前古典的时代里,一切问题都是崭新的闪闪发亮的,都是第一次接触,那个时候先贤们探索的是一些人性中永恒的问题,是基本的问题,而最基本的问题是可以穿越时空给人以永恒的力量,建立这样一个跟传统相连接的意义世界,能够脱离这种单向度的,单维度的竞争,那么我们可以和他人,和各种社会准则无休止的对比中获得一丝喘息。
人和人之间应该多一点点善意,多一点包容,我们可以把自己打开,我们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判断和信任体系,我们和一些人成为非常亲密的非常深度的关系。用深度的关系去代替附近,许知远说:“亲密,可以带来勇敢,勇敢会带来新的突破和新的机会。”亲密关系可以让我们跳出短期的利益关系的束缚,能够让我们变得更丰富、更开阔。
点评支招:
重建附近,重建信任
尹瑞文
社会学家项飙认为,面对一个迅疾变化而又很不稳定的世界,人要坚定、勇敢地“重建附近”,不要牺牲日常。(观点段)
斯言不误。
何为“日常”?何为“重建附近”?日常就是“附近”,是我们周遭日复一日存在的一切的人与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而“重建附近”就是重新建立我们和切身空间的联系,重新建立我们对周遭环境的信任。(阐释段)
揆诸当下,无休止的内卷席卷社会,功利主义的浮躁全面统治世界,信仰迷失,共情心缺失,责任感丧失,价值观全面扭曲……面对这样一个很不稳定的、越来越撕裂的世界环境,很多人陷入迷惘,觉得这个世界不会再好起来了,于是选择了躺平来逃避,习惯性地怀疑一切或者游戏风尘,娱乐至死。为什么?因为丧失了对附近的信任,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附近,是不可能对世界信任的,他对世界的信任是来自于他对周边的信任。(驳论段)
所以,我们必须坚定、勇敢地“重建附近”,重建人们对世界的信任。(重申论点)
“重建附近”需要我们对身边的人付出坚定、勇敢的信任,其中最要紧的是如何重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我的答案是“勇敢”。对家人日复一日的抱怨与责怪勇敢地说声“抱歉”“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对老师每日无休无止的的抽查背书勇敢地表示感激和敬意;对周遭无数的与自己有过这样那样冲突的人大声地说“谢谢”“有你真好”——勇敢就是信任——没有对“附近”的信任,就不可能有对世界的信任。面对一个迅疾变化而又很不稳定的世界,明天会不会更好,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当世界背对着我们时,它只是在酝酿一个更大的拥抱。(分论点1)
“重建附近”更需要积极进取的心态、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合时适需的策略。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张桂梅老师用四十余年的坚持和付出,重建了无数孩子对未来的信任,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济南女孩李希晗以28次弯腰清理超载货车落石,重建了青春的姿态,令我们相信了文明和素养的真实存在;“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凭借内在的学识和精神力量获取了流量,也重建了我们对于理想、情怀和美好内心的向往。这些人或积极进取,或悲天悯人,或合时适需,都重建了自己的“附近”,也重建了我们对世界的信任。余秋雨说:“世间真正和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此言得之。(分论点2)
当下,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方对抗加剧,中国面临前所未有之挑战,各类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重建自己的附近,重建人们对祖国的信心,如此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
深度美文:
“附近”非万能
王悦丰
面对如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人们时常陷入迷茫与焦虑的漩涡。社会学家项飙提出的“重建附近”观念,意在引导人们回归生活的本真,从周遭环境中寻找生活的支撑点。然而,这一观念在现实中却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可能让人们陷入更大的困境。
“附近”,按照项飙的阐释,是我们与周遭环境发生的具体而实在的联系。他鼓励人们勇敢地与现处的环境发生互动,将其转化为生活的动力与资源。这种观念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人们能在不稳定的世界中找到一种安身立命的依托。但是,它忽视了现代社会复杂性和变化性带来的挑战。
首先,现代社会的流动性使得“附近”变得模糊和不确定。项飙所倡导的“附近”,在过去或许可行,但在现代社会却显得捉襟见肘。人们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频繁地搬家、换城市,甚至跨国流动,与周围的环境和人建立起深厚的联系变得愈发困难。马云,从杭州走向全球,他的成功并非依赖于某个固定的“附近”;乔布斯,一生追求创新,他的视野远超于他所处的“附近”;扎克伯格,从校园宿舍起步,最终打造出社交帝国,也证明了“附近”并非成功的唯一因素。这些名人的成功,都源于他们敢于突破“附近”的局限,追求更广阔的天地。
同时,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使得人们很难专注于自己的“附近”。互联网的高度发达让我们可以轻易地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各种信息,但同时也导致我们变得越来越难以专注于身边的人和事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远方的诱惑往往比身边的美好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著名演员刘德华的影迷遍布全球,但许多人对自己邻居的生活却知之甚少;网红博主Papi酱通过互联网展现自己的生活,却可能失去了深入了解身边人真实生活的机会。这些,都是信息爆炸时代,“附近”逐渐被边缘化的缩影。
此外,现代社会的高度竞争性也加剧了人们在“附近”寻找安慰和力量的难度。职场竞争、生活压力等因素让人们疲于奔命,难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与周围人的互助与合作。这种竞争态势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使得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感到孤立无援。职场中,求职者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工作机会而彼此竞争,这种氛围让人感受到现代社会高度竞争下人们之间关系的紧张与疏离。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他们曾是商业战场上的激烈对手,长期的竞争或许让他们忽视了在某些领域合作的可能性。这种竞争的态势让人们难以从“附近”寻找到安慰和力量。
因此,我认为“重建附近”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可行。相反,我们应该寻找其他途径来应对这个世界的不稳定性和挑战。例如,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加强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这些途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变化莫测的世界,保持坚定和勇敢的心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忽视“附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应该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努力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联系。但是,我们不能过分依赖“附近”,更不能将其视为应对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变化莫测的世界中保持坚定和勇敢的步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