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09节-植物的蒸腾作用一、单选题1.土壤中的水分到达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顺序是( )①根的导管;②根毛细胞;③茎、叶肉的导管;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⑤叶肉细胞A.①③④②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②④①③⑤2.如图是叶片气孔的两种不同状态。 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此时气孔和保卫细胞通常处于( )A.状态甲,保卫细胞膨胀 B.状态甲,保卫细胞萎缩C.状态乙,保卫细胞膨胀 D.状态乙,保卫细胞萎缩3.小科把新摘的向日葵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少 B.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C.叶片下表面叶绿体多 D.叶片下表面呼吸作用强4.(2024八下·浙江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大量的叶绿体与其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B.叶表皮分布着大量的气孔与其散失水分的功能相适应C.植物茎中具有形成层与其使茎长高的功能相适应D.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5.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表皮临时装片。下列四个图像,取自下表皮,且蒸腾作用较强的是( )A. B.C. D.6.下列环境因素不会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是( )A.大气湿度 B.大气温度 C.气流方向 D.气流速度7.某种植物可以通过输导组织向叶片输送有毒物质,防止昆虫啃食。龟甲(一种昆虫)却能巧妙选择食用部位,避免因毒液流出而中毒。据此推测,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结构是( )A.叶肉 B.叶脉 C.上表皮 D.下表皮8.人们用某些化学物质喷施于农作物表面后,能形成单分子层,阻碍水分的散失。下列对这项技术运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可能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C.可能会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养料的运输D.可能会影响气孔在叶表皮上的分布9.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B.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C.表皮细胞无色透明 D.叶肉细胞有大量叶绿体10.如图所示为向日葵在24h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可推断( )A.一天中,植物体内水分最少的是b点B.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C.矿物质元素向上运输的速度在b点时较快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11.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很多气泡,而且叶片下表皮表面产生的气泡比上表皮表面产生的气泡多。由此可以说明 ( )A.叶片下表皮的呼吸作用比上表皮强B.叶片下表皮的光合作用比上表皮强C.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多D.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少12.如图中a、b、c是3个相邻的植物细胞,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为a>b>c,它们之间水分渗透的方向是 ( )A. B.C. D.13.(2023七上·镇海区期中)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共同特征是( )①须根系②直根系③网状叶脉④平行叶脉⑤单子叶⑥双子叶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14.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常采取给树搭棚的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二、实验探究题15.拟南芥为十字花科植物,又名鼠耳芥,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但近一百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拟南芥是研究植物遗传学的优秀材料,从根本上改变植物遗传学研究长期落后的状况。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利用拟南芥通过基因层面操作,向其照射光后,气孔的张开面积更大。(1)当拟南芥处于失水状态时,其气孔状态应是下图中 (选填“甲”或“乙”)。(2)拟南芥作为植物遗传学研究材料,可能具有以下哪些优点____。A.繁殖速度快,生命周期短 B.有较大的经济价值C.基因组简单,易于基因操作 D.拟南芥的性状易于观察(3)研究表明,亚硫酸氢钠对植物叶片气孔张开面积具有调节作用,为了使光合作用的效率达到最大,研究小组想要找到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亚硫酸氢钠浓度,进行如下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拟南芥植株100株,平均分成五组,每天喷等量不同浓度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和清水,在同样温度、水分和光照的室内培养拟南芥。25天后,各组拟南芥叶片大小和数目如下表所示(+多少表示叶片大小与数量的多少)。序号 亚硫酸氢钠浓度(mg/kg) 叶片的大小 叶片的数量1 0 +++ ++2 10 +++++ +++3 20 ++++++ ++++4 30 ++++ +++5 40 ++++ ++该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16.(2023七上·北仑期中)柽(chēng)柳广泛分布于荒漠地区,对当地的防风固沙起到重要作用。(1)如图所示,柽柳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等不同方面表现出对荒漠环境的适应。①叶特化成鳞片状,减小了叶面积,避免 通过蒸腾作用大量散失。②发达的根系既利于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 ,又能固定沙土。(2)研究人员对柽柳防风固沙功能进行野外观测,结果如下表1。与灌丛间的距离(米) 迎风侧 背风侧10 6 2 2 6 10 14相对风速(%) 100 92 83 24 68 82 100注:a.相对风速指测量点风速占空旷地风速的百分比。b.测量点风速为在柽柳灌丛高度的1/2处,距该灌丛不同距离迎风侧与背风侧的风速。①据表1分析,为起到防风作用,种植柽柳的最大间距应为两侧相对风速达到100%时,所对应的距离之和。则最大距离为 米。②随着柽柳的生长,落叶和沙层逐渐堆叠,形成图所示的隆起沙包,起到固沙作用。可通过测定沙包的 等指标,反映柽柳的生长状况和固沙效果。综上所述,柽柳既能适应环境,又能 环境。三、解答题17.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小科在同一枝条中选取相似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 A、B两组。 A组叶片两面涂抹凡士林,B组不做任何处理。将两组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使用测温枪测量叶面温度。记录并处理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并回答问题。A 组叶面温度 B组叶面温度照射前 27.0℃ 27.2℃照射 10分钟 41.7℃ 38.2℃照射20分钟 42.9℃ 35.2℃(1)A组叶片涂抹凡士林的作用是堵塞气孔,植物通过 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2)实验中,设置B组的作用是 。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3)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 组,根据该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18.在探究“植物体水分的散失”时,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取A、B、C三个量筒,放在室内阴凉处。 A中不放植物,B、C中各放一个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B去掉所有叶片,C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加水至100 毫升。 晚上8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5天。 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组别 液面刻度(毫升)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A 99.5 99.5 99 99.7 99.3B 94 96 90 97 92C 60 62 50 64 60(1)在五天中,每个量筒每天散失水分的量是不一样的,由此推断气温最高的是第 天。(2)在探究天竺葵的茎是否散失水分时,应选取的实验组别是 。(3)量筒C第五天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是 毫升。(4)如果要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应分别计算 A、B、C三个量筒五天测量数据的 ,然后进行比较。(5)根据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19.小叶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 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 一张的颜色深一些。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采用方案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2)方案二、三采用的科学方法与方案一不同,它们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3)方案二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4)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 一样红。 小叶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的实验结论不一致。 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20.网购的鲜花配有如图所示的保鲜养护说明,每一步配有如下文字:①往瓶内加适量的水,再滴入 1~2 滴 84 消毒液;②去除部分叶片,仅保留2~3片;③45°斜向剪去茎的底部后插入水中;④摆放花瓶时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鲜花保鲜养护说明中的科学原理。① ② ③ ④21.番茄是广受欢迎的蔬菜,为增加大棚种植番茄的产量,种植户往往会采取以下栽培管理措施:1定期清理棚膜表面附着的灰尘和水滴,尤其是冬季要及时清理积雪。2白天要安排不同时段通风,实现换气、排湿。3夏季棚内温度高,及时散热降温。资料:大棚内水汽过多会形成水雾,吸收并阻挡部分阳光,降低透光性。请根据所学科学知识解释上述管理措施为什么能增加番茄的产量22.如图所示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注明图中指示线所示的结构名称。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F是 。(2)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是 ,它由成对的 围成。23.小强想利用萝卜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来验证植物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实验操作如下:a.将体积大小相同的两个萝卜条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b.甲烧杯中放入50 毫升清水,乙烧杯中放入50毫升20%的盐水。请根据实验现象和图A、B回答问题:(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萝卜细胞处于 (填“吸水”或“失水”)状态,就如图 中的细胞。(2)乙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这是由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使细胞不断失水的缘故。(3)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则根毛吸水;植物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则根毛失水。24.图甲中A、B、C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1)图甲中表示C生理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2)植物吸收的水,是由图乙中的③运输而来的,绝大部分用于植物的 。(3)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的气体是通过图乙叶片上的[ ]气孔进出植物体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解答时可以从导管的位置、分布、水的运输途径方面来切入。【解答】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②根毛细胞→表④根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①根内的导管→③茎内的导管→叶柄的导管→叶脉(叶肉内)的导管→⑤叶肉细胞。故答案为:D。2.【答案】D【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2)气孔的开关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甲为气孔开放状态,乙为气孔关闭状态。【解答】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萎缩,细胞体积缩小,壁拉直,气孔关闭,即图中乙所示的状态。故答案为:D。3.【答案】B【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在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解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把新摘的向日葵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故答案为:B。4.【答案】C【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1)形成层是分生组织,不断分裂使茎长粗。(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3)由于上表皮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温度比下表皮相对较高,叶片中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的气孔散失。(4)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解答】A.植物茎中具有形成层是与使茎长粗的功能相适应的,A错误,但符合题意;B.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与叶的功能相适应,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气孔作为蒸腾作用水分出入的门户,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有大量气孔,利于增强蒸腾作用,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肺由许多肺泡构成,约有3亿个;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答案】C【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不同植物的叶、同一植物不同的叶、同一片叶的不同部位(包括上、下表皮)都有差异,一般情况下叶的下表皮气孔数量要比上表皮多。(2)保卫细胞,总是两两相对而生,围成的空腔是气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解答】A.由于气孔数量较少,可能来自叶片的上表皮,不符合题意。B.气孔是关闭的,不变利于气体进出,不符合题意。C.气孔数量较多,来自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张开,利于气体进出,符合题意。D.气孔关闭,不变利于气体进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答案】C【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解答】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力大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故答案为:C。7.【答案】B【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龟甲(一种昆虫)能巧妙选择食用部位,避免因毒液流出而中毒,而毒液是通过输导组织输送的,因此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结构是输导组织。【解答】A.叶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利用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营养,属于营养组织,不能输送有毒物质,A错误。B.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B正确。CD.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不能输送有毒物质,CD错误。故答案为:B。8.【答案】D【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用某些化学性物质喷施于农作物表面后,能形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覆盖了叶表面的气孔,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水分的散失减少。【解答】A.由于移栽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弱,降低蒸腾作用有越来越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于单分子层覆盖了叶表面的气孔,二氧化碳由气孔进入细胞间隙的量减少,可能会影响光合作用,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蒸腾作用是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蒸腾作用降低会影响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植物水分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拉力,蒸腾作用降低,水分运输的少,也就影响植物吸水的速度,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答案】A【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解答】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与光合作用无关,故A符合题意;B.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便于光线透过,利于光合作用,故B不合题意;C.叶肉细胞里有大量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故C不合题意;D.叶片上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利于光合作用,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10.【答案】C【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解答】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是运输水分的动力。因此,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b点时蒸腾作用最大,则矿质元素运输的速度最快。故答案为:C。11.【答案】C【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叶的表皮上有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解答】 A、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场所是所有的活细胞,强度在上下表皮是一样的,不符合题意;B、叶片下表皮的光合作用应比上表皮的弱,不符合题意;C、气孔是植物蒸腾水分的“门户”,因为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多,所以叶片通过下表皮的蒸腾作用比上表皮强,符合题意;D、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的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答案】A【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解答】水运输的方向就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水分运输的就越多。由于a细胞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b→a ;由于b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c→b ;由于a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所以所以水运输的方向c→a , 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叶的形态结构;种子的结构【解析】【分析】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种子、花叶、根、叶脉的不同。1、单子叶和双子叶的区别是种子,双子叶种子发芽的时候有2片子叶,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叶子,可以通过这个东西来很好的辨别单双子叶。2、双子叶花叶大部分都是4基数(意思是花叶的数量都是4的倍数),而单子叶的花叶大部分都是3基数。3、根的区别:双子叶植物的根是直根系,而单子叶植物是须根系,通过这个也能很快的辨别。4、叶脉的区别:单双子叶叶片上还是有区别的,单子叶是平行脉络,而双子叶植物是网状脉络。5、裸子植物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少为灌木,稀为藤本;次生木质部几全由管胞组成,稀具导管。叶多为线形、针形或鳞形,稀为羽状全裂、扇形、阔叶形、带状或膜质鞘状。【解答】 小麦、水稻、玉米的种子中都只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都是须根系,平行叶脉;B符合;故答案为:B14.【答案】D【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解答】a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如移栽时给树搭棚遮阴等。故选D。15.【答案】(1)甲(2)A;C;D(3)当浓度为 20 mg/kg时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随着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增加,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浓度为20mg/kg时强度最大)【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植物的三大作用有关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气孔。气孔完全关闭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影响。【解答】(1)甲图中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所以当拟南芥处于失水状态时,其气是关闭的,对应图甲。(2)拟南芥作为植物遗传学研究材料,可能具有以下哪些优点。要作为研究材料必须具备易操作、易观察、易获得等优点。A、繁殖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符合题意;B、有较大的经济价值,题中信息可知拟南芥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不符合题意;C、基因组简单,易于基因操作,因为要通过基因操作,使这种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所以基因组要简单并易于操作,符合题意;D、拟南芥的性状易于观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D(3)此小题是要研究“找到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亚硫酸氢钠浓度”,实验设置了五个组,使每组的浓度不同,而其他条件都相同。从记录的表格中数据可知,当亚硫酸氢钠浓度为20mg/kg时,叶片面积最大,叶片的数量最多,所以可认为20mg/kg是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浓度。结论:当浓度为20mg/Kg时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随着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增加,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浓度为20mg/Kg时强度最大。)16.【答案】(1)水分;无机盐或养分等(2)24;厚度或宽度或高度等;影响等【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植物的水分99%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发。植物适应荒漠缺水环境的结构:叶片特化成针状或鳞片状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且固定沙土。(2)由题中数据可知,为起到防风作用,种植柽柳的最大间距应为两侧相对风速达到100%时,所对应的距离之和,对应的距离为10m+14m=24m。随着柽柳的生长,落叶和沙层逐渐堆叠,形成图所示的隆起沙包,起到固沙作用,所以可通过测定沙包的厚度或宽度或高度等指标,反映柽柳的生长状况和固沙效果。由此可知,柽柳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解答】(1)叶片面积越小,相同条件下蒸腾作用越小;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系越发达,吸收水分能力越强;故答案为:第1空、水分第2空、无机盐或养分等(2)迎风册相对风速达到100%时对应的距离为10m,背风侧相对风速达到100%时对应的距离为14m,由题意可知,最大间距为10m+14m=24m;落叶和沙层逐渐堆叠,形成图所示的隆起沙包,起到固沙作用,所以沙包厚度或宽度或高度越大,柽柳的生长状况和固沙效果越好,同时也说明柽柳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故答案为:第1空、24第2空、厚度或宽度或高度等第3空、影响等17.【答案】(1)保卫(2)形成对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3)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故植物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2)B组不做任何处理,设置的作用是形成对照。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B组(下降了3℃)。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故答案为:(1)保卫;(2)形成对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3)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18.【答案】(1)三(2)AB(3)32(4)平均值(5)植物的茎和叶都能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水也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散失到空气中。【解答】(1)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温度等有关,而水的蒸发也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水蒸发的越多,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第三天时,C内减少了50毫升,B减少了10毫升,A减少了1毫升,为这六天中的最多,所以第三天的温度最高;(2)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与水分散失的关系,而有无植物成为实验的变量,BC各放入一枝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C保留所有叶片,B去掉所有叶片,A不放植物,所以AB为实验组;(3)第五天,B没有叶子,散失的水共为100mL-92mL=8mL,C保留所有叶片,通过茎和叶散失的水分一共是100mL-60mL=40mL,则通过叶片散失的水为:40mL-8mL=32mL;(4)如果要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应分别计算ABC三个量筒六天测量数据的平均值,然后进行比较;(5)根据对上表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茎和叶都能够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故答案为:(1)三;(2)AB;(3)32;(4)平均值;(5)植物的茎和叶都能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19.【答案】(1)一(2)转换法(3)下表皮比上表皮产生的气泡数目多(4)实验时间过长,让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要设置对照实验,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据此解答。【解答】(1)叶的保卫细胞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够看达到,故采用方案一;(2)方案二和方案三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3)方案二中观察到下表皮比上表皮产生的气泡数目多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4)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故答案为:(1)一;(2)转换法;(3)下表皮比上表皮产生的气泡数目多;(4)实验时间过长,让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20.【答案】①往水中滴1~2 滴消毒液,可以减少或杀灭水中微生物,防止茎腐烂,有利于鲜花保鲜。②去除部分叶,可以减弱蒸腾作用,有利于鲜花保鲜;保留2~3片叶子,保持一定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水分在茎中的运输。③45°斜剪茎底部插入水中,增大茎底部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茎对水分的吸收。④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的目的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防止鲜花萎蔫。【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保鲜鲜花去除部分叶、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的目的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解答】①往水中滴1~2 滴消毒液,可以减少或杀灭水中微生物,防止茎腐烂,有利于鲜花保鲜。②去除部分叶,可以减弱蒸腾作用,有利于鲜花保鲜;保留2~3片叶子,保持一定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水分在茎中的运输。③45°斜剪茎底部插入水中,增大茎底部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茎对水分的吸收。④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的目的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防止鲜花萎蔫。21.【答案】示例: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清理棚膜表面的灰尘、水滴或积雪,有助于光照进入大棚内,增强棚内光照,增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机物。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白天光照较强时通风换气,可及时补充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机物。适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增强透光性,也可以促进植株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机物。还利于叶的蒸腾作用,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夏季及时降低温度,可适当减弱植株蒸腾作用和土壤水分蒸发,防止植株萎焉。 (或及时降低温度,保持植株恰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积累更多有机物)【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解答】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根据所学科学知识解释上述管理措施能增加番茄的产量的原因有:定期清理棚膜表面附着的灰尘和水滴,尤其是冬季要及时清理积雪,可以使番茄接受充足的光照;白天要安排不同时段通风,实现换气、排湿,能够为番茄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气体;夏季棚内温度高,及时散热降温,有利于降低番茄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22.【答案】(1)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下表皮(2)E气孔;保卫细胞【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解析】【分析】 图中:A上表皮、B栅栏组织、C海绵组织、D叶脉、E气孔、F下表皮。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叶脉三部分,表皮是由无色细胞组成,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叶肉是位于叶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组织,是叶内最发达和最重要的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也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但为无色。【解答】(1)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叶脉三部分。A上表皮和F下表皮构成的表皮位于叶片的外侧有保护作用。含叶绿素的结构是B栅栏组织、C海绵组织和保卫细胞且含量多少为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保卫细胞,这也是叶片正面比背面绿的原因.(2) 我们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E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23.【答案】(1)吸水;A(2)小于(3)大于;小于【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解答】(1)根据题干可知,甲烧杯装的是清水,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就如同甲图的细胞和A图的细胞。(2)乙烧杯中放的是盐水,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小于盐水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会失水,所以,乙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因此,当植物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24.【答案】(1)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2)蒸腾作用(3)⑤【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乙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甲中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解答】(1)由甲图可知,C过程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C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2)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3)图乙中⑤为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答案为:(1)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2) 蒸腾作用(3)⑤1 / 1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09节-植物的蒸腾作用一、单选题1.土壤中的水分到达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顺序是( )①根的导管;②根毛细胞;③茎、叶肉的导管;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⑤叶肉细胞A.①③④②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②④①③⑤【答案】D【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解答时可以从导管的位置、分布、水的运输途径方面来切入。【解答】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②根毛细胞→表④根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①根内的导管→③茎内的导管→叶柄的导管→叶脉(叶肉内)的导管→⑤叶肉细胞。故答案为:D。2.如图是叶片气孔的两种不同状态。 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此时气孔和保卫细胞通常处于( )A.状态甲,保卫细胞膨胀 B.状态甲,保卫细胞萎缩C.状态乙,保卫细胞膨胀 D.状态乙,保卫细胞萎缩【答案】D【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2)气孔的开关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甲为气孔开放状态,乙为气孔关闭状态。【解答】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萎缩,细胞体积缩小,壁拉直,气孔关闭,即图中乙所示的状态。故答案为:D。3.小科把新摘的向日葵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少 B.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C.叶片下表面叶绿体多 D.叶片下表面呼吸作用强【答案】B【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在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解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把新摘的向日葵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故答案为:B。4.(2024八下·浙江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大量的叶绿体与其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B.叶表皮分布着大量的气孔与其散失水分的功能相适应C.植物茎中具有形成层与其使茎长高的功能相适应D.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答案】C【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1)形成层是分生组织,不断分裂使茎长粗。(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3)由于上表皮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温度比下表皮相对较高,叶片中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的气孔散失。(4)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解答】A.植物茎中具有形成层是与使茎长粗的功能相适应的,A错误,但符合题意;B.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与叶的功能相适应,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气孔作为蒸腾作用水分出入的门户,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有大量气孔,利于增强蒸腾作用,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肺由许多肺泡构成,约有3亿个;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表皮临时装片。下列四个图像,取自下表皮,且蒸腾作用较强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不同植物的叶、同一植物不同的叶、同一片叶的不同部位(包括上、下表皮)都有差异,一般情况下叶的下表皮气孔数量要比上表皮多。(2)保卫细胞,总是两两相对而生,围成的空腔是气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解答】A.由于气孔数量较少,可能来自叶片的上表皮,不符合题意。B.气孔是关闭的,不变利于气体进出,不符合题意。C.气孔数量较多,来自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张开,利于气体进出,符合题意。D.气孔关闭,不变利于气体进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下列环境因素不会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是( )A.大气湿度 B.大气温度 C.气流方向 D.气流速度【答案】C【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解答】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力大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故答案为:C。7.某种植物可以通过输导组织向叶片输送有毒物质,防止昆虫啃食。龟甲(一种昆虫)却能巧妙选择食用部位,避免因毒液流出而中毒。据此推测,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结构是( )A.叶肉 B.叶脉 C.上表皮 D.下表皮【答案】B【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龟甲(一种昆虫)能巧妙选择食用部位,避免因毒液流出而中毒,而毒液是通过输导组织输送的,因此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结构是输导组织。【解答】A.叶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利用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营养,属于营养组织,不能输送有毒物质,A错误。B.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B正确。CD.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不能输送有毒物质,CD错误。故答案为:B。8.人们用某些化学物质喷施于农作物表面后,能形成单分子层,阻碍水分的散失。下列对这项技术运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可能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C.可能会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养料的运输D.可能会影响气孔在叶表皮上的分布【答案】D【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用某些化学性物质喷施于农作物表面后,能形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覆盖了叶表面的气孔,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水分的散失减少。【解答】A.由于移栽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弱,降低蒸腾作用有越来越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于单分子层覆盖了叶表面的气孔,二氧化碳由气孔进入细胞间隙的量减少,可能会影响光合作用,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蒸腾作用是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蒸腾作用降低会影响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植物水分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拉力,蒸腾作用降低,水分运输的少,也就影响植物吸水的速度,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B.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C.表皮细胞无色透明 D.叶肉细胞有大量叶绿体【答案】A【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解答】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与光合作用无关,故A符合题意;B.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便于光线透过,利于光合作用,故B不合题意;C.叶肉细胞里有大量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故C不合题意;D.叶片上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利于光合作用,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10.如图所示为向日葵在24h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可推断( )A.一天中,植物体内水分最少的是b点B.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C.矿物质元素向上运输的速度在b点时较快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答案】C【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解答】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是运输水分的动力。因此,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b点时蒸腾作用最大,则矿质元素运输的速度最快。故答案为:C。11.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很多气泡,而且叶片下表皮表面产生的气泡比上表皮表面产生的气泡多。由此可以说明 ( )A.叶片下表皮的呼吸作用比上表皮强B.叶片下表皮的光合作用比上表皮强C.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多D.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少【答案】C【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叶的表皮上有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解答】 A、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场所是所有的活细胞,强度在上下表皮是一样的,不符合题意;B、叶片下表皮的光合作用应比上表皮的弱,不符合题意;C、气孔是植物蒸腾水分的“门户”,因为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多,所以叶片通过下表皮的蒸腾作用比上表皮强,符合题意;D、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的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如图中a、b、c是3个相邻的植物细胞,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为a>b>c,它们之间水分渗透的方向是 ( )A. B.C. D.【答案】A【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解答】水运输的方向就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水分运输的就越多。由于a细胞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b→a ;由于b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c→b ;由于a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所以所以水运输的方向c→a , 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2023七上·镇海区期中)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共同特征是( )①须根系②直根系③网状叶脉④平行叶脉⑤单子叶⑥双子叶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叶的形态结构;种子的结构【解析】【分析】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种子、花叶、根、叶脉的不同。1、单子叶和双子叶的区别是种子,双子叶种子发芽的时候有2片子叶,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叶子,可以通过这个东西来很好的辨别单双子叶。2、双子叶花叶大部分都是4基数(意思是花叶的数量都是4的倍数),而单子叶的花叶大部分都是3基数。3、根的区别:双子叶植物的根是直根系,而单子叶植物是须根系,通过这个也能很快的辨别。4、叶脉的区别:单双子叶叶片上还是有区别的,单子叶是平行脉络,而双子叶植物是网状脉络。5、裸子植物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少为灌木,稀为藤本;次生木质部几全由管胞组成,稀具导管。叶多为线形、针形或鳞形,稀为羽状全裂、扇形、阔叶形、带状或膜质鞘状。【解答】 小麦、水稻、玉米的种子中都只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都是须根系,平行叶脉;B符合;故答案为:B14.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常采取给树搭棚的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答案】D【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解答】a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如移栽时给树搭棚遮阴等。故选D。二、实验探究题15.拟南芥为十字花科植物,又名鼠耳芥,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但近一百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拟南芥是研究植物遗传学的优秀材料,从根本上改变植物遗传学研究长期落后的状况。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利用拟南芥通过基因层面操作,向其照射光后,气孔的张开面积更大。(1)当拟南芥处于失水状态时,其气孔状态应是下图中 (选填“甲”或“乙”)。(2)拟南芥作为植物遗传学研究材料,可能具有以下哪些优点____。A.繁殖速度快,生命周期短 B.有较大的经济价值C.基因组简单,易于基因操作 D.拟南芥的性状易于观察(3)研究表明,亚硫酸氢钠对植物叶片气孔张开面积具有调节作用,为了使光合作用的效率达到最大,研究小组想要找到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亚硫酸氢钠浓度,进行如下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拟南芥植株100株,平均分成五组,每天喷等量不同浓度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和清水,在同样温度、水分和光照的室内培养拟南芥。25天后,各组拟南芥叶片大小和数目如下表所示(+多少表示叶片大小与数量的多少)。序号 亚硫酸氢钠浓度(mg/kg) 叶片的大小 叶片的数量1 0 +++ ++2 10 +++++ +++3 20 ++++++ ++++4 30 ++++ +++5 40 ++++ ++该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答案】(1)甲(2)A;C;D(3)当浓度为 20 mg/kg时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随着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增加,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浓度为20mg/kg时强度最大)【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植物的三大作用有关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气孔。气孔完全关闭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影响。【解答】(1)甲图中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所以当拟南芥处于失水状态时,其气是关闭的,对应图甲。(2)拟南芥作为植物遗传学研究材料,可能具有以下哪些优点。要作为研究材料必须具备易操作、易观察、易获得等优点。A、繁殖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符合题意;B、有较大的经济价值,题中信息可知拟南芥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不符合题意;C、基因组简单,易于基因操作,因为要通过基因操作,使这种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所以基因组要简单并易于操作,符合题意;D、拟南芥的性状易于观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D(3)此小题是要研究“找到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亚硫酸氢钠浓度”,实验设置了五个组,使每组的浓度不同,而其他条件都相同。从记录的表格中数据可知,当亚硫酸氢钠浓度为20mg/kg时,叶片面积最大,叶片的数量最多,所以可认为20mg/kg是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浓度。结论:当浓度为20mg/Kg时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随着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增加,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浓度为20mg/Kg时强度最大。)16.(2023七上·北仑期中)柽(chēng)柳广泛分布于荒漠地区,对当地的防风固沙起到重要作用。(1)如图所示,柽柳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等不同方面表现出对荒漠环境的适应。①叶特化成鳞片状,减小了叶面积,避免 通过蒸腾作用大量散失。②发达的根系既利于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 ,又能固定沙土。(2)研究人员对柽柳防风固沙功能进行野外观测,结果如下表1。与灌丛间的距离(米) 迎风侧 背风侧10 6 2 2 6 10 14相对风速(%) 100 92 83 24 68 82 100注:a.相对风速指测量点风速占空旷地风速的百分比。b.测量点风速为在柽柳灌丛高度的1/2处,距该灌丛不同距离迎风侧与背风侧的风速。①据表1分析,为起到防风作用,种植柽柳的最大间距应为两侧相对风速达到100%时,所对应的距离之和。则最大距离为 米。②随着柽柳的生长,落叶和沙层逐渐堆叠,形成图所示的隆起沙包,起到固沙作用。可通过测定沙包的 等指标,反映柽柳的生长状况和固沙效果。综上所述,柽柳既能适应环境,又能 环境。【答案】(1)水分;无机盐或养分等(2)24;厚度或宽度或高度等;影响等【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植物的水分99%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发。植物适应荒漠缺水环境的结构:叶片特化成针状或鳞片状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且固定沙土。(2)由题中数据可知,为起到防风作用,种植柽柳的最大间距应为两侧相对风速达到100%时,所对应的距离之和,对应的距离为10m+14m=24m。随着柽柳的生长,落叶和沙层逐渐堆叠,形成图所示的隆起沙包,起到固沙作用,所以可通过测定沙包的厚度或宽度或高度等指标,反映柽柳的生长状况和固沙效果。由此可知,柽柳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解答】(1)叶片面积越小,相同条件下蒸腾作用越小;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系越发达,吸收水分能力越强;故答案为:第1空、水分第2空、无机盐或养分等(2)迎风册相对风速达到100%时对应的距离为10m,背风侧相对风速达到100%时对应的距离为14m,由题意可知,最大间距为10m+14m=24m;落叶和沙层逐渐堆叠,形成图所示的隆起沙包,起到固沙作用,所以沙包厚度或宽度或高度越大,柽柳的生长状况和固沙效果越好,同时也说明柽柳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故答案为:第1空、24第2空、厚度或宽度或高度等第3空、影响等三、解答题17.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小科在同一枝条中选取相似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 A、B两组。 A组叶片两面涂抹凡士林,B组不做任何处理。将两组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使用测温枪测量叶面温度。记录并处理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并回答问题。A 组叶面温度 B组叶面温度照射前 27.0℃ 27.2℃照射 10分钟 41.7℃ 38.2℃照射20分钟 42.9℃ 35.2℃(1)A组叶片涂抹凡士林的作用是堵塞气孔,植物通过 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2)实验中,设置B组的作用是 。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3)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 组,根据该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答案】(1)保卫(2)形成对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3)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故植物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2)B组不做任何处理,设置的作用是形成对照。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B组(下降了3℃)。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故答案为:(1)保卫;(2)形成对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3)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18.在探究“植物体水分的散失”时,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取A、B、C三个量筒,放在室内阴凉处。 A中不放植物,B、C中各放一个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B去掉所有叶片,C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加水至100 毫升。 晚上8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5天。 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组别 液面刻度(毫升)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A 99.5 99.5 99 99.7 99.3B 94 96 90 97 92C 60 62 50 64 60(1)在五天中,每个量筒每天散失水分的量是不一样的,由此推断气温最高的是第 天。(2)在探究天竺葵的茎是否散失水分时,应选取的实验组别是 。(3)量筒C第五天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是 毫升。(4)如果要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应分别计算 A、B、C三个量筒五天测量数据的 ,然后进行比较。(5)根据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三(2)AB(3)32(4)平均值(5)植物的茎和叶都能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水也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散失到空气中。【解答】(1)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温度等有关,而水的蒸发也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水蒸发的越多,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第三天时,C内减少了50毫升,B减少了10毫升,A减少了1毫升,为这六天中的最多,所以第三天的温度最高;(2)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与水分散失的关系,而有无植物成为实验的变量,BC各放入一枝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C保留所有叶片,B去掉所有叶片,A不放植物,所以AB为实验组;(3)第五天,B没有叶子,散失的水共为100mL-92mL=8mL,C保留所有叶片,通过茎和叶散失的水分一共是100mL-60mL=40mL,则通过叶片散失的水为:40mL-8mL=32mL;(4)如果要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应分别计算ABC三个量筒六天测量数据的平均值,然后进行比较;(5)根据对上表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茎和叶都能够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故答案为:(1)三;(2)AB;(3)32;(4)平均值;(5)植物的茎和叶都能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19.小叶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 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 一张的颜色深一些。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采用方案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2)方案二、三采用的科学方法与方案一不同,它们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3)方案二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4)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 一样红。 小叶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的实验结论不一致。 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答案】(1)一(2)转换法(3)下表皮比上表皮产生的气泡数目多(4)实验时间过长,让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要设置对照实验,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据此解答。【解答】(1)叶的保卫细胞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够看达到,故采用方案一;(2)方案二和方案三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3)方案二中观察到下表皮比上表皮产生的气泡数目多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4)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故答案为:(1)一;(2)转换法;(3)下表皮比上表皮产生的气泡数目多;(4)实验时间过长,让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20.网购的鲜花配有如图所示的保鲜养护说明,每一步配有如下文字:①往瓶内加适量的水,再滴入 1~2 滴 84 消毒液;②去除部分叶片,仅保留2~3片;③45°斜向剪去茎的底部后插入水中;④摆放花瓶时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鲜花保鲜养护说明中的科学原理。① ② ③ ④【答案】①往水中滴1~2 滴消毒液,可以减少或杀灭水中微生物,防止茎腐烂,有利于鲜花保鲜。②去除部分叶,可以减弱蒸腾作用,有利于鲜花保鲜;保留2~3片叶子,保持一定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水分在茎中的运输。③45°斜剪茎底部插入水中,增大茎底部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茎对水分的吸收。④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的目的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防止鲜花萎蔫。【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保鲜鲜花去除部分叶、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的目的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解答】①往水中滴1~2 滴消毒液,可以减少或杀灭水中微生物,防止茎腐烂,有利于鲜花保鲜。②去除部分叶,可以减弱蒸腾作用,有利于鲜花保鲜;保留2~3片叶子,保持一定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水分在茎中的运输。③45°斜剪茎底部插入水中,增大茎底部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茎对水分的吸收。④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的目的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防止鲜花萎蔫。21.番茄是广受欢迎的蔬菜,为增加大棚种植番茄的产量,种植户往往会采取以下栽培管理措施:1定期清理棚膜表面附着的灰尘和水滴,尤其是冬季要及时清理积雪。2白天要安排不同时段通风,实现换气、排湿。3夏季棚内温度高,及时散热降温。资料:大棚内水汽过多会形成水雾,吸收并阻挡部分阳光,降低透光性。请根据所学科学知识解释上述管理措施为什么能增加番茄的产量【答案】示例: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清理棚膜表面的灰尘、水滴或积雪,有助于光照进入大棚内,增强棚内光照,增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机物。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白天光照较强时通风换气,可及时补充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机物。适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增强透光性,也可以促进植株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机物。还利于叶的蒸腾作用,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夏季及时降低温度,可适当减弱植株蒸腾作用和土壤水分蒸发,防止植株萎焉。 (或及时降低温度,保持植株恰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积累更多有机物)【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解答】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根据所学科学知识解释上述管理措施能增加番茄的产量的原因有:定期清理棚膜表面附着的灰尘和水滴,尤其是冬季要及时清理积雪,可以使番茄接受充足的光照;白天要安排不同时段通风,实现换气、排湿,能够为番茄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气体;夏季棚内温度高,及时散热降温,有利于降低番茄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22.如图所示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注明图中指示线所示的结构名称。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F是 。(2)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是 ,它由成对的 围成。【答案】(1)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下表皮(2)E气孔;保卫细胞【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解析】【分析】 图中:A上表皮、B栅栏组织、C海绵组织、D叶脉、E气孔、F下表皮。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叶脉三部分,表皮是由无色细胞组成,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叶肉是位于叶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组织,是叶内最发达和最重要的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也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但为无色。【解答】(1)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叶脉三部分。A上表皮和F下表皮构成的表皮位于叶片的外侧有保护作用。含叶绿素的结构是B栅栏组织、C海绵组织和保卫细胞且含量多少为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保卫细胞,这也是叶片正面比背面绿的原因.(2) 我们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E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23.小强想利用萝卜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来验证植物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实验操作如下:a.将体积大小相同的两个萝卜条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b.甲烧杯中放入50 毫升清水,乙烧杯中放入50毫升20%的盐水。请根据实验现象和图A、B回答问题:(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萝卜细胞处于 (填“吸水”或“失水”)状态,就如图 中的细胞。(2)乙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这是由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使细胞不断失水的缘故。(3)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则根毛吸水;植物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则根毛失水。【答案】(1)吸水;A(2)小于(3)大于;小于【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解答】(1)根据题干可知,甲烧杯装的是清水,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就如同甲图的细胞和A图的细胞。(2)乙烧杯中放的是盐水,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小于盐水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会失水,所以,乙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因此,当植物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24.图甲中A、B、C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1)图甲中表示C生理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2)植物吸收的水,是由图乙中的③运输而来的,绝大部分用于植物的 。(3)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的气体是通过图乙叶片上的[ ]气孔进出植物体的。【答案】(1)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2)蒸腾作用(3)⑤【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乙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甲中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解答】(1)由甲图可知,C过程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C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2)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3)图乙中⑤为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答案为:(1)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2) 蒸腾作用(3)⑤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09节-植物的蒸腾作用(学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09节-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