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青龙示范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青龙示范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评估
五年级科学(苏教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请将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到相应位置。
一、火眼金睛(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哪些属于人造光( )
A. 激光 B. 月光 C. 闪电
2. 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
A. 人眼→准星→靶标 B. 靶标→准星→人眼 C. 人眼→靶标→准星
3. 暖水壶能保存热水,( )保存冰块。
A. 能 B. 不能 C. 不确定
4. 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利用热传递的( )形式吸收能量的。
A. 传导 B. 对流 C. 辐射
5. 地球的岩石圈可划分为( )大板块。
A 4 B. 6 C. 7
6. 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又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这些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做( )。
A 沉积岩 B. 岩浆岩 C. 变质岩
7. 一般在10月23日或24日,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这个节气是( )。
A. 白露 B. 霜降 C. 立冬
8. 一次车祸后,王叔叔只是左侧肢体出现了瘫痪症状,由此你可以推断出王叔叔在这次车祸中可能是他脑的( )部分受到了伤害。
A. 右脑 B. 大脑 C. 左脑
9. 下列不属于大脑功能的是( )。
A. 记忆 B. 思考 C. 本能
10. 下列情景中,关于刺激和反应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被闹钟叫醒时:闹钟声是刺激,起床动作是反应
B. 学生在绿灯亮时过马路:过马路的行为是刺激,绿灯亮是反应
C. 人因便急赶往洗手间排便:体内的腹涨感是刺激,赶往洗手间的行为是反应
二、明辨是非(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
12. 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
13. 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
14. 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 )
15. 板块碰撞和板块分离均为板块的运动。( )
16. 冬季早晨,在树枝和瓦片上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小冰晶,这就是露。( )
17. 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恢复大脑功能。( )
18. “眼疾手快”是反应快的表现。( )
19. 周围神经能传递信息。( )
20. 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大脑和小脑组成。( )
三、分析下面的图形,并回答问题(24分)
21. 请在下图中对应位置填上相应颜色的名称。
22.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它们中间的圆的大小一样吗?是什么原因可能让你做出错误的判断?
23. 把课堂上做的活动与大脑的功能连线。
创造 记忆 控制 推理 识别
四、对答如流(每题8分,共16分)
24. 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25. 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有什么特点?
五、科学实验室(20分)
“探究岩石变化原因”实验中,我们将烧热的小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做多次。
26. 我们这样做是在模拟( )对岩石的影响。
27. 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有:小岩石、( )、( )、冷水、( )、火柴、护目镜等。
28. 实验结束后,全班有好几个小组发现他们的小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这几个小组实验失败了
B. 该因素一定不会引起岩石的变化
C. 该因素可能会引起岩石的变化,只是短时间内不易察觉
29. 除了该因素,还有水、( )等因素也会引起岩石的变化。
30. 如下图所示,用蜡在铁丝上粘上五根火柴,用酒精灯在左端给铁丝加热,请你写出火柴先后落下的顺序。
31. 如下图所示,用蜡在铁丝上粘上六根火柴,用酒精灯在中间给铁丝加热,请你写出火柴先后落下的顺序。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评估
五年级科学(苏教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请将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到相应位置。
一、火眼金睛(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哪些属于人造光( )。
A. 激光 B. 月光 C. 闪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常见的自然光源有阳光、萤火、闪电等;常见的人造光源有激光、烛光、灯光等。
2. 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
A 人眼→准星→靶标 B. 靶标→准星→人眼 C. 人眼→靶标→准星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射击瞄准时,靶标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通过准星的比较,让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
3. 暖水壶能保存热水,( )保存冰块。
A. 能 B. 不能 C.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暖水壶的瓶胆般都是用双层玻璃做的,两层之间真空的,两层玻璃之间都镀上了水银层,像镜子一样,能把向外发散的热量挡回去,所以在暖水壶里灌热水,热量一点也跑不出去。保温瓶不仅仅能够保持热量,对温度低东西也是一样,要是把冰棍放入保温瓶里,外面的热同样也不容易跑到瓶子里,冰棍也不能向外散发凉气,也就不容易化掉了。
4. 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利用热传递的( )形式吸收能量的。
A. 传导 B. 对流 C. 辐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辐射热,传递给冷水,使冷水温度升高。C符合题意。
5. 地球的岩石圈可划分为( )大板块。
A. 4 B. 6 C. 7
【答案】B
【解析】
【详解】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六大板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6. 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又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这些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做( )。
A 沉积岩 B. 岩浆岩 C. 变质岩
【答案】B
【解析】
【详解】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
7. 一般在10月23日或24日,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这个节气是( )。
A. 白露 B. 霜降 C. 立冬
【答案】B
【解析】
【详解】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有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般在10月23日或24日,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这个节气是霜降。
8. 一次车祸后,王叔叔只是左侧肢体出现了瘫痪症状,由此你可以推断出王叔叔在这次车祸中可能是他脑的( )部分受到了伤害。
A. 右脑 B. 大脑 C. 左脑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的大脑分工不同,左脑分管数学、逻辑、语言、书写等;右脑分管音乐、绘画、情感、技艺等,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左侧肢体出现了瘫痪症状,可能是右脑受到伤害。
9. 下列不属于大脑功能的是( )。
A. 记忆 B. 思考 C. 本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记忆、思考、语言都属于大脑功能,本能不属于大脑功能;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0. 下列情景中,关于刺激和反应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被闹钟叫醒时:闹钟声是刺激,起床动作是反应
B. 学生在绿灯亮时过马路:过马路的行为是刺激,绿灯亮是反应
C. 人因便急赶往洗手间排便:体内的腹涨感是刺激,赶往洗手间的行为是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选项A人被闹钟叫醒时:闹钟声是刺激,起床动作是反应,正确;
选项B学生在绿灯亮时过马路:过马路的行为是刺激,绿灯亮是反应,错误;绿灯亮是刺激,过马路的行为是反应;
选项C人因便急赶往洗手间排便:体内的腹涨感是刺激,赶往洗手间的行为是反应,正确。
二、明辨是非(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们把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比如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属于人造光源。
12. 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13. 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
【答案】×
【解析】
【详解】保温可以减少温度在相同时间内的大量散失,起到减缓物体温度变化的作用,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传热慢,是热的不良导体。
14. 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 )
【答案】√
【解析】
【详解】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地表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
15. 板块碰撞和板块分离均为板块运动。( )
【答案】√
【解析】
【详解】科学家将地壳分为亚欧、太平洋、美洲、非洲、印度洋和南极洲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板块碰撞和板块分离均为板块的运动。
16. 冬季早晨,在树枝和瓦片上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小冰晶,这就是露。( )
【答案】×
【解析】
【详解】冬季的早晨,在树枝和瓦片上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小冰晶,这就是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在0°C以下直接变成固态的冰。露是液态的水,温度在0°C以上,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地面物体上的小水珠。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7. 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恢复大脑的功能。( )
【答案】√
【解析】
【详解】脑位于颅腔内,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恢复大脑功能。
18. “眼疾手快”是反应快的表现。( )
【答案】√
【解析】
【详解】刺激引起了眼的活动,经由神经系统把看到的传递给大脑,经过加工,再从大脑传递给手。“眼疾手快”是反应快的表现。
19. 周围神经能传递信息。( )
【答案】√
【解析】
【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20. 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大脑和小脑组成。(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有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所以大脑、小脑和脑干分别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
三、分析下面的图形,并回答问题(24分)
21. 请在下图中对应位置填上相应颜色的名称。
【答案】
【解析】
【详解】光的三种基色是红、绿、蓝。红、绿、蓝三色混合可形成白色。红色和绿色色光混合呈黄色,红色和蓝色色光形成品红色;蓝色和绿色光的混合就是青色。制作彩色轮时,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扇形面积大小不同,便可看到不同颜色。
22.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它们中间的圆的大小一样吗?是什么原因可能让你做出错误的判断?
【答案】一样。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也会出现失误,做出错误的判断。
【解析】
【详解】观察两幅图片,它们中间的圆的大小一样。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也会出现失误,做出错误的判断。为了以后减少判断失误,我们不但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还要训练自己“聪明的大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信息的真实判断。
23. 把课堂上做的活动与大脑的功能连线。
创造 记忆 控制 推理 识别
【答案】
【解析】
【详解】大脑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分析图片可知,第一幅是记忆,第二幅是识别,第三幅是控制,第四幅是推理,第五幅是创造。
四、对答如流(每题8分,共16分)
24. 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答案】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着水的循环。
【解析】
25. 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有什么特点?
【答案】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不同于完成重复任务的简单机器人,在被植入学习程序后,智能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的思维,拥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详解】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其技术背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智能机器人属于信息时代的工具。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不同于完成重复任务的简单机器人,在被植入学习程序后,智能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的思维,拥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科学实验室(20分)
“探究岩石变化的原因”实验中,我们将烧热的小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做多次。
26. 我们这样做是在模拟( )对岩石的影响。
27. 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有:小岩石、( )、( )、冷水、( )、火柴、护目镜等。
28. 实验结束后,全班有好几个小组发现他们的小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这几个小组实验失败了
B. 该因素一定不会引起岩石的变化
C. 该因素可能会引起岩石的变化,只是短时间内不易察觉
29. 除了该因素,还有水、( )等因素也会引起岩石变化。
【答案】26. 温度的变化
27. ①. 酒精灯 ②. 坩埚钳 ③. 烧杯 28. C
29. 风
【解析】
【分析】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
【26题详解】
将烧热的小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做多次,是在模拟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27题详解】
所需要的器材有:小岩石、酒精灯、坩埚钳、热水、钳子、冷水、烧杯、火柴、护目镜等。
【28题详解】
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实验结束后,全班有3个小组发现他们的小石块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可推出的结论是该因素不一定会引起岩石的变化,因为变化是一个缓慢、细微、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不易觉察。
【29题详解】
除了冷热变化,水、风和动植物等因素也会引起岩石的变化,这种现象叫风化。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终会变成土壤。
30. 如下图所示,用蜡在铁丝上粘上五根火柴,用酒精灯在左端给铁丝加热,请你写出火柴先后落下的顺序。
【答案】A;B;C;D;E
【解析】
【详解】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如图所示,用蜡在铁丝上粘上五根火柴,用酒精灯在左端给铁丝加热,离火焰最近的火柴先掉落,然后火柴依次掉落,火柴后落下的顺序是ABCDE。
31. 如下图所示,用蜡在铁丝上粘上六根火柴,用酒精灯在中间给铁丝加热,请你写出火柴先后落下的顺序。
【答案】A和B最先落下,其次是C和D,最后是E和F。
【解析】
【详解】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用蜡在铁丝上粘上六根火柴,用酒精灯在中间给铁丝加热,离火焰最近的火柴先掉落,火柴先后落下的顺序是A和B最先落下,其次是C和D,最后是E和F。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