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13节-人的消化系统一、单选题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5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第2课时)同步练习)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为(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能量B.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C.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能量【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根据呼吸作用的表达式知识解题。【解答】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分解有机物的含义是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是指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以维持生命活动之需要;故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故答案为:B。2.(2023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验证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装置中放入碱石灰和若干健康、生命力旺盛的昆虫,实验前标记红色液滴位置。实验时,引起玻璃管内红色液滴移动的原因不包括( )A.昆虫的呼吸作用B.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C.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D.红墨水受到重力的作用【答案】D【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装置中红色液体的移动与里面气压的变化有关,昆虫的呼吸作用,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以及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都会使得试管中的气压发生变化;【解答】A. 昆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会导致试管中的气压变小,所以A正确;B. 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也会使试管中的气压变小,B正确;C. 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 ,会使得试管中的气压变化,从而使得玻璃管呢红色液滴的移动,C正确;D. 红墨水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会是红墨水向下运动,D错误;故答案为:D3.(2023八下·富阳期末)如下页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碱石灰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最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影响动物呼吸速率的因素B.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C.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昆虫的生理状况D.该实验应观察并记录红墨水移动的方向和速率【答案】D【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动物的呼吸作用,消耗试管内的氧气,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使试管内的气压减小【解答】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动物是否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B. 用手握紧试管会使得试管的温度升高,导致试管内的气压增大,该实验是通过气压变化判断是否进行呼吸作用的,会对实验产生干扰,B错误C. 甲中有昆虫,乙中没有昆虫,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有昆虫,C错误D. 该实验是通过气压变化判断是否进行呼吸作用的,判断气压变化可以观察并记录红墨水移动的方向和速率,D正确故答案为:D4.(2023八上·慈溪期末)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下列流程图错误的是(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D.血液循环的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3)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消化腺、小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消化腺则位于消化管壁内有胃腺和肠腺等;(4)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解答】A.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故A正确;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B正确;C.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故C错误;D.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血液循环的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故D正确。故答案为:C。5.(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特色美食胡辣汤,是用骨头汤作底料熬制而成。胡辣汤进入人体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和大量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胆汁中的消化酶参与胡辣汤中脂肪的乳化B.胡辣汤中的蛋白质可被消化系统直接吸收C.胡辣汤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D.喝胡辣汤出汗与剧烈运动出汗的原因相同【答案】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解答】 A、胆汁中的没有消化酶,胆汁参与胡辣汤中脂肪的乳化,不符合题意;B、胡辣汤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消化系统吸收,不符合题意;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所以胡辣汤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符合题意;D、喝胡辣汤时出汗原因是位于舌头的热觉感受器将刺激传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汗腺分泌增加;而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细胞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导致出汗增多,所以两者原理不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2024九上·江北期末)平衡膳食是我们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其中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宁波特产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A.桂花汤圆 B.腐皮包黄鱼 C.酱青蟹 D.油焖笋【答案】A【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A、根据米、面、糖中富含糖类分析;B、根据鱼中富含蛋白质分析;C、根据鱼、肉中富含蛋白质分析;D、根据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分析。【解答】A、 桂花汤圆中富含糖类 ,不符合题意;B、 腐皮包黄鱼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C、 酱青蟹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D、 油焖笋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23九上·义乌月考)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种营养物质,如图是它们在消化道(ABCDE)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则乙的消化终产物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 D.水、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答案】B【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根据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图中的甲淀粉的消化曲线、乙蛋白质的消化曲线、丙脂肪的消化曲线、B咽和食道、C胃、D小肠。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乙蛋白质 的消化曲线,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8.(2023九上·安吉月考) 下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酶A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强B.由图可知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C.由图可知酶B的活性比酶C的活性强D.C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等于或大于40℃【答案】D【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各种脱氢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解答】A、 由图可知酶A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不符合题意;B、 由图可知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C ,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酶B的活性比酶C的活性强 ,不符合题意;D、 温度在0℃~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C酶活性逐渐升高,C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等于或大于40℃ ,符合题意;故选D。9.(2020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的机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B.②分泌的消化液只含一种消化酶C.③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脂肪彻底分解D.④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答案】A【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等部。【解答】A、①是肝脏,分泌胆汁,先流入胆囊中储存,再流入小肠中有助于脂肪的消化;故A正确;B、②是小肠,能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故B错误;C、③是胃,分泌的胃液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脂肪;故C错误;D、④是胰,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2023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式图,①~⑥代表其中的部分结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中的蛋白质在①处开始消化B.④处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C.⑤处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D.葡萄糖在⑥处被大量吸收【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①是口腔,②是食道,③是肝脏,能分泌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④是胃;⑤是胰脏,分泌胰液;⑥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场所;【解答】A.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④胃处开始消化,淀粉在①口腔处开始消化,A错误;B.④处胃有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但是没有吸收的功能,B错误;C.③肝脏分泌的 胆不含消化酶 ,⑤胰脏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酶,C错误;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葡萄糖在⑥小肠处被大量吸收,D正确;故答案为:D.1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3.2人体的激素调节(1))如图所示为人体局部器官的示意图,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平衡的器官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和激素【解析】【分析】位于胰腺上的胰岛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能调节人体内血糖的浓度。【解答】图中甲为肝脏,能分泌胆汁。乙为小肠。丙为胃。丁为胰腺,上有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故答案为:D12.(2023九上·杭州期中) 小明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花生仁等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将温度计直接接触试管底部 B.温度不再升高时记录水温度C.待水完全沸腾时移开燃烧匙 D.直接放入一整粒花生仁燃烧【答案】B【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根据比较花生仁等食物含有能量多少的实验过程判断。【解答】将质量相同的食物点燃,然后对试管中的水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根据Q=cm△t可知,水的温度升高越大,则食物放出的能量越多。A.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液泡不能接触试管底部,故A错误;B.当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记录水的温度,才能正确反应产生热量多少,故B正确;C.只有食物完全燃烧后才能将燃烧匙移开,故C错误;D.为了容易燃烧,应该将花生仁剪碎,故D错误。故选B。13.取4支洁净的试管并标上编号。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④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答案】A【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具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显著特点: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高度催化效率。酶具有可调节性及不稳定性。【解答】 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BCD没有设计对照实验,无法证明;故答案为:A.14.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pH=a时,e点下移 B.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答案】A【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 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 。 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解答】A. pH=a时,酶的催化效率降低,但是最终产生的麦芽糖的量不变,所以A错误;B. 淀粉量增加时,酶催化产生的麦芽糖会增加,所以e点上移,B正确;C. 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温度升高时,催化效率也会下降,所以d点右移 ,C正确;D. 酶的量减少时,催化效率减慢,所以d点右移,D正确;故答案为:A.15.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不到植物油了。据此推测配制的消化液最可能的一组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胰液【答案】C【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肝脏,胃腺,肠腺和胰腺;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是胃,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被消化的场所是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糖类被初步消化的场所是口腔,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解答】植物油属于脂肪,最终被消化的场所是小肠,在小肠中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的消化液有胰液,肠液和胆汁;故答案为:C.16.(2023九上·杭州月考)如图一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二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变化况,其中Ⅰ、Ⅱ、Ⅲ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D内有多种消化液,有许多皱襞和绒毛,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哲养物质的吸收B.图一中乙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线,丙为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C.图二中a、b、c曲线代表的物质分别是尿素、无机盐、葡萄糖D.图二中Ⅲ起重吸收作用,正常情况下Ⅱ中液体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答案】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根据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情况分析判断。【解答】A.图一D内有多种消化液,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故A错误;B.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因此图一中乙为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丙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线,故B错误;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含量变为0;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和一部分无机盐,导致无机盐升高;肾小管吸收了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导致尿素浓度最高,因此图二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变化情况,a曲线从0.03升的最高,b曲线从0.72升的较高,c曲线从0.1下降到0;则a是尿素,b是无机盐,c是葡萄糖,故C正确;D.图二中Ⅰ、Ⅱ的内壁起过滤作用,正常情况下Ⅱ中液体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给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7.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就是吸进 ,呼出 ,把体内的 分解,释放 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答案】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能量【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呼吸作用的公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生物体内的线粒体把有机物当做燃料与氧结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故答案为:氧气 二氧化碳 有机物 能量18.(2023九上·杭州期中)图甲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乙曲线(X、Y、Z)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1)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参与此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是 。(2)图乙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选填“X”“Y”或“Z”)。【答案】(1)唾液、肠液和胰液(2)Y【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脂肪的消化从小肠开始,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参与淀粉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和胰液。(2)根据图乙可知,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则图乙中表示蛋白质消耗过程的曲线是Y。19.各种营养物质进人体内后,会通过各种途径被利用。如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可合成人体所特有的 ,或氧化分解供能,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含 废物,也可以合成 和 。【答案】蛋白质;氮;糖类;脂肪【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组成的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物质。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氮元素,也可能含有硫、磷等元素。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按一定顺序结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再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肽链按照其特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就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解答】 各种营养物质进人体内后,会通过各种途径被利用。如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可脂肪;故答案为:蛋白质;氮;糖类;脂肪20.观察图,图中显示了牙的[ ] 和[ ] 已经受到破坏,这种牙齿称为 。【答案】A;牙釉质;B;牙本质;龋齿【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牙齿结构主要分为:显露在口腔里的,称为牙冠;长在牙槽骨当中的,称为牙根;牙冠和牙根之间为部分,叫牙颈部,这部分非常的窄小,它在牙槽骨外面,是被牙龈覆盖的部分。牙齿的解剖结构:牙釉质、牙本质、牙神经。【解答】 观察图,图中显示了牙的[A]牙釉质和[B]牙本质已经受到破坏,这种牙齿称为龋齿。故答案为:A、牙釉质、B、牙本质、龋齿三、实验探究题21.(2023·金华)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是常见加入洗衣粉的四种酶,这些酶的本质与生物体内的酶无明显差异。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渍效果越好) ,实验结果见下表。 加酶洗衣粉A 加酶洗衣粉B 加酶洗衣粉C 无酶洗衣粉血渍 +++ + +++ +油渍 + +++ +++ +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设置无酶洗衣粉组的作用是 ;(2)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至少有 种;(3)该实验中影响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的因素还有 (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对照(2)2(3)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要求写出两点,合理即可)【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 酶(enzyme)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活力可受多种因素的调节控制,从而使生物体能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没有酶的参与,新陈代谢几乎不可能维持。酶的活性指标采用酶活力单位由米式方程可知:酶促反应速度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也受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解答】 (1)本实验中设置无酶洗衣粉组的作用是对照作用;(2)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至少有去血渍和去油渍两种酶;(3)该实验中影响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的因素还有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故答案为:(1)对照(2)2(3)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要求写出两点,合理即可)22.(2023九上·义乌月考)小科在吃馒头时发现越咀嚼越甜,他想知道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于是设计实验并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设计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加入物 镘头碎悄 馒头碎屑 馒头块 馒头碎屑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2mL清水处理步骤 a 充分搅拌 A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b 37℃水浴保温5分钟c 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实验现象(1)①②④号试管中加入物为馒头碎屑,是为了模拟食物在口腔中经过了 。(2)要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①、②号试管进行对照,那么A处填写的处理步骤是 。(3)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加入碘液后观察到①号试管内没有出现蓝色;其他三只试管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蓝色,其中 号试管内蓝色最深,说明 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答案】(1)咀嚼(2)不搅拌(3)④;唾液【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实物在口腔中经过咀嚼后会变成碎屑,到达胃里溶液被消化;(2)对照实验中,其它因素相同,只有被探究的因素不同;(3)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如果不放入唾液,那么淀粉不被分解,那么滴入碘液后颜色最深。【解答】(1)①②④号试管中加入物为馒头碎屑,是为了模拟食物在口腔中经过了咀嚼。(2)要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①、②号试管进行对照,那么A处填写的处理步骤是不搅拌。(3)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加入碘液后观察到①号试管内没有出现蓝色;其他三只试管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蓝色,其中④号试管内蓝色最深,说明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3.(2023九上·安吉月考) 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途径之一、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而植物中的木质素会通过对酶的吸附来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实验一:在等量的纤维素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木质素A、B、C,再加入等量的酶进行催化分解,多次实验后测得葡萄糖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实验二:分别在各种不同浓度的酶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某种木质素,多次实验后得到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1)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这里的“相应酶”体现了酶的 性。(2)由图甲可知,本质素对酶催化分解纤维素能力有 (选填 “抑制”或“促进”)作用。(3)由图乙可知,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 。【答案】(1)专一(2)抑制(3)酶溶液浓度越大,被吸附的酶的量越多【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2)根据甲图分析加入木质素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即可;(3)根据图乙分析被吸附的酶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解答】 (1)纤维素只能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 糖,因此这里的“相应酶”体现了酶的专一性。(2)由图甲可知,在各种不同浓度的酶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某种木质素后,葡萄糖量均降低,这说明酶催化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减弱,故加入本质素对酶催化分解纤维素能力有抑制作用。(3)由图乙可知,随着酶溶液浓度的升高,被吸附的酶的量也逐渐增多24.(2023九上·温州月考)为了探究“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操作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①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②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号4号 2号和5号 3号和6号③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④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0℃ 37℃ 70℃⑤ 观察并记录现象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⑤(序号可重复);(3)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酶作催化剂分解淀粉的快慢程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时间段内,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B.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会发生明显改变C.BC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淀粉浓度逐渐降低【答案】(1)温度(2)④②④③(3)B【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其中的变量即可;(2)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分析确定实验步骤的顺序即可;(3) 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应时间,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促反应速率先保 持相对稳定,后逐渐降低最后降为0,结合图像信息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该实验的步骤是:制备淀粉溶液→水浴→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设置对照实验→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 出结论。所以正确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3) A.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B时间段内,反应物比较充足,反应速率大,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应该是酶的数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B.图中D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淀粉溶液的含量,而不是酶的数量,因此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不会发生改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于该实验的淀粉溶液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浓度浓度越来越低,酶促反应速率也就越来越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25.(2023九上·上城期末)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用于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小金处理胰酶肠溶片获得胰酶液,将蛋清配成蛋花液为原材料,探究“胰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按如表进行处理并静置60 min,请分析回答:处理方法 1号试管 2号试管加入蛋花液 5 mL 5 mL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mL清水 5 mL新鲜胰酶液水浴温度 37℃ 37 ℃现象 无明显变化 蛋花液消失,溶液澄清(1)1号试管的作用是 ;(2)由实验可得结论是 ;(3)本实验中,将蛋花液换成 (选填“米汤”或“牛奶”或“花生油”),可得到相同的结果。【答案】(1)对照作用/对比(2)胰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3)牛奶【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 对照组是指实验对象中一个被随机选择的子集,其中的个体没有特殊待遇。需要对照组的原因是:没有对照组,就没有办法确定这样的操作或是某些其他变量(或几个联合变量) 是否产生了作用。 酶指的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解答】(1)1号试管不做任何的处理,起对照作用;(2)从表格中可以分析得出胰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3)蛋花液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花生油主要成分是脂肪,所以本实验中,将蛋花液换成牛奶,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故答案为:(1) 对照作用/对比 (2) 胰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 (3)牛奶26.(2023九上·义乌月考)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小滨进行了如图甲实验。请分析回答: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5组。每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2%的淀粉溶液。步骤2: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已知碘液的颜色为棕黄色。(1)小滨认为该实验过程有一个错误,应在步骤2前 (填操作过程)。(2)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第1min时,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其原因是 。(3)多次取样观察,记录各组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随食物进入人体胃、肠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终转变成氨基酸,并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属于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选填“同化”或“异化”)。【答案】(1)将5组试管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时间(2)时间太短,部分淀粉没有被催化分解(3)合理即可(4)同化【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解答】(1) 应在步骤2前将5组试管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时间,如果直接先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会导致水浴前淀粉就会被分解了;(2)第1min时,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其原因是时间太短,部分淀粉没有被催化分解;(3)35℃分解需要时间最短,说明这个温度酶催化效率最高,所以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5℃活性最高;(4)同化作用包括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所以肠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终转变成氨基酸,并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属于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同化作用。27.为探究质量相等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素所含能量的大小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花生仁、牛肉干、大米这3种食物(分别富含脂肪、蛋白质糖类),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记录于下表中。食物材料 花生仁 牛肉干 大米质量/克 20 20 20水/毫升 50 50 50温度升高/℃ 2.2 1.4 1.3根据本实验研究,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比较得出质量相等的三种营养素所含能量大小的关系,该组同学应基于的前提(即假设)是:营养素在人体细胞内缓慢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等于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3)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质量相等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素含能量最高的是 。【答案】(1)在体外燃烧所释放的热量(2)食物的种类(3)脂肪【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1)将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对水加热,根据水升高的温度比较放出热量的多少。如果不考虑热量损失,则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本身含有的能量;(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其中的自变量;(3)根据表格数据中水温判断食物释放能量大小,再根据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知识确定含能量最高的营养素种类。【解答】 (1)要比较质量相等的三种营养素所含能量大小的关系,该组同学应基于的前提是:营养素在人体细胞内缓慢氧化分解释 放的能量等于在体外燃烧所释放的热量。(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的量都相同,这个自变量就是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即食物的种类。(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牛肉干、大米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花生仁,所以质量相等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三 种营养素含能量最高的是脂肪。28.(2023·鹿城模拟)酶片属于助消化类药物,是胃蛋白酶和和胰酶的复方制剂。其中胰酶含有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小科在吞服多酶片时,产生疑问:pH会影响胰酶的活性吗?为此小科用胰淀粉酶开展以下实验:①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3。分别加入2亳升1%淀粉溶液,37℃水浴5分钟。②另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4、5、6.分别加入1亳升胰淀粉酶+1毫升5%的盐酸、1亳升胰淀粉酶+1亳升蒸馏水、1亳升胰淀粉酶+1亳升5%的氢氧化钠溶液,37℃水浴5分钟。③如图甲将试管两两混合后,再将试管1、2、3继续37℃水浴5分钟。④将三组试管取出,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记录各试管颜色变化情况。(1)如果观察到的现象为 ,则说明胰淀粉酶只有在中性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2)小科实验结果:试管1中颜色为“不变蓝”。有同学猜测:可能是5%的盐酸溶液使淀粉变性,遇碘液不变蓝。为验证这一猜想,可进行的操作是 。(3)进一步的实验证明pH会影响胰酶的活性。为了让多酶片正常发挥作用,在制作过程中,先用肠衣包裹胰酶,然后包上胃蛋白酶,最后再包上糖衣,如图乙。为使胃蛋白酶能在胃中起作用,而让胰酶在小肠中起作用,“糖衣” 和“肠衣”应该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答案】(1)试管1、3颜色变蓝,试管2颜色不变蓝(2)试管中加2mL1%淀粉溶液和1mL5%盐酸溶液,摇匀,加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3)糖衣在胃液中分解,肠衣在胃液中不分解,在肠液中才分解。【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淀粉酶若求起作用,则淀粉被分解,碘液不再变色;(2)要验证是否使5%的盐酸溶液使淀粉变性,需增加不加淀粉酶的实验;(3)胃液中具有胃蛋白酶,肠液中具有胰酶;【解答】(1)若现象为试管1、3颜色变蓝,试管2颜色不变蓝,则说明胰淀粉酶只有在中性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2) 为验证这一猜想,可进行的操作是 : 试管中加2mL1%淀粉溶液和1mL5%盐酸溶液,摇匀,加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3)应让糖衣和肠衣先后分解,故其特性为: 糖衣在胃液中分解,肠衣在胃液中不分解,在肠液中才分解。四、解答题29.(2023·文成模拟)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相关内容后,老师布置作业:制作“呼吸运动模型”来模拟图甲中呼气和吸气过 程。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了如表 1 的项目成果评价表。表 1 项目成果评价表吸运动模型”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2分) 合格(1分) 待改进(0分)指标一 结构完整,所选材料的外观与肺、气管高度相似 结构完整,所选材料的外观与肺、气管较为相似 结构不完整,有1处及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 能模拟横膈运动或肋骨运动 不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1)制作产品:小文同学利用玻璃管、透明气球、玻璃罩、橡皮膜、带孔橡胶塞等材料做了如图乙所示 的模型。图甲④过程中进入肺泡的气体是 。若要用图乙模型模拟图甲②过程,小文的正确操作是 。(2)改进与评价产品:小文同学将玻璃罩换成大的矿泉水瓶,将直玻璃管替换为Y型玻璃管如图丙。依据评价表,评价产品丙的得分,并简要说明评分依据: 。【答案】(1)二氧化碳;向上压橡皮膜(2)4分,两个透明气球模拟两肺,Y型玻璃管模拟气管与支气管,结构完整,与肺、气管外观高度相似,得1分;矿泉水瓶质地柔软,通过捏矿泉水瓶可以模拟肋骨运动,拉或压橡皮膜模拟膈肌运动,得1分【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细胞呼吸;生物的呼吸器官【解析】【分析】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完成肺通气,与外界气体完成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体内,二氧化碳排除至体外;肺泡与肺泡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至肺泡,肺泡处氧气进入血液中。【解答】(1)肺泡与肺泡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图乙模拟的2过程为呼气,此时膈肌向上舒张,使内部体积减小,气压变大,故向上挤压橡皮膜。(2)图丙既可模拟两肺运动还可以模拟肋骨和膈肌的运动,故得分评价更高。30.下列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正常情况下,a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 。(2)a、b、c、d、e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依次是____。A.消化、吸收、运输、分解、能量B.消化、吸收、合成、分解、氨基酸C.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D.消化、吸收、合成、排泄、能量【答案】(1)胃液、肠液和胰液(2)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是胃,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成氨基酸,进入血液循环;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解答】(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正常情况下,a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2)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转变成氨基酸的过程是消化(a),然后氨基酸被小肠吸收(b)进入血液,经血液运输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物质交换进入组织细胞,再在组织细胞内合成(c)人体自身的蛋白质,然后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d)为代谢废物并释放能量(e),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故选C。故答案为:(1) 胃液、肠液和胰液 (2)C1 / 1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13节-人的消化系统一、单选题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5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第2课时)同步练习)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为(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能量B.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C.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能量2.(2023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验证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装置中放入碱石灰和若干健康、生命力旺盛的昆虫,实验前标记红色液滴位置。实验时,引起玻璃管内红色液滴移动的原因不包括( )A.昆虫的呼吸作用B.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C.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D.红墨水受到重力的作用3.(2023八下·富阳期末)如下页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碱石灰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最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影响动物呼吸速率的因素B.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C.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昆虫的生理状况D.该实验应观察并记录红墨水移动的方向和速率4.(2023八上·慈溪期末)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下列流程图错误的是(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D.血液循环的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5.(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特色美食胡辣汤,是用骨头汤作底料熬制而成。胡辣汤进入人体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和大量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胆汁中的消化酶参与胡辣汤中脂肪的乳化B.胡辣汤中的蛋白质可被消化系统直接吸收C.胡辣汤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D.喝胡辣汤出汗与剧烈运动出汗的原因相同6.(2024九上·江北期末)平衡膳食是我们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其中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宁波特产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A.桂花汤圆 B.腐皮包黄鱼 C.酱青蟹 D.油焖笋7.(2023九上·义乌月考)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种营养物质,如图是它们在消化道(ABCDE)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则乙的消化终产物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 D.水、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8.(2023九上·安吉月考) 下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酶A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强B.由图可知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C.由图可知酶B的活性比酶C的活性强D.C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等于或大于40℃9.(2020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的机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B.②分泌的消化液只含一种消化酶C.③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脂肪彻底分解D.④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10.(2023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式图,①~⑥代表其中的部分结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中的蛋白质在①处开始消化B.④处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C.⑤处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D.葡萄糖在⑥处被大量吸收1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3.2人体的激素调节(1))如图所示为人体局部器官的示意图,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平衡的器官是( )A.甲 B.乙 C.丙 D.丁12.(2023九上·杭州期中) 小明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花生仁等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将温度计直接接触试管底部 B.温度不再升高时记录水温度C.待水完全沸腾时移开燃烧匙 D.直接放入一整粒花生仁燃烧13.取4支洁净的试管并标上编号。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④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14.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pH=a时,e点下移 B.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15.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不到植物油了。据此推测配制的消化液最可能的一组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胰液16.(2023九上·杭州月考)如图一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二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变化况,其中Ⅰ、Ⅱ、Ⅲ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D内有多种消化液,有许多皱襞和绒毛,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哲养物质的吸收B.图一中乙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线,丙为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C.图二中a、b、c曲线代表的物质分别是尿素、无机盐、葡萄糖D.图二中Ⅲ起重吸收作用,正常情况下Ⅱ中液体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二、填空题17.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就是吸进 ,呼出 ,把体内的 分解,释放 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18.(2023九上·杭州期中)图甲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乙曲线(X、Y、Z)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1)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参与此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是 。(2)图乙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选填“X”“Y”或“Z”)。19.各种营养物质进人体内后,会通过各种途径被利用。如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可合成人体所特有的 ,或氧化分解供能,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含 废物,也可以合成 和 。20.观察图,图中显示了牙的[ ] 和[ ] 已经受到破坏,这种牙齿称为 。三、实验探究题21.(2023·金华)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是常见加入洗衣粉的四种酶,这些酶的本质与生物体内的酶无明显差异。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渍效果越好) ,实验结果见下表。 加酶洗衣粉A 加酶洗衣粉B 加酶洗衣粉C 无酶洗衣粉血渍 +++ + +++ +油渍 + +++ +++ +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设置无酶洗衣粉组的作用是 ;(2)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至少有 种;(3)该实验中影响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的因素还有 (答出两点即可)。22.(2023九上·义乌月考)小科在吃馒头时发现越咀嚼越甜,他想知道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于是设计实验并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设计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加入物 镘头碎悄 馒头碎屑 馒头块 馒头碎屑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2mL清水处理步骤 a 充分搅拌 A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b 37℃水浴保温5分钟c 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实验现象(1)①②④号试管中加入物为馒头碎屑,是为了模拟食物在口腔中经过了 。(2)要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①、②号试管进行对照,那么A处填写的处理步骤是 。(3)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加入碘液后观察到①号试管内没有出现蓝色;其他三只试管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蓝色,其中 号试管内蓝色最深,说明 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3.(2023九上·安吉月考) 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途径之一、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而植物中的木质素会通过对酶的吸附来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实验一:在等量的纤维素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木质素A、B、C,再加入等量的酶进行催化分解,多次实验后测得葡萄糖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实验二:分别在各种不同浓度的酶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某种木质素,多次实验后得到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1)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这里的“相应酶”体现了酶的 性。(2)由图甲可知,本质素对酶催化分解纤维素能力有 (选填 “抑制”或“促进”)作用。(3)由图乙可知,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 。24.(2023九上·温州月考)为了探究“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操作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①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②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号4号 2号和5号 3号和6号③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④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0℃ 37℃ 70℃⑤ 观察并记录现象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⑤(序号可重复);(3)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酶作催化剂分解淀粉的快慢程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时间段内,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B.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会发生明显改变C.BC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淀粉浓度逐渐降低25.(2023九上·上城期末)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用于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小金处理胰酶肠溶片获得胰酶液,将蛋清配成蛋花液为原材料,探究“胰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按如表进行处理并静置60 min,请分析回答:处理方法 1号试管 2号试管加入蛋花液 5 mL 5 mL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mL清水 5 mL新鲜胰酶液水浴温度 37℃ 37 ℃现象 无明显变化 蛋花液消失,溶液澄清(1)1号试管的作用是 ;(2)由实验可得结论是 ;(3)本实验中,将蛋花液换成 (选填“米汤”或“牛奶”或“花生油”),可得到相同的结果。26.(2023九上·义乌月考)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小滨进行了如图甲实验。请分析回答: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5组。每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2%的淀粉溶液。步骤2: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已知碘液的颜色为棕黄色。(1)小滨认为该实验过程有一个错误,应在步骤2前 (填操作过程)。(2)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第1min时,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其原因是 。(3)多次取样观察,记录各组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随食物进入人体胃、肠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终转变成氨基酸,并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属于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选填“同化”或“异化”)。27.为探究质量相等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素所含能量的大小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花生仁、牛肉干、大米这3种食物(分别富含脂肪、蛋白质糖类),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记录于下表中。食物材料 花生仁 牛肉干 大米质量/克 20 20 20水/毫升 50 50 50温度升高/℃ 2.2 1.4 1.3根据本实验研究,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比较得出质量相等的三种营养素所含能量大小的关系,该组同学应基于的前提(即假设)是:营养素在人体细胞内缓慢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等于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3)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质量相等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素含能量最高的是 。28.(2023·鹿城模拟)酶片属于助消化类药物,是胃蛋白酶和和胰酶的复方制剂。其中胰酶含有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小科在吞服多酶片时,产生疑问:pH会影响胰酶的活性吗?为此小科用胰淀粉酶开展以下实验:①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3。分别加入2亳升1%淀粉溶液,37℃水浴5分钟。②另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4、5、6.分别加入1亳升胰淀粉酶+1毫升5%的盐酸、1亳升胰淀粉酶+1亳升蒸馏水、1亳升胰淀粉酶+1亳升5%的氢氧化钠溶液,37℃水浴5分钟。③如图甲将试管两两混合后,再将试管1、2、3继续37℃水浴5分钟。④将三组试管取出,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记录各试管颜色变化情况。(1)如果观察到的现象为 ,则说明胰淀粉酶只有在中性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2)小科实验结果:试管1中颜色为“不变蓝”。有同学猜测:可能是5%的盐酸溶液使淀粉变性,遇碘液不变蓝。为验证这一猜想,可进行的操作是 。(3)进一步的实验证明pH会影响胰酶的活性。为了让多酶片正常发挥作用,在制作过程中,先用肠衣包裹胰酶,然后包上胃蛋白酶,最后再包上糖衣,如图乙。为使胃蛋白酶能在胃中起作用,而让胰酶在小肠中起作用,“糖衣” 和“肠衣”应该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四、解答题29.(2023·文成模拟)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相关内容后,老师布置作业:制作“呼吸运动模型”来模拟图甲中呼气和吸气过 程。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了如表 1 的项目成果评价表。表 1 项目成果评价表吸运动模型”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2分) 合格(1分) 待改进(0分)指标一 结构完整,所选材料的外观与肺、气管高度相似 结构完整,所选材料的外观与肺、气管较为相似 结构不完整,有1处及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 能模拟横膈运动或肋骨运动 不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1)制作产品:小文同学利用玻璃管、透明气球、玻璃罩、橡皮膜、带孔橡胶塞等材料做了如图乙所示 的模型。图甲④过程中进入肺泡的气体是 。若要用图乙模型模拟图甲②过程,小文的正确操作是 。(2)改进与评价产品:小文同学将玻璃罩换成大的矿泉水瓶,将直玻璃管替换为Y型玻璃管如图丙。依据评价表,评价产品丙的得分,并简要说明评分依据: 。30.下列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正常情况下,a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 。(2)a、b、c、d、e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依次是____。A.消化、吸收、运输、分解、能量B.消化、吸收、合成、分解、氨基酸C.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D.消化、吸收、合成、排泄、能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根据呼吸作用的表达式知识解题。【解答】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分解有机物的含义是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是指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以维持生命活动之需要;故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故答案为:B。2.【答案】D【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装置中红色液体的移动与里面气压的变化有关,昆虫的呼吸作用,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以及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都会使得试管中的气压发生变化;【解答】A. 昆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会导致试管中的气压变小,所以A正确;B. 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也会使试管中的气压变小,B正确;C. 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 ,会使得试管中的气压变化,从而使得玻璃管呢红色液滴的移动,C正确;D. 红墨水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会是红墨水向下运动,D错误;故答案为:D3.【答案】D【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动物的呼吸作用,消耗试管内的氧气,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使试管内的气压减小【解答】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动物是否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B. 用手握紧试管会使得试管的温度升高,导致试管内的气压增大,该实验是通过气压变化判断是否进行呼吸作用的,会对实验产生干扰,B错误C. 甲中有昆虫,乙中没有昆虫,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有昆虫,C错误D. 该实验是通过气压变化判断是否进行呼吸作用的,判断气压变化可以观察并记录红墨水移动的方向和速率,D正确故答案为:D4.【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3)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消化腺、小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消化腺则位于消化管壁内有胃腺和肠腺等;(4)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解答】A.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故A正确;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B正确;C.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故C错误;D.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血液循环的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故D正确。故答案为:C。5.【答案】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解答】 A、胆汁中的没有消化酶,胆汁参与胡辣汤中脂肪的乳化,不符合题意;B、胡辣汤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消化系统吸收,不符合题意;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所以胡辣汤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符合题意;D、喝胡辣汤时出汗原因是位于舌头的热觉感受器将刺激传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汗腺分泌增加;而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细胞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导致出汗增多,所以两者原理不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答案】A【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A、根据米、面、糖中富含糖类分析;B、根据鱼中富含蛋白质分析;C、根据鱼、肉中富含蛋白质分析;D、根据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分析。【解答】A、 桂花汤圆中富含糖类 ,不符合题意;B、 腐皮包黄鱼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C、 酱青蟹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D、 油焖笋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B【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根据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图中的甲淀粉的消化曲线、乙蛋白质的消化曲线、丙脂肪的消化曲线、B咽和食道、C胃、D小肠。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乙蛋白质 的消化曲线,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8.【答案】D【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各种脱氢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解答】A、 由图可知酶A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不符合题意;B、 由图可知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C ,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酶B的活性比酶C的活性强 ,不符合题意;D、 温度在0℃~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C酶活性逐渐升高,C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等于或大于40℃ ,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A【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等部。【解答】A、①是肝脏,分泌胆汁,先流入胆囊中储存,再流入小肠中有助于脂肪的消化;故A正确;B、②是小肠,能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故B错误;C、③是胃,分泌的胃液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脂肪;故C错误;D、④是胰,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①是口腔,②是食道,③是肝脏,能分泌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④是胃;⑤是胰脏,分泌胰液;⑥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场所;【解答】A.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④胃处开始消化,淀粉在①口腔处开始消化,A错误;B.④处胃有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但是没有吸收的功能,B错误;C.③肝脏分泌的 胆不含消化酶 ,⑤胰脏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酶,C错误;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葡萄糖在⑥小肠处被大量吸收,D正确;故答案为:D.11.【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和激素【解析】【分析】位于胰腺上的胰岛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能调节人体内血糖的浓度。【解答】图中甲为肝脏,能分泌胆汁。乙为小肠。丙为胃。丁为胰腺,上有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故答案为:D12.【答案】B【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根据比较花生仁等食物含有能量多少的实验过程判断。【解答】将质量相同的食物点燃,然后对试管中的水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根据Q=cm△t可知,水的温度升高越大,则食物放出的能量越多。A.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液泡不能接触试管底部,故A错误;B.当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记录水的温度,才能正确反应产生热量多少,故B正确;C.只有食物完全燃烧后才能将燃烧匙移开,故C错误;D.为了容易燃烧,应该将花生仁剪碎,故D错误。故选B。13.【答案】A【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具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显著特点: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高度催化效率。酶具有可调节性及不稳定性。【解答】 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BCD没有设计对照实验,无法证明;故答案为:A.14.【答案】A【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 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 。 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解答】A. pH=a时,酶的催化效率降低,但是最终产生的麦芽糖的量不变,所以A错误;B. 淀粉量增加时,酶催化产生的麦芽糖会增加,所以e点上移,B正确;C. 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温度升高时,催化效率也会下降,所以d点右移 ,C正确;D. 酶的量减少时,催化效率减慢,所以d点右移,D正确;故答案为:A.15.【答案】C【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肝脏,胃腺,肠腺和胰腺;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是胃,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被消化的场所是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糖类被初步消化的场所是口腔,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解答】植物油属于脂肪,最终被消化的场所是小肠,在小肠中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的消化液有胰液,肠液和胆汁;故答案为:C.16.【答案】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根据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情况分析判断。【解答】A.图一D内有多种消化液,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故A错误;B.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因此图一中乙为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丙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线,故B错误;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含量变为0;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和一部分无机盐,导致无机盐升高;肾小管吸收了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导致尿素浓度最高,因此图二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变化情况,a曲线从0.03升的最高,b曲线从0.72升的较高,c曲线从0.1下降到0;则a是尿素,b是无机盐,c是葡萄糖,故C正确;D.图二中Ⅰ、Ⅱ的内壁起过滤作用,正常情况下Ⅱ中液体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给D错误。故选C。17.【答案】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能量【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呼吸作用的公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生物体内的线粒体把有机物当做燃料与氧结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故答案为:氧气 二氧化碳 有机物 能量18.【答案】(1)唾液、肠液和胰液(2)Y【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脂肪的消化从小肠开始,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参与淀粉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和胰液。(2)根据图乙可知,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则图乙中表示蛋白质消耗过程的曲线是Y。19.【答案】蛋白质;氮;糖类;脂肪【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组成的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物质。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氮元素,也可能含有硫、磷等元素。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按一定顺序结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再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肽链按照其特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就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解答】 各种营养物质进人体内后,会通过各种途径被利用。如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可脂肪;故答案为:蛋白质;氮;糖类;脂肪20.【答案】A;牙釉质;B;牙本质;龋齿【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牙齿结构主要分为:显露在口腔里的,称为牙冠;长在牙槽骨当中的,称为牙根;牙冠和牙根之间为部分,叫牙颈部,这部分非常的窄小,它在牙槽骨外面,是被牙龈覆盖的部分。牙齿的解剖结构:牙釉质、牙本质、牙神经。【解答】 观察图,图中显示了牙的[A]牙釉质和[B]牙本质已经受到破坏,这种牙齿称为龋齿。故答案为:A、牙釉质、B、牙本质、龋齿21.【答案】(1)对照(2)2(3)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要求写出两点,合理即可)【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 酶(enzyme)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活力可受多种因素的调节控制,从而使生物体能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没有酶的参与,新陈代谢几乎不可能维持。酶的活性指标采用酶活力单位由米式方程可知:酶促反应速度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也受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解答】 (1)本实验中设置无酶洗衣粉组的作用是对照作用;(2)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至少有去血渍和去油渍两种酶;(3)该实验中影响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的因素还有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故答案为:(1)对照(2)2(3)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要求写出两点,合理即可)22.【答案】(1)咀嚼(2)不搅拌(3)④;唾液【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实物在口腔中经过咀嚼后会变成碎屑,到达胃里溶液被消化;(2)对照实验中,其它因素相同,只有被探究的因素不同;(3)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如果不放入唾液,那么淀粉不被分解,那么滴入碘液后颜色最深。【解答】(1)①②④号试管中加入物为馒头碎屑,是为了模拟食物在口腔中经过了咀嚼。(2)要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①、②号试管进行对照,那么A处填写的处理步骤是不搅拌。(3)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加入碘液后观察到①号试管内没有出现蓝色;其他三只试管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蓝色,其中④号试管内蓝色最深,说明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3.【答案】(1)专一(2)抑制(3)酶溶液浓度越大,被吸附的酶的量越多【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2)根据甲图分析加入木质素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即可;(3)根据图乙分析被吸附的酶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解答】 (1)纤维素只能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 糖,因此这里的“相应酶”体现了酶的专一性。(2)由图甲可知,在各种不同浓度的酶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某种木质素后,葡萄糖量均降低,这说明酶催化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减弱,故加入本质素对酶催化分解纤维素能力有抑制作用。(3)由图乙可知,随着酶溶液浓度的升高,被吸附的酶的量也逐渐增多24.【答案】(1)温度(2)④②④③(3)B【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其中的变量即可;(2)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分析确定实验步骤的顺序即可;(3) 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应时间,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促反应速率先保 持相对稳定,后逐渐降低最后降为0,结合图像信息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该实验的步骤是:制备淀粉溶液→水浴→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设置对照实验→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 出结论。所以正确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3) A.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B时间段内,反应物比较充足,反应速率大,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应该是酶的数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B.图中D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淀粉溶液的含量,而不是酶的数量,因此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不会发生改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于该实验的淀粉溶液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浓度浓度越来越低,酶促反应速率也就越来越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25.【答案】(1)对照作用/对比(2)胰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3)牛奶【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 对照组是指实验对象中一个被随机选择的子集,其中的个体没有特殊待遇。需要对照组的原因是:没有对照组,就没有办法确定这样的操作或是某些其他变量(或几个联合变量) 是否产生了作用。 酶指的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解答】(1)1号试管不做任何的处理,起对照作用;(2)从表格中可以分析得出胰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3)蛋花液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花生油主要成分是脂肪,所以本实验中,将蛋花液换成牛奶,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故答案为:(1) 对照作用/对比 (2) 胰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 (3)牛奶26.【答案】(1)将5组试管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时间(2)时间太短,部分淀粉没有被催化分解(3)合理即可(4)同化【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解答】(1) 应在步骤2前将5组试管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时间,如果直接先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会导致水浴前淀粉就会被分解了;(2)第1min时,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其原因是时间太短,部分淀粉没有被催化分解;(3)35℃分解需要时间最短,说明这个温度酶催化效率最高,所以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5℃活性最高;(4)同化作用包括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所以肠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终转变成氨基酸,并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属于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同化作用。27.【答案】(1)在体外燃烧所释放的热量(2)食物的种类(3)脂肪【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1)将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对水加热,根据水升高的温度比较放出热量的多少。如果不考虑热量损失,则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本身含有的能量;(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其中的自变量;(3)根据表格数据中水温判断食物释放能量大小,再根据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知识确定含能量最高的营养素种类。【解答】 (1)要比较质量相等的三种营养素所含能量大小的关系,该组同学应基于的前提是:营养素在人体细胞内缓慢氧化分解释 放的能量等于在体外燃烧所释放的热量。(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的量都相同,这个自变量就是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即食物的种类。(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牛肉干、大米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花生仁,所以质量相等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三 种营养素含能量最高的是脂肪。28.【答案】(1)试管1、3颜色变蓝,试管2颜色不变蓝(2)试管中加2mL1%淀粉溶液和1mL5%盐酸溶液,摇匀,加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3)糖衣在胃液中分解,肠衣在胃液中不分解,在肠液中才分解。【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淀粉酶若求起作用,则淀粉被分解,碘液不再变色;(2)要验证是否使5%的盐酸溶液使淀粉变性,需增加不加淀粉酶的实验;(3)胃液中具有胃蛋白酶,肠液中具有胰酶;【解答】(1)若现象为试管1、3颜色变蓝,试管2颜色不变蓝,则说明胰淀粉酶只有在中性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2) 为验证这一猜想,可进行的操作是 : 试管中加2mL1%淀粉溶液和1mL5%盐酸溶液,摇匀,加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3)应让糖衣和肠衣先后分解,故其特性为: 糖衣在胃液中分解,肠衣在胃液中不分解,在肠液中才分解。29.【答案】(1)二氧化碳;向上压橡皮膜(2)4分,两个透明气球模拟两肺,Y型玻璃管模拟气管与支气管,结构完整,与肺、气管外观高度相似,得1分;矿泉水瓶质地柔软,通过捏矿泉水瓶可以模拟肋骨运动,拉或压橡皮膜模拟膈肌运动,得1分【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细胞呼吸;生物的呼吸器官【解析】【分析】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完成肺通气,与外界气体完成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体内,二氧化碳排除至体外;肺泡与肺泡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至肺泡,肺泡处氧气进入血液中。【解答】(1)肺泡与肺泡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图乙模拟的2过程为呼气,此时膈肌向上舒张,使内部体积减小,气压变大,故向上挤压橡皮膜。(2)图丙既可模拟两肺运动还可以模拟肋骨和膈肌的运动,故得分评价更高。30.【答案】(1)胃液、肠液和胰液(2)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是胃,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成氨基酸,进入血液循环;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解答】(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正常情况下,a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2)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转变成氨基酸的过程是消化(a),然后氨基酸被小肠吸收(b)进入血液,经血液运输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物质交换进入组织细胞,再在组织细胞内合成(c)人体自身的蛋白质,然后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d)为代谢废物并释放能量(e),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故选C。故答案为:(1) 胃液、肠液和胰液 (2)C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13节-人的消化系统(学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13节-人的消化系统(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