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危害,学会预防校园欺凌,掌握应对欺凌的方法及技巧。2. 能力目标:通过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关注他人的安全,培养其非欺凌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欺凌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2.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教学过程:一、观看《关注校园欺凌现象》视频,引入新课。案例:河北邯郸一初中生遭3名同班同学杀害并掩埋:据多家媒体报道,受害人是一名男孩,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某中学。3月10日下午,该男孩被同学约出去玩之后遇害,嫌疑人是三名学生,其中一人还是其同桌。受害人疑似长期遭受校园霸凌。二、思考:(一)什么是校园欺凌?你遭遇过校园欺凌吗?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以及生活实际回答。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欺凌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校园欺凌的类型:1. 言语欺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欺凌方式,包括辱骂、嘲笑、威胁、诽谤等。特征是通过语言伤害他人,给受害者造成心理压力。2. 身体欺凌:包括推搡、殴打、抢夺财物等。这种欺凌通常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3. 社交欺凌:指的是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行为。社交欺凌会让受害者感到被边缘化,影响他们的社交生活。4. 网络欺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多。它包括通过网络平台发送恶意信息、曝光隐私等。网络欺凌的影响范围更广,可能对受害者造成长期的伤害。5.性欺凌:涉及性方面的言语或行为攻击,如性骚扰、性侵犯等。6.财务欺凌:主要表现为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二)讨论:校园欺凌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并归纳: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惧和焦虑。校园暴力的危害:(1)身体健康受损。校园暴力往往以肢体冲突为主,学生可能遭受到打击、伤害,甚至导致严重的伤残,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长久的影响。(2)心理健康受损。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极大的恐惧和压力,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冲击,可能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问题。(3)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校园暴力的学生在遭受打击后,其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会下降,对课业的投入程度变低,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升。(三)想一想: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校园暴力的防范策略:(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包括道德、纪律意识等,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友善、和谐的氛围贯穿于整个校园。(2)推行全员参与的防暴力教育。全体师生应参与校园暴力防范教育,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学习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提高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度。(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1.不做欺凌者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2.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3.降低做受害者的风险(1)在学校里多交益友,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2)遇到被欺凌的情况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3)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如何帮助受欺凌的同学?- 保持冷静,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免情况更加恶化。- 及时报告,向老师、学校管理员或家长等可靠的成年人报告霸凌行为,他们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收集证据,如果可能尽量收集与霸凌行为相关的证据,如短信、聊天记录、视频或证人证言,这些证据可以帮助你维护自己的权益。- 建立自信,培养自信和积极的心态,让自己看起来不容易成为霸凌的目标,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要报复,不要以暴制暴或采取同样的霸凌行为来回应,这样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并可能导致自己也陷入不良行为中。- 寻求帮助,如果感到情绪困扰或需要额外的支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辅导员或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 帮助他人,如果看到其他同学受到霸凌,不要旁观而是尽力提供帮助或告知相关人员。(四)观看影视《少年的你》请学生讨论并发表感悟。(五)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第十二条: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特别注意:12岁!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再调整!12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14 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16周岁:犯罪承担刑责。不满十八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8周岁: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六)班任老师总结: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校园欺凌打破了我们校园的宁静。我们的青少年共同生活首先引导学生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要忍着不吭声,要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钱财,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其次引导学生从施暴者的角度想: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其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做,值得吗?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禾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车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