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2024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中考考情分析】课标解读 1.熟练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与技能,对生物的种类和所属类群有更深的认识。 2.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认识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4.概述人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描述受精过程。 5.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全国中考近两年考查情况 核心考点 试题分布 分数 热度生物的分类方法 选择题;填空题:常德市,29 2-12分 ☆☆☆生物的命名 选择题:苏州市,32 2分 ☆生物的多样性 历年中考常考考点 2-12分 ☆☆☆生命的起源 选择题:阜新市,6;常德市,16;本溪市,10;聊城市,20; 2分 ☆☆☆生物进化的趋势 选择题:阜新市,3;海南,7 2分 ☆生物进化的原因 选择题;填空题:资阳市,27 2分 ☆☆☆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方法 选择题:昆明,35;北京,18;淄博,17 2分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选择题常考考点 2分 ☆☆☆备考指导 本专题包含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四大专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是历年中考的热门考点。《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质学、化石记录、解剖学等从不同方面为进化理论提供依据”这一重要概念,同时要求“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重点是通过比较生物进化的各种证据,以及通过回忆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推测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构建生物进化树。考点1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一、生物的分类【知识点讲解】意义:弄清不同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等级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微生物的分类类群 分类依据 分类 举例细菌 按照形态 杆菌 大肠杆菌球菌 肺炎双球菌螺旋菌 空肠弯曲菌真菌 按照结构 单细胞真菌 酵母菌多细胞真菌 霉菌 青霉、曲霉大型真菌 木耳、香菇病毒 按寄生的细胞 植物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 流感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痢疾杆菌噬菌体【典例剖析】(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诗句所描绘的植物类群及按照从低等到高等排序,正确的是( )①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②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A.①被子植物②裸子植物B.①苔藓植物②裸子植物C.①藻类植物②裸子植物D.①蕨类植物②被子植物答案:B解析:“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苔”,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没有真正的根,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故属于苔藓植物;“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中的“松”,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故属于裸子植物,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从种到界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的单位越大,物种缘关系越远;生物分类的单位越小,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典例剖析】(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生物分类等级单位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界 B.种 C.纲 D.目答案:B解析: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在界、种、纲、目四个选项中,种的分类等级最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所以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种,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考点2 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丰富的基因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典例剖析】(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元帅故里生态桑植——湖南省‘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2023年5月20日走进张家界市桑植县。桑植县八大公山景区内有娃娃鱼、白鹤、猕猴、红豆杉、松柏等多种动植物,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以上描述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生物种类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数量多样性答案:A解析: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桑植县八大公山景区内有娃娃鱼、白鹤、猕猴、红豆杉、松柏等多种动植物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符合题意。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C不符合题意。D.生物多样性中不包含生物数量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我国生物面临的威胁:物种灭绝加速、生态系统多样性破坏、基因多样性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3)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1)保护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3)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物资源和科研材料。【典例剖析】(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由于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迁出原地,移入动植物园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C.建立自然保护区 D.颁布相关法律和文件答案:C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考点归纳】(1)我国一些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大熊猫(“活化石”)、白鳍豚、长臂猿、朱鹘、麋鹿、扬子鳄、野骆驼(沙漠之舟)、银杉(植物界的“活化石”)、水杉、珙桐(“中国鸽子树”、植物界的“活化石”)等。(2)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可以说每一个生物种类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既包括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还包括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种类、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多样性。考点3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一、生命的起源1. 原始地球的概况生命起源的阶段:米勒实验:过程: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果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气与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个密封的装置中,并进行火花放电。结论:此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虽然不能产生原始生命,但是能够产生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方法探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场所、三个条件、四个过程”。(1)两个场所:生命起源的第一个阶段发生在原始大气中,后三个阶段发生在原始海洋中。原始海洋被称为原始生命的摇篮。(2)三个条件:物质条件、能量条件、环境条件。(3) 四个过程:无机物→简单有机物→复杂有机物→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特别提醒】1、在烧瓶中加水并对其加热,煮沸后持续加热,模拟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2、密闭实验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及反应瓶里面的气体模拟的是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3、反应瓶中安装电极,通过火花放电,模拟闪电。4、反应瓶下部的冷凝器可使水蒸气冷凝成液体,模拟有机小分子物质随降雨汇入原始海洋的过程。5、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闪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典例剖析】(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人们不断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根据已有研究作出推测,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B.研究表明,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氧气C.在现有条件下地球上还会再形成原始生命D.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答案:D解析:A.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A错误。B.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B错误。C.现在的地球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原始地球条件了,因此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一般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可见,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D正确。故选D。二、生物进化的历程1.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概念: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简单,水生生物越多;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陆生生物的种类越多。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植物进化历程:动物进化历程:【典例剖析】(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体型小到体型大C.从低等到高等 D.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答案:B解析:ACD.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都符合生物进化趋势,ACD正确。B.高等动物有体型小的如蜂鸟,因此体形小到体形大不是生物进化趋势,B错误。故选B。三、生物进化的原因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1)桦尺蛾体色的不同是变异的结果。(2)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动物体色进行选择的结果。(3)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进化的前提)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遗传和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进化的结果)(2)自然选择的概念及过程:概念:达尔文把在生存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过程: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结果:促使新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形成。(3)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因,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外因。生物永远处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之中。※方法探究口诀法记忆动、植物进化历程(1)植物进化历程:植物原始是单藻,苔藓进步体积小;蕨类复杂体高大,种子植物位最高。(2)脊椎动物进化历程:脊椎动物有历程,低等鱼儿水中行;水陆过渡属两栖,爬行动物真陆生。鸟儿飞翔在天空,哺乳地面来纵横;形成生物进化观,亲缘远近辨其中。口诀法记忆利用化石来研究生物的进化地层形成有早晚,化石形成有特点;地层越深越简单,生物年代越久远。由深到浅变复杂,生物进化是必然;化石证据最直接,研究进化规律现。区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方法人工选择:根据人们的需要和喜好,利用自然发生或人工诱发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和培育生物新类型的过程,如家鸡、金鱼的形成。选择方式 选择过程 选择因素 选择结果 选择速度自然选择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 对物种自身有利,对人类不定有利 缓慢人工选择 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 人类的需要和喜好 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对人类有利 较快【典例剖析】(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兰花螳螂,体长3~6厘米,体色和兰花的花色一样,三对足呈扁平状,腹部向上翘起,从外形看,就像一朵兰花。这种体态形成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C.主动选择的结果 D.繁衍后代的结果答案:B解析:A.人工选择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例如:各色菊花、肉鸡的培育和信鸽,A错误。BD.兰花螳螂体态形成的原因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体色和外形与兰花更接近的螳螂,能在环境中能够更好地伪装和隐藏自身,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躲避天敌和抓住猎物,而更容易生存。那些体色、体态与环境不匹配的螳螂个体,往往更容易被猎物发现,从而减少了其生存几率。可见,这些具有与兰花相似颜色、形态态的个体更有可能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繁殖后代,将这一特征遗传给下一代,B正确、D错误。C.生物的变异是在繁殖过程中本身存在的,是不定向的。可见,兰花螳螂体态形成的原因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C错误。故选B。四、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的起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发展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方法探究口诀法记忆森林古猿的进化历程人和近亲类人猿,森林古猿是祖先;前肢解放直立走,制造工具生活变;用火改善脑营养,交流合作有语言。【典例剖析】(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C.人类出现的标志是会使用工具D.研究古人类的基因组可以推测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答案:C解析:A.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A正确。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但是目前为止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剧烈的东非大裂谷,使得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到陆地生活,根据出现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可以说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因此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故B正确。C.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能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因此,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主要标志是直立行走,故C错误。D.斯万特.帕博通过揭示区分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人类基因差异,为更科学地探索人类的进化历程奠定了基础,可见该科学家对古人类基因研究的意义是为了解人类演化的历史,研究古人类的基因组可以推测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故D正确。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