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一、填空题1、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其中 占1/3、 占2/3。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这是因为血液中除了液体部分— ,还有大量的 。 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存在于 的液体, 又叫 。它主要由 通过 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组织液为细胞 , 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的环境。淋巴液存在于 中,它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 进入 而形成的。淋巴液在 中流动,经过 ,并最终汇入 。淋巴液中有 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 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2、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膀胱内的尿液、汗腺导管内的汗液、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都不属于内环境( )4、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5、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清;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例1.梨形四膜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单细胞生物,一般能在水中发现,其直接生活的环境( )A.血浆 B.组织液 C.内环境 D.外界水环境例2.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例3.人体的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人体内下列物质运输方向不会发生的是( )A.组织液→血浆 B.淋巴液→组织液C.淋巴液→血浆 D.血浆→组织液例4.下列有关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大约占体液的1/3B.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液C.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D.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例5.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①胆汁 ②胰液 ③血浆 ④淋巴液 ⑤原尿 ⑥细胞质基质 ⑦组织液 ⑧脑脊液 ⑨细胞内液 ⑩胃液A.③④⑥⑦⑧⑨ B.③④⑤⑦⑨⑩ C.②③④⑤⑦⑨ D.①②③④⑤⑦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 (7% ~ 9%), (约1%),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 (如葡萄糖)、 、 等。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 ,但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 含量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 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 )2、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 ( )例1.内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健康人体的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是( )A.胰岛素 B.氨基酸 C.钠离子 D.纤维素例2.内环境的各种成分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下列各项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氨基酸、丙酮酸、核酸、乳酸B.载体蛋白、受体蛋白、抗体C.Na+、Ca2+、尿素、维生素D.K+、SO42-、色素、抗生素例1.下图是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正常情况下①中含有( )A.呼吸酶、甘油三酯B.麦芽糖、血浆蛋白C.钙离子、血红蛋白D.肌酐、甲状腺激素例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溶酶体酶和氨基酸⑤进入胃中的牛奶⑥口服进入消化道的抗菌药物⑦胆固醇、脂肪、脂肪酸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 B.②⑧ C.③⑦ D.①②⑥例题2.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以下问题:(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体液名称:①表示 ;②表示 ;③表示 ;④表示 。(2)人体内的细胞通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谓渗透压是指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溶质微粒越 ,即溶液浓度越 ,溶液渗透压越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和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和 。例1.人的血浆渗透压维持在770kPa左右,主要源于血浆中的( )A.K+和Cl- B.Ca 和Cl- C.Na+和Cl- D.和例2.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高于血浆Na 和Cl 形成的渗透压B.白蛋白的减少不仅会引起内环境化学成分的变化,也会影响理化性质C.临床上可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减轻水肿症状D.肾功能衰竭时,血浆中尿素氮可能升高例3.如图甲~丁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丁均属于内环境B.乙渗透压大小由蛋白质决定C.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丁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1、正常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 左右,血浆渗透压约为 ,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 、 等物质有关。例1.运动后的血液乳酸浓度通常在一小时内回落到休息时的水平。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快速“回落”依赖于( )A.细胞外的HCO3-/H2CO3调节 B.细胞内的HCO3-/H2CO3调节C.细胞外的无氧分解 D.细胞内的无氧分解例2.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过度导致CO2排出过多,引起以血浆pH值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性碱中毒”是指患者血浆由正常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B.水杨酸会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使其兴奋性升高C.内环境中的HCO3-能缓解由此引起的血浆pH变化D.患者应增加运动强度例3.身体排出CO2过多,可能引发“呼吸性碱中毒”。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性碱中毒患者的血浆pH为7.35~7.45B.突发呼吸性碱中毒可使用纸袋捂住口鼻,让CO2重新吸回体内以减轻症状C.临床上常规输氧时需混合5%CO2的目的是预防呼吸性碱中毒D.患者呼出CO2的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不存在体液调节例1.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是( )A.温度 B.pH C.呼吸酶量 D.渗透压例2.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会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中肌肉的运动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也会在细胞中分解供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ATP水解速率比ATP合成速率更迅速B.在高强度剧烈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释放的CO2量小于吸收的O2量C.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葡萄糖所含能量全部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和散失的热能D.剧烈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会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pH发生显著变化例1.下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5为相关细胞或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不消耗ATPB.4中的钠离子浓度要低于1中的C.5与3比较,3处液体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会多于5处液体D.氧气从细胞2中到骨骼肌细胞内被利用,该过程至少需要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例2.人体体液物质交换情况如图所示,其中丁表示细胞内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乙B.甲、乙、丙和丁四种液体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长时间剧烈运动,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乙的pH保持恒定不变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在甲和乙中,丙中生活有大量的淋巴细胞例1、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 (填生理过程)。CO2进入红细胞后,的数量 。(2)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 发生改变,促进O2释放并扩散到 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3)从图中可看出,由于红细胞内H2O被消耗和 的进入,使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红细胞。例1.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组织液,其含量约占体液总量的2/3B.系统A、系统B分别表示循环系统、泌尿系统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D.葡萄糖依次经过消化系统→A→③进入组织细胞例2.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I、II、III、IV表示相关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③、④分别是 、 。(2)Ⅰ、Ⅳ分别代表 、 。(3)A表示 ,B表示 。例3、下图是人体内部分物质交换和相关液体分布的示意图,其中a、b、c、d、e、f是相关生理过程,A、B、C、D表示人体的体液。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和 的含量有关;图中D为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填图中字母);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 。(2)某同学一次性摄入了较多碱性食物后血浆pH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是因为血浆中含有 等离子。(3)一般情况下,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原因是 。(4)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时,相关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填图中字母),两者成分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5)目前普遍认为,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